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父母越來越無話可說?」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

2021-01-08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你知道嗎?在你面前乖巧的孩子,最想做的事可能就是逃離你。

作者:半夕

前段時間在閒談中,朋友突然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知道嗎?我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逃離我的父母。

我很難想像,從小就是乖乖女,甚至連大學的選擇都全權交給父母的乖乖女,竟然會有這樣離經叛道的想法,可還沒等我說話,她又接著說:

「我發現,孩子年齡越大,和父母越來越無話可說。每當你想做一件事,抬頭卻發現他們就像山一樣橫亙在你面前,心理一下子滿是絕望。」

「我現在回家啊,就像是上班打卡,我們三個人的關係,還不如和各自的手機關係親密。」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這種真實又殘忍的事的確發生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承認,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早就已經變了質。

或許是在父母發現孩子越來越懂事,或許僅僅是一次當眾的批評和責難。只是從孩子懂事和挨罵的時候開始,他就已經迫切地想要逃離父母了。

孩子的逃避其實源於父母的傷害

曾經在評論區看過這樣一句話:他說他的親生母親想讓他死。

他印象很深刻,在他小學的一次期末考試中,他並沒有考到很好的成績。回家後他的媽媽告訴他,等到吃完午飯就帶著他讓公路的汽車撞死。當時九歲的他感到很害怕,在他的心中,吃安眠藥會比撞死更好一些,於是吃下了一整瓶的安眠藥。

所幸,他被及時送到醫院救治。只是他現在一看到媽媽總是會想到這個場景,內心總是會抽疼。

可能對這位母親來說,對自己的孩子「發發狠」來教育並沒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但對於孩子的來說,父母的話更像是害人的毒藥。

最可怕的是,對於那些不斷傷害孩子的父母,仿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帝王」一般,統治著孩子的一切。

在這種統治下,逃避就成為了孩子長大後的主話題。

在騰訊頒布的《朋友圈親情白皮書》中,有52%的人選擇屏蔽父母。

父母所看到的孩子的冷漠和逃避,其實只是父母傷害的副產品而已。

別讓情緒發洩代替了交流

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將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錯誤地變成了單向的情緒發洩。

在高中的時候,身邊發生過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情。

一位復讀的學長在一次校方小測中成績下降明顯,當晚在和父母打電話的過程中,父親毫不客氣地責怪他不好好學習,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雖然他那時候已經連續熬夜學習了很久。

第二天,老師又將他叫出教室,想找他聊聊。可班主任剛說了一半,他轉身從6樓跳下。

這位學長從一開始就有跳樓的打算嗎?答案很顯然不是。

父母沒有了解前因後果對孩子的盲目指責會在孩子心中產生沒人理解的委屈心理,這種心理會造成孩子內心的失落感,繼而做出讓人遺憾的事情。

如果父母用情緒發洩代替了交流,還可能刺痛孩子的自尊。

演員郭濤曾經在自傳《父親的力量》中指出,曾經因為父母的指責,自己甚至產生了自殺的衝動。

在一次考試中,我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父親指責我說:「你在家裡吃我的穿我的,最後考成這樣,你有啥臉面見我?」

郭濤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爬到天台上,想要將這一身的血肉還給父親。

還好被人拉了下來。

父母很難意識到,在自己眼中輕飄飄的一句話可能就是壓倒孩子的稱重砝碼。從父母的砝碼下僥倖逃出的孩子,又怎麼能和父母無話不談?

讓溝通變成雙向

父母總是沒有耐心聽自己的孩子把話說完,「你不行」「你不要」「聽我的」幾乎是所有父母都和孩子說的話。可是,和孩子說的這些話,真的是交流嗎?

這並不是交流,這只不過是父母單向的情緒發洩,是專屬於父母的語言暴力。

馬歇爾在《非暴力溝通》中指出,大多數的暴力在於忽略了對方的需要,卻將衝突的發生怪罪在對方的身上。

脫口秀演員呼蘭在節目中分享經歷時說:

別人關心我飛得高不高,我媽只關心我的翅膀硬不硬。

說來可笑,思來心酸。

相比較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一些父母更關注於自己的威信還在不在。何必呢?父母何必做一位暴戾的君主,逼著孩子遠離自己?

父母需要明白,相比較於一位威嚴的君主,孩子更需要一位貼心的朋友。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和父母越來越無話可說?"

