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星們「瘋狂」開公司?是為了賺錢,還是另有別的目的?

2020-12-23 騰訊網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明星也熱衷「做企業」、「開公司」。尤其是國內的火鍋市場,吸引了不少明星,例如陳赫的「賢合莊」、鄭愷的「火鳳凰」、包貝爾和賈玲合開的「辣莊」等等,不難發現,明星們紛紛「扎堆」火鍋店,而這僅僅只是明星們開公司的一個「縮影」。那麼,現如今明星們為什麼熱衷於開公司呢?

今年7月份,理想汽車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當日股價上漲了43%,並且還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之後明星任泉還在社交平臺上發文,慶祝理想上市。有網友表示,早在2017年的時候,任泉就參與了理想汽車的A+輪融資,此外,任泉還投出了不止一家上市公司。

不難發現,不少,明星都開始涉及商業領域,並在商業領域中,實現了很好的發展,有的明星還憑藉獨特的眼光,在商業領域中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有明星投資失敗的事件發生,那麼,現如今明星們為什麼紛紛湧入商業領域呢?哪些明星在商業領域中的發展比較好呢?

根據天眼查公布的資料顯示,國內明星們在工商局註冊過公司的明星,達到了330名,公司總數達到了1900家,但其實,明星們湧入商業領域,主要集中的時間是2015年至2017年,尤其是2016年,可以說是明星們扎堆開公司最頂峰的一年,相當於每天都有明星開公司,達到了355家。

但到了2018年,明星們註冊的公司數量就出現了下行的趨勢,而在今年,截止到8月份,明星們註冊的公司只有20多家。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與影視娛樂行業的發展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國內的影視產業迎來了快速的發展,並且明星們的收入,也迎來了快速的增長,很多明星手握著大量的資金。

而明星們有了資金之後,不少明星就會想著開公司,這也是這幾年明星們扎堆開公司的原因之一。但到了2018年,「陰陽合同」曝光之後,明星們的薪酬也出現了下滑,甚至出現了「限薪令」,對於明星們而言,片酬下滑的幅度也是比較大的,對於影視行業而言,也出現了下行的趨勢,這也是明星們開公司數量減少的的原因。

其實,最初很多明星選擇開公司,主要是為了能夠在演藝事業中,實現更好的發展,並給自己爭取更多的選擇權,從這一點來看,明星們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之後才涉及更廣的範圍的。從明星們開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近70% 的公司主要是商業、服務業、文化藝術業、電影電視、影視錄音製作等行業,主要都與娛樂圈有關。

尤其是大量的個人工作室,這也是明星們開公司的主要形式之一,一方面是由於門檻比較低,另一方面管理的成本也比較高。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明星們之所以開個人工作室,主要是為了提升個人的收入,降低支出,並且明星個人工作室,在開公司中的佔比中,還是比較高的,但也有明星選擇了跨界發展,甚至有明星還涉及了房地產行業。還有的明星則看中了網際網路行業,還有的明星熱衷於投資其它行業等等。

截止到目前,不少明星註冊的公司數量還是比較高的,目前男明星中,投資、創立公司比較多的就是胡海泉、黃曉明等明星了,胡海泉投資的公司達到了49家,主要涉及投資、餐飲。而女明星中,創立了微商傳奇神話TST的張庭,以46家企業高居榜首。同時,涉及的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尤其在2019年,註冊的公司比較大,曾一天就多出了17家。

相比其他明星,張庭名下的公司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註冊資本比較高,少則數千萬的註冊資本,高則上億元,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代理」。此外,還有不少明星,名下的公司數量也是比較高的,這也意味著明星們在擁有了一定的資金之後,也在積極地開拓新的事業。那麼,明星們扎堆開公司,到底發展怎麼樣呢?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目前330位明星創立或入股的1900多家公司中,已經有近25%的公司註銷,亦或是吊銷了,而背後的原因就是經營不善,亦或是其它的一些原因,而這些註銷的大部分公司,主要都創建於2016年前後。

此外,開公司數量比較多的明星,名下的公司註銷的數量也是比較多的。例如黃曉明,名下註銷的公司數量達到了12家,涉及多個行業,也就是說,黃曉明的投資,在多個行業均遭到了一定的挫折,還有一些明星,也均在不少行業遭受了虧損,註冊的公司出現了吊銷、註銷的情況。

而這些關門的企業中,主要都是由於經營不善,出現了難以為繼的現象,但也有一些是由於違法違規的原因,而被相關機構吊銷了。尤其是趙薇,之前趙薇創辦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但根據當地的房地產企業,該房地產企業從成立到註銷,並沒有參與任何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從這一點能夠看出,有的明星開公司,可能是心血來潮。

