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毓秀、虎踞龍盤的南京城,有一處遠離城市喧囂、暢思前塵往事的好去處,它號稱南京的「壩上」,在這裡既可以放飛心靈、駐足休閒,也可以情侶說愛,孩童撒歡。
這裡位於紫金山腳下、靈谷寺邊,這裡就是民國時期最大的中央體育場,現在的南京中央體育公園,也是南京體育學院所在地。
中央體育場包括田徑場、國術場、籃球場、遊泳池、棒球場及網球場、足球場、跑馬場等,佔地八十多萬平方米,可容六萬多名觀眾。
建成之後的中央體育場,在中外建築界產生了巨大影響,它不僅是當時國內第一,也是當時遠東最大的體育場,超過了此前在瀋陽的東北大學漢卿體育場。在這裡,曾發生抗洪、抗戰的演說和集會,九一八戰爭後民眾在此履喊收復東北的口號。
中央體育場的進出口多採用民間牌樓形式,莫不巧借地勢,獨運匠心,達到形式與功能的完美統一。田徑館是中央體育場最大的場館,兩座牌樓式門樓,分列體育場的東西。
西牌樓牆體上,留有蔣中正為體育場開工的題字。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的看臺,每到深秋便鋪滿梧桐樹葉,好似為這曾經喧鬧的體育場鍍上一層柔軟的金色。
正門樓兩傍仍樹立著國術館,藍球館的場地已被現代場館所取代,但國術館則依舊原汁原味,站於壘臺上,你依稀仍能聽到那武術運動員虎嘯生威的搏擊聲。
東牌樓旁,便是南京市體育公園。體育公園內,綻放的雌菊沿著彎曲的小徑一路族擁;碧綠的大草坪上,或樹木扶疏,或孤木成景,草坪中間有一棵著名的網紅樹,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
每到春天,大草坪上放風箏的少年,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給體育公園平添一道別樣的風情。遠處鐘山聳立,鬱鬱蔥蔥,層林盡染。溼地池畔,蒲草與蘆花共舞,柳樹妖嬈,池水清澈,好似回歸山野,採菊東籬,不可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