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3大著名步槍:「英七七」軍閥大量裝備「漢陽造」使用了半個世紀

2020-12-12 騰訊網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我國軍事工業體制的不完善,很多先進的武器不僅無法生產,就連步兵使用的步槍也很難達到全部自產,及時裝備,因此抗戰時期僅步槍就有很多的外購、自產、仿製型號,被稱為「萬國造」,步槍武器種類繁多由此可見一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抗戰中最經典、最著名的3種步槍。

第一款:漢陽造八八式步槍

該款步槍因最早設計製造於湖北漢陽而得名為「漢陽造」,定型並生產自1899年時,前身為德國一家公司研發的「委員會1888式無煙火藥步槍」,是世界上最早的幾款使用無煙火藥作為彈藥的步槍之一。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中國軍隊的喜愛,被廣泛裝備、仿造於全國各處。因其造價較低,性能可靠,所以自1899年生產以來,一直活躍在中國近代舞臺上,見證了武昌起義、軍閥混戰,一直在抗日戰爭前期,都是中國軍隊裝備最多的武器,於1944年底徹底停產。之後,這款誕生於半個多世紀前的步槍還隨著中國軍人參加了韓戰,在有些邊遠地區甚至一直使用到70年代才被徹底淘汰。

第二款:李·恩菲爾德步槍

該款步槍是一、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國協軍隊的制式武器,在一戰後大量流入軍閥混戰的中國,尤其以中國南方地區軍閥裝備最多,後來在其基礎上中國仿製出劉將軍步槍,在抗戰前期以桂軍、川軍、粵軍、閩軍等使用較多。恩菲爾德步槍因使用英制彈藥口徑,與當時中國軍隊主流的德式彈藥口徑不符,後勤管理較困難,因此在抗戰後期逐步退出一線,多由地方守備部隊或民兵部隊使用。因其彈藥口徑呈少見的7.7mm口徑,被抗日軍民稱之為「英七七式步槍」。

第三款:中正式步槍(民二四式步槍)

這款步槍是德國毛瑟1924式標準短步槍的中國授權仿造槍械,由當時的國民革命軍兵工署第十一工廠,即河南鞏縣兵工廠引進,與其一同引進的還有著名的德式長木柄手榴彈,用以裝備當時組建的國民黨精銳部隊—德式師。在步槍的改造過程中,將槍身縮短且加長刺刀的尺寸,使得其更加適合中國軍人的使用,也因此被命名為「中正式步騎槍」。在抗日戰爭早起,這款步槍作為國軍精銳部隊的標誌參加多次大規模會戰,在實戰中證明了價值,在抗戰後期逐步生產裝備為國軍的主要武器,也成為了中國近代第一款標準制式步兵武器。

