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耐用?使用時間長達半個世紀,80年代才被淘汰

2020-12-12 小天真bx

洋務運動是晚清的一次自強自救運動,主要發生在19世紀的60年代到90年代的三十多年裡。這場自救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它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直到現代都還在影響著人們。很多人可能以為洋務運動失敗後開設的那些工廠也隨之終止,或者是隨著清朝的滅亡而倒臺,但其實並沒有。比如說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它後來成為了現在位列世界五百強公司之一的招商局集團,就連旗下的子公司招商銀行也是企業五百強之一。

洋務運動之中大多開設的都是軍事工廠,即使在清朝滅亡之後大多也存在,有些還為抗日出了不少力。比如說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造,用了半個多世紀,直到抗美援朝還在使用。1890年(光緒十六年),身為湖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湖北開辦湖北槍炮廠,位置就在漢陽的大別山北邊,這是新式的槍炮廠。後來改名為漢陽兵工廠,其中的機器大部分都是從德國購買的,當然,技術也得從德國那邊買。

1898年的時候德國軍方認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裝彈退彈困難,又容易炸膛,於是就改用1898式步槍。而1888式的還可以再利用,就將其轉賣給了土耳其、還有中國的清政府。洋務派對於毛瑟很是痴迷信任,於是德國商人就說1888式步槍是毛瑟步槍。資料因此成功地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漢陽兵工廠就生產這種步槍,定名為八八式。

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在生產這種槍。它叫漢陽造是因為主要生產者在湖北漢陽的漢陽兵工廠,1904年,漢陽兵工廠自己對這槍進行了改造,基本上都是參考的德國1898式步槍。它的生產時間非常久遠,一帆風順的生產到了1944年。距離它第一次在中國生產已經過了50年,壽命超過任何一種曾在中國生產過的武器。

而且它的產量非常高,因為時間久遠,所以漢陽造經歷了不少中國的大事。說起來當初推翻清政府的第一槍還是由它發出的,1911年10月10日晚,程定國用漢陽造開了第一槍。由此打響了推翻帝制與清朝的辛亥革命,它還將在以後的歷史中成為中國戰爭史的一個傳奇神話。其實在最開始生產的時候,八八式步槍主要使用的是黑火藥裝填子彈的單發步槍,在那個年代,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

它生產的時間有半個世紀之久,而在軍隊使用的時間則是超過了六十年,屬於20世紀初中國軍隊的代表性武器。1944年停產是因為開始改造中正式步槍,所以八八式就此停產。但停產並不意味著停用,因為其數量龐大而且非常耐用,所以一直在軍隊中使用,抗美援朝時期的戰爭還能看見它的身影。

抗美援朝結束之後得到了大量的蘇聯新型武器,老舊的武器就可以停用了,不過我國向來講究節約。漢陽造還沒有徹底壞,於是轉變成了民兵使用的武器,直到80年代才算是徹底的淘汰。不得不說漢陽造真是耐用,清朝用它打列強,北洋用它打清朝,軍閥混戰使用的也是它。到了抗日,打侵略者的還是它,抗美援朝,志願軍依然用它跟聯合國軍在冰天雪地拼殺。從戰場上下來了,它又到了民兵手裡,可以說,它保護了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超過大半個世紀。

