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滿分作文出爐:這篇引發語文屆「地震」的文章,你給幾分

2020-12-16 海棠學舍

01

我是海棠。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自己當年的高考作文寫的什麼內容?

就在昨天,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出爐,題目為《生活在樹上》。

這篇文章一發布,便引發強烈熱議,甚至被中青報時評人曹林評價:

侮辱了語文教育,侮辱了漢語表達,侮辱了語文老師!

在貼出滿分作文之前,海棠先做一個合格的課代表,給出以下詞語解釋:(看完就知道多餘不多餘)

嚆矢:hāo shǐ 比喻事物的開端或先行者。濫觴:làn shāng 比喻事物的起源或開端。振翮:zhèn hé 形容人志向遠大,努力奮發向上,或經濟正在高速發展。肯綮:kěn qìng 比喻關鍵的地方。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 形容勤勉不懈怠的樣子。祓魅:fú mèi 驅魔。覘:chān 偷偷地查看。玉墀:chí 朝廷。婞直:xìng zhí 倔強、剛強。

以下為滿分作文,大家可以先看看(內容可能會引起對自己的強烈質疑,請謹慎閱讀)。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看到第二段就看不下去了?

整篇文章連標點符號不到一千字,卻用了近十個生僻字,九位哲學家、詩人的名字:

「海德格爾」「卡爾維諾」「麥金泰爾」「柯希莫」「尼採」「陳年喜」「切斯瓦夫·米沃什」「維根斯坦」……

而這九位名人大咖中,不知道你們認識幾個,海棠只知道卡爾維諾和尼採!

整篇文章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看不懂」,不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

正如網友們所感慨的:

「四個字:不說人話」

「看完了,挺好的,我把壓箱底的字典拿了出來,拍了拍上面的灰層」

「第一段就好幾個字不認識,上一次發生這種情況還是小學三年級讀名著」

「研二了,看不懂」

就是這篇文章,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而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為什麼能得滿分?

作文審查組給出了以下點評:

「文字的老道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度與穩當俱備」「這樣的文字,較易讓人看不懂,所以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說明我們閱卷老師還是能識別作文好壞的」

說這話的老師,言外之意是第一位老師沒看懂,沒識別這是一篇滿分作文嗎?

02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語言開始追求詞藻的堆砌,好像一篇文章沒有幾個名言名句,不引經據典,就體現不出自己的水平。

拿這樣的文章當做滿分範文,是在倡導什麼呢?

把「堆砌辭藻」當做「文採斐然」?

把「佶屈聱牙」當做「頗有深度」嗎?

當然,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說:我們有什麼資格在這裡點評,難道比閱卷老師還懂?

就比如這位網友所說:

到底是誰給本科率不足10%的微博網友們底氣在這指指點點?

海棠覺得,語言文字是用來交流和傳播的,而達到這一目的首先是讓人能看懂,覺得沒有閱讀障礙。

所以,真正的好作品應該是通俗易懂、飽含真情實感的,就像好的音樂,很多人不懂樂理知識,但並不影響他們欣賞樂曲中的感情,從而引發共鳴。

想起來一個故事。

1896年,在母親的「逼迫」下,17歲的陳獨秀頭一次進考場。

他自己是很討厭科舉制度的,之所以去參加考試,完全是為了「敷衍母親」。

因為母親總是嘮叨他要為一輩子沒能中舉的父親爭光,而且說著說著就流淚了。

當時,院試的考題為「魚鱉不可勝食也材木」的截搭題(舊時考試將經書語句截斷牽搭作為題目,叫截搭題)。

陳獨秀是怎麼答的呢?

「對於這樣不通的題目,就用不通的文章來對付,《文選》上所有鳥獸草木的古文和《康熙字典》上荒謬的難字,不管三七二十一,牛頭不對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滿了一篇皇皇大文」。

然而沒想到,這麼一篇文章竟然讓他考取了第一名。

厲害不厲害?

