「檢查之火」越燃越烈,IPO財務核查還未完全結束,另一場檢查又已點燃,而這次席捲的是8家會計師事務所。
5月20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發布關於開展2013年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工作的通知,確定安永華明(以下簡稱「安永」)
、中匯、中興財光華、中天運、上海眾華滬銀、江蘇蘇亞金誠、北京中證天通、廣東正中珠江等8家事務所為此次檢查對象。
「這是每年都會有的例行檢查,但今年會特別一點,與以往比不會那麼籠統,有針對性,對發現有問題的地方看得更加仔細」。一名被抽查的會計所內部人士說,「現金流不會怎麼看了,他會看我們的審計證據,一些函證、合同等」。
審計質量被拷問
據了解,每年四大檢查機構(證監會、中註冊協,財政部專員辦、審計署)都會進行例行檢查,每個檢查機構對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完後,大概3到5年後才會再輪到這家公司,少數情況下,會發生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在一年內接受兩家檢查機構檢查的情況。
因此,接受檢查也成了會計所的日常工作。
這場檢查風暴將從6月中旬持續到7月下旬,檢察小組分八支隊伍,共100個人參與,其中來自各級注協和事務所的人員比例分別約為30%和70%。
另外一名接受過檢查的業內人士表示,中注協的檢查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質控體系、職業道德、基本項目質量、培訓情況、獨立性等等,比如在獨立性方面,就會對收費較低的事務所比較關注,計算其成本,看收入是否低於市場價格。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檢查並不會影響到在會項目和日常工作,一方面因為中注協不會選擇8、9、10月工作忙季檢查,另一方面中注協是行業組織,檢查結果不會影響事務所的資質。
「開始都是些常規的檢查,估計每家都差不多」,前述接近人士告訴記者「這次的重點是項目的檢查,包括為上市公司、重組公司、地方政府債務做的審計報告。當然,擬IPO企業是重中之重,檢查時會根據每家會計所項目資源的特點區別對待」。
今年檢查與去年一樣,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體系設計及運行的有效性;二是會計師事務所業務項目整體質量。在項目中,檢查組強調「應重點選取證券所為上市公司、金融保險機構、國有大型企業等高風險客戶出具的審計報告」。
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上半年以來,鵬城事務所、中磊事務所、大華事務所、利安達事務所均因其審計的上市公司涉嫌造假,「未勤勉盡責」,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頻頻曝出的造假項目,將會計所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會計所的審計質量受到質疑。
如今的證券資格會計所執業質量檢查,儘管名單內的會計所紛紛表示此次檢查為抽查,但不少同行人士認為,監管部門其實早已發現有問題。
據悉,在去年的檢查中,安永在執行某上市公司審計項目中,未留存重要審計證據,同時對信息披露中的重大遺漏沒有發現,並發表了不恰當的鑑證結論;眾華滬銀去年的IPO項目,過會率僅有50%;由正中珠江審計的佛山照明,今年因涉嫌虛假陳述,可能面臨官司。
河北世紀方舟律師事務所秦衛國律師也是一名註冊會計師,在他看來,審計質量不高出自五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各會計所為了搶業務,壓價競爭;第二,對問題事務所的處罰力度不夠,沒有起到警戒作用,目前還在法不責眾的狀態;三是現在審計人員年輕,大學畢業直接做審計師,沒有在企業做過,對企業行業不太了解,例如財務、法務、業務,不知道別人是怎麼做出來的;四是審計手段與企業ERP相比落後,審計應當藉助信息手段更加有效;五是許多人還未意識到審計應當以風險導向為主。
還有會計從業人員向記者抱怨,「一線工作人員的收入問題是否與他們的付出成正比,在那麼大的壓力下,還要高質量的報告,不太現實。」
正中珠江17在審項目最多
理財周報記者就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隨機走訪了安永華明、眾華滬銀和正中珠江3家會計師事務所。
在中注協給出了檢查名單中,安永華明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唯一一家被抽中的會計師事務所。
一名安華永明的內部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其實早在兩個月之前,中注協的檢查方案就已經出來了,然後調集參與檢查的注師進行培訓,最後才能啟動現場檢查。
「中注協的檢查一般是三年一輪,我們早就想到這次該輪到我們了。近期公布的名單跟我們的預計不謀而合。」上述內部人士說。
據了解,6月18日,中注協的檢查小組就已經到了安永華明的北京現場,安永華明有專門的協調部門配合檢查。
「安永的收費在業界被認為較高,且選擇項目比較苛刻,有時甚者讓客戶感覺『不配合』,所以國內想上A股的公司很多傾向於選擇中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在歷年所作IPO數量上並不靠前。」上述業內人士說,「檢查重點應該放在通過合併壯大的會計師事務所,檢查其整個審計程序是否是一套體系,整個體系是否有漏洞,而安永是根據業務需求設立分所,且從上到下都是一套體系,比較縝密。」
一家連續5年聘任安永華明作為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高管對安永華明的評價是:「做事謹慎、專業、效率高,不會『配合』客戶做違法的事。」
