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中國歷史走向會如何

2020-12-22 馬三哥觀天下

1619年三月初一至三月初五,大明集中8.6萬部隊外加朝鮮與葉赫部2.3萬人,與女真人努爾哈赤領導的6萬後金部隊,在薩爾滸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最終由於大明統帥楊鎬指揮無能,統兵將帥互相掣肘,將領之間自行其事、缺乏配合協調,加上奸細向後金洩露了大明的軍事動計劃,導致薩爾滸之戰明軍慘敗,陣亡近5萬人。

此後明朝與後金攻守異勢,後金(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即位後於1636年把後金改為清朝)不斷在東北向大明發動進攻,蠶食大明遼東土地,並終乘明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天下大亂之際,鳩佔鵲巢,成為中國的主人,建立了統一的大清王朝,統治中國三百多年。

薩爾滸之戰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下,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中國歷史走向會如何?

一,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那大明不僅解決了努爾哈赤的後金繼續在東北關外做大並威脅大明王朝國家安全的問題,還順帶重新對白山黑水的女真各部加強了控制,女真各部也重新對大明宣誓效忠,這樣大明就可以在國內別的地區有戰事時,效法西漢、東漢從邊疆徵調忠於自己的少數民族部隊去打仗的舊例,去從效忠自己的女真各部徵調部隊,為自己平定其他民族的叛亂效力。這樣大明的東北地區從一個獨立反叛之地,變成了自己糧餉兵源之地。

薩爾滸之戰(網絡配圖)

二,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大明在肅清了東北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的反叛割據勢力,重新加強對遼東及東北少數民族各部的控制後,就可以很快將薩爾滸之戰近九萬王師調回關內,養精蓄銳、蓄勢待發。

這樣的話爆發于于天啟元年(薩爾滸之戰爆發的兩年後,1621年)九月的四川永寧宣撫使彝族土司奢崇明起事,以及爆發於天啟二年(1622年)二月的貴州水西宣慰司同知安邦彥起兵,就可以動用這支實戰豐富的王師去快速平定。而不至於像真實歷史中,大明平定「奢安之亂」從天啟元年(1621年)到崇禎十年(1637年),前後用兵持續16年,波及川黔雲桂四省,讓大明付出西川、貴州兩巡撫死難,一員大將、一員總兵折損,死傷百餘萬民眾的慘重代價。

這樣迅速解決大明國內多地同時進行的勞民傷財的平叛戰爭,儘快讓國家恢復和平穩定,讓徵戰已久的大明軍人早點復員回家,讓不堪重負的大明農民休養生息,有助於大明王朝的內部穩定、和平發展。

後金騎兵(網絡配圖)

三,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並且在勝利之後把近九萬大明王師回調關內,平定其他地區的叛亂,然後再休養生息,在國庫積聚錢糧,即使之後大明西北發生大旱,也可以用國庫充盈的錢糧來賑災,這樣真實歷史中明末因陝西乃至北方大旱造成的民變就會被化解於無形。就算不能化解,因為沒有了東北女真人的軍事威脅,讓大明避免了兩線作戰的窘境,可以集中兵力用來對付農民起義,這樣農民起義的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大明就可能不會亡於1644年,神州大地更不可能被關外滿洲八旗徵服。

四,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大明消滅了東北女真人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重新取得對東北地區的控制權。而此時東歐的沙俄正在一步步向亞洲方向擴張,並逐漸佔領了整個西伯利亞,來到了北亞的太平洋沿岸,胃口大開的俄國人會繼續南下擴張,這就不可避免的導致俄國軍事力量和大明的軍事力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歷史性接觸,雙方將會有一場針尖對麥芒的較量。俄國人為了增加自己的勝算肯定會拉攏大明的百年死敵蒙古人共同對付明朝,而大明為了增加抗俄力量也同樣會拉攏蒙古人、女真人等一起攻打俄國人。由於俄國人火器製造師從文藝復興後科技領先的西方,自然很是厲害,大明與其交鋒中必然會領教俄國人火器的威力,之後大明肯定會想法設法從中國東南沿海活動的葡萄牙人、荷蘭人那裡購買火槍、火炮,然後裝備部隊,出關抗俄,這將有利於大明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

在南方大明水師會收編海盜力量,與在東亞沿海從事殖民活動的荷蘭、西班牙等國艦隊交鋒,驅逐西方殖民勢力,確保大明海疆安全,爭奪東亞乃至東南亞的制海權。在這過程中,大明水師的武器裝備的發展也會突飛猛進。