諷刺不諷刺?

在安徒生《皇帝的新裝》中,騙子聲稱只有聖賢才能看到這件神奇的衣服,愚人是看不見的。

於是 ,大臣、官員、全體隨從無不誇讚:多麼美的花紋!多麼美的色彩!真是美極了啊!

當考官看到陳獨秀的文章,會不會覺得:這傢伙寫的字我一個不認識,但若說不認識,不會顯得我不博學嗎?

於是,陳獨秀得了第一名!

同樣,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那些給滿分的閱卷老師,也許會想:你們這些凡夫俗子怎能懂裡面的深意?

於是,這篇文章成了滿分作文!

也許一開始,這篇作文讓我們產生一種「寫的這麼華麗這麼高深不懂一定是我的問題」的錯覺。

所幸最終,大多數人都能像《皇帝的新裝》中的小孩一樣,坦誠而真實!

03

那麼,怎樣的文章才能稱其「好」呢?

《墨客揮犀》裡稱:

白居易每做一首詩,都要給不識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聽懂的,就要,聽不大懂的,就改,改後也聽不懂的,就不取了。

所以,他詩歌的語言特點是淺白易懂。

比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草頑強堅韌、生生不息的特點立刻浮現在眼前。

再比如: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一看就知道是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

文章大家,都擅以最簡單平實的語言寫精緻細膩的情感和故事。

所以,真正好的文章,一定要通俗、言簡意賅,用最簡單的文字,闡述最深刻的道理。

周敦頤說的「文以載道」也是這個道理。

其次,好的文章一定是飽含作者的情感在裡面,沒有太多華麗詞藻、表達技巧在裡面,而是「樸素到一劍封喉」。

記得二冬有篇文章題目是《文筆等於零:我媽媽寫的》。

他說,他的媽媽從來沒受過什麼詩詞歌賦的訓練,也沒被老師迫害教過作文。

表達激動時,她不會用「像兩隻小鹿一樣亂撞」這樣的比喻,更不會引經據典。

她寫出來的故事,全靠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運用過的,最基礎的語言。

高興就是高興,不高興就是不高興,疼我就哭,哪有那麼多修飾,臉紅心跳羞愧埋怨,都乾乾淨淨的,和兒童畫一樣「真」。

正因如此,他媽媽的文章《回憶我的丈夫》,看的很多人淚流滿面,稱為「情人節最大的感動」。

再看那些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聲律啟蒙》《三字經》等,沒有一個是因為詞藻華麗晦澀難懂而經久不衰。

相反,這些作品讀起來朗朗上口、詼諧有趣,卻暗含深意。

04

再回到這篇滿分作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問題並不在我們的孩子。

還記得那篇《赤兔之死》嗎?

當年,南京十三中高三學生蔣昕捷的這篇古白話作文轟動一時。

同時,這也是高考歷史上第一篇滿分作文,蔣昕捷因此被稱為「高考作文滿分第一人」。

儘管他的古白話文談不上標準,有跑點題,還把年份搞錯了,但這些瑕疵並沒有衝淡給閱卷老師帶來的驚喜,於是這篇文章成了滿分作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這篇作文成了高考的風向標。

老師們給學生分析,作文培訓班給學生套用各種模板,大家紛紛效仿。

經濟學上有一個原理: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舉個例子,越南河內政府曾經頒布過一條法令:

一個人每交出一隻死老鼠,政府就給他發一份錢。政府這樣做本來是想控制鼠災,沒想到人們為了領到錢,卻開始養殖老鼠。

同樣,《赤兔之死》引起了全國學習古典的文學熱潮,不少人把《赤兔之死》的作者稱為「作文狀元」。

慢慢地,為了在高考中獲取更高的分數,考生們紛紛效仿,一味求偏求異,以求獨佔鰲頭。

所以,這篇《生活在樹上》作者可以這樣寫,但閱卷老師滿分不能這樣給,或者說,高分可以給,但不能這樣大肆宣傳。

因為這樣就是鼓勵學生們不說人話,會起到示範和風向引導的作用。

另外,對於文章的作者,海棠也是無比欣賞的:

首先,他的文學儲備量豐富,一看就是讀過很多書的;

其次,他夠膽大,能在高考作文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裡,劍走偏鋒,列綱行文,賭上自己的前程,勇氣可嘉;

最後,《生活在樹上》這個題目一看立意就很好,特別是文章的最後一句「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上天空」,點明個人與家庭、社會的關係,令人回味無窮。

所以,海棠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該考生身上的優點,不要將批評的矛頭指向一個孩子。

他的起點一定比我們高很多,並且未來有足夠的時間通過自己的人生閱歷去修繕自己的文字。

最該反思的應該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語文教育,我們的考核體系!

如果你同意海棠的觀點,別忘了轉發給更多人喲!

相關焦點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給打幾分?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你給打幾分? 日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熱議。姑且不提文中提到的卡爾維諾、維根斯坦、麥金太爾等人名,以及所使用的振翮、一覘等生詞,單是篇首第一句話「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已經讓很多讀者望之卻步。文章是好是壞,網上眾說紛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每年的高考作文都能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議論者有之,試寫者有之。
  • 文章合為時而著!浙江高考語文卷,這3篇滿分作文讓人佩服
    我是教育思享:聚焦高考資訊,關注鄉村教師。歡迎您點擊上方的「關注」,來查看更多教育文章,同時歡迎您點讚+收藏+分享。2018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題,顯得很「應景」,也非常務實。不過經常寫作文的同學可能會很理解小編的話:越簡單、越容易入手的作文題目,越是不好寫。
  •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人看不懂,竟然得滿分,你來閱卷,能打幾分?
    它居然是一篇滿分作文!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啊!這篇大作的的前世今生是什麼樣兒的?從哪兒冒出來的呢?今兒,咱們就細細地扒拉扒拉。2020年8月2日,「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讚這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39分,後來的兩位老師均給出55分的高分,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此舉,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評卷組長已被免職,看完你會打幾分?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由於其晦澀的詞彙、老練的寫法引來廣泛的關注。文中不僅提到了卡爾維諾、維根斯坦、麥金太爾等人名,還使用了振翮、一覘等生詞,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還有閱卷老師直言不建議學生模仿。
  • 高考滿分作文:指揮棒還是獎牌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不少人在看到這篇作文的開頭時就已經開始「懷疑人生」,這篇2020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一經網絡發出就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和討論。文中晦澀生僻的詞語、難以理解的觀點引起網絡熱議,批判聲與讚美聲共存,不少網友甚至開始做起了文中生僻字的科普。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2020-08-03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高考語文:疫情滿分作文10篇,篇篇經典,列印出來務必背熟
    2020高考語文:疫情滿分作文10篇,篇篇經典,列印出來務必背熟!高考作為是很多學生都感覺比較困難的一個題目,在我們的高考中作文寫作這塊可以說是學生們丟分最多的一個版塊,很多學生在拿到作文寫作這塊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來,那麼,作文寫作就真的這麼難嗎?
  • 嚆矢、振翮、濫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多的是你不認識的字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文 | 朱軒 楊璐伊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 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3日,原標題為《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高考作文閱卷公開 其意義遠大於該打幾分
    原標題:高考作文閱卷公開 其意義遠大於該打幾分 今年高考語文浙江卷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作文公布後,引發網絡熱議。凡是會讀中文又能寫幾個漢字的中國人,無不對每年的高考作文題和作文具有一種先天性的評判衝動。無論是高考作文題年年成為熱搜,還是場外人士寫高考作文,都是這種公眾參與的體現。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語文教育應導向「好文字」
