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川軍:出川時單衣草鞋漢陽造,能回家的不到一成

2020-12-09 騰訊網

最近一直在講川軍故事,前兩期內容大概有五六百位網友評論,其中60%以上都是來自四川的兄弟姐妹。請恕我不能夠一一回復,但每條評論我真的會仔細去看。

很多朋友在我的評論區下留言,說還沒聽我講完,就已經哭了。講實話,每次做川軍的主題,我的情緒都是特別的激動。

也有一些朋友給我私信,表示廣西兵不服,也有的說四川不如湖南兵、江西兵、廣東兵,甚至還有一些東北朋友看不上川軍。因為個人隱私,我就不公布出來了,這些私信,我也沒有回覆。今天,我想就這個問題,來跟大家說說。

那些說抗戰時,四川兵不如湖南江西和廣東的,我估計這些朋友一定不是湖廣地區本地人,湖廣地區本地的朋友如果還抱著這樣的觀點和態度,我覺得太見外了,什麼叫湖廣填四川,你們應該了解一下。

不是我這個人偏激,至於東北軍,我是真的不想說什麼了。

雖然我是北京人,但我個人的觀點,抗戰時期,乃至從宋朝到抗美援朝,我個人認為最值得尊敬的軍隊就是川軍,觀眾朋友們可以反駁我,但不管你們怎麼反駁,我都不會改變我的觀點。

為什麼最值得尊敬?

並不是它戰鬥力很強裝備最好,咱們實事求是的說,抗戰時期川軍的裝備,咱們不跟中央軍比,跟其他地方軍閥相比,那都是最差的。裝備最好的是東北軍,在瀋陽的兵工廠,日軍造不出來的武器,比如大口徑的要塞炮,東北軍的兵工廠就能造出來。最有錢的是晉綏軍,閻老西雖然軍事造詣不咋地,但是在山西,那口碑是非常好的,如果山西的朋友在看正在我的視頻,朋友你要是今年年滿三十了,你就問問你爺爺奶奶,他們在山西上學的時候,花過錢嗎?至於有的朋友說桂系,那是中央軍的「親兒子」。

抗戰時期的川軍,裝備確實差,手裡拿的是清朝末期的漢陽造,腳底下穿的是草鞋,身上穿的是單衣,背後背個鬥笠。

川軍走到哪,都會被看不起,因為身材矮小,穿得用得又寒酸,以致很多地方軍閥不願意去資助川軍,甚至不願意跟川軍一起作戰。臺兒莊戰役,還是因為實在是人手不夠用,第五戰區強拉了以川軍為主體的四十一軍等部隊。也是因為四十一軍和王銘章將軍的英勇,不惜以身殉國,才打贏了滕縣保衛戰,為臺兒莊大捷奠定了基礎。

說了這麼多,我現在告訴你為什麼川軍最值得尊敬。在這裡,你需要了解川軍被人看不起的背後。

就別說抗戰時期了,現在我們生活或者工作中,如果你被人看不起,你會怎麼做?你看不起我,那老子還不想搭理你呢,你算哪根蔥啊,對吧!

你還要了解到,抗戰時期,四川並不是淪陷區,但是川中父老和川中子弟兵明白,什麼叫做國破家亡,即便是被人看不起,依然動員四川的所有兵力出川抗戰。十戶中有九戶,你看不到家裡有青壯男子。壯士出川,走得悲壯,英雄回川,歸得悲涼。抗戰時期出川的四川將士有多少,這裡不贅述,網上都有,但我告訴你,抗戰結束後,能活著回到老家的,不到一成。

大多數就是客死異鄉,活著的大多接著在外打仗。整個抗戰時期,陣亡將士的數量,四川居首。等到了抗美援朝時期,陣亡將士的數量,最多的還是四川。

這還是單純的軍事角度,軍事周邊的錢糧物資方面,抗戰時期以自貢為代表的四川地區,是全國物資輸送最大的省級單位,持續為抗戰軍民提供錢糧物資。而川軍決定出川抗日,沒跟中央政府要過錢,沒談過利益條件,劉湘確實是條漢子。

四川麻將中有一個玩法叫血戰到底,它就是川軍和四川人民的精神!

你別看四川人好安逸,慵懶程度堪比我們北京人,平時還好打麻將,沒錢了就出去打工。你到湖南福建和廣東看看,你看看這三個地方的外來打工者,哪個省的最多。這就是四川人平時的樣子,在家好安逸,在外肯吃苦。你別看四川人平時話不多,但到了該玩命的時候,在民族大義面前,四川人不會計較任何東西,袍哥沒拖過誰的後腿。

往前講到宋朝,南宋朝廷都已經投降了,四川人卻是血戰到底,在如今的合川釣魚城乾死了蒙古大汗蒙哥。到後來明朝又投降了,四川人又是血戰到底,戰爭到了最後,四川人口銳減了四分之三,清朝官員到四川上任後看到這景象都哭了,急得清朝政府趕緊從湖廣地區往四川輸送人口。