明朝末期形勢

五,如果明神宗末年大明對女真的薩爾滸之戰勝了,消滅了崛起中的努爾哈赤的後金,大明就算在17世紀中期滅亡,改朝換代後也仍然會是漢人王朝。這個取代大明的漢人王朝,在西北方將面臨崛起中的準噶爾(西蒙古)勢力的威脅,正北方將繼續面對以察哈爾部為首的東蒙古的虎視耽耽,東北方將面臨俄羅斯殖民勢力的南下侵擾之患,在南方同樣面臨驅逐打擊西方殖民者的重任。這個新的漢人王朝面臨的外患也是很多,要消除這些外患也將要付出與真實歷史中的清朝一樣的巨大精力。

這個新的漢人王朝,在南北方同時與俄羅斯、荷蘭、西班牙等西方國家接觸過程中,自然會受到西方各國在兵器製造、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以漢人的好學開放精神,自然會師夷長技、取長補短,中國就算不能發展成西方那樣科技先進的列強,也能緊跟世界發展潮流,不至於像後來真實歷史中清朝閉關鎖國,讓中國從此大大落後西方,最終遭致鴉片戰爭的慘敗,泱泱大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

至於17世紀乃至之後,漢人王朝能否發展資本主義甚至實行西方的政治制度,這個對於中國這個2000多年來倡導「忠君」、「重農抑商」等政策的儒家文明國家,最有可能的是實行君主立憲制。因為在17世紀的世界,不論是西方新興資本主義國家,還是東方實行封建制度國家,都毫無例外的保留著君主制。歐洲大國法國完全廢除君主制,那都在19世紀後期普法戰爭後的事了。而美國擺脫宗主國英王的統治,也是18世紀末期的事了。

至於效法當時西方列強發展資本主義、重視商業發展,在這個推行儒家文化的新的漢人王朝必然也要經歷一次社會、思想、政治領域的一場大的變革,方能有實現的可能。

六,如果薩爾滸之戰明朝獲勝,終結了女真人建立的後金的崛起,也就沒有後來的滿洲八旗軍隊入主中原的可能性,中國歷史就不會有清朝,可能明亡後仍是一個漢人王朝承襲,統治古老的華夏大地。好處是,漢人創造出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發揚,不會有類似滿清異族統治時那樣長年大搞文字獄,大量刪減銷不利於自己統治的文化著作,對社會中有思想的漢人知識分子大搞迫害,因而漢人王朝治下的中國社會文化思想會更活躍,言路暢通,科學文化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強大。

七,我個人認為如果薩爾滸之戰女真人的後金被大明消滅,之後一直到20世紀帝製取消,中國都是漢人王朝。這樣可能今天的中國版圖不會有這麼大,因為漢人王朝對擴張領土遠沒有蒙古人、滿族人那麼熱衷,歷史上漢人擴張領土最大的時期就是大唐高宗朝,有1500多萬平方公裡(一說是1200多萬平方公裡),之後的漢人王朝就再沒達到這個高峰,主要固守黃河、長江、珠江流域,明朝時雖然將勢力擴張到東北地區,但對這個區域大部分地區還是實行的羈縻統治政策,其餘在西北、西南地區大明就更是止步不前,甚至還把以前的領土弄丟了。

