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這篇高考狀元的文章,激勵過無數人

2020-12-17 騰訊網

點擊"教育孩子的訣竅"關注我們

本文作者林麗淵,是2007年高考廣西文科狀元,畢業於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高考總成績672分。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01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完其中的情感。

一個個相似卻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現在的腦海裡已經成為了回憶:

空氣中恆久漂浮著的粉筆屑,

擦了又寫寫了又擦不停更換的板書,

班主任用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棍」,

數學課上,講析一道題目N遍了我們還沒弄懂時,老師恨鐵不成鋼的鬱悶表情,

我和我的同學們,抱著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遙遠的夢想,

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著做一個稱職得沒有一丁點「歪思邪念」的高三生。

慶幸在那些一無所有的日子,我們永不放棄的夢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們。

02 每個人都有

歇斯底裡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

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

我在床頭的小柜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

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後,我就默念一次。

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甚或了無生趣。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

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

我對夢想的痴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布高考複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

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

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

第三頁,是一段話:

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希望。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未來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

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著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

我的中學是一所縣城的中學,跟其他的重點高中比起來,實在太不起眼了。有時候我在想,我們是個被遺忘了的世界。

學校裡沒有很好的硬體,更沒有令人羨慕的軟體,自主招生、保送生這種「優越待遇」,我們都沒有。對於每一個有「山外夢想」的孩子來說,有的只是短短的寶貴的那兩天高考。也是在選擇高考的那一刻起,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這場戰役」,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輸不起,否則,將難以走出2007年的冬天……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在那刻起,我開始感受到高考來得那樣的真實。

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四天後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一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

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曾經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

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裡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裡過。

03 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

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

我只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作姿態的意味——

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儘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裡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高考。

「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我想著。

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複,簡單充實,略顯乏味。

但是沒有關係,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籲籲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

或者面對著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複習資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麼多?」

隨後,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拼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

中午吃飯時,嘴裡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總理還忙;

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我還是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

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裡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罷了……

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

但我真的是這麼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裡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04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們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

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周一大考,3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

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複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穫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

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所有包括我在內的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

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鍊沒有成鋼」的鬱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

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我一稍微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我一無所獲。

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的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

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的每天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複習。

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每考完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複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

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躲在小房間裡用塔羅牌和自己遊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

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裡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

高考前15天的一個早晨,我很安靜地端詳著鑽進窗縫的那一米陽光,那麼柔和卻又充滿力量地,照在我鋪開的書面上。

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須堅持一心一意地努力著。

我還如往常一樣地,度過了高三生涯中最後的那段時光,沒有特別的釋放和最後的狂歡。心好像沉在某個寂靜之處,我也不知道哪來的鎮靜和風輕雲淡。

05 未來的成功

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

高考的前一天,提前去看考場。

我去得很早,走進那個考場時,那裡一個人都沒有,我尋著序號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環顧著空蕩蕩的教室和一字排開的桌子,心裡問自己:

明天,我就會在這個地方了,我能從這兒拿到復旦的通行證嗎?

轉頭望見過道上掛著的「積極準備,坦然面對」的大紅色橫幅,我想,或許就是僅此而已吧。

兩天高考,過得很平常。

我35分鐘完成了語文作文,25分鐘答完了數學選擇和填空題。真正考完走出考場的那一刻,面對老師,我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把試卷全都填滿了,除了數學最後那道題,我很滿足。」

往家裡走的時候,心中藏著我只對自己說的話:高考,無論好壞,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盡力了。

考完的第2天我就對了答案,估了分數,按照往年的錄取情況,我的分數能上復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份通知書的重量。我興奮了好久,所有對未來的期望與擔憂,都在我幻想著通知書大駕光臨時成為我狂喜的碎片。

後來知道自己成為了狀元,高興了一陣子,但我真的沒有再狂喜,雖然我也想過那個名號。隨後去南寧參加招生諮詢會,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自己變得不知所措。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對於每個高三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

諮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後轉身默默離開……

06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複習資料。

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佔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類型試卷和習題集):

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

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我都寫著日期和我的心情;

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

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切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

撥弄著一套套試卷和有些凌亂破碎了的紙,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陽光透過窗戶穿進來,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書堆裡睡覺,把一切都忘了……

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卻想哭的我。

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

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

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

一顆心靈,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

為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

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

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

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

高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

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寫在最後:

最近微信官方改變了公眾號推送規則,不是按更新時間順序排了。

所以想要第一時間收到教育孩子的訣竅的推送,你可以每次讀完後點個「在看」,或者「星標」,這樣教育孩子的訣竅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

