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造生產一百多萬支,為何刺刀僅造2000!網友:一疏忽成千古恨!

2020-12-12 騰訊網

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由於該槍存在重大缺陷,時常炸膛抽殼可靠性極差,在加上裝彈退彈困難,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隨後把該步槍轉給非洲一些國家和當時中國的清政府,洋務派一些大臣對毛瑟品牌的迷信,這個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就是毛瑟步槍,成功的將設計資料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開始逐步生產此槍改名為八八式。

該槍在湖北漢陽兵工廠生產製造,因此稱之為漢陽造,可以說該槍的製造使用了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無煙火藥和金屬包裹彈頭,在經歷重重困難後,江南製造局首先使用無煙彈藥的快利步槍,當時的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主要使用的是黑火藥裝填子彈的單發步槍,因此八八式步槍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步槍。

1894年4月,漢陽88式步槍逐漸建廠開工,到了6月份槍炮廠不慎引發大火,機器設備全部燒毀,當時甚至有人提議乾脆停辦此廠,在張之洞的力挽狂瀾下,於1895年冬重建完成,經歷了一波三折的漢陽槍炮廠一直生產到1944年,差不多大半個世紀,它的壽命超過任何一種曾在中國生產的武器,據據漢陽兵工廠記錄年份1895-1909 ,1910-1932,1932-1938,1939-1944,分別是130036,463180,283100,207164,合計1083480.

無論是在軍閥混戰還是到抗戰結束,漢陽造一直是中國武器的中堅力量,雖然落後於中正式兩代,比日軍的三八步槍落後一代,但其魅力仍然得到各方勢力的青睞,但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值得我們懷疑,漢陽兵工廠能輕鬆製造出上百萬支步槍,步槍上的刺刀卻寥寥無幾,只有2310把刺刀,以至於在軍閥混戰到抗戰結束不惜花重金向歐洲購買各種刺刀。

就刺刀是製造技術而言,並不需要很精密的技術和機器設備,隨便在當時的街頭任何鐵匠鋪都能打制,為何不能同步生產,在抗戰時期有的地方部隊甚至沒有刺刀,乾脆一人一把大刀,以供近戰使用,為什麼沒有同步製造刺刀,據我分析,當政著也許都沒有考慮過和敵人近戰拼刺刀,還在寄希望著天朝的大刀長矛來抵抗敵人,所以根本就沒有添加製作刺刀的生產線,所以到抗戰時期,日軍的大舉侵犯在和敵人近身肉搏之時,才發現刺刀的優勢,但是為時已晚,戰亂時期政府沒有精力去研究製作相配套的刺刀,以至於八路軍士兵在對日作戰中傷亡慘重。