在上述上市公司在決定續聘安華永明繼續作為審計機構的文件中提到: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自2003年以來發布的對全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報告,安永華明是2003年以來唯一一個沒有被監管機構處罰或懲戒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目前,安永華明在會裡有9個項目在排隊,另有4個已經終止審查。
「抽8-10個項目檢查已經算比較多了,包括已上市和未上市的,先檢查我們的工作底稿,然後再訪談,中注協的檢查一般不會涉及到事務所的客戶。」上述安永華明內部人士說。
去年以來,眾華滬銀在審的項目多達23個,其中上海的公司就佔據15個。經過了半年多的財務核查,眾華滬銀如今排隊的項目還剩14個,9個項目已「終止審查」。
按行業分類,眾華滬銀的製造業、建築業資源較多。除安徽安德利百貨、上海相宜本草等兩家零售企業,公司手握的項目基本覆蓋前述兩個行業。前述會計所人員告訴記者,「上海是製造業中心,第三產業的比重較小,因此本土企業會以製造、建築居多」。
長期以來,製造業、建築業公司因存在提前確認、合同處理等調節利潤的「暗道」,一直備受監管層關注。
一位接近眾華滬銀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中注協首要檢查的是事務所質量控制體系,「部門之間的防火牆設置、人員獨立是關鍵,只有系統完善才會降低違法事件發生」。
據了解,眾華滬銀服務範圍涵蓋鑑證、審計、驗資、稅務、內部控制審查等各方面。中注協本次檢查,內部控制與審計是重點。
由於眾華滬銀的資源以製造業、建築業居多,所以此番現場檢查,底稿中的工程合同、採購原材料的票據、製造設備的所有權憑證都成為了關鍵。
「會計所都要在我們這兒複印合同、票據,這些也是其工作底稿必要的文件。這次為配合檢查,他們在我們這兒複印的文件算是齊全」,一家眾華滬銀保薦的擬上市公司向記者透露。
前述接近人士告訴記者,檢查項目時中注協的人員特別注意被抽查的兩家公司。此前證監會的兩輪抽查名單,眾華滬銀審計的南京吉隆光纖通信、上海全築建設裝飾赫然在列,兩家企業均在「落實反饋意見階段」。
上述擬上市公司表示,他們非常配合中介機構的核查,之前與會計所討論時,還完善了資產負債表中的「工程施工」與「工程結算」科目的帳務處理,「以前不太注意這塊,但核查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規範」。
而當記者來到眾華滬銀所在地時,發現兩層樓的辦公處,11樓的員工不斷地走動至12樓。據記者了解,除日常事務外,這幾天的現場檢查需要大量的工作底稿與複印文件,往來的人員或是正在應付這場檢查。
正中珠江的在審IPO項目在此次被檢查的8家會計所中是最多的,有17個。此外,正中珠江今年以來有6個項目終止審查。
近幾年,正中珠江在IPO領域賺得盆滿缽滿。不過,在中注協公布的2012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名榜中,正中珠江僅列40名,也是這8家被檢查的會計所中排名最末的。
不過,多名同行人士都認為,正中珠江在廣東位於前列。「四大以後,正中珠江跟立信都很不錯,在廣東,它倆最大」,一名曾就職於正中珠江的人士說,「正中珠江接到的項目比較多」。
廣東地區某會計所合伙人贊成上述觀點,「正中珠江人脈資源比較有優勢」。
不過,根據中注協網站信息顯示,正中珠江多名註冊會計師合伙人的學歷只有大專畢業,包括法定代表人蔣洪峰。
6月19日,記者來到正中珠江所在地廣州東風東路粵海集團大廈10樓。會計所工作人員拒絕了記者的採訪,稱「北京有人(中注協)下來,領導都在陪同檢查。」該工作人員表示,檢查幾天前就開始了,「今年會比較嚴格。」
隨後,記者以擬上市公司客戶身份致電正中珠江,審計部工作人員表示,最近審查很嚴,企業必須提供真實信息。「我們向證監會報的是真實的、完整的東西」。
對於中注協檢查,該工作人員很淡定地說,「這就像稅務稽查大隊一樣每年檢查一次,是針對已經做的上市公司資料,與擬上市公司沒有太大關係,不會發生什麼影響」。
「我們剛剛才通完電話,但是他們沒提過這件事」,大華農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隨機撥打由正中珠江做審計的上市公司電話,對方均表示沒有接到正中珠江的通知。
「我估計是常規性抽查,看看上市公司的底稿符不符合規定」,上述大華農工作人員稱。
達意隆證券部人員則表示,若有通知下來,會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配合工作。
會計所的秘密
證券市場上的生意沒有一個不是「香餑餑」。
為了提高準入門檻,2012年1月21日,對於那些進軍證券業的會計所,財政部加大申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牌照的難度。
在一輪退出與進入、重組與合併後,48家具有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名單亮相,其中,包括今年上半年被處罰的中磊和鵬城。
拿到資格只是拿到了敲門磚。
4屆創業板發審委員,每屆35人中始終保持14個來自會計所的名額;第13、14、15屆的主板發審委員名單,25人中會計所出身的分別佔7、8、9個。
據悉,當證監會發審委需要換屆時,它把各會計師事務所承接的IPO項目量進行排名,並發給中注協,「他們會考慮這個機構近幾年的規模、口碑、業務量」。
中注協根據排名和名額要求,向排名靠前的會計師事務所發出通知,要求推出一個候選人。「會計所推薦的必須是合伙人,並且有8-10年的執業經驗」。候選人名單報給中注協後,中注協進行第一輪篩選,然後按照該所去年的IPO數量排名,上報給證監會。證監會再排查候選人是否做過問題項目、會計師事務所是否有汙點等問題,進行內部投票。「一般情況下,會計師候選人入選的比例高於1:3」。
有發審委委員的會計所是炙手可熱的。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招標的時候一句「我所某某是本屆發審委員」,比你講歷史、專業、收費都有用。
據了解,券商可通過這種方式鋪墊關係,也可更早把握監管方向。
除此以外,會計所視「內部有人」為招攬生意的招牌,有會計所把所裡領導參與國家部委等機構的工作印在宣傳冊上。
「發審委員幾乎是每個有實力的會計師事務所必爭的,因為這代表江湖地位,代表朝中有人,也能給客戶帶來實質性的好處」,一名會計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