點個「在看」,只要你想看,我們都在。

相關焦點

  • 「我們都是有夢的孩子!」這篇高考狀元的文章,激勵過無數人
    對於每一個有「山外夢想」的孩子來說,有的只是短短的寶貴的那兩天高考,也是在選擇高考的那一刻起,許多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念著「必須贏下這場戰役」,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輸不起,否則,將難以走出2007年的冬天……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在那刻起我開始感受到高考來得那樣的真實。
  • ...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成都七中教師這篇文章刷爆朋友圈...
    近日,一篇名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的文章,在刷爆了不少成都人的朋友圈,不僅教育界,就連地產圈、航空業等教育圈外的也在轉發並點讚這篇文章。這是一篇什麼文章?作者又是誰呢?記者了解到,這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實際上是成都七中的一名高三教師,文章內容為其在學校舉行的百日誓師大會上的演講內容,因文章獨特的觀點以及慷慨激昂的用詞,引來無數點讚,甚至有網友直言「這是難得一見的教育界清流」。朋友圈爆了:2000字的發言句句珠璣成爆文記者注意到,自3月5日這篇文章自發布以來,一度在朋友圈刷屏。
  • 2020高考滿分作文出爐:這篇引發語文屆「地震」的文章,你給幾分
    同樣,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那些給滿分的閱卷老師,也許會想: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怎能懂裡面的深意?於是,這篇文章成了滿分作文!也許一開始,這篇作文讓我們產生一種「寫的這麼華麗這麼高深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的錯覺。
  • 2020年高考狀元相繼出爐,他們都有這些共同點,值得深思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各地高考成績接連放榜,每年高考放榜時都是激動人心的時刻,高考成績放榜之日也各位高三學生高中生涯畫上一個句號。想必考生們都帶著彷徨的心情,等待著放榜時刻。放榜過後,許多家長和學生除了關心成績和分數線外,更關注於每個省市的高考狀元。
  • 高考狀元劉丁寧,第一年高考獲得72萬,退學後第二年高考又成狀元
    高考來臨之際,莘莘學子們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大關,老師家長們同樣也開始緊張起來,每年的高考就如打仗一樣激烈,高考百天宣誓、一個月宣誓、十天宣誓等等。為了能夠鼓舞學生的士氣,老師們也一直激勵學生,只為讓學生們有一個明朗的未來。
  • 看完高考狀元的採訪,發現「學霸」的家庭教育,有這3大共同點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你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我們好像也沒怎麼教育……」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高考狀元的父母頗為謙虛地回答。也有很多家長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說:「你學習是為了誰,還不都是為了你自己!」但事實上,很多孩子正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學習就像完成任務一樣,缺乏內在驅動力。真正的學霸不是父母「逼」出來的,自律才是成功法寶。並且,孩子的自律的源頭其實在於家長的言傳身教。
  • 高考滿分750分,他考了749分,這位「最牛高考狀元」現在過得咋樣
    高考是一場公平的競爭,給了每一位考生競爭的機會。對於那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來說是一場享受,對於那些成績平平的同學來說也是一場逆襲。總之高考帶給我們很多的感悟,在高考中領略人生。滿分750考了749,被稱為「最牛高考狀元」的王端鵬提到「學霸」這個詞,很多人對此都是膜拜的,而提到學霸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最牛高考狀元」了。這位狀元在當時高考滿分750分的情況下考了749分的優異成績,他的名字叫王端鵬。
  • 最燃高中老師:我從來不崇拜所謂的高考狀元
    在我看來,這些文章沒有把社會激烈競爭的一面體現出來,用個例去教育孩子,用名人人生的某一個階段的低谷,去代替整個生命的輝煌,會產生誤導。  新京報:所以在你看來,高考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楊幼萍:高考不是唯一出路,作為一線教師,我明白這一點。但是問題在於,不是唯一出路,不能就因此去否定高考是一條出路。
  • 當年那些轟動一時的高考狀元,也並不都過得好,他甚至去搶銀行
    對於很多人來說,高考就是鯉魚跳龍門,不少人因為高考成功而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命運。尤其是當年的高考狀元,更是可以體會那種「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快樂與榮耀。成為高考狀元,就意味著他們會考入一個不錯的大學,而他們的父母也會因為他們孩子的成功從此不必再擔憂什麼了。
  • 725分的高考狀元,成績逆天愛彈琴!學業興趣相輔相成,並不衝突
