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 《遊春圖》

2021-02-15 當代國畫

展子虔 《遊春圖》

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

文章來源_網絡

展子虔(545年-618年)隋代繪畫大師,漢族,渤海(今河北滄州)人。

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朝,到隋代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帳內都督等職。 

(《隋書》中記載「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聲者,並不理事。」也就是說,這兩個職位都是獎給社會知名人士的榮稱,從正四品。)

傳世作品《遊春圖》是中國山水畫中獨具風格的畫體,亦是中國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畫。

《遊春圖》 絹本、青綠設色  

 80.5×4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遊春圖》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春光明媚的季節,到山間水旁踏青遊玩的情景。畫家用青綠重著山水,開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畫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這樣一幅流傳千年的名畫,其收藏史也頗豐富,涉及多位皇帝、名仕。

宋徽宗趙佶在卷首的隔水處銘上「展子虔遊春圖」六字。

元初周密,明代文嘉、詹景鳳、張醜,清代吳升也均在其畫論著錄中刊錄該畫。

卷後有元曲名家馮子振、書畫家張珪和明代大畫家董其昌的題記。此外,亦有從宋至清內府朱印,可見該卷長時間存放於宮中。

之所以說《遊春圖》作為中國繪畫史上承前啟後的傑作,在美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原因就在於這幅畫不管是從構圖創新還是技法表現上都有其獨到之處。

構圖創新

畫卷首段近處露出倚山俯水一條斜徑,路隨山傳,自到婦人立於竹籬門前才顯得寬展。

在畫面的右下方,畫上了山間小徑,低矮的樹木、草叢組成,成為了右上方巍峨高山的延伸部分。這樣,高山便成為了山路的背景,山路又稱為了高山的細節鋪墊和展現。這就使得整個畫面比前期山水畫更顯全面、沉穩和豐富。

畫面的右上部主要是山巒。

接著,山巒岸側,樹木掩映,通過小橋,又是平坡,布篷遊艇,容於其中。

下端一角,便是坡陀花樹,圍繞山莊。各種花樹點滿山野,桃紅柳綠,相映成趣。

在畫面的中間,則有大片江河,與湖水、天空融會在一起,使得整個畫面形成湖天一色、山河並舉的形象。

在畫面的左側繪有一處低矮的小山丘。這一小山丘與右側上方的崇山峻岭形成鮮明的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並未只以山川與河流為主,而是在細節之處加以點綴:江河之中有小船,船中有三四位神態各異、姿態不同的人物,將人聲、山河畫面融合在一起,並通過山川、河流、船舶、人物等形象構造出整個畫面的圖片比例。

技法表現

《遊春圖》以青綠色為主色調,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細工精琢的用色方法。在畫面右上部分始運用青綠著色展現了初春山林間盎然的生機。

畫面右下部分,在表現山間小路時,作者用泥金來表現,展現了山林中春寒未退的山色。

在細節處,我們仍可以讀出許多早期繪畫才有的特色。

如,畫家難以表現出松針、松鱗的肌理,對桃樹的刻畫也僅描繪了樹幹,對其花葉無力表現,僅用白粉點出花朵,畫法略顯稚嫩。

點景人物筆法到位,但是用筆缺乏變化,染色均勻,造型簡單,略帶六朝時期人物繪畫的風格特點。

此外,最接近早期繪畫風格的是遠山雜樹的畫法,畫家用花青加墨的重色點染出富有變化的團墨,點綴在遠山山陵之處,這種技法是隋唐時期特有的表現手法。

可以說,《遊春圖》作為一幅過渡時期的作品,其風格開創了唐宋繪畫的新風貌,藝術語言也愈加成熟、規範。

畫命運

末代皇帝溥儀臨出宮前,以賞賜的名義將諸多名畫贈予溥傑,之後又將此畫變賣,以獲得出宮後在天津、東北的日常開銷。從此,《遊春圖》便開始流、落、民、間。

整理編緝_夕月慕畫

本文/圖片 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轉載請註明來源

特別聲明

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

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

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本號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 閱讀更多《當代解讀》文章

