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士兵都嫌棄的「漢陽造」,其實它的「功勞」意想不到

2020-12-12 壹點論史

抗日戰爭相信作為國人,是沒有誰不知道的。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以藉口士兵失蹤為由,在我國拒絕其無理搜查的要求下,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盧溝橋事變,奮起反抗的中國軍人

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由於當時的國家一窮二白,不管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還是先進科技……我國都遠遠比不上日本。由此,抗戰時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現如今在很多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種武器,那就是「漢陽造」。

漢陽造其實還有一個別名,叫做什麼呢?就是俗稱「老套筒」。這似乎在影視作品中直接就是一種被士兵所嫌棄的武器,落後武器的代表,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漢陽造」步槍

顧名思義,漢陽造步槍它的名字來源於當時清朝政府的漢陽兵工廠。

但話又說回來,儘管這款步槍的出處是漢陽兵工廠,但它並非是自主研發的槍械,而是來自德國,通過購買其專利技術和生產設備製造出來的。

漢陽兵工廠

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並非說我們現在才明白,哪怕是處在風雨飄搖以及腐朽的清政府時期,同樣有一些思想開明的人。

當時張之洞聽聞德國裝備了更加先進的新型毛瑟步槍,出於對發現清朝軍工業的需求,張之洞就有意和德國合作,獲得新型毛瑟步槍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以求讓軍事實力得以提升。

洋務大臣張之洞

他的想法沒錯,可是卻不知道擺在面前的是人家挖的一個「坑」。

德國將原本已經淘汰的1988毛瑟步槍的製造設備和圖紙高價賣給清朝政府,謊稱是最新式的步槍。可是事實上,德國裝備的是改良以後更為先進的1998毛瑟步槍。

德國98k毛瑟步槍

但是對於當時軍工業一片空白的清朝政府而言,毛瑟1988步槍已經算得上是很「先進」的步槍,於是開始在漢陽兵工廠大力生產,並大量裝備部隊。

漢陽造步槍(毛瑟1988)之所以被當時的德國所淘汰,是其存在裝彈、退彈困難,以及卡殼問題嚴重,還有個有個重要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炸膛。抗戰時期,與日軍裝備的射程遠,精度高,安全的三八式步槍相比,漢陽造確實很「雞肋和落後」,相比於繳獲的日軍槍械,漢陽造步槍久而久之也就被「嫌棄了」。

日軍三八大蓋

被「嫌棄」的漢陽造,不一樣的影響力

就事而論,雖然漢陽造步槍相對於其他軍工強國的步槍而言,簡直就是落後的「代名詞」。可是就是這樣一種被士兵都嫌棄的武器,卻在中國歷史上,有些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任何槍械都不能比擬的影響。

從1896年,漢陽兵工廠生產第一支漢陽造開始,漢陽造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44年,生產時間長達48年,這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是沒有哪一種槍械能夠比擬的。

不管從清朝新軍還是軍閥割據,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大大小小的部隊基本都是以漢陽造為主要的裝備槍械。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明白它的影響力絕非是它的「雞肋」所能比擬的。

被譽為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熊秉坤,當時是湖北新軍第八鎮的一個隊長,而當時,新軍第八鎮所裝備的步槍,就是漢陽造。可以這樣說,打響中國辛亥革命的就是「漢陽造」,推翻中國數千年帝制封建的也是「漢陽造」。

鏡頭下的辛亥革命

從辛亥革命,到民國,到抗日時期,漢陽造雖說被「嫌棄」,可它卻是實打實當時中國部隊最主要的武器。甚至於抗美援朝時期,漢陽造任然在部分部分部隊之中服役,出現在朝鮮戰場。