相關焦點

  • 「漢陽造」推翻了清王朝,後來漢陽兵工廠只能靠各省軍閥訂單維持
    該廠的重要設備均購自德國軍火巨頭——克虜伯工廠,因此性能是當時全國兵器製造工廠中最優異的,生產的產品比較也豐富多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仿造德國1888年式5響毛瑟槍而生產的漢陽式7.9毫米步槍,即「漢陽造」,此後連續生產數十年,一度成為全國生產量最大的步槍,也是舊中國軍隊裝備的主要兵器。
  • 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有多厲害?生產的「漢陽造」能繞地球兩圈
    1844年的中法戰爭,清政府內部的一大批官員徹底認清了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一些曾經非常頑固的清流官員也開始轉而支持洋務運動,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中的湖廣總督張之洞了,他一手創辦了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而其中對中國近代史產生最大影響的,莫過於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步槍了。
  • 漢陽造步槍
    小戰士鋼盔下的步槍是否漢陽造,還不能肯定,但由張之洞時期起就造出的槍械,曾是中國軍隊廣泛運用的武器。    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的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在抗日戰場也曾大顯身手。武漢保衛戰中,亦發揮戰力。
  • 漢陽造是我國傳奇步槍,威力超越三八式步槍,為何有學者提出質疑
    在抗日戰爭期間,當時的中國軍隊早已裝備了中正式步槍,甚至還有美式M1自動步槍、湯姆遜衝鋒鎗等先進的武器,那麼為什麼還要讓一支早在1895年就開始生產,堪稱古董的漢陽造步槍大量裝備軍隊呢?在近代中國,漢陽造步槍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曾用八個字來概括它:「無軍不用,無役不與」。從1935年開始,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出性能更好的中正式步槍,但到1945年止也只不過生產了40多萬支,與之相比,大量生產並裝備中國軍隊的漢陽造,似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威懾敵軍的首選。漢陽造到1944年停產,據統計大約生產了110萬支。
  • 張之洞建的漢陽兵工廠多厲害?「漢陽造」步槍產量能繞地球兩圈
    漢陽兵工廠成立後,所生產的步槍品種是德國當時現役使用的掛毛瑟牌子的Gew.1888式步槍,又稱「委員會步槍」。這種步槍設計製造出來後,因存在裝彈退彈困難、抽殼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問題,德國人將生產資料和生產機器轉賣給清政府。那時候晚清洋務派很迷信「毛瑟」品牌,德國人便謊稱為毛瑟步槍,成功地從中國騙了一大筆錢。
  • 張之洞和漢陽造:一款步槍背後的歷史,一個清朝官員的抱負
    德國軍火商為了挽回損失,就用這種「問題步槍」冒充毛瑟槍,把設計資料和生產機械賣給中國。1895年6月,湖北槍炮廠投產,日產步槍50枝,產品定名為漢陽造88式步槍,簡稱「漢陽造」。這種步槍為了防止炸膛,在槍管外面有一個套筒,故而俗稱「老套筒」,是最早生產的漢陽造。
  • 抗日時期,士兵都嫌棄的「漢陽造」,其實它的「功勞」意想不到
    現如今在很多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種武器,那就是「漢陽造」。漢陽造其實還有一個別名,叫做什麼呢?就是俗稱「老套筒」。這似乎在影視作品中直接就是一種被士兵所嫌棄的武器,落後武器的代表,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一支槍可用50年,生產的數量能繞地球2圈
    190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去世,這位和李鴻章齊名的洋務大臣,在任期間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企業,其中漢陽兵工廠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 520來自「漢陽造」的告白
    5月20日晚7時30分,「百星·百億助力武漢」直播公益活動武漢市漢陽區第二場鉅惠再襲屆時,九州通、福達坊、漢陽造汽水、元萊健康、屈臣氏等5家漢陽轄區企業,攜近20款「漢陽造」多樣健康生活產品,登錄荊楚網淘寶直播間,以愛了又愛的款,折上再折的價與全國網友見面
  • 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寧南山
    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 任正非用「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來比喻幾年後的華為產品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面臨晶片核心器件技術力上長時間落後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對晶片性能和功耗要求較高的產品技術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
  • 工地上發現1916年的「漢陽造」鋼軌
    該鋼軌長約9米,鋼軌內側標記了「漢陽鐵廠造1916」等幾個繁體字。這段鋼軌將保存在「株橋廠」企業榮史館。最近該公司承接的張吉懷項目完工拆除時,現場員工突然發現了這段鋼軌。雖然表面覆蓋了一層淺淺的鏽跡,但鋼軌仍較為完好,彰顯著其過硬的質量。由於年代久遠,鋼軌的具體來歷已不可考。
  • 華為的「新漢陽造」VS「洋槍洋炮」-虎嗅網
    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任正非用「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來比喻幾年後的華為產品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面臨晶片核心器件技術力上長時間落後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對晶片性能和功耗要求較高的產品技術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
  • 中國僅造了2000把無託步槍,為中國創匯做貢獻,美國把它當香餑餑
    現在中國除了又大國重器,還有許多輕武器也獲得了大發展,過去中國能造好的卻是一些小槍小炮。無託步槍在二戰之後興起,我國也在20世紀80年代推出了無託步槍的試驗性產品86S無託自動步槍,但是中國卻並沒有將這款槍裝備於部隊,而是將其用於試驗和對外銷售,而且中國僅僅造了2000把,不過這不多數量的2000把出口到外國後,受到了大歡迎,尤其是美國,還有人喜歡珍藏這款槍,可以說把它當個香餑餑。那麼為什麼中國僅僅造了2000把這款槍呢?美國人為何喜歡收藏這把槍呢?
  • 抗日3大著名步槍:「英七七」軍閥大量裝備「漢陽造」使用了半個世紀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我國軍事工業體制的不完善,很多先進的武器不僅無法生產,就連步兵使用的步槍也很難達到全部自產,及時裝備,因此抗戰時期僅步槍就有很多的外購、自產、仿製型號,被稱為「萬國造」,步槍武器種類繁多由此可見一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抗戰中最經典、最著名的3種步槍。
  • 張之洞與「漢陽造」:這座用鋼3500餘噸的博物館,令人震撼
    但除了武漢市的這座省博物館,還有這樣的一座博物館,令我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漢陽造」與武漢的同時,也為建築設計與科技力量所耳目一新。那就是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 遊走在漢陽造的文脈裡 (上篇)
    沒想到,他竟然否決了這個在我看來最能盡我地主之誼的大菜,並特地強調他們不是來轉山轉水的,而是來轉廠轉企的,想體悟一下漢陽造的工業文脈。我有點納悶,但也只好主從客便。況且,我在漢陽工作十多年,長期分管工業,安排一下漢陽工業遊應該是信手拈來的事。說來就來。那天,我開車去接他們,首站是張之洞博物館。
  • 漢陽造」組團來襲,區委書記直播邀您一路美麗購!底價購!
    漢陽造」組團來襲,區委書記直播邀您一路美麗購!底價購!先看看書記怎麼說��屆時,九州通、百威、黃鶴樓酒業、蘇泊爾、味好美、健民集團等6家行業頂尖企業將攜十八個「漢陽造」精品火爆來襲。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耐用?使用時間長達半個世紀,80年代才被淘汰
    比如說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造,用了半個多世紀,直到抗美援朝還在使用。1890年(光緒十六年),身為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湖北開辦湖北槍炮廠,位置就在漢陽的大別山北邊,這是新式的槍炮廠。資料因此成功地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就生產這種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在生產這種槍。它叫漢陽造是因為主要生產者在湖北漢陽的漢陽兵工廠,1904年,漢陽兵工廠自己對這槍進行了改造,基本上都是參考的德國1898式步槍。它的生產時間非常久遠,一帆風順的生產到了1944年。
  • 遊走在漢陽造的文脈裡 (下篇)
    鄒俊煜(上接本報8月16日江花版《遊走在漢陽造的文脈裡》)於是,我們便來到了中醫館參觀。展館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中醫歷史文化和理論知識,一部分是廠史。
  • 日本版的捷克造——可以上刺刀的96式輕機槍
    上次寫了一篇關於捷克造的文章,今天就來說說日本版的捷克造——96式輕機槍,話不多說先上圖。由於大正十一年式機槍(也就是歪把子)在戰場上故障百出。獨特的漏鬥式彈倉使得在戰場上沙土等雜物極其容易進入槍內造成射擊時卡殼,為此日軍每個機槍手都配備了油壺在射擊前提前塗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