這就是我最尊敬的川軍,當然我沒有說湘軍桂軍等等就不值得尊敬了,只是跟四川比起來,還是差了一點點,當然了,可以反駁。

我是王銘葦,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川軍故事,記得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張之洞和漢陽造:一款步槍背後的歷史,一個清朝官員的抱負
    1894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投產,這是亞洲第一家集冶鐵、煉鋼、軋鋼為一體的近代化鋼鐵企業。但張之洞的抱負絕不就此為止,他希望「今日之軌,他日之械,皆本乎此。總之將來軍旅之事,無一仰給於人」。這句話的意思說,中國鐵路的鐵軌,中國軍隊的武器,不能靠著去洋人那裡購買,要自己生產,才能不受制於人。
  • 《壯士出川》超好看的一部還原歷史的川軍抗日劇
    這幾天追了一部好看的以川軍為題材的抗日劇,《壯士出川》雖然這部劇2014年熱播,但是今天重溫,感動依舊,震撼心靈。真實是這部劇的力量,一開播獲得滿滿好評。
  • 張之洞建的漢陽兵工廠多厲害?「漢陽造」步槍產量能繞地球兩圈
    1909年10月4日,晚清著名洋務大臣張之洞因病逝世,他彌留之際恐怕想不到,自己「師夷長技」建的漢陽兵工廠裡仿製的「漢陽造」能夠蜚聲後世,成了當時最靠譜的武器,活躍於直皖戰爭、直奉大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等戰場,甚至對抗日戰爭的勝利都有貢獻,被譽為「中華第一槍」,簡直是中國軍工史上的奇蹟
  • 張之洞的漢陽兵工廠有多厲害?生產的「漢陽造」能繞地球兩圈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陽造步槍。 當時的中國普遍對德國武器非常鍾愛,尤其是李鴻章等人,更是火炮認準克虜伯,步槍信任毛瑟牌,在這種背景下,一款並不成功的德國步槍被包裝成「毛瑟步槍」賣給了此前毫無洋務經驗的張之洞
  • 漢陽造步槍
    這張由當時著名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拍攝的氣宇軒昂的鋼盔戰士,是一名不到18歲的武漢守軍。    守軍叫什名字,今天是否還健在已不得而知。但他那還帶有些稚氣的英武面孔,則留在了歷史的縮影中。小戰士鋼盔下的步槍是否漢陽造,還不能肯定,但由張之洞時期起就造出的槍械,曾是中國軍隊廣泛運用的武器。    漢陽兵工廠開始生產的步槍,定名為八八式。
  • 川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戰:此戰過後,無人不知川軍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八十多年前那場抗戰時期中,一支來自「天府之國」的軍隊一戰成名的軍隊,他們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川軍。稍微對抗戰歷史熟悉的人一提到川軍,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句「無川不成軍」!
  • 川軍遠徵山西參加抗日 為何差點被蔣介石撤銷番號?
    打劫的不是別人,而是來自四川的川軍第22集團軍。遠徵山西參加抗日的川軍第22集團軍為何打劫閻錫山的軍火庫?川軍第22集團軍總司令叫鄧錫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鄧錫侯在全國人民日益高漲的抗日救國熱潮的推動下,在中共中央特派員張曙時等的影響下,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主動請纓,出川抗日。
  • 抗戰川軍死字旗,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抗戰時期,有句老話叫做無川不成軍,形容的便是川軍在抗日時期的貢獻。據統計,至抗戰結束,四川的徵兵額已經達到了三百零二萬五千餘人,服工役的四川人民總數亦在三百萬人之上,四川為抗戰貢獻的糧食佔全國徵糧總數的三分之一!
  • 短文:華為的「新漢陽造」 VS 洋槍洋炮|寧南山
    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 任正非用「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來比喻幾年後的華為產品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面臨晶片核心器件技術力上長時間落後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對晶片性能和功耗要求較高的產品技術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
  • 遊走在漢陽造的文脈裡 (上篇)
    可是,前幾天,他跟我說要帶著一雙兒女來武漢,這讓我高興,畢竟彼此都過了知天命之年,幾杯淡酒,共話當年,不亦說乎?於是,我很快就擬定了一份遊南岸嘴、登龜山、逛琴臺、轉歸元寺的遊覽計劃。沒想到,他竟然否決了這個在我看來最能盡我地主之誼的大菜,並特地強調他們不是來轉山轉水的,而是來轉廠轉企的,想體悟一下漢陽造的工業文脈。我有點納悶,但也只好主從客便。
  • 華為的「新漢陽造」VS「洋槍洋炮」-虎嗅網
    也體現出華為對一定能搞出「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自信。任正非用「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來比喻幾年後的華為產品解決方案,也就是說華為在未來解決生存問題之後,將面臨晶片核心器件技術力上長時間落後的局面,尤其是那些對晶片性能和功耗要求較高的產品技術性能會受到很大影響。
