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由於該槍存在重大缺陷,時常炸膛抽殼可靠性極差,在加上裝彈退彈困難,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隨後把該步槍轉給非洲一些國家和當時中國的清政府,洋務派一些大臣對毛瑟品牌的迷信,這個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就是毛瑟步槍,成功的將設計資料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逐步生產此槍改名為八八式。
該槍在湖北漢陽兵工廠生產製造,因此稱之為漢陽造,可以說該槍的製造使用了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無煙火藥和金屬包裹彈頭,在經歷重重困難後,江南製造局首先使用無煙彈藥的快利步槍,當時的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主要使用的是黑火藥裝填子彈的單發步槍,因此八八式步槍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步槍。
1894年4月,漢陽88式步槍逐漸建廠開工,到了6月份槍炮廠不慎引發大火,機器設備全部燒毀,當時甚至有人提議乾脆停辦此廠,在張之洞的力挽狂瀾下,於1895年冬重建完成,經歷了一波三折的漢陽槍炮廠一直生產到1944年,差不多大半個世紀,它的壽命超過任何一種曾在中國生產的武器,據據漢陽兵工廠記錄年份1895-1909 ,1910-1932,1932-1938,1939-1944,分別是130036,463180,283100,207164,合計1083480.
無論是在軍閥混戰還是到抗戰結束,漢陽造一直是中國武器的中堅力量,雖然落後於中正式兩代,比日軍的三八步槍落後一代,但其魅力仍然得到各方勢力的青睞,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值得我們懷疑,漢陽兵工廠能輕鬆製造出上百萬支步槍,步槍上的刺刀卻寥寥無幾,只有2310把刺刀,以至於在軍閥混戰到抗戰結束不惜花重金向歐洲購買各種刺刀。
就刺刀是製造技術而言,並不需要很精密的技術和機器設備,隨便在當時的街頭任何鐵匠鋪都能打制,為何不能同步生產,在抗戰時期有的地方部隊甚至沒有刺刀,乾脆一人一把大刀,以供近戰使用,為什麼沒有同步製造刺刀,據我分析,當政著也許都沒有考慮過和敵人近戰拼刺刀,還在寄希望著天朝的大刀長矛來抵抗敵人,所以根本就沒有添加製作刺刀的生產線,所以到抗戰時期,日軍的大舉侵犯在和敵人近身肉搏之時,才發現刺刀的優勢,但是為時已晚,戰亂時期政府沒有精力去研究製作相配套的刺刀,以至於八路軍士兵在對日作戰中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