現在想想,辛亥革命時,抗日戰爭時,那些先輩冒著槍林彈雨,就是拿著手中這種甚至都被他們「嫌棄」的武器,推翻了封建,打跑了日本侵略者……

所以思來想去,「老套筒漢陽造」可謂也是開國的「功臣」,影響深遠。

相關焦點

  • 漢陽造步槍
    小戰士鋼盔下的步槍是否漢陽造,還不能肯定,但由張之洞時期起就造出的槍械,曾是中國軍隊廣泛運用的武器。    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的步槍,定名為八八式。1899年江南製造局也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為當時中國生產時間最長的一種輕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軍到抗日戰爭時期,國內各個武裝部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在抗日戰場也曾大顯身手。武漢保衛戰中,亦發揮戰力。
  • 張之洞和漢陽造:一款步槍背後的歷史,一個清朝官員的抱負
    ▲紅軍繳獲的漢陽造,如今在博物館展示紅軍初創時期,老套筒雖然已經陳舊落後,但部隊中仍使用著少量的老套筒,主要是繳獲敵人的。對於大刀、梭鏢來說,好歹它也算一件火器,即便如此,還達不到人手一紅軍使用的老套筒槍呢。那時候,能有一支漢陽造,曾是很多紅軍戰士的夢想。開國上將楊得志回憶,他18歲參加紅軍時,班長給發的武器是一枝梭鏢頭。他有些不服氣,班長讓全班集合,他發現大家的武器都是梭鏢、大刀。班長告訴他,想要漢陽造,要自己去繳獲。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耐用?使用時間長達半個世紀,80年代才被淘汰
    這場自救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它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直到現代都還在影響著人們。很多人可能以為洋務運動失敗後開設的那些工廠也隨之終止,或者是隨著清朝的滅亡而倒臺,但其實並沒有。比如說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它後來成為了現在位列世界五百強公司之一的招商局集團,就連旗下的子公司招商銀行也是企業五百強之一。
  • 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寧南山
    公眾號一般髮長文,一兩千字的短文都發在其他平臺,不過現在也會試著偶爾在公眾號發下短文。 任正非前天送別榮耀員工的講話,裡面我比較感興趣的這句:「未來我們是競爭對手,你們可以拿著『洋槍』、『洋炮』,我們拿著新的『漢陽造』,新的『大刀、長矛』,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
  • 華為的「新漢陽造」VS「洋槍洋炮」-虎嗅網
    漢陽造是中國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使用的主流國產步槍,由清末洋務派大臣、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在漢陽設立的漢陽兵工廠所製造。從清政府的新軍,到民國的軍閥部隊,到抗日戰爭時期,都是國內各軍隊的輕武器裝備的主要槍型,甚至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時期。認識了這款槍,再看清末新軍,武昌起義,民國軍閥混戰,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種題材的戰爭影視劇時,都可以想到劇中的士兵一定有使用漢陽造步槍的。
  • 漢陽造生產一百多萬支,為何刺刀僅造2000!網友:一疏忽成千古恨!
    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由於該槍存在重大缺陷,時常炸膛抽殼可靠性極差,在加上裝彈退彈困難,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隨後把該步槍轉給非洲一些國家和當時中國的清政府,洋務派一些大臣對毛瑟品牌的迷信,這個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就是毛瑟步槍,成功的將設計資料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
  • 抗日神劇動不動就衝鋒鎗掃射,其實真實抗戰,我們主要用這三種槍
    不過正是藉助大家對於抗日戰爭的在意,很多無良編劇無良導演創作了很多「抗日神劇」,劇中的中國將士們力拔山河手撕鬼子,一個人能打一個師,拍出來的效果相當震撼,但完全不尊重真正的歷史。偏偏很多老人愛看這樣的爽劇,其實他們只是單純想看日本軍隊吃癟,這樣的心情我們理解,但很多人會受到這一類電視劇的誤導,以為當年的戰爭真的贏得如此輕鬆,尤其是小孩子。
  • 抗日3大著名步槍:「英七七」軍閥大量裝備「漢陽造」使用了半個世紀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我國軍事工業體制的不完善,很多先進的武器不僅無法生產,就連步兵使用的步槍也很難達到全部自產,及時裝備,因此抗戰時期僅步槍就有很多的外購、自產、仿製型號,被稱為「萬國造」,步槍武器種類繁多由此可見一斑。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抗戰中最經典、最著名的3種步槍。
  • 「漢陽造」推翻了清王朝,後來漢陽兵工廠只能靠各省軍閥訂單維持
    漢陽兵工廠曾是中國第一兵工廠漢陽兵工廠是清末製造步槍、輕型火炮和槍炮彈的最大兵工廠,它誕生於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中,卻在北洋軍閥混戰的炮火中不斷發展壯大,最後在抗戰的烽火中遷往重慶,手持漢陽造攻入武昌的起義軍北洋政府統治時期,不得不靠各省軍閥的訂單勉力維持1912年,湖北槍炮廠與湖北煉鋼廠和無煙火藥廠等合併
