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崖洞兵工廠:誕生於艱苦的抗戰歲月,產出了著名的八一式馬步槍

2020-12-18 騰訊網

黃崖洞,是當年我堅持華北抗戰的八路軍最大規模的兵工廠,位於太行山脈中部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城北45公裡黃崖洞鎮下赤裕村西北的深山之中,包括翁圪廊、 黑虎口、水窯山、桃花寨等地。

兵工廠,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海拔都在1500-2000米高度,用石頭砌牆,石板蓋頂建房,生產出了擲彈筒、迫擊炮、步槍子彈、迫擊炮炮彈、擲彈筒炮彈、步槍等軍工產品,有力地支持華北抗戰的我八路軍主力第129師等部,同時培養了大批軍工專業技術人員。

黃崖洞兵工廠,生產了我軍歷史上2支著名的步槍,儘管在艱苦的抗戰歲月,由於技術的制約、槍械原材料等原因,這兩把步兵槍械的產量並不高,但它們的橫空出世,對於我抗戰的八路軍來說意義非常深遠。

率先研發成功的是「五五式」步槍,槍長1.39米,槍重4.05公斤,口徑7.92mm,有效射程約300米。由於此槍採用的原材料,是我抗戰軍民冒險從鐵軌上扒來的鐵軌,重新回爐以後,製作而成的槍管,導致其壽命較短,平均大概只有200發左右,射擊200子彈以後,其射擊精度基本上就沒有什麼保障了。

「五五式」步槍,黃崖洞兵工廠於1940年春研發成功並生產,早於此後誕生的另一把非常著名的「八一式」馬步槍,是我八路軍自行研發製造和裝備的第一把步槍。

此時,是我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原八路軍總指揮)55周歲生日,為表達對朱總司令的敬意,當時彭德懷副總司令說再過幾天,就是朱老總生日了,所以此槍最終被命名為「五五式」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是當年八路軍總工部的工程師劉貴富率研究小組研製而成,其設計思路,是追求輕便、靈活,不追求過高的射程,以及過高的殺傷力。因此,非常適合機動性強、交戰距離近的我八路軍主力部隊使用。

此槍重量輕、體積小、攜帶方便,射擊精準度高,槍託採用核桃木,外觀漂亮大方,受到了八路軍總部首長和指戰員們的追捧,在研發成功時,剛好趕上8月1日,於是,就被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

槍長1.12米,槍重僅3.35公斤,口徑7.92mm,有效射程200米,近似馬槍,後坐力小,採用了與傳統匕首刺刀不同的三稜形刺刀,是黃崖洞兵工廠歷史上質量最好的一支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量產了將近8700餘支(一說7900餘支,另有一說4000餘支),於1940年8月裝備第129師等我八路軍抗戰主力,相當裝備了一個準主力師,對抗戰最終勝利作出了貢獻。

