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本大學研究人員開發3D列印生物傳感混合液體RFID標籤

2020-12-16 RFID世界網

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SU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3D列印聚合物——液體混合RFID天線。

該團隊的新傳感設備利用低成本的FDM製造技術,其特點是微流體通道,可以使用不同的離子流體改變其極化。研究人員專門設計了這種標籤用於嵌入式系統中,這可能會成為生物或化學監測應用的理想材料。

SUT團隊的混合RFID標籤具有集成通道的特點,可以在必要時調整其極化

RFID標籤的生物傳感能力

RFID設備使用無線電波通過固體表面識別物理對象,典型的配置包括標籤、閱讀器和一些軟體。這項技術廣泛應用於供應鏈和物流,但也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監測人體健康。

傳統上,RFID標籤根據其電源分為無源、有源或半有源,但3D列印為生產傳感器帶來了新的方法。特別是,一系列新的無源器件的發展使可穿戴生物傳感器比以前更具可行性。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可食用的RFID膠囊,而義大利比薩聖安娜高等研究大學研究了一種能夠監測人體內部溫度的標籤。基於這些想法,SUT團隊提出了一個理論,即液體混合天線將提供增強的、更可定製的傳感能力。

3D列印微流體傳感器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丨圖片來自明尼蘇達大學

微流體RFID設備的研製

為了製造他們的新設備,SUT團隊購買了一個標準的無源RFID標籤,並對其進行了修改,使其僅使用晶片和諧振電路。然後使用Solidworks CAD軟體設計了一種新的液體天線,以微流體通道為特徵,並使用Tractus3D T850系統進行了3D列印。

理論上,用離子液體填充天線的通道可以根據最終用途調整其靈敏度。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小組將修改後的天線、晶片及其諧振電路相連,並將其與未修改的RFID標籤進行比較,以評估其性能。

在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的儀器和閱讀器之間的輻射距離每十分鐘測量一次,而閱讀器則會被移動得越來越遠。有趣的是,該團隊的標籤被證明能夠從比聚合物更遠的距離讀取金屬表面,儘管結果並不一致。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設備的通道中注入薄荷油可以創建一個「緩衝區」,最終使研究人員能夠改變其極化。總的來說,這種新型傳感器能夠在900mm以外的最大距離進行測量,並且能夠在- 17dBm的低功率水平下工作。

考慮到系統的通道允許研究小組將其相位響應改變90°,他們認為他們的方法是成功的。他們相信,未來他們設備的可定製特性將允許開發定製標籤,以滿足目標應用的特定需求。

在生物傳感器方面取得的進展

3D列印使集成微流體通道的部件生產成為可能,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使用這項技術來創建具有生物傳感能力的「晶片實驗室設備」。

來自美國CCDC士兵中心的科學家開發了3D列印傳感器,可用於監測前線士兵的身體健康。這種球形裝置的特點是微流體通道,也可以檢測紡織品和大氣的惡化。

韓國成均館大學的一個團隊已經有了用於個性化監測應用的3D列印可穿戴醫療生物傳感器。這種靈活、輕便的設備已經證明能夠實時監測病人的身體應變信號。

美國克拉克森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定製的生物墨水,使他們能夠創建與皮膚兼容的3D列印生物傳感器。這種新設備可以防止用戶過度暴露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

SUT團隊的研究人員在題為「用於生物傳感應用的可3D列印UHF RFID混合液體天線的設計(Design of a 3D-printable UHF RFID hybrid liquid antenna for biosensing applications)」的論文中詳細闡述了他們的發現。該論文是由Metin Pekgor、Mostafa Nikzad、Reza Arablouei和Syed Masood共同撰寫的。