    每年高考放榜時,都會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的注意力也常聚焦在各地的高考狀元身上。今天開始,伴隨著各省的高考分數陸續公布,湖北省狀元新鮮出爐!狀元告訴你答案!有很多孩子跟唐楚玥一樣,從小學習樂器,可是隨著年級的增長,學業逐漸加重,很多人以「與學習無關」為由,停止了對於樂器的學習。可是學習音樂真的就會耽誤學習嗎?
  • 38歲高考狀元在美國跳樓,教會孩子善待挫折,遠比成功來得重要
    在我國每年的六七月份,高考就成了舉國矚目的大事,因為這是很多人改變命運的轉折點。人們也習慣稱各個地區的高考文理科第一名為「高考狀元」。而這些「高考狀元」,大多數在畢業後都成為各個行業內的精英,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實現著自己的社會價值。
  • 2020最讓人發愁高考的狀元,別的高考狀元「被搶」,而這個卻
    2020年高考考試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目前正處於志願填報的關鍵時刻,有不少學生和家長此刻正在努力尋找院校和專業上,畢竟這關係到學生以後的就業和人生規劃,可不能隨意填報,更不能兒戲,這可愁壞了很多家長和學生,尤其是對於那些成績並不是很理想的學生,是選擇志願填報還是選擇復讀上,但在選擇院校和專業這個難題上出現了一位文科高考狀元,這是讓很多人意向不想到的事情。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所謂的「神仙」一樣的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背後暴露了這四個教育真相。為什麼一定要進好學校?王淇穎,裸分722分,今年的北京市高考狀元。文章開頭提到的陝西省文理雙科狀元楊思元,強宣凱都來自同一所中學。這所出了雙黃蛋,被稱為「陝西黃埔軍校」的西安高新第一中學也是個狠角色。中國頂尖高中50強,西安高新一中排名第8。
  • 清華北大瘋狂搶人,湖北狀元幾句話點醒無數人……
    而我最想說的,是她之前寫過的一篇關於青年人志向的文章。你面對的中國,已不再是那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的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便可坐享其成。願你能腳踏實地,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勤勉與奮鬥……短短幾句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格局、志向和家國情懷。在我們這樣一個無比重視高考的國家,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會獲得無數獎勵。當地的企業也是譁譁的給獎金,甚至房產公司會直接獎一套「狀元房」。一個男生說,當年出完分,北大的招生老師就直接把他拉到酒店,全天候「監視」著,以防他被清華截胡。
  • 從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唐楚玥開始說起,自律的人生究竟有多可怕!
    這位妹子之所以引起人的關注,不僅是因為其是屬於湖北今年的高考理科狀元,打破了多年來的高考理科狀元一直為男生壟斷的現狀,除此之外,她之所以引起很多人的關注的原因,並不僅僅於此。
  • 兩位「最牛」高考狀元,一個高考滿分,一個差1分,如今差距明顯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一提到高考,每個人都會不由得地緊張起來。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高考也延遲了一個月,但依舊受到全民的高度關注,也令人不由得期待今年的高考狀元又會有什麼樣的驚喜帶給我們。
  • 68位高考狀元採訪曝光:孩子未來有多大成就,從小時候就決定了
    在觀看整理了今年68位高考狀元的媒體採訪後,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出身、基因無法改變,後天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孩子的最大因素,這68位高考狀元的教育中,父母都在著重培養孩子這幾個方面的能力。
  • 令人可惜的高考狀元:揚言要比陳景潤更好,最後卻靠400元低保過活
    天才是一個少見但並不罕見的"物種",說到天才大家腦海裡有各種高大上的詞語可以來描述這類人,但這些年我們在見識天才少年橫空出世的同時也見證了一位位天才的"隕落",曾經有一位天才少年,懷揣著對數學的熱愛,立志要超過數學家陳景潤,可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如今卻靠低保維持生活,這個最終"泯然眾人矣"的天才就是我國最可惜的高考狀元劉漢青
  • 北大資深教授:想要孩子學好語文,關鍵是要抓住這個「根」
    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語文146分、河北高考狀元邢雨涵語文140分、江西高考狀元尹天驥語文143分……我們都知道尹建莉,她的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幫助了無數家長,而她的女兒圓圓也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在16歲的時候就考入了清華大學,並且語文成績也是達到了140分。
  • 高考狀元道出學習秘籍:學圍棋更容易培養優秀孩子
    2019年高考狀元 曾經長期學習過圍棋的有遼寧省理科狀元王治同、遼寧省文科狀元張浩研、黑龍江文科狀元王涵;僅初一就籤約北大的曾午午等,他們認為圍棋可以開發智力,強化專注,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