相關焦點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耐用?使用時間長達半個世紀,80年代才被淘汰
    洋務運動之中大多開設的都是軍事工廠,即使在清朝滅亡之後大多也存在,有些還為抗日出了不少力。比如說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造,用了半個多世紀,直到抗美援朝還在使用。它叫漢陽造是因為主要生產者在湖北漢陽的漢陽兵工廠,1904年,漢陽兵工廠自己對這槍進行了改造,基本上都是參考的德國1898式步槍。它的生產時間非常久遠,一帆風順的生產到了1944年。距離它第一次在中國生產已經過了50年,壽命超過任何一種曾在中國生產過的武器。而且它的產量非常高,因為時間久遠,所以漢陽造經歷了不少中國的大事。
  • 漢陽造步槍
    這張由當時著名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拍攝的氣宇軒昂的鋼盔戰士,是一名不到18歲的武漢守軍。    守軍叫什名字,今天是否還健在已不得而知。但他那還帶有些稚氣的英武面孔,則留在了歷史的縮影中。小戰士鋼盔下的步槍是否漢陽造,還不能肯定,但由張之洞時期起就造出的槍械,曾是中國軍隊廣泛運用的武器。    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的步槍,定名為八八式。
  • 二戰3大經典步槍:一把使用了半個世紀,一把產量超過7100萬支
    步槍最大的優勢在於整體重量較輕,方便攜帶、槍射擊精度較高,威力大等特點。所以步槍逐漸成為戰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就給大夥介紹抗戰時期,最經典的3款步槍。在抗戰期間,最常見的當漢陽造步槍莫屬了。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一個世紀,是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其射程在1200米遠,有效射程為1000米,精準射程只有200多米。在軍閥混戰的年代,一直到抗戰結束,漢陽造一直是中國主力武器之一。漢陽造,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戰爭史的一個傳奇的神話。
  • 抗日3大步槍:第1「老套筒」裝備了半個世紀,第2是「英七七」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的抗日戰爭我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國門,對於我們來說是應該銘記的歷史,因為前輩們的奮戰才有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抗戰的意義自然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但是,抗戰中的武器我們還是要有必要認識一下,畢竟那個年代,只有好武器打得贏仗,才會有現在的和平年代。接下來就來看看有哪些又好又經典的步槍。
  • 抗日時期,士兵都嫌棄的「漢陽造」,其實它的「功勞」意想不到
    德國98k毛瑟步槍但是對於當時軍工業一片空白的清朝政府而言,毛瑟1988步槍已經算得上是很「先進」的步槍,於是開始在漢陽兵工廠大力生產,並大量裝備部隊。漢陽造步槍(毛瑟1988)之所以被當時的德國所淘汰,是其存在裝彈、退彈困難,以及卡殼問題嚴重,還有個有個重要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炸膛。抗戰時期,與日軍裝備的射程遠,精度高,安全的三八式步槍相比,漢陽造確實很「雞肋和落後」,相比於繳獲的日軍槍械,漢陽造步槍久而久之也就被「嫌棄了」。
  • 張之洞建的漢陽兵工廠多厲害?「漢陽造」步槍產量能繞地球兩圈
    1909年10月4日,晚清著名洋務大臣張之洞因病逝世,他彌留之際恐怕想不到,自己「師夷長技」建的漢陽兵工廠裡仿製的「漢陽造」能夠蜚聲後世,成了當時最靠譜的武器,活躍於直皖戰爭、直奉大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等戰場,甚至對抗日戰爭的勝利都有貢獻,被譽為「中華第一槍」,簡直是中國軍工史上的奇蹟
  •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真實抗戰,一個步兵班六種步槍,打臉抗日神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還處於軍閥混戰時期,大量歐洲剩餘的軍事裝備進入了中國,當時南方的軍閥曾進口過幾批毛瑟G98型步槍。可能這幾把毛瑟G98型步槍在長徵過程中被紅軍繳獲,後面交給了民兵戰士使用。元年式步槍大部分由廣東兵工廠生產,粵系軍閥曾大量裝備,左二的民兵戰士手中的元年式步槍可能也是在長徵期間被紅軍繳獲的。
  • 張之洞和漢陽造:一款步槍背後的歷史,一個清朝官員的抱負
    德國軍火商為了挽回損失,就用這種「問題步槍」冒充毛瑟槍,把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中國。1895年6月,湖北槍炮廠投產,日產步槍50枝,產品定名為漢陽造88式步槍,簡稱「漢陽造」。這種步槍為了防止炸膛,在槍管外面有一個套筒,故而俗稱「老套筒」,是最早生產的漢陽造。
  • 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有多厲害?生產的「漢陽造」能繞地球兩圈
    ,這就是德國第一款無煙火藥步槍,委員會1888式步槍,這款步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容易炸膛,走火、精度不高等,但是吃了虧的張之洞也無可奈何,只能對這款步槍進行優化,而升級後的產品,就是著名的漢陽造步槍。 漢陽造步槍一經問世,就立刻受到了各方力量的喜愛,一時間大量的漢陽造步槍被裝備給中國軍隊,後來辛亥革命時武昌新軍首義就是手持此槍,進入民國後因為這款步槍造價低廉,同時性能相對穩定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一支槍可用50年,生產的數量能繞地球2圈