最後,對於明星們而言,也希望能夠在商業領域中站穩腳跟,並實現更好的發展,但「做生意」並不僅僅需要資金充足,與經商頭腦,機遇等多個方面都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開公司失敗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情。那麼,大家對明星開公司又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揭秘:為什麼明星們「扎堆」開工作室?這樣做為了什麼?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娛樂圈的關注度還是比較高的,但現如今不管是年輕藝人,還是一些影視巨星,都喜歡開工作室,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對於這一現象,不少網友提出質疑,為什麼明星們有經紀公司,卻要獨立創建工作室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直播那麼賺錢,為什麼很多傳媒公司還是倒閉了!
    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幻發展,很多直播公司紛紛走向末路。直播行業的興起,成就了一批人,真正的讓他們實現了年入百萬,每年光娛樂直播打賞業務,支撐陌陌等大的直播機構賺得盆滿缽滿,其他短視頻平臺更是依靠自身強大的流量搶佔直播時長。很多人為什麼選擇做直播?
  • 明星們為什麼都喜歡開工作室,背後有什麼原因嘛?
    現在娛樂圈,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創立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那麼為什麼好好的經紀公司不待非要出來創建工作室呢?其實明星們成立個人工作室最重要的兩點無非是想要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只有這個樣子才可以改變以往被經紀公司選擇的境地。
  • 黃曉明、關曉彤、陳赫扎堆開餐飲店,明星店真正賺錢的手段是什麼?
    明星開火鍋店,不是因為他們喜歡吃火鍋,而是開火鍋店的門檻低和利潤高,火鍋行業每平方米收入26300元,淨利潤率高達11.8%。火鍋的模式門檻低,廚師只需要負責洗菜和切菜,客戶可以自己燙熟。明星們利用流量效應,有著良好的變現基礎,有些明星的餐飲店還變成打卡的網紅店。
  • 經常聽說範冰冰、楊冪工作室,很多明星都開工作室,是做什麼的?
    經常在各類新聞中看到,某某明星的工作室發表了什麼言論或者做了什麼事情。不少明星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國內比較出名的有楊冪工作室、範冰冰工作室、鄧超工作室等。於是,有個疑問,為什麼明星都熱衷於開工作室?目的是為了什麼?
  • 明星副業哪家強?關曉彤開奶茶店,鄭愷副業比正業更賺錢
    如今明星創業已經成為了一種新潮流,因為個人熱度的亮點,明星們創業也比普通人更容易,也更能引來顧客。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在業餘時間搞搞副業。在火鍋店開業後,陳赫經常邀請明星們去店裡做客,很多網友在去吃火鍋時都能偶遇到明星。
  • 明星扎堆開網店 黃曉明賣搓澡巾日用品【圖】
    像此前不少明星開餐廳一樣,眼下明星開網店也是一種流行。目前,在某著名購物網站上,有215位明星或者機構註冊開店,其中,明星名人開店共有189家,劉嘉玲、林志穎、黃曉明、謝娜、楊瀾等等明星均在此駐紮。而很多明星看到身邊好友開網店,也都躍躍欲試。比如因為和李晨分手而正在風口浪尖上的張馨予,就表示,自己正在琢磨做自己的護膚品牌開網店,不過沒想好先做面霜還是面膜。
  • 開網店失敗卻仍讓我相信電商能賺錢!為什麼?
    由於當時的衝動,看到了很多知名網站發表的「開網店住豪宅、開豪車、一年掙幾百萬幾千萬」等一系列的文章,我相信了所有的片面謊言。信息看多了不顧家人的反對,還有失去了判斷能力走上了電商路,一心只為了發財。如果可以回到當初的話,我一定不會盲目的去跟風,特別是在自己對電商這個平臺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絕對不會投資開網店,現在回想起來那次導致失敗的原因完全是因為個人經營不當以及經營技巧缺失造成的,在網店上沒有精準的定位良好的貨源,日積月累店鋪沒有得到更好的管理和優化只能關店大吉了。
  • 這些明星「不演戲」,扎堆跑到成都開餐飲店,這是為何?
    明星經營副業早已成為一個常態,比如周杰倫在臺北投資古董店及潮牌店、那英在北京工體經營夜店、孟非在南京開起小麵館等等,不過就以往情況而言,明星經營的副業一般都是選擇自己所在地,很少會扎堆去異地,其次明星開店的類型也是自己所喜好的為主。
  • 黃子韜開公司只求每個藝人都幸福:我不靠這賺錢
    黃子韜開公司只求每個藝人都幸福:我不靠這賺錢 時間:2020.10.11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盤點那些明星們開的美食店,你去過幾家?這家據說很火爆