相關焦點

  • 熊廷弼,兩敗努爾哈赤,為何卻註定做不了薩爾滸之戰的明軍統帥
    李成梁首次出任遼東總兵時,大明對建州女真採取的是攻勢,寬甸六堡因位於建州腹地而成了李成梁遏制建州女真發展、進攻建州女真的重要據點。李成梁二度出任遼東總兵時,受制於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位於建州女真腹地的寬甸六堡已成「地孤懸難守」之勢,一旦寬甸六堡被建州女真奪去,李成梁勢必會成為東林黨打擊齊楚浙三黨的最佳由頭。
  • 薩爾滸之戰:明代命運之戰,為何是明代戰爭史上的轉折點?
    薩爾滸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該戰役被許多歷史學家研究考證,戰爭過程詳細呈現,從多方著眼此戰也會獲得多方面的收穫。  一 、薩爾滸之戰前明王朝的部署  公元一六一九年,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建州女真中的赫圖阿拉部攻滅了除葉赫部外其他兩部,野人女真的大部分部落也已經被赫圖阿拉部的首領努爾哈赤吞併
  • 為什麼明軍在薩爾滸之戰會敗得那麼慘
    可以說,薩爾滸之戰是大明與女真的戰略轉折點, 至此以後,明朝轉入戰略防守,而女真進入戰略主動。主動權的喪失徹底讓大明整個遼東全面撤退。在公元1619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大明在楊鎬為主帥帶領下。
  • 薩爾滸之戰,大明走向末路的導火線
    是役,明軍損失兵力45000餘人,喪失騾馬等駝畜28000餘匹,火器20000餘件,文武官吏300餘人,元氣大傷。而後金方除繳獲了大量戰場物資外,據考證僅損失3000餘人,戰場主動權就此更替。到了1449年英宗時期,建國僅80餘年便發生了堪稱「靖康之恥」的「土木堡之變」。此戰,明20萬大軍大敗於瓦剌也先之手,皇帝被俘,文武大臣戰死頗多,京師近衛精銳損失殆盡,若不是于謙於危難之中力挽狂瀾,明朝的國祚說不定就此終結。此事件亦被史界一致認為是明軍戰鬥力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到了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地區倭寇肆虐,朝廷官軍雖人數較多,但外強中乾、畏倭如虎,根本無力應付。
  • 虛邊實內 被忽視的努爾哈赤新國策 薩爾滸一戰就讓明朝吃了大虧
    在遼東這地廣人稀的邊鄙之地,若說爆發的大戰改變了中原王朝命運的,隋煬帝戰術上稀裡糊塗地東徵高句麗算是一次,再有就該是大明與後金間的薩爾滸之戰了。此役過後,大明朝在遼東不得不轉攻為守,將滿清這隻真老虎徹底放出了籠,最後偌大的王朝被內憂外患活生生拖死。
  • 薩爾滸之戰,那個人間地獄!
    大明往事三百年之薩爾滸之戰一、薩爾滸之戰起因 由於後金攻陷撫順,明神宗萬曆皇帝在聽取了遼東的危機情報和各種戰略後,認為 「遼左失陷城堡,隕將喪師,損威殊甚。」遂決定「援兵四集,即合謀大彰撻伐,以振國威。」
  • 薩爾滸之戰明朝為何一敗塗地?
    薩爾滸之戰將明帝國的衰弱盡顯無疑。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在中國軍事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 薩爾滸之戰大明為什麼輸得那麼慘?
    年的薩爾滸之戰可謂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這一戰,拉開了大明王朝解體直至覆亡的序幕。那麼,明朝為什麼會輸掉這場至關重要的大戰?箇中原因頗值得研究。▍兵分四路敗局定:「分進合擊」的正確打開方式大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叛明自立的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名誓師,正式向明朝宣戰。後金大軍接連攻陷明朝遼東重鎮撫順、清河,擄掠人畜30餘萬,馬9千餘匹,戰甲7千副。
  • 「入關學」暴論:明朝對女真發起「貿易戰」,努爾哈赤如何應對?
    咱們首先必須強調一下,現代的「入關學」和作為封建時代王朝戰爭的「入關」、或者部分人自我腦補的「民族仇恨」沒有任何關係,僅僅是「借古喻今」:篤信「入關學」的年輕人們堅信,眼下的中國就好比入關前的建州女真,而美國就好比關內的大明,建州女真儘管在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層面上,相比垂垂老矣、矛盾重重的大明呈現出欣欣向榮、旭日初升的景象,但「大明」由於底蘊深厚,依然掌握著巨大的財富
  • 薩爾滸之戰,後金為何能以少勝多?
    戰後,後金遷都瀋陽,雙方攻守之勢轉換,明朝已無法阻止後金的崛起。雙方兵力明軍:精兵9萬,女真葉赫部和朝鮮助陣的兵力2萬,共約11萬。後金:約6萬。薩爾滸之戰領西路軍,戰死殉國。    馬林,開原總兵,河北蔚州人,明朝名將馬芳次子,以父蔭升總兵,薩爾滸之戰領北路軍,戰敗後逃回開原,後來戰死。    李如柏,遼東總兵,遼東鐵嶺衛人,名將李成梁第二子,薩爾滸之戰領南路軍,不戰而逃,戰後,無法受世人非議,自裁。