    、射擊不穩定、槍管使用壽命短的「委員會1888式步槍」。「漢陽造步槍」。此後,這款步槍就開始了它在中國的傳奇生涯,當時被大量裝備給駐守湖北武漢的新軍士兵,後來也正是這款步槍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此後漢陽兵工及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一系列的軍閥混戰中大放異彩,成為當時中國使用最多的步槍。
  • 漢陽造是我國傳奇步槍,威力超越三八式步槍,為何有學者提出質疑
    在抗日戰爭期間,當時的中國軍隊早已裝備了中正式步槍,甚至還有美式M1自動步槍、湯姆遜衝鋒鎗等先進的武器,那麼為什麼還要讓一支早在1895年就開始生產,堪稱古董的漢陽造步槍大量裝備軍隊呢?在近代中國,漢陽造步槍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曾用八個字來概括它:「無軍不用,無役不與」。從1935年開始,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出性能更好的中正式步槍,但到1945年止也只不過生產了40多萬支,與之相比,大量生產並裝備中國軍隊的漢陽造,似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威懾敵軍的首選。漢陽造到1944年停產,據統計大約生產了110萬支。
  • 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寧南山
    漢陽造是中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使用的主流國產步槍,由清末洋務派大臣、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所製造。 1891年,張之洞聽說了新型德國制式步槍1888式,從德國引進技術資料和生產機械,經過工廠建設,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這款步槍一直生產到1944年才停產,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
  • 一戰中德國裝備使用的步槍
    M1888的優點與不足M1888步槍是德軍裝備的第一種使用無煙火藥作為發射藥的小口徑軍用步槍,但是由於設計倉促,所以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包括:1.彈殼頸部在抽殼時容易斷裂;2.膛壓過大、容易炸膛;3.使用的曼利夏彈倉底部開口,容易進入雜物導致彈匣被卡住;4.雖然使用固定彈倉,但是M1888步槍卻要使用彈匣裝填,當射擊時如果不把彈匣內的子彈打完就無法進行再裝填。
  • 17歲少年撿到漢陽造,打鳥練成神槍,5槍命中5個碉堡射孔
    17歲少年撿到漢陽造,打鳥練成神槍,5槍命中5個碉堡射孔 吳氏生長在一個動蕩的年代,戰亂、軍閥、土匪橫行,中原大戰結束後,一個名叫吳守訓的17歲少年意外發現了兩支被敗兵丟棄的漢陽造新步槍,還有近千發子彈。
  • 華為的「新漢陽造」VS「洋槍洋炮」-虎嗅網
    漢陽造是中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使用的主流國產步槍,由清末洋務派大臣、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所製造。1891年,張之洞聽說了新型德國制式步槍1888式,從德國引進技術資料和生產機械,經過工廠建設,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定名為八八式,這款步槍一直生產到1944年才停產,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
  • 外號「人肉半自動」英國步槍,拼手速2秒一發,為什麼只能打200發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抗日軍民手中的傢伙是五花八門,不但有從日寇手中繳獲的三八大蓋,還有中正式、老套筒等一系列自造步槍。還有許多現代軍迷眼中的「小眾步槍」,比如俗稱英77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曾有人說英國有兩樣東西最值得驕傲,一個是英倫紅茶,另一個就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其中後者對世界的影響遠比前者更大。李恩菲爾德步槍是英國軍方19世紀末生產的一款制式步槍,全槍長1130毫米,槍身重8.8磅,使用7.7毫米*56步槍彈,射程可達1000碼,裝彈10發全手動發射。
  • 「漢陽造」推翻了清王朝,後來漢陽兵工廠只能靠各省軍閥訂單維持
    該廠的重要設備均購自德國軍火巨頭——克虜伯工廠,因此性能是當時全國兵器製造工廠中最優異的,生產的產品比較也豐富多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仿造德國1888年式5響毛瑟槍而生產的漢陽式7.9毫米步槍,即「漢陽造」,此後連續生產數十年,一度成為全國生產量最大的步槍,也是舊中國軍隊裝備的主要兵器。
  • 漢陽造生產一百多萬支,為何刺刀僅造2000!網友:一疏忽成千古恨!
    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由於該槍存在重大缺陷,時常炸膛抽殼可靠性極差,在加上裝彈退彈困難,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隨後把該步槍轉給非洲一些國家和當時中國的清政府,洋務派一些大臣對毛瑟品牌的迷信,這個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就是毛瑟步槍,成功的將設計資料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
  • 抗戰3大兇悍步槍:第1被裝備了半個世紀,第2款俗稱「英七七」
    抗戰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中,敵我雙方進行激烈的軍事對抗,在這場戰爭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武器莫過於步槍了。在這場長期的拉鋸戰中,有不少武器大放異彩,有三大步槍更是一舉成名,成為此次抗戰中的經典步槍,在步槍界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