相關焦點

  • 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有多厲害?生產的「漢陽造」能繞地球兩圈
    漢陽造步槍一經問世,就立刻受到了各方力量的喜愛,一時間大量的漢陽造步槍被裝備給中國軍隊,後來辛亥革命時武昌新軍首義就是手持此槍,進入民國後因為這款步槍造價低廉,同時性能相對穩定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一支槍可用50年,生產的數量能繞地球2圈
    190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去世,這位和李鴻章齊名的洋務大臣,在任期間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企業,其中漢陽兵工廠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 張之洞建的漢陽兵工廠多厲害?「漢陽造」步槍產量能繞地球兩圈
    1909年10月4日,晚清著名洋務大臣張之洞因病逝世,他彌留之際恐怕想不到,自己「師夷長技」建的漢陽兵工廠裡仿製的「漢陽造」能夠蜚聲後世,成了當時最靠譜的武器,活躍於直皖戰爭、直奉大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等戰場,甚至對抗日戰爭的勝利都有貢獻,被譽為「中華第一槍」,簡直是中國軍工史上的奇蹟
  • 張之洞和漢陽造:一款步槍背後的歷史,一個清朝官員的抱負
    1907年,清政府編列新軍36鎮(師),湖北的兩鎮新軍全部使用漢陽造,其他省的新軍也有不少用漢陽造。但是,槍炮一旦製造出來,就由不得張之洞了。1911年10月10日夜,第八鎮工程八營正目(班長)正在擦手裡的漢陽造,被排長陶啟勝發現。陶啟勝大聲呵斥,金兆龍與他扭打起來。這時,與金兆龍同為共進會成員的程正瀛用槍將陶啟勝擊倒。
  • 抗日3大著名步槍:「英七七」軍閥大量裝備「漢陽造」使用了半個世紀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我國軍事工業體制的不完善,很多先進的武器不僅無法生產,就連步兵使用的步槍也很難達到全部自產,及時裝備,因此抗戰時期僅步槍就有很多的外購、自產、仿製型號,被稱為「萬國造」,步槍武器種類繁多由此可見一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抗戰中最經典、最著名的3種步槍。
  • 張之洞與「漢陽造」:曾經亞洲最大的鋼鐵企業如今怎樣了
    歷史睡了,時間醒著;世界睡了,你們醒著。歷史與科技的結合,過去與現代的碰撞,「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是武漢之行不可錯過的博物館之一。這是國內唯一反應張之洞與「漢陽造」的專題館,也是目前國內第一座綜合性工業博物館。
  • 張之洞與「漢陽造」:這座用鋼3500餘噸的博物館,令人震撼
    該館是目前國內第一家綜合性工業博物館,也是唯一反應張之洞與「漢陽造」的專題館。 全廠包括生鐵廠、貝色麻鋼廠、西門士鋼廠、鋼軌廠、鐵貨廠、熟鐵廠等6個大廠和機器廠、鑄鐵廠、打鐵廠、造魚片鉤釘廠等4個小廠。
  • 抗日時期,士兵都嫌棄的「漢陽造」,其實它的「功勞」意想不到
    漢陽兵工廠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並非說我們現在才明白,哪怕是處在風雨飄搖以及腐朽的清政府時期,同樣有一些思想開明的人。當時張之洞聽聞德國裝備了更加先進的新型毛瑟步槍,出於對發現清朝軍工業的需求,張之洞就有意和德國合作,獲得新型毛瑟步槍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以求讓軍事實力得以提升。
  • 亞洲最大的漢陽鐵廠,真的是因為張之洞不懂技術,才瀕臨破產嗎?
    在建立漢陽鐵廠之前,盛宣懷來到湖北,其聘請的外國人對湖北和江西境內進行勘測,發現了大冶鐵礦。有了這個鐵礦的發現,才促使張之洞興致大增,一心要建鐵廠。 按理說,他應該選擇在大冶鐵礦附近建立鐵廠,畢竟鐵礦石方便運輸,但這種理論並非完全正確,因為我們忽略了當時的煉鐵技術。
  • 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寧南山
    看來華為已經做好了未來會暫時回到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競爭態勢的預期,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華為自研產品技術性能落後西方競爭廠家不少,是憑藉價格,服務,技術差異化競爭和快速響應贏得市場,因為產品技術力不一定等於市場競爭力。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
  • 華為的「新漢陽造」VS「洋槍洋炮」-虎嗅網
    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華為自研產品技術性能落後西方競爭廠家不少,是憑藉價格,服務,技術差異化競爭和快速響應贏得市場,因為產品技術力不一定等於市場競爭力。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
