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有《鍾南山談健康》書籍福利,一定要堅持看完(閱讀完成大約需要3分鐘),文末有詳細說明!
在中醫理論中,胃能夠腐熟水谷,能夠將食物進行徹底消化分解後,吸收其營養成分,將剩餘雜質輸送至腸道中,進行進一步消化,排出體外。當胃部功能受損時,體內的毒素無法及時排出,造成體內毒素堆積,損害身體健康。
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就如同「根基不牢」就會使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身體的氣血生成不足,就會百病叢生。
所以要判斷脾胃是否健康,就要知道脾胃不好時的表現。
當胃部不適,一般身體都會有反應,不妨對照自查一下
1、舌苔顏色異常
口腔味苦,舌苔泛黃,時間久後,舌苔顏色轉白,胃病疼痛者舌質瘀斑。而健康舌頭顏色淡紅光澤,舌苔薄白,形狀均勻。
2、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不會溢出。
如果脾胃虛弱不好,「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會流口水。經常不自覺流口水,可從健脾養胃入手,進行調理。
3、噯氣、呃逆
噯氣與呃逆不同,噯氣聲音「嗝---嗝---」作響,沉悶悠長,間隔時間也較長,是氣從胃中上逆。
而呃逆聲音「呃、呃、呃」,尖銳而急促,氣從喉間發出,伴有軀幹震動和聳肩。
噯氣和呃逆,都是各種消化道問題的常見症狀,尤其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必要時需行檢查。
4、腹瀉
腹瀉可以分為急性、慢性,超過2個月為慢性腹瀉。急性腹瀉見於感染或中毒所致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急性發作等。
慢性腹瀉可見於胃酸缺乏性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等,也可見於腸道非感染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還可見於其他一些因素。
胃部是身體上最為脆弱敏感的一個器官,不管是身體著涼心情鬱悶還是吃東西太多都會傷害到胃部,詳細了解一下哪些行為傷胃。
生活中容易傷胃的行為
1、口味重
烤制或醃製的食物雖然口感很棒,但經常吃的話,會增加致病風險。
而且,高鹽重口味食物會加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會損傷胃黏膜的保護層,增加病變概率。
2、吃水果不講究
水果如柿子、山楂、棗等,其鞣質可在胃內與胃酸、果肉蛋白發生作用,形成膠凍狀物質,最後可能形成胃石。
因此,對於中老年人而言,一定要記得別空腹吃大量柿子、山楂等。
3、愛喝高度酒
小酌怡情,貪杯傷胃。酒精飲品在20°以上時,每小時飲用超過100ml,就可能會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出血。
飲酒時儘量選擇低度酒,且不要過度飲酒,避免急性傷胃。
4、愛煙成魔
抽菸的人以為尼古丁只會進入肺,殊不知,煙霧也會隨著消化道進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
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縮、痙攣,胃黏膜缺血、缺氧,長此以往形成胃潰瘍。
中醫在養胃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中醫養胃的方法。
中醫養胃的方法
1、藥膳
中醫方面的藥膳養胃可以選擇相應的藥物,比如中藥中的白芍、生薑等等,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食物可以幫助滋養胃部,比如山藥、小米以及南瓜等等,如果選擇健康的食物再選擇合適的烹飪方法就可以達到養胃的效果。
2、茶飲
老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很多人胃病反反覆覆好不了,多是因為不忌口,找不到合適的食材養胃。
根據查閱古典發現,在扁鵲的《扁鵲內經》中就提到了丁香麥桂茶,用大麥、紅棗、乾薑、砂仁、肉桂等食材製作而成,像丁香、肉桂、大麥等都要有著養護腸胃、健脾的作用,可以經常喝。
其中藥食同源的原理如下:
丁香:丁香茶葉中特有的丁香油、丁香酚、鞣質以及齊墩果酸等,可緩解腹部氣脹,增加胃液分泌以及消化能力。
其中的齊墩果酸對於胃部的各種病菌有抑制作用,而胃癌高發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砂仁:被稱為「南藥瑰寶」,更享有「北有高麗參,南有春砂仁」的美譽。
肉桂:《神農本草經》中曾記載:「味辛溫,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利關節,補中益氣。」
方法:可以選取丁香、大麥、紅棗、乾薑、砂仁、肉桂等食材,清洗乾淨以後放入鍋中,然後用大火煮,煮開以後用小火,然後等十五分鐘左右就製作而成了,放涼以後就可以喝了,也可以選擇丁香麥桂茶的茶包,比較方便。
脾胃不好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 ↓ ↓ 卡片獲取,您的身體值得些許付出~
3、按摩
按摩也是也是中醫方面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方法,也是針對身體上的穴位進行按摩,這樣就可以刺激到身體上的經絡,跟針灸對胃部的滋養效果是詳細的,相比於針灸的專業性以及身體帶來的疼痛而言,推拿的方法是更加容易讓人接受的。
從上述內容可以知道,想要滋養胃部可以選擇中醫專業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每個方法都自己的特點, 當然除了這些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起來,掌握日常生活中養胃護胃的小技巧對胃部健康也是很大的幫助。
福利時間:大家讀完文章之後有什麼感悟?快來發布你的評論吧,對於有獨特見解的優質評論者。有機會免費領取《鍾南山談健康》書籍一本。我們會從優質評論者中,隨機抽取3人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