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討論的重點方向就是,股票分紅後要除權,即10塊錢一股的股票,如果每股分紅1塊錢,分紅後股票價格變為9塊錢,總資產並未改變,而且自己還要繳納紅利稅,這樣的分紅有什麼意義?
首先歐美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在分紅後基本都會除權除息,主要是為了保證所有的投資者在進入市場時能夠相對公平一點。
什麼意思呢?比如,你在分紅前10塊錢一股買的股票,假設不除息的話,分紅後股票的價格還是10元一股,對於分紅後第二天進來的人就很不公平,他們每股就相當於多出了一元錢。
但是,我們與歐美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投資主體不一樣,所以才會引起這樣激烈的討論,A股市是以小散戶為主體的投資市場,歐美是以機構投資為主體的投資市場。
在歐美市場,現金分紅能力是投資者在投資前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因為他們的平均持股周期長,分紅是作為收回成本方式之一。
而A股的投資者,持股周期短,股票投資賺錢主要是靠低買高賣,所以享受不到長期分紅降低投資成本的樂趣。
我們就以萬科的劉元生為例,持股萬科三十多年,通過分紅早已收回了成本,他最終持有萬科的成本相當於負成本,後面相當於無風險收益,淨賺幾十個億。
很多人講價值投資,我們知道經常頻繁交易不對,可是如果我們長期持股做價值投資,如果股票不進行分紅,無論股票漲多高我們的風險都很大,因為隨時都可以一夜回去。
但是有了分紅就不一樣了,除了股票上漲帶來的收益之外,分紅可以慢慢收回成本,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假設一個公司能上漲20年,基本都能把成本完全收回來。
至於很多人說,分紅後會降低股票的價格,所以分紅無意義,這個邏輯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我們反推一下,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說分紅到最後,股票可能降到一毛錢一股,A股成立了三十年了,目前並沒發現一毛錢的股票遍地。
回歸到股票分紅的本質,股票分紅第一是公司盈利能力的象徵,分紅能力越強說明賺錢能力越強,公司不差錢、現金流充足;第二,股票分紅也是投資者投資應該收益的一種, 如果一隻股經常不分紅,對於投資人來說股票就像擊鼓傳花,只能靠炒價格來賺錢了。
我經常把股票分紅比喻房租收入,無論房價漲跌,房租收益才是最穩定的,不會讓你在行情好不好的時候,缺乏現金流支出。
那麼分紅高的就代表好公司嗎?我們下節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