相關焦點

  • 「四史」關鍵詞|黃崖洞兵工廠被譽為新中國軍事工業的搖籃
    從1937年抗戰的兩年中,雖繳獲步槍兩萬多支、輕重機關槍400多挺,但遠遠滿足不了部隊需要,槍枝彈藥成了制約八路軍戰鬥的瓶頸。1938年6月,武漢會戰爆發,八路軍的武器來源更加受到影響。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副總司令,籌劃設立八路軍總部軍工部,由左權參謀長領導成立了八路軍總部軍工部,下設修械所。
  • 抗戰時期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建在懸崖峭壁上,圖8令人心酸落淚
    鮮為人知的是,這裡曾是抗戰期間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所在地,當年這裡年產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五五式」步槍、「八一式」馬步槍等武器都在這裡生產。黃崖洞兵工廠,又稱水窯兵工廠。 【去黃崖洞的小道(重修)】1942年黃崖洞兵工廠受到了嚴重的困難,儘管之前兵工廠保衛戰獲得勝利,但是兵工廠位置已經暴露。
  • 抗戰聖地黃崖洞:上天賜予我軍的天然兵工廠,曾七天阻擊10次進攻
    天然倉庫,深山兵工 要說這黃崖洞為何就成了鍛打儲存戰爭兵器的天然倉庫和抗戰聖地,還是抗戰的形勢所迫。抗戰先期,敵寇勢大,無論國共,一時難抵其兵鋒,中原各地,橫遭鐵蹄肆虐。
  • 八路軍兵工廠土辦法,沒鋼造槍扒鐵軌,老鄉水缸生產出化學炸藥
    但是八路軍的兵工廠有辦法,再次證明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今天就說說八路軍是怎麼想辦法的。1937年8月22日,抗戰全面爆發後,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僅僅改編成了三個乙種師,即129師、115師和120師。由於老蔣比較摳門,氣魄啥的就不用說了。雖然也給了少量的補充,但是這並不能讓八路軍解決裝備問題。
  • 兵工廠也要遊擊生產?馱在驢背上的軍工企業可解八路燃眉之急!
    抗戰時期以山西為中心展開根據地軍工建設的八路軍流動工作團,它是一個為八路軍遊擊戰提供相關武器彈藥的準軍工企業。又因為遊擊戰的需要,隨時準備跟隨主力部隊轉移,經常把儀器設備大包小包捆在驢背上,故稱為「馱在驢背上的兵工廠」。
  • 抗戰有多艱苦,看看八路軍最先進的兵工廠和武器就知道了
    抗戰時期,為了解決武器彈藥的問題,八路軍總部創建了許多兵工廠,而其中黃崖洞兵工廠是創建最早的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兵工廠,又稱水窯兵工廠。 黃崖洞兵工廠位於黎城縣赤峪溝的大山之中,這裡群山聳立,在北部山崖上有一個被稱作黃崖洞的天然石洞,具有很好的隱蔽性。於是八路軍總部在此興建了當時最先進的兵工廠。
  • 紅色軍工艱難起步:長徵之前,蘇區建80餘兵工廠,自製槍桿子
    並維修了40000支步槍,2000多挺輕重機槍,以及100門迫擊炮,為當時的紅軍提供了不小的物資支持。到長徵以前,該廠逐步發展為擁有槍炮廠、彈藥艙和雜械廠三個子工廠的大型軍工生產單位,儘管參照同時期各地軍閥開辦的近代化兵工企業,這個早期工廠還顯得十分原始,但考慮到蘇區艱苦的鬥爭環境,能從白手起家在農村地區拉出這麼一個兵工廠,卻是一項奇蹟。
  • 東北小城北安市,誕生新中國最大輕武器兵工廠,朝鮮戰場殺敵無數
    「黃崖洞」兵工廠隨著電視劇《八路軍》、電影《百團大戰》熱播,已經家喻戶曉。誠然,「黃崖洞兵工廠」是抗戰時期,華北敵後八路軍創建的最早、規模最大的兵工廠,年產的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黃崖洞兵工廠錘鍊出了一大批工業建設人才,新中國成立後,這些人才奔赴各地,繼續在武器裝備方面發揮力量。但黃崖洞兵工廠的歷史使命也隨之結束了,新中國有了更先進的設備和製造環境。
  • 抗戰:八路軍、新四軍那些知名老槍,這回講明白了
    「水連珠」步槍「水連珠」誕生於19世紀末的俄國,正式名稱是1891型莫辛-納甘步槍。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萬諾維奇·莫辛設計的一種7.62毫米步槍,但供彈系統採用比利時設計師列昂·納甘的設計,因此被稱為莫辛-納甘步槍。
  • 八路軍研製第一款步槍,以朱老總生日命名,與「中正式」相當
    光靠繳獲,難以滿足八路軍的作戰需求,八路軍決定自己造步槍。1939年,鑑於抗戰形勢愈發嚴峻,八路軍將設在榆社縣韓莊村的兵工廠轉移到了黃崖洞,建立黃崖洞兵工廠。修建在海拔1600多米高、縱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中的黃崖洞兵工廠被稱為「八路軍的掌上明珠」,從選址、修建到投入生產,這裡曾集結了八路軍中最優秀的軍工科技人才、技術工人和最英勇的守衛部隊。到抗日戰爭結束的五年間,黃崖洞兵工廠生產槍枝9000多支,各類炮彈24萬餘發,是八路軍名副其實的「武器生命線。」