  • 17歲少年撿到漢陽造,打鳥練成神槍,5槍命中5個碉堡射孔
    17歲少年撿到漢陽造,打鳥練成神槍,5槍命中5個碉堡射孔 吳氏生長在一個動蕩的年代,戰亂、軍閥、土匪橫行,中原大戰結束後,一個名叫吳守訓的17歲少年意外發現了兩支被敗兵丟棄的漢陽造新步槍,還有近千發子彈。
  • 張之洞建的漢陽兵工廠多厲害?「漢陽造」步槍產量能繞地球兩圈
    1909年10月4日,晚清著名洋務大臣張之洞因病逝世,他彌留之際恐怕想不到,自己「師夷長技」建的漢陽兵工廠裡仿製的「漢陽造」能夠蜚聲後世,成了當時最靠譜的武器,活躍於直皖戰爭、直奉大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等戰場,甚至對抗日戰爭的勝利都有貢獻,被譽為「中華第一槍」,簡直是中國軍工史上的奇蹟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一支槍可用50年,生產的數量能繞地球2圈
    190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去世,這位和李鴻章齊名的洋務大臣,在任期間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企業,其中漢陽兵工廠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 漢陽造是一個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道的攝影拍照之佳地
    漢陽造藝術創意園區位於武漢市漢陽龜山腳下,和龜山公園,古琴臺,晴川閣相距不遠。導航「漢陽造文化創意產業園」既可到達。這裡隨處可見拿著相機自拍的小青年,也是攝影愛好者的打卡之地。其實漢陽造的原址是中國洋務運動時期漢陽兵工廠和824工廠的一部分,後來利用舊工業改商業變成了藝術創作園區的典範。武漢「824」工廠為新中國的代號軍工廠,和北京「798」工廠有著類似的歷史背景。
  • 遊走在漢陽造的文脈裡 (上篇)
    可是,前幾天,他跟我說要帶著一雙兒女來武漢,這讓我高興,畢竟彼此都過了知天命之年,幾杯淡酒,共話當年,不亦說乎?於是,我很快就擬定了一份遊南岸嘴、登龜山、逛琴臺、轉歸元寺的遊覽計劃。沒想到,他竟然否決了這個在我看來最能盡我地主之誼的大菜,並特地強調他們不是來轉山轉水的,而是來轉廠轉企的,想體悟一下漢陽造的工業文脈。我有點納悶,但也只好主從客便。
  • 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有多厲害?生產的「漢陽造」能繞地球兩圈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陽造步槍。,因此被各方勢力爭相購買,一時間漢陽造成為了中國軍隊使用最多的武器,直到後來的抗日戰爭,漢陽造步槍都是中國軍隊使用最多的一款步槍。而大量的漢陽造步槍直到80年代,才從民兵手中全部退役,成為歷史。
  • 近距離城市巷戰,一百名漢陽造步槍手和四十名駁殼槍戰士誰會贏?
    如果,你軍配的都是駁殼槍(毛瑟C96,盒子炮),敵人拿的是步槍,你就等著被「放風箏」放死吧。雖然,毛瑟C96有效射程據說能到50-150米。 而且,這把毛瑟手槍的槍口上跳難題(射擊精準度不足,後坐力大)可不是一般人能控制的。
  • 戰鬥民族的神兵利器,T34坦克知名度,堪比我國漢陽造
    比如,抗日戰場上,著名的漢陽造步槍,就是我們抵禦侵略者的最常用武器。而在前蘇聯人民的衛國戰爭中,他們的T34中型坦克,也曾讓希特勒的軍隊聞風喪膽。《獵殺T34》就是一部關於T34坦克傳奇故事的電影。特效製作完全超出預期,炮彈相撞和坦克互相瞄準的瞬間,都能讓觀眾緊張到屏住呼吸。03 俄羅斯電影俄羅斯電影近年來有後來者居上的態勢,以投資少、效果好著稱於世。比如,2017年的科幻電影《太空救援》,最終呈現的效果雖然不如好萊塢大作。
  • 張之洞與「漢陽造」:曾經亞洲最大的鋼鐵企業如今怎樣了
    這是國內唯一反應張之洞與「漢陽造」的專題館,也是目前國內第一座綜合性工業博物館。北濱漢水,東望梅子山,在漢陽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聞名中外的「漢陽鐵廠」,曾被西方列強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它作為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企業,漢陽鐵廠的創辦與輝煌,在武漢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張之洞與武漢之間的相互成就也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提到張之洞,一定會緊連「漢陽造」,說起「漢陽造」,不可沒有張之洞。一人一城之間的深厚歷史,在武漢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內都有跡可循。
  • 遊走在漢陽造的文脈裡 (下篇)
    鄒俊煜(上接本報8月16日江花版《遊走在漢陽造的文脈裡》)於是,我們便來到了中醫館參觀。展館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中醫歷史文化和理論知識,一部分是廠史。
  • 偉大的川軍:出川時單衣草鞋漢陽造,能回家的不到一成
    並不是它戰鬥力很強裝備最好,咱們實事求是的說,抗戰時期川軍的裝備,咱們不跟中央軍比,跟其他地方軍閥相比,那都是最差的。裝備最好的是東北軍,在瀋陽的兵工廠,日軍造不出來的武器,比如大口徑的要塞炮,東北軍的兵工廠就能造出來。最有錢的是晉綏軍,閻老西雖然軍事造詣不咋地,但是在山西,那口碑是非常好的,如果山西的朋友在看正在我的視頻,朋友你要是今年年滿三十了,你就問問你爺爺奶奶,他們在山西上學的時候,花過錢嗎?至於有的朋友說桂系,那是中央軍的「親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