1

相關焦點

  • 巴塞隆納研究人員開發出具有更高天線效率的3D列印RFID標籤
    巴塞隆納研究人員開發出具有更高天線效率的3D列印RFID標籤 在天線系統的開發中,增材製造的潛力已經逐漸開始實現,比如3D列印的5G網絡天線、太空任務列印金屬傳感器等等。
  • 馬丁路德大學開發新型3D列印工藝:將擠出和噴墨兩種工藝結合起來
    打開APP 馬丁路德大學開發新型3D列印工藝:將擠出和噴墨兩種工藝結合起來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21 11:29:27
  •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未來可用於醫學測試的微流體通道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悉,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與麻薩諸塞州納提克市的陸軍作戰能力發展指揮部士兵中心開發了微米級的3D列印獨特流體通道,可以自動生產用於各種醫學測試和其他應用的診斷、傳感器和化驗。
  • 全新3D列印組合工藝,可通過發光液體檢測損壞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來自馬丁路德·哈勒維騰貝格大學(MLU)的化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在3D列印過程中將液體直接整合到材料中的方法。例如,這允許將活性藥物混入藥物產品中或將發光液體混入材料中,從而可以監控損壞情況。
  • FLUICELL與瑞典研究人員合作對腦細胞結構進行3D生物列印
    醫療技術公司Fluicell的科學家已經與臨床研發公司Cellectricon 和瑞典 卡羅林斯卡學院 大學合作, 將神經細胞3D生物列印成複雜的圖案。使用Fluicell Biopixlar平臺上的微流控列印頭,研究人員能夠在3D結構內準確排列大鼠腦細胞,而不會損害它們的生存能力。產生的腦組織可用於模擬神經系統疾病的進展或測試相關藥物的功效。 Cellectricon執行長Mattias Karlsson說:「我們一直在使用Biopixlar來開發用於列印不同神經元細胞類型的協議,我們對其性能感到非常滿意。」
  • RFID標籤印表機如何選擇?
    根據細分場景需求定製開發專用的印表機,這在行業內並不多年,但卻是寶比萬像多年來的目標。目前,寶比萬像根據各行業應用需求開發了十餘款專用印表機,其中就有多款標籤印表機,推向市場後獲得眾多好評。寶比印表機BB777可以列印寬度在4cm內的熱敏標籤,解析度高達300dpi,列印速度2.5-4英寸/秒,國家專利設計,安裝快速、操作簡易,非技術人員也能輕鬆完成,適用於工廠、辦公、倉庫、物流、網點、遊樂場、醫院、商場、活動主辦等各類環境。
  • 美國研究人員研發定製墨水3D列印出可穿戴生物傳感器
    來自紐約克拉克森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一種定製的生物墨水,並將其部署到了一系列與皮膚兼容的生物3D列印傳感器中。該團隊的新穎墨水設計包括鈦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一旦暴露於紫外線下,就會與有色染料發生光催化反應,從而使凝膠變色。利用他們的新混合物,科學家們能夠3D列印對皮膚友好的生物傳感器,從而使用戶能夠將因潛在過度暴露於太陽光線而造成的任何損害降至最低。
  • 弗萊堡大學開發木質3D列印材料
    近日,由弗萊堡大學森林生物材料系的研究團隊將木質素與纖維素球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木質生物合成聚合物,以用於製造可儲蓄的新型3D列印材料,用於輕型建築或工業應用。弗萊堡大學研發的新型3D列印材料為了創建他們的新型木質素基聚合物,研究小組將HPC和OSL粉末分別溶解在乙酸中,然後在黑暗中保存兩天。將溶液以恆定的HPC / OSL比為4:1(w / w)的總和混合,並密封5天。
  •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3D列印釐米級人體心臟泵 能正常運轉
    美媒:研究人員用3D列印釐米級人體心臟泵 能正常跳動美媒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室3D列印了一個能正常運轉的釐米級人類心臟泵。這是一項開創性的新研究。這一發現可能對研究心臟病有重大意義。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15日報導,相關研究報告作為封面文章,刊登在美國心臟協會出版的《循環研究》雜誌上。在這項新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顛覆了處理方法,結果奏效了。
  • 研究人員對大鼠的神經細胞整合骨骼肌結構進行生物3D列印
    據了解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威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方法,該方法可以促進他們開發的3D生物列印技術來工程化骨骼肌,作為一種潛在的療法來替代病變或受損的肌肉組織。骨骼肌負責移動身體。