  • 憶劉鼎與我軍第一支制式化步槍
    劉鼎認為,設計制式化步槍也是為了達到降低物耗,為持久的抗日戰爭節約每一個銅板。劉鼎堅韌不拔地走上變革創新之路。當時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各廠生產的新槍,有仿製繳獲的各式步槍的,有仿製延安兵工廠劉貴福、孫雲龍、梁松方、張慶森、劉先惠、曹加儀、冉瑞峰等人共同研究設計和製造的無名氏馬步槍的。用哪種槍作為制式化批量生產的槍型?
  • 戰旗獵獵: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不忘硝煙裡的鐵血榮光
    更應銘記它們背後不朽的英雄史詩1.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1941年11月,為保衛在山西省黎城縣創建的規模最大的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堅守防禦戰鬥,即黃崖洞保衛戰。戰後,八路軍總部授予負責保衛兵工廠的特務團「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光榮稱號。故事:1941年11月9日,日軍在此前兩次對黃崖洞地區「掃蕩」無果後,派36師團和獨立4旅共7000餘人,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我黃崖洞進犯。
  •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真實抗戰,一個步兵班六種步槍,打臉抗日神劇
    事實上,當時我軍的裝備是很差的,槍械基本都是「萬國牌」,連基本的步槍都做不到統一,更別說輕機槍了。真應該讓那些神劇導演們看看下面這些記錄抗戰歷史的老照片,看看真實的抗戰是什麼樣的。元年式步槍大部分由廣東兵工廠生產,粵系軍閥曾大量裝備,左二的民兵戰士手中的元年式步槍可能也是在長徵期間被紅軍繳獲的。
  • 八路軍在高峪建立的兵工廠去了哪裡?
    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率115師、120師、129師東渡黃河開赴山西,創建了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等敵後抗日根據地,領導人民開始了華北抗戰。然而,那時的八路軍槍枝彈藥短缺成為影響戰鬥力的首要問題。1937年10月21日,毛澤東等致電周恩來、朱德:「我們必須在一年內增加步槍一萬支,主要方法自己製造。」
  • 抗日3大著名步槍:「英七七」軍閥大量裝備「漢陽造」使用了半個世紀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我國軍事工業體制的不完善,很多先進的武器不僅無法生產,就連步兵使用的步槍也很難達到全部自產,及時裝備,因此抗戰時期僅步槍就有很多的外購、自產、仿製型號,被稱為「萬國造」,步槍武器種類繁多由此可見一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抗戰中最經典、最著名的3種步槍。
  • 【連載九】 新理念催生八一式馬步槍 劉鼎部長力推標準化生產
    從3月到7月,經過大約四五個月的設計試製,終於趕在7月底將新式馬步槍裝配完工,向八一建軍節獻禮。不少人搶著觀看這新式的輕型馬步槍,人見人愛,看不夠。新式步槍的試製成功,是八路軍總部軍工部成立以來第一件大喜事!可惜當時條件差,沒有留下詳細技術數據。1940年8月八路軍總部軍工部一所(黃崖洞兵工廠)劉貴福設計製造的「八一式馬步槍」。劉鼎部長高興地和劉貴福背上新槍,匆匆趕往八路軍總部報喜。總部正在開會,見了彭德懷副總司令連忙報告:「新槍試製成功了!
  • 紅色膠東之崢嶸歲月|抗戰烽火中的膠東兵工廠
    1938年3月,為保證槍枝彈藥的供應,第三軍總部決定建立兵工廠,廠址選在黃縣城東南的圈楊家。4月下旬,第三軍總部抵達黃縣,軍部修械所、二路修械所、掖縣兵工廠相繼併入,圈楊家兵工廠成為膠東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個兵工廠。
  • 民國最大兵工廠的前世今生
    1914年,唐繼堯在昆明海口鎮創建兵工廠,首開西南兵器製造工業的先河。顧品珍擔任廠長期間,日產子彈最高紀錄30萬發。唐繼堯聘用外國軍工專家,研製生產步槍、輕重機槍及火炮。
  • 蔣氏去兵工廠,署長拍馬天衣無縫:這款步槍,就叫中正式?
    作者:峻藝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戰端一開,就迅速進入白熱化。打仗的一個方面,是武器裝備的比拼。隨著戰事的進行,各種武器的消耗急劇增加。尤其是慘烈的淞滬會戰,武漢會戰之後,戰前積累的裝備消耗大半,僅步槍一項就損失了49萬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