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明星也熱衷「做企業」、「開公司」。尤其是國內的火鍋市場,吸引了不少明星,例如陳赫的「賢合莊」、鄭愷的「火鳳凰」、包貝爾和賈玲合開的「辣莊」等等,不難發現,明星們紛紛「扎堆」火鍋店,而這僅僅只是明星們開公司的一個「縮影」。那麼,現如今明星們為什麼熱衷於開公司呢?
今年7月份,理想汽車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上市當日股價上漲了43%,並且還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之後明星任泉還在社交平臺上發文,慶祝理想上市。有網友表示,早在2017年的時候,任泉就參與了理想汽車的A+輪融資,此外,任泉還投出了不止一家上市公司。
不難發現,不少,明星都開始涉及商業領域,並在商業領域中,實現了很好的發展,有的明星還憑藉獨特的眼光,在商業領域中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有明星投資失敗的事件發生,那麼,現如今明星們為什麼紛紛湧入商業領域呢?哪些明星在商業領域中的發展比較好呢?
根據天眼查公布的資料顯示,國內明星們在工商局註冊過公司的明星,達到了330名,公司總數達到了1900家,但其實,明星們湧入商業領域,主要集中的時間是2015年至2017年,尤其是2016年,可以說是明星們扎堆開公司最頂峰的一年,相當於每天都有明星開公司,達到了355家。
但到了2018年,明星們註冊的公司數量就出現了下行的趨勢,而在今年,截止到8月份,明星們註冊的公司只有20多家。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與影視娛樂行業的發展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國內的影視產業迎來了快速的發展,並且明星們的收入,也迎來了快速的增長,很多明星手握著大量的資金。
而明星們有了資金之後,不少明星就會想著開公司,這也是這幾年明星們扎堆開公司的原因之一。但到了2018年,「陰陽合同」曝光之後,明星們的薪酬也出現了下滑,甚至出現了「限薪令」,對於明星們而言,片酬下滑的幅度也是比較大的,對於影視行業而言,也出現了下行的趨勢,這也是明星們開公司數量減少的的原因。
其實,最初很多明星選擇開公司,主要是為了能夠在演藝事業中,實現更好的發展,並給自己爭取更多的選擇權,從這一點來看,明星們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之後才涉及更廣的範圍的。從明星們開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近70% 的公司主要是商業、服務業、文化藝術業、電影電視、影視錄音製作等行業,主要都與娛樂圈有關。
尤其是大量的個人工作室,這也是明星們開公司的主要形式之一,一方面是由於門檻比較低,另一方面管理的成本也比較高。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明星們之所以開個人工作室,主要是為了提升個人的收入,降低支出,並且明星個人工作室,在開公司中的佔比中,還是比較高的,但也有明星選擇了跨界發展,甚至有明星還涉及了房地產行業。還有的明星則看中了網際網路行業,還有的明星熱衷於投資其它行業等等。
截止到目前,不少明星註冊的公司數量還是比較高的,目前男明星中,投資、創立公司比較多的就是胡海泉、黃曉明等明星了,胡海泉投資的公司達到了49家,主要涉及投資、餐飲。而女明星中,創立了微商傳奇神話TST的張庭,以46家企業高居榜首。同時,涉及的範圍還是比較廣的,尤其在2019年,註冊的公司比較大,曾一天就多出了17家。
相比其他明星,張庭名下的公司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註冊資本比較高,少則數千萬的註冊資本,高則上億元,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代理」。此外,還有不少明星,名下的公司數量也是比較高的,這也意味著明星們在擁有了一定的資金之後,也在積極地開拓新的事業。那麼,明星們扎堆開公司,到底發展怎麼樣呢?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目前330位明星創立或入股的1900多家公司中,已經有近25%的公司註銷,亦或是吊銷了,而背後的原因就是經營不善,亦或是其它的一些原因,而這些註銷的大部分公司,主要都創建於2016年前後。
此外,開公司數量比較多的明星,名下的公司註銷的數量也是比較多的。例如黃曉明,名下註銷的公司數量達到了12家,涉及多個行業,也就是說,黃曉明的投資,在多個行業均遭到了一定的挫折,還有一些明星,也均在不少行業遭受了虧損,註冊的公司出現了吊銷、註銷的情況。
而這些關門的企業中,主要都是由於經營不善,出現了難以為繼的現象,但也有一些是由於違法違規的原因,而被相關機構吊銷了。尤其是趙薇,之前趙薇創辦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但根據當地的房地產企業,該房地產企業從成立到註銷,並沒有參與任何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從這一點能夠看出,有的明星開公司,可能是心血來潮。
最後,對於明星們而言,也希望能夠在商業領域中站穩腳跟,並實現更好的發展,但「做生意」並不僅僅需要資金充足,與經商頭腦,機遇等多個方面都有一定的關係,因此開公司失敗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件事情。那麼,大家對明星開公司又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