實際上,孩子的緘口不言並不是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只是受到傷害後的自我保護。,所以天下的父母啊,在和孩子交流之前,請學會好好說話,不要讓暖心的話成為傷人的匕首。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懂事,父母四處炫耀,背後的真實原因讓人心疼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身貧窮的孩子更加懂事,另外還有一種現象是父母離異的孩子,會更加聽話和懂事。因為原生家庭,她(他)們相對於同齡人更早明白生活道理以及是非。當看到身邊有特別懂事孩子的時候,心裡其實更多的感受是心疼。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懂得心疼你?這2個「極端」,不少父母都犯過
    是呀,我們都是母親懷胎十月才生出來的,母親懷我們、生我們、養我們,但當我們長大了的時候,怎麼有些人就會忘了老母親,只顧自己享受呢?甚至在我們身邊還有些人不但不懂得心疼父母,還欺負父母,自己有能力了也不願意去努力,天天在家啃老。……有時候不禁會想,為什麼有些孩子長大後不懂得心疼父母呢?以下的2個「極端」,我想不少父母都犯過。
  • 為何孩子被父母打後,容易哭著哭著就睡著了?背後原因讓人很心疼
    像劉女士女兒這般哭著哭著就睡著,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出現過這種狀況。為什麼孩子們會在哭泣當中睡著呢?這三大原因讓人很心疼眼部的疲勞和轉動,促使孩子走向睡眠孩子在哭泣的過程當中,眼球也是不停的轉動,長時間下來,會出現眼部疲勞的現象。
  • 為什麼孩子長大後,開始嫌棄父母了?
    小時候孩子覺得媽媽什麼事情都知曉,爸爸又很強壯,爸爸媽媽是兩座堅不可摧的高山。可是慢慢的孩子長大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漸漸的不再依靠父母,這兩座堅不可摧的高山似乎也不再偉岸。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都小心翼翼的,話也不敢多說,當父母因為一些簡單的事情沒有搞清楚問起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是很不耐煩地,大聲的說:「跟你說了多少次了……」而這時的父母也只能低下頭默不作聲,或者心情難過,變得越來越弱勢。
  • 為何有的孩子不懂心疼父母?並非孩子「白眼狼」,根源還在於父母
    現實中可能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平時對孩子非常好,而且每件事都會想到孩子,但是孩子卻一點都不懂得心疼父母,讓父母感到非常傷心。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成為白眼狼,將來自己晚年生活將非常艱難,甚至孩子不會管自己的死活。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父母呢?
  • 父母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卻不心疼父母,原因在於這四點
    有一天,他問女兒為什麼要來照顧他,但兒子卻沒來!女兒笑著說,你是我們的父親培育我們長大,當我們長大後,自然會照顧您給您養老,而他們的弟弟從小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許多東西得來太容易就不會珍惜了。在他看來,我們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理所當然,弟弟不知道如何感恩父母,不體諒父母或尊重他人。聽女兒一說老張才知道原來這是他的問題。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可愛,長大後卻越來越醜了?3個變醜的原因
    另外他的個頭雖然不矮,卻有些輕微駝背,當面看不清楚,轉到背後就很明顯了。這兩大缺點,讓張哥本來很好看的五官也拯救不了,再也沒人把他當作校草了,受女生青睞的紅利也不復存在,倒是和男生們的關係緩和了許多。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很多人一生之中的顏值巔峰,就是在他小的時候,年紀越大,就長得越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為啥很多兄弟姐妹長大後變得疏遠?離不開仨原因,和父母有關
    如果孩子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反目,他在生活上會缺少親人的幫助,父母也會因為孩子們的糾紛,陷入兩難的境地。所以,如何避家裡孩子反目,應該成為父母的必修課。為啥很多兄弟姐妹長大後變得疏遠?離不開仨原因,和父母有關。
  • 為啥孩子被「吼」還要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你還捨得嗎
    所以在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大吼,孩子就只能哭著喊著「求抱抱」,背後原因真的太讓人心疼了。被家長「吼」後的孩子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擔心失去爸爸媽媽的愛大家要知道,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是自己的全部,這種心裡地位是沒人能取代的。
  • 心理學:為什么女生一言不合就拉黑男友,背後的原因讓人心疼