新號上線·敬請關注

一個只專注於西畫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咫尺千裡、畫外有情——評展子虔《遊春圖》
    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是早期青綠山水初具形貌的代表,將過去只在理論上探討的山水畫技法與創作實踐結合起來。關於《遊春圖》,有研究者認為是宋人的摹本。儘管如此,從其構圖、設色及畫面風格等方面,仍可以借鑑分析此一時期山水畫的發展成就與整體面貌,以及該作品對自唐以來的青綠山水創作產生的深遠影響。
  • 開青山綠水之源,可為唐畫之祖‖展子虔和他的《遊春圖》
    《遊春圖》就是這類畫作中的佳作。無論從筆墨語言、色彩、構圖,還是對中國繪畫空間美的認識、詩畫合律的表現,《遊春圖》都標誌著中國山水畫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你帶上茶,我帶上你,一起躍然畫上的大好河山,讓我們一起探春,遊春。
  • 唐代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
    畫家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恰恰表現了宮廷婦女遊春時的歡悅情緒和美好氣氛。紫色百合香為您解讀這幅經典傳世畫作,通過簡單明了的藝術鑑賞,使您更加理解畫家張萱所要表達的深刻內涵。一、《虢國夫人遊春圖》-畫家基本簡介《虢國夫人遊春圖》是由盛唐時期著名畫家-張萱所作。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就藝術方面來說,繪畫受到重視,山水畫出現獨立畫作,展子虔的《遊春圖》即是代表。展子虔,約生於550年,604去世,渤海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河間縣人,歷經北齊、北周和隋朝三個朝代,與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為「唐前四大畫家」。
  • 遊春圖|丹青故紙,山水濫觴
    直到隋朝,展子虔的畫筆才真正給山水畫一個有名有姓的開端:《遊春圖》。絹本設色,卷裝,縱40.0釐米,橫80.3釐米,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從內府藏品記載來看,展子虔的畫作在北宋時還存有二十件。但流傳到今天,《遊春圖》卻已經成了他的存世孤品。因此,這幅孤獨的《遊春圖》也就成了中國山水畫有真跡可循的最早一幅畫作。《遊春圖》畫的是桃杏初發的春日,而它本身也可以代表中國山水畫的萌芽時期。
  • 張志民為陽信創作巨幅畫作《盛世梨鄉遊春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王洪磊 陳瑞 記者 張峰《盛世梨鄉遊春圖》創作團隊等合影創作團隊書畫精品展陽信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藎一與張志民為《盛世梨鄉遊春圖》揭幕6月29日,「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陽信縣隆重舉辦巨幅國畫《盛世梨鄉遊春圖》揭幕儀式。
  • 唐代貴婦春遊圖——《虢國夫人遊春圖》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宋摹本。金章宗完顏璟在卷前隔水題籤,指為宋徽宗趙佶所摹),絹本設色,縱52釐米,橫148 釐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虢國夫人遊春圖》是張萱描寫天寶年間楊氏姊妹奢華生活的一個片段。《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對楊氏姊妹有如下的記載:楊貴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並封國夫人之號,長曰大姨,封韓國,三姨封虢國,八姨封秦國,並承恩澤,出入官掖,勢傾天下。……三夫人歲給錢千貫,為脂粉之資……
  • 李成仁藏品:仇英《四老遊春圖》賞析
    畫家也把春遊作為繪畫題材,留下許多遊春畫作,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是隋朝畫家展子虔的《遊春圖》。李成仁先生收藏的「明四家」之一仇英《四老遊春圖》就是一幅遊春題材的繪畫佳作。仇英(約1497-1552)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後移居蘇州。
  • 閒談虔城:東門井的章貢酒
    虔城文史閣藏品虔城文史閣藏品虔城文史閣藏聘虔城文史閣藏品虔城文史閣藏
  • 49秒丨濱州陽信:巨幅國畫《盛世梨鄉遊春圖》揭幕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30日訊6月29日,巨幅國畫《盛世梨鄉遊春圖》繪製完成並舉行揭幕儀式,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美協名譽主席、教育家、原山東藝術學院院長張志民及省市領導、嘉賓和藝術家,陽信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藎一,縣委副書記宋全星等參加揭幕式。
  • 【保利拍賣】請君停鞭駐春色,青霄萬裡入畫圖 ——(傳)牟益《遊春圖》年代考析
    《遊春圖》原為立軸後改製成鏡心,絹本設色繪就,縱171釐米,橫100釐米,清宮舊藏,鈐有乾隆五璽及嘉慶璽印一方,民國時為金城(1878-1926)藏物。是圖籤題:「宋牟德新仿展子虔遊春圖」 隸書字樣,共繪製了72位各色人物,馬5匹,轎6輛,房屋、橋梁、各俱特色。此幅《遊春圖》所繪的乃是江南早春之景,樹葉吐綠,桃杏爭芳。
  • 北京電視臺:邱漢橋帶你走進名畫《遊春圖》背後的故事
    北京電視臺:邱漢橋帶你走進名畫《遊春圖
  • 虢國夫人遊春圖,一幅主人公成謎的畫作!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唐,遼寧省博物館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 祈誠屬想 觀音放光 | 東晉慧虔法師
    親愛的各位聽眾,大家好,今天為您帶來東晉時期高僧慧虔法師的往生故事。慧虔法師,俗姓皇甫,今陝西省人。年少時就出家,持戒精嚴,志向操守堅定不移,在廬山居住了十多年,東晉安帝義熙初年(公元四〇五年),來到山西山陰的嘉祥寺。慧虔法師克己修行,化導眾人,自身堅苦精進,以身作則,率領大眾。
  • 祈誠屬想 觀音放光|東晉慧虔法師
    DT-014-0003_慧虔_320kbs04:45來自慈光親愛的各位聽眾,大家好,今天為您帶來東晉時期高僧慧虔法師的往生故事慧虔法師,俗姓皇甫,今陝西省人。年少時就出家,持戒精嚴,志向操守堅定不移,在廬山居住了十多年,東晉安帝義熙初年(公元四〇五年),來到山西山陰的嘉祥寺。慧虔法師克己修行,化導眾人,自身堅苦精進,以身作則,率領大眾。五年後臥病在床,自知將要命終,因而專心憶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並虔誠祈求觀世音菩薩護念攝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