  • 德國科學家開發出能一步完成液體填充物體3D列印的新技術
    據外媒報導,通常情況下,如果你想要製作一個充滿液體的3D列印對象,那麼你必須在列印對象之後注入液體。然而,一種全新的工藝可以讓這些物品一步完成全部的列印,並且這項技術可能會有一些有價值的應用。這項技術是由德國哈勒-維滕貝格馬丁·路德大學Wolfgang Binder教授和Harald Rupp研究員領導的一個團隊開發。據了解,該技術利用了一個獨特的系統,包含了兩個3D列印頭--一個通過連續擠壓多層熔融聚合物來構建物體,另一個(噴墨列印頭)則用來儲存微小的液滴。
  • 多倫多大學《材料化學》3D列印鐵螯合碳點傳感的抗菌水凝膠敷料
    【科研摘要】最近,加拿大多倫多大學Eugenia Kumacheva教授團隊報告了一種利用具有強大的Fe3+離子螯合能力的納米膠體水凝膠來抗菌傷口敷料的新方法,從而使細菌失去了急需的離子鐵並抑制了細菌的生長。
  • 4d列印與3d列印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4d列印與3d列印有什麼區別?   4d列印與3d列印區別:   4D列印技術是在3D列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已成功在其列印技術中加入第四個維度,為在製造、封裝和生物醫學中應用的自適應複合材料的製造和使用帶來可能。
  • 首爾科學家3D列印多功能軟體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導 語 READ 研究人員正越來越多地採用3D列印技術,以製造具有更複雜設計和高級功能的軟機器人 首爾國立大學(SN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能夠與變形的軟機器人系統進行遠程交互
  • 融智興科技rfid標籤Tagformance Lite系統測試儀正式投入使用
    為了讓rfid標籤帶給客戶更好的使用體驗,避免在現實生活RFID應用中造成重大損失,並方便預測不同條件下的標籤行為,了解標籤性能,預測材料,標籤方向,標籤填充,閱讀器設置等的影響,以方便客戶實施高質量的RFID系統。融智興科技新購置了先進rfid標籤Tagformance Lite系統測試儀設備,9月已正式投入使用。
  • 克拉克森大學開發出3D列印的可穿戴生物傳感器以防曬傷
    中國3D列印網11月24日訊,來自紐約克拉克森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一種定製的生物墨水,並將其部署到了一系列與皮膚兼容的生物3D列印傳感器中。該團隊的新穎墨水設計包括鈦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一旦暴露於紫外線下,就會與有色染料發生光催化反應,從而使凝膠變色。
  • 中國科學家開發微型生物3D印表機器人,或可治療胃潰瘍
    由於傳統療法的弊端,科學家們想通過3D列印技術直接在人體內部構建活細胞,從而更好地治療此類疾病。 生物印表機通過堆疊活細胞來生成組織和器官,其目標是向處在接受器官捐贈等待名單上的人們提供生物列印器官。調查顯示,僅在美國,就有近7萬人等待器官捐獻。
  •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利用可編程微生物3D列印彩色面罩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將活菌整合到3D列印的物體中,以使其更具活力。底層樹脂材料內嵌化學「指令」,指示微生物層發出特定顏色的螢光,從而產生令人驚嘆的圖案和設計陣列。科學家稱他們的創造物為混合生物材料(HLM),它們是由一些不尋常的成分製成的。
  • 液體填充一步到位!科學家研發全新3D列印技術 有望用於製造電池組件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通常情況下,若要想製作一個充滿液體的3D列印對象,你必須在列印對象之後注入液體。然而近期,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全新的工藝,可以一步完成全部列印需求,未來或可用於製造自癒合材料甚至電池組件。據悉,該技術利用了一個獨特的系統,包含了兩個3D列印頭——一個通過連續擠壓多層熔融聚合物來構建物體,另一個(噴墨列印頭)則用來儲存微小的液滴。
  • 科學家將混合生物墨水用來3D列印結構 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膝關節軟骨
    半月板是在脛骨關節面上內側和外側的半月形狀骨,在膝蓋中形成C形緩衝,可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在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3D生物列印的新方法,可以同時創建軟骨和支持結構。該團隊使用了綜合組織和器官列印系統(ITOPS),該系統在過去的研究中曾被用於列印複雜的組織,如骨骼、肌肉甚至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