    很多人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會開展多項副業,也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給自己增添點樂趣,更多的人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收入,讓自己和家人們的生活能夠更加富裕一些,財務更自由一些。愛吃的美食君,除了每天做美食給大家分享食譜,碼字分享感悟之外,也很想發展副業比如開個實體美食店之類的。
  • 如何開一家賺錢的洗美店?
    想了很久,既然諸位同行討論如此熱情,那麼還是就著洗美這個板塊的經營邏輯,再次深入的和大家討論一下,為什麼市面上大部分的洗美店都不怎麼賺錢,並且賺錢的門店也很難複製的這個話題,希望能解決部分同行的疑惑。針對第一個同行提出來的問題,其實有一個謬誤---即開洗美店的目的是什麼?是行善積德,還是盈利賺錢?如果是行善積德,本著為社會做貢獻的目的,減少失業人口而獻愛心,這也無可厚非。個人的格局,怪筆者看不高遠。如果是要盈利,那筆者就很困惑,盈利和可複製性之間有無必然聯繫?
  • 明日方舟:鷹角是沒錢所以開毒池,還是想賺錢所以開毒池?
    五月也就是開服首月的流水5.9億,到十二月已經是不到1.6億,連一開始的三成都沒保住。當然如果只看絕對數量的話,依舊是個非常賺錢的遊戲。但怎麼說了,遊戲公司,不光看看數量,還要看趨勢。再厚的家底一直敗的話,也撐不了多久。放到明日方舟的話,鷹角大概早就急了,按照這麼個趨勢下去,等到開服一周年的時候搞不好就只剩五千萬了。開服一年縮水90%,這個說出去可不大好聽。
  • 明星紛紛開直播,唱歌尬聊拍日常,如此努力為哪般
    最近超級多流量明星除了去李佳琦、薇婭直播間做副播,各路明星也紛紛開啟直播,自己做了主播展示自己的另一面!有許多不怎麼火的明星靠著直播有梗有趣,火了起來!看了眾多明星直播的網友們紛紛表示,幸虧明星沒跟那些主播搶飯碗,不然取而代之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兒啊!接下來我們就盤點盤點哪些明星開啟了直播,反差極大瘋狂圈粉吧!
  • 結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傳承
    從傳說中的神靈們開始配對結婚開始, 歷史記載了幾千年的男女結婚生子習俗,就一直延續了下來。到底為什麼呢?我小小的考慮了一下。發現:結婚,就是為了名正言順的生孩子呀。結婚以後,男女雙方得和法律意義上的伴侶一起承擔家務,賺錢養家,贍養老人,照顧小孩。責任感必須得有。
  • 3位為了賺錢的明星,一位被稱為最美公交車,最一位以「胸」出名
    我們知道想賺錢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現在的社會真是賺錢已經是人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了,但是在娛樂圈會有這麼3個女明星。他們是不擇手段的出名賺錢,第一位就是何佩瑜,她曾經就是演《一路向西》出名的,為了賺錢她被稱為」最美公交車「因為她為了出名已經給6個導演已經有過不可告人的事情,曾經她為了讓馮小剛給他帶出名。
  • 疫情之下,明星們紛紛開直播帶貨賺錢,只有德雲社依然堅守初心
    隨著直播帶貨,以及李佳琪、薇婭的走紅,更是將直播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潮,而因為明星也開始選擇了在直播開始跑通告,讓直播間的擴展性和包容性更大。今年是大家都知道的影視寒冬,很多明星都接不到工作,所以現在明星直播也成了一種趨勢,無論是李湘、吉傑、葉一茜還是葉璇都紛紛加入了直播的行列,更不用之前活躍在舞臺上的趙本山的徒弟們,紛紛都加入了直播陣營。
  • 為什麼賺錢的總是別人?4個步驟,循序漸進,升級自己的賺錢模式!
    有的人平時勤勤懇懇,但兜兜轉轉始終還是停留在原地,三五年、甚至十年時間過去了,收入還是沒有發生結構性變化。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賺大錢的總是別人?我聽過最荒謬的答案是:命不好。破壞性思維不消除,固化的思維定式不打破,連賺錢的那道門檻都很難跨越,更別談什麼實現收入翻倍增長了。二、系統化知識為什麼有的人學了很多,但還是沒什麼用?除了執行力差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知識不成系統。
  • 330位明星開出1900家公司,錢真的那麼好賺?
    明星開公司20年簡史我們先來看看明星開公司的整體情況。根據天眼查的資料,我們找到了330名在工商局註冊過公司的明星,公司總數也達到了驚人的1900家。平均下來,每個明星開了5.76家公司。當我們追溯過去20年這些明星們註冊的公司數量,發現他們開公司最集中的時間段是在2015、2016、2017年這三年。在最為瘋狂的2016年,有355家由明星創立或投資的公司成立,相當於一天一個新公司。但這個勢頭到了2018年就戛然而止了。2018年,330位明星註冊的公司數量呈現斷崖式下跌。
  • 一大波明星瘋狂「圈錢」:收割加盟商,坑粉絲,暴利似販毒!
    粉絲成了待宰的豬,明星割完主持人割,就連工作人員也不放過。這些粉絲,為了自己的偶像,能夠上《快樂大本營》,不惜給主持人送禮,還要給工作人員送霸王餐。相比之下,這些粉絲還算是幸運的;只能說,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何炅也是被動收禮,吃相還不算太難看。而有一些明星,卻通過開餐廳,收加盟費,對加盟商進行收割,已經賺了幾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