    ——這是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中的開頭。這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並引起巨大的爭議。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這種晦澀複雜的表達方式,給大部分正常理解水平的讀者造成的閱讀障礙。首先,我並不讚賞這篇作文,但是,我也不贊成因為輿論爭議就把這篇作文降分處理。
  • 省實驗語文老師評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我肯定會為這篇作文打滿分
    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我肯定會為這篇作文打滿分,我支持這種孩子。」山東省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李鴻傑評價,如這個考生自己寫的:我們所應摒棄的不是對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價。
  • 2020中高考成績出爐:得語文者得天下,新麥大語文時代來臨
    (原標題:2020中高考成績出爐:得語文者得天下,新麥大語文時代來臨)
  • 《生活在樹上》與去年滿分例文相似,高考作文閱卷組長「既當教練又...
    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所引發的爭議還在繼續。從最初對文風文字的討論,如今已經演變成「如此充滿爭議的滿分作文如何出爐」的追問。而當初力排眾議給出滿分的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則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 學者評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滿分並非鼓勵效仿 是倡導個性化
    截圖自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據澎湃新聞報導,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據稱,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但是,作文閱卷到底是專業事務,會有專業的閱卷標準,而公眾對滿分作文的關注,則並非都堅持專業標準,因此,滿分作文在公布後,引發爭議是十分正常的。這也是教育考試部門在公布滿分作文時,應該預料到的。對於這篇滿分作文,筆者尊重閱卷老師的評分和點評。一篇作文有三位老師評閱,表明閱卷組對待作文閱卷的謹慎態度。語文作文屬於主觀題,主觀題的閱卷質量,一直是考生和社會公眾特別關注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2020高考語文全國卷作文出爐,要寫「發言稿」,該怎麼寫?
    今天,是全國上下關注的高考日子,各地都採取了大量措施保障高考的順利進行。每年高考的題目,也會引發網友們的熱議,尤其是作文。現在2020高考語文全國1卷作文試題出爐,要寫一篇「發言稿」,這該怎麼寫呢?這是全國1卷的今年語文作文題目,要寫一篇發言稿,這種形式的作文對於大部分學生可能都算是非常新穎的,發言稿該怎麼寫呢?對於大部分高考的過來人,這種形式的文體,可能都沒有寫過,近些年高考的變革改動還是非常大的,不知道換做是你,有思路嗎?發言稿本質上還是演講稿,它有著特定的格式內容。
  • 看完2020高考滿分作文,韓愈和歐陽修的棺材板要壓不住了
    2020年第一篇被曝光的高考滿分作文出爐了,是一位浙江的考生寫的,題目名為《生活在樹上》。據說,第一個閱卷老師給了39分,而後兩位老師給了55分。分數差距如此之大,不得不坐下來探討,探討的結果是:給滿分。這篇作文長這樣:感覺自己十幾年的手機白看了?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到底講了什麼?
    每年夏天最讓人關心的話題莫過於高考了。今年,讓大家翹首以盼的高考滿分作文終於新鮮出爐!文章一出,瞬間引發熱議。 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作文最終被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 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浙江考生 向上滑動閱覽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怎一個「晦澀」了得?
    最近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被爆料,由原判的39分,最終被判為滿分,猶如過山車般,一篇作文的命運由此改變,改變的或許還有這位考生的命運吧?因是高考,又因是滿分,更因這滿分到底給的充分必要呢,還是差強人意?原本一篇作文,卻鬧得沸沸揚揚,街談巷議。如若這滿分給的應當應分,恐怕就不會如此這般了吧?
  • 高考語文:歷年滿分1000字作文精選10篇,借鑑學習,寫作拿高分!
    高考語文:歷年滿分1000字作文精選10篇,借鑑學習,寫作拿高分!眾所周知,語文考試中作文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佔據了語文學科50%的分值,尤其是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後,語文考試便只有閱讀和作文寫作兩部分內容了,可想而知作文不過關,語文學科註定難得高分。那麼進入高中階段,高分作文應該怎樣去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