  • 抗日3大著名步槍:「英七七」軍閥大量裝備「漢陽造」使用了半個世紀
    第一款:漢陽造八八式步槍 該款步槍因最早設計製造於湖北漢陽而得名為「漢陽造」,定型並生產自1899年時,前身為德國一家公司研發的「委員會1888
  • 張之洞的漢陽造有多牛?一支槍可用50年,生產的數量能繞地球2圈
    張之洞本來是清朝清流,反對舉辦洋務,但當其委任為地方大員時,他才發現了洋務的好處,於是一改之前的態度,變成洋務運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漢陽造步槍」。此後漢陽兵工及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一系列的軍閥混戰中大放異彩,成為當時中國使用最多的步槍。
  • 工地上發現1916年的「漢陽造」鋼軌
    近日,中鐵株洲橋梁有限公司(簡稱「株橋廠」)員工在清理存梁臺位時,發現了一段民國初期的鋼軌。該鋼軌長約9米,鋼軌內側標記了「漢陽鐵廠造1916」等幾個繁體字。這段鋼軌將保存在「株橋廠」企業榮史館。最近該公司承接的張吉懷項目完工拆除時,現場員工突然發現了這段鋼軌。雖然表面覆蓋了一層淺淺的鏽跡,但鋼軌仍較為完好,彰顯著其過硬的質量。由於年代久遠,鋼軌的具體來歷已不可考。株橋廠相關負責人羅勇介紹:「我們主要做橋梁現場施工,每次項目開工都會從公司調撥鋼軌去現場,墊放在橋梁最下層,項目完工後仍完好的再運回公司重複使用。
  • 抗日時期,士兵都嫌棄的「漢陽造」,其實它的「功勞」意想不到
    由此,抗戰時付出了巨大的傷亡。現如今在很多抗戰題材影視作品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聽到一種武器,那就是「漢陽造」。漢陽造其實還有一個別名,叫做什麼呢?就是俗稱「老套筒」。這似乎在影視作品中直接就是一種被士兵所嫌棄的武器,落後武器的代表,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 「漢陽造」推翻了清王朝,後來漢陽兵工廠只能靠各省軍閥訂單維持
    其建立之初,購機造廠共用銀70餘萬兩,均系張之洞在其管轄的廣東、湖北兩省所籌捐。手持漢陽造的新軍是辛亥革命的主力武昌起義中漢陽兵工廠生產和儲存的武器發揮巨大作用1911用「漢陽造」裝備起來的湖北新軍迅速與巡防營等湖北舊軍在漢口及武昌等地發生激戰,而兵工廠所在之漢陽尚屬穩定,駐漢陽的新軍第42標(相當於團)宣布起義,接管兵工廠,「接收步槍7000支, 子彈500萬發,山炮150門,炮彈6千發,並全力趕造槍械以助革命,每晝夜出步槍60支,子彈3萬發,炮彈1-2千發」,從而為起義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裝備基礎
  • 520來自「漢陽造」的告白
    5月20日晚7時30分,「百星·百億助力武漢」直播公益活動武漢市漢陽區第二場鉅惠再襲屆時,九州通、福達坊、漢陽造汽水、元萊健康、屈臣氏等5家漢陽轄區企業,攜近20款「漢陽造」多樣健康生活產品,登錄荊楚網淘寶直播間,以愛了又愛的款,折上再折的價與全國網友見面
  • 漢陽造生產一百多萬支,為何刺刀僅造2000!網友:一疏忽成千古恨!
    漢陽造的原型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由於該槍存在重大缺陷,時常炸膛抽殼可靠性極差,在加上裝彈退彈困難,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隨後把該步槍轉給非洲一些國家和當時中國的清政府,洋務派一些大臣對毛瑟品牌的迷信,這個德國商人謊稱1888式步槍就是毛瑟步槍,成功的將設計資料賣給了清政府,從1896年開始,
  • 張之洞與「漢陽造」:曾經亞洲最大的鋼鐵企業如今怎樣了
    這是國內唯一反應張之洞與「漢陽造」的專題館,也是目前國內第一座綜合性工業博物館。北濱漢水,東望梅子山,在漢陽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聞名中外的「漢陽鐵廠」,曾被西方列強視為中國覺醒的標誌。它作為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企業,漢陽鐵廠的創辦與輝煌,在武漢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張之洞與武漢之間的相互成就也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提到張之洞,一定會緊連「漢陽造」,說起「漢陽造」,不可沒有張之洞。一人一城之間的深厚歷史,在武漢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內都有跡可循。
  • 漢陽造是我國傳奇步槍,威力超越三八式步槍,為何有學者提出質疑
    在抗日戰爭期間,當時的中國軍隊早已裝備了中正式步槍,甚至還有美式M1自動步槍、湯姆遜衝鋒鎗等先進的武器,那麼為什麼還要讓一支早在1895年就開始生產,堪稱古董的漢陽造步槍大量裝備軍隊呢?在近代中國,漢陽造步槍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曾用八個字來概括它:「無軍不用,無役不與」。從1935年開始,我國已經能夠生產出性能更好的中正式步槍,但到1945年止也只不過生產了40多萬支,與之相比,大量生產並裝備中國軍隊的漢陽造,似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威懾敵軍的首選。漢陽造到1944年停產,據統計大約生產了110萬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