    表弟和女友相戀一年了,可是表弟卻表示這一年對他來說快樂並痛著,小年輕談戀愛基本都是轟轟烈烈的,這也正常,表弟卻表示他認為不正常。女生拉黑男友,很多人認為這都是正常的,女人生氣的時候都不理智,衝動之下需要發洩情緒,沒必要那麼認真,可很多男生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拉黑意味著最直接的溝通通道被封死了,這和冷戰有什麼區別,甚至被歸類為冷暴力。
  • 為什麼越長大越恨父母?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恨父母? 尤其是90後特別突出這個問題。 他們把自己的經歷發布到網上,眾人一起聲討父母。還提出了一個理論:父母皆禍害。
  • 魏無羨薛洋是臉皮最厚的人?背後的原因卻讓人心疼!
    要說《陳情令》中臉皮最厚的人,那非魏無羨、薛洋莫屬了,可背後的原因卻讓人心疼!薛洋為了私人恩怨殺了櫟陽常氏所有人,最後被曉星塵、宋嵐以及魏無羨、藍湛等人捉住。為了問出薛洋身上的那塊陰鐵,他們只能把薛洋五花大綁之後吊起來,以防他溜走。
  • 孩子小時候很萌,長大後顏值下降,孩子變醜的原因父母要了解
    在我們周圍也不乏這樣的孩子,小時候肉乎乎很可愛,長大後顏值直線下降。這是為什麼呢?不是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嗎?這是有原因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越長越好看,如果不注意打理,反倒會長殘。01孩子變醜的原因父母要了解1、身材走樣孩子小時候怎麼看怎麼可愛
  • 為什麼很多父母覺得養孩子特別累?
    在我講書這多麼年來,有很多父母問我,果媽,在孩子養育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咋覺得養孩子就這麼累呢?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是我們的第一講就來說一說:為什麼很多父母覺得養孩子累?這個話題。很多家長覺得自己教育孩子,勁兒也沒少費,可是為什麼就是不見成效?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不停上「培訓班」和「出去玩」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會有啥差別?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在育兒路上,到底讓孩子「玩」還是讓孩子「學」,是每一個寶爸寶媽都會思考的問題。讓孩子上補習班,父母心疼,但是總讓孩子玩,父母焦慮,對於家長們而言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抉擇。不停上「培訓班」和「出去玩」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會有啥差別?小薇是家裡的獨生女,為了培養女兒良好的氣質,小薇的父母從小就讓女兒學舞蹈和書法。
  • 孩子特別愛哭,是什麼原因?其實與父母有關
    小時候寶寶特別愛哭,因為他們還不會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只能通過哭聲來引起注意,餓了會哭、尿了會哭、沒人陪也會哭……哭聲就是孩子和父母溝通的方式,但隨著寶寶的長大,具有語言溝通能力後,孩子哭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 女老師跪求,欲與兒子斷絕親子關係:父母管不住孩子原因有三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什麼樣的矛盾讓媽媽做出跪求的行為?這媽媽年輕的時候,和一個男子相戀結婚,婚後懷孕。懷孕期間和老公感情破裂,原本不想留下孩子的。但家人都勸,孩子是父母的粘合劑,有孩子就沒矛盾了。但讓人沒料到,孩子的帶來讓他們的關係惡化,所以倆人在孩子8歲的時候離婚,孩子跟著媽媽。
  • 為什么女兒更喜歡親近爸爸?這三個原因,讓寶媽無話可說
    據說有越來越多的女兒奴爸爸,但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以後,父親與自己之間的關係並不像網上那些親子照或是小視頻表現的那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感到尷尬,冷漠和冷漠。我不得不說,但是在女兒的心中,在一開始是喜歡和爸爸親近的,也有很多人羨慕能和爸爸那麼親近的女孩。
  • 從小有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孝順,父母不用多費心,晚年享福
    從小有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孝順,父母不用多費心,晚年享福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做父母的都擔心養出娃變成「白眼狼」,其實不需要很長時間,從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將來是否孝順,如果孩子經常有這幾種表現,長大了往往非常孝順的。家長們別到老了才明白。
  • 李玫瑾:話多的孩子和話少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原因在於父母
    李玫瑾:孩子話多和話少的原因,長大後差距明顯的原因在於父母早期的撫養。說話多的孩子年輕時應該「養育家庭」,這意味著要花很多時間與親戚在一起。父母經常問他們的孩子:「今天快樂嗎?你餓了嗎?」即使孩子不懂。聽很多的孩子就會更早點說話。第一天,當孩子大喊「爸爸媽媽」時,一家人高興地聚集在一起,要求孩子再喊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