  • 朝鮮長期追隨明朝,為何在薩爾滸之戰中三心二意?
    大明遼東巡撫李維翰一封諮文送到朝鮮,要求朝鮮加緊備戰,並在北方邊境秘密布置7000名精銳火器手,一旦時機成熟,則讓朝鮮軍配合明軍,「合兵徵剿」。這「合兵徵剿」四個字讓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眉頭緊鎖。  李琿的父王李昖是一個徹底的「明粉」,按他的話說,中國是父母之邦,朝鮮與日本都是中華之子,但「我國(朝鮮)孝子也,日本賊子也」。
  • 大明王朝最後6個皇帝的所作所為,及其對於明朝發展走向影響
    直接看字面意思的話,則是"文治武功一世之功"。對於大明而言,嘉靖皇帝確實是個"分水嶺"。並不是說從他開始由強轉衰,也不是說從他開始由弱變強,而是從他開始皇帝個個"個性十足"。明世宗嘉靖皇帝,一生潛心修道,甚至連裝扮和宮內起居都像是一個道士在統治王朝。
  • 薩爾滸之戰最合適的主帥其實是他,可惜萬曆君臣卻選了楊鎬
    薩爾滸之戰是大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年初,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
  • 薩爾滸之戰,明軍為何僅用五天就將10萬精兵敗得乾淨?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攻佔了大部分女真部落之後,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兩年後,努爾哈赤宣讀了「七大恨」的討明檄文,率女真步騎2萬攻佔了明朝的撫順、清河等眾多城堡,因明軍增援部隊到來及受到女真葉赫部的威脅,便主動撤退。
  • 黃樸民:薩爾滸之戰
    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分散之敵,是中國古典兵學一個突出的思想,其道理是顯而易見的,用五個指頭分別去打人,不如握成拳頭一次打出去有力。《淮南子·兵略訓》中所說「五指之更彈,不若卷手之一挃」,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道理。
  •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和後金軍各有多少兵力?幾則史料可以看出
    明亡清興的歷史進程中,薩爾滸絕對是關鍵一戰,後金和明第一次在戰場正面硬鋼。明朝集結全國之精銳,打算再來一次犁庭掃穴,沒料到薩爾滸一戰精銳盡喪,後金就此徹底坐大,明朝再也沒有了剿滅這股力量的機會。通常認為,薩爾滸明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又是全國精銳,只要發揮正常,戰勝剛崛起的後金應該問題不大。
  • 朱元璋建明,執行女真和日本不能徵服的政策,276年後大明沒了
    他是朱元璋,這一天大明帝國成立。朱元璋幻想者他的子孫後代能永享江山。276年後,大明帝國的最後一位繼任者崇禎,滿臉落寞的走向煤山,在樹上繫上一根白綾。李自成攻陷北京,女真人大批量入關,就此大明帝國轟然倒塌。最後的漢人政權走向了終點。
  • 流血的遼東戰場,上億大明軍隊,為何打不過數萬人的八旗兵?
    金銀幣帛用之有盡,如收得一二賢能之人,堪為國家之助,其利賴寧有窮也?"(《清太宗實錄》卷6)由此可知,後金和之前的女真強部是不一樣的,不是僅妄圖掠奪大明之金銀寶物,然後回去過安穩日子,遇到天災人禍,過不下去了,就再次起兵南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一開始,就心懷異志。
  •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是不是真的?老對手契丹人最有發言權
    努爾哈赤最大的敵人對大明王朝在軍事上做了什麼?它也是農耕民族的傳統徵兵制度和徵兵制度。《金史·卷二·本紀第二》記載了「十一月,遼都統蕭糺裡、副都統撻不野將步騎十萬會於鴨子河北。太祖(完顏阿骨打)自將擊之。未至鴨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其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即鳴鼓舉燧而行。黎明及河,遼兵方壞凌道,選壯士十輩擊走之。大軍繼進,遂登岸。甲士三千七百,至者才三之一。俄與敵遇於出河店,會大風起,塵埃蔽天,乘風勢擊之,遼兵潰。
  • 明朝擁有火器,為何會輸給女真騎兵,明朝末年為何戰力這麼弱
    但凡事都有例外,大明卻是在擁有火器的情況下輸給了清朝的騎兵部隊,明朝末年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為何明朝末軍隊戰鬥力這麼弱。明朝會打不過清朝的騎兵冷兵器難道是因為明朝的科技太弱小了麼,非也非也,眾所周知明朝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盛世,科技水平必然是非常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