  • 漢陽造步槍
    小戰士鋼盔下的步槍是否漢陽造,還不能肯定,但由張之洞時期起就造出的槍械,曾是中國軍隊廣泛運用的武器。    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的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在抗日戰場也曾大顯身手。武漢保衛戰中,亦發揮戰力。
  • 張之洞漢陽兵工廠兵器,沿用50年屹立不倒,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清末時期,漢陽兵工廠在武漢建成,而創辦人正是張之洞。後來,或許張之洞本人都沒有料想到,他所製造的武器竟然成了新中國後來一直沿用的武器。甚至是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以及抗美援朝的戰場上,都有漢陽兵工廠所製造的步槍身影。究竟是怎樣的兵器才能夠沿用幾十年呢?
  • 工地上發現1916年的「漢陽造」鋼軌
    該鋼軌長約9米,鋼軌內側標記了「漢陽鐵廠造1916」等幾個繁體字。這段鋼軌將保存在「株橋廠」企業榮史館。最近該公司承接的張吉懷項目完工拆除時,現場員工突然發現了這段鋼軌。雖然表面覆蓋了一層淺淺的鏽跡,但鋼軌仍較為完好,彰顯著其過硬的質量。由於年代久遠,鋼軌的具體來歷已不可考。
  • 遊走在漢陽造的文脈裡 (上篇)
    一晃三十多年,我們沒有見過面,就連聯繫也只是最近幾年有了同學微信群後才偶有問候。可是,前幾天,他跟我說要帶著一雙兒女來武漢,這讓我高興,畢竟彼此都過了知天命之年,幾杯淡酒,共話當年,不亦說乎?於是,我很快就擬定了一份遊南岸嘴、登龜山、逛琴臺、轉歸元寺的遊覽計劃。沒想到,他竟然否決了這個在我看來最能盡我地主之誼的大菜,並特地強調他們不是來轉山轉水的,而是來轉廠轉企的,想體悟一下漢陽造的工業文脈。
  • 抗日3大步槍:第1「老套筒」裝備了半個世紀,第2是「英七七」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的抗日戰爭我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國門,對於我們來說是應該銘記的歷史,因為前輩們的奮戰才有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抗戰的意義自然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但是,抗戰中的武器我們還是要有必要認識一下,畢竟那個年代,只有好武器打得贏仗,才會有現在的和平年代。接下來就來看看有哪些又好又經典的步槍。
  • 純正「漢陽造」:清朝「任性」鐵軌至今仍在使用,每一根都是文物
    在初建這條鐵路的時候還鬧出了不少的笑話,那時候的清政府還不允許使用蒸汽機,所以有一段的時間裡人們都是用驢拉著火車跑,直到第二年才使用機車拉著火車運行。也曾因守舊實力的反對讓唐胥鐵路一直拖著沒有動工,第二年礦務局重新申請修建才得到批准,並在當年完工。
  • 至今仍在使用的清朝鋼軌,刻有漢陽鐵廠編碼,專家:都是無價之寶
    引言晚清重臣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提出「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也就是所謂的「中體西用」,首先要求人們明遵內學,再選擇西方有用的學問去學習,借鑑使用西方的一些先進技術。所以張之洞本人也的確這麼做了,法律上,他參照西方律法,提出了「重眾證」、「改罰鍰」等具體改進監獄的方法;教育上,他創辦了自強學堂(武漢大學)、湖北工藝學堂(武漢科技大學)等諸多知名學堂;工業上,他創辦了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實業工廠。其中,他所主持建造的漢陽鐵廠,其鍛造的產品享譽海內外,所鍛造的鋼軌至今仍在使用。
  • 漢陽造生產一百多萬支,為何刺刀僅造2000!網友:一疏忽成千古恨!
    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由於該槍存在重大缺陷,時常炸膛抽殼可靠性極差,在加上裝彈退彈困難,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隨後把該步槍轉給非洲一些國家和當時中國的清政府,洋務派一些大臣對毛瑟品牌的迷信,這個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就是毛瑟步槍,成功的將設計資料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
  • 「漢陽造」推翻了清王朝,後來漢陽兵工廠只能靠各省軍閥訂單維持
    張之洞曾先後出任廣東湖北地方大員漢陽兵工廠集廣東湖北兩省財力興建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晚清名臣、湖廣總督張之洞決定將原擬在廣東建立的槍炮廠改建於武漢三鎮的龜山北麓,1892年開始施工,兩年後竣工,這就是漢陽兵工廠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