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上,她認真努力,大學三年綜合與專業成績總排名年級第一。對待社團工作,她兢兢業業,耐心負責,擔任藝術與傳媒學院分團委副書記、校學生會文藝部策劃組組長,還加入了北國劇社等學生社團,大學期間她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在一次次的挑戰中獲得成長。她就是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吉韻光,顏值與實力兼具的"女神學霸"。
吉韻光,藝術與傳媒學院2016級本科生。2019年度北京師範大學"十佳大學生"稱號獲得者。大學三年綜合與專業成績總排名年級第一,連續兩年獲評國家獎學金,連續三年獲得京師一等獎學金,以專業第一的成績推免至北京師範大學,主持北京市級"本科生科研訓練與創新創業"項目。任藝術與傳媒學院團委學生副書記、原創音樂劇《往事歌謠》宣傳統籌,多次組織策劃校歌賽、畢業生晚會等大型活動,參與國慶70周年活動志願者團隊擔任骨幹。
平凡的她,創造不平凡的成績
獲得這樣驕人成績的吉韻光,一直說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只是做了該做的事而已"。她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特別平凡,所憑藉的不過是三個字:盡本分。
作為三年專業綜合成績第一、兩次國獎的獲得者,在吉韻光看來,高效的課堂學習是她的秘訣。擔任學生會文藝部策劃組組長、加入北國劇社做舞臺監督、參與排球隊訓練和白鴿志願者活動……高效的課堂學習讓她在課餘有更多精力處理好多線程的學生工作。
吉韻光從來不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知行合一"是她一直以來踐行的信條。她多次參加社會實踐,在《光明日報》做實習編輯。而這一切,在她口中,還是"應該做的"。
在十佳大學生覆審時,她曾以"大學生的本分"為主題進行發言。她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每一個師大學子都可以做到的,只要全力以赴盡到本分,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十佳大學生。
學習與工作中"負責"是唯一的底線
自認為再平凡不過的吉韻光之所以能取得不平凡的成績,更多的是來自於她在平凡中的堅守。而這堅守,則源自於"負責"二字。
楊乘虎教授對她的評價是"負責認真,兢兢業業"。吉韻光說:"我唯一的底線就是責任心。"答應的事情就會盡全力去做,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她都堅守著這樣的底線。
2018年,吉韻光參與了"鄉村振興、青年作為"的暑期實踐。住房、交通、氣候在實踐過程中設下了重重障礙。他們住在路途遙遠的鄰村,每天奔波十幾公裡做調研。唯一能找到的車無法搭載全部隊員,甚至有時會在半山腰熄火。
面對這樣的困境,吉韻光抱著既然來了,就要把事情做好的決心,她在八月裹著抵禦山中嚴寒的羽絨服,用微弱的2G網絡上傳每日推送,拜託生科的同學對當地植物做科普,自己為當地特色椴木林做旅遊宣傳片,並製作《花之語》《魅力椴木》系列文創產品幫助村民創收。正是因為這份責任心,對待每一件事,吉韻光都會全力以赴。無論是穿越重重阻礙完成暑期實踐,還是在期末周連續通宵做好學生工作,在吉韻光眼裡,都是平凡的"本分"。不放棄,有責任心,在她看來只是本分,可這樣的本分又是那樣動人。
讓記憶成為影像,做新時代媒體人
"平凡"二字一直刻在吉韻光的心裡,在成為新時代媒體人的道路上,她也將傳播"平凡"作為自己的媒體理念。
在椴木溝村的實踐過程中,她也有很多發現和感觸。護林員的選擇留下,讓她感受到青年人的堅守,當地老年人留守、教育落後的社會問題更引發她對"鄉村振興、青年作為"的思考。她說:"是新房沒有蓋嗎?蓋了呀。但是鄉村振興還需要更多……"她選擇把這些感悟記錄下來,把記憶變成影像。
帶著她最好的朋友"拾光",她行走並記錄著。"拾光"是一直伴隨她的單眼相機。她說:"不是我選擇了它,是它選擇了我"。 或許是的,"拾光"選擇了吉韻光,選擇讓吉韻光有機會記錄下她所經歷的點點滴滴——紅色的遵義之旅,大山裡的椴木溝村,引人入勝的北國劇社表演,精彩紛呈的明月杯比賽……她用"拾光"捕捉那些動人的瞬間,將記憶化作最美的影像。
她是一個記錄者,也是一個傳播者。走近平凡,"俯身做宣傳"是她的理念。她認為普通人寄予的平凡也是可以傳播出去的,所以她願意融入平凡,記錄身邊真實的事,相信真實的善意,想信中國青年人對善意美好的理解。
在對紀錄片《望長城》的拍攝者劉效禮將軍的採訪中,吉韻光深深的感受傳媒的力量。在她看來,媒體的力量就是改變一種刻板印象,不僅是國人對自己國家認識的刻板印象,更是面向世界的傳播中國新形象。她說:"傳媒,就是傳播媒介。"以影像和文字為介,建立新的中國形象,這便是新時代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
她說:"只有先發聲,才會有更多人認識到(這些情況)。"她為紅色遵義發聲,為椴木溝村發聲,她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許只是一點"微光",但是她相信,"我不是一個人",向世界傳播聲音,成為其中的一個分子,"就會有希望"。
今年,一個兩分鐘的廣告片,其中"真正熱愛生活的人,不會被生活打敗"、"你對生活的熱愛很可愛"這兩句話讓吉韻光感觸很深。吉韻光說:"這可能就是我想記錄的平凡人的偉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普通人的堅守就是偉大,因此發揮專業優勢,記錄普通人的故事我感覺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謙虛篤行,做最好的自己
面對重壓,吉韻光有時也會有焦慮。這時她會選擇吃美食,與人聊天排解焦慮。追番看劇也是她的愛好。《凪的新生活》是吉韻光最喜歡的日劇。在看前兩集的時候,她忍不住落淚,並發了朋友圈感觸"還沒有進入社會就已經感覺到了生活不易,學會察言觀色的確可能會讓處境變得更好,但是'空氣還是吸進去再呼出來的存在',希望我們都可以過上風平浪靜的悠閒生活"。
當問到身邊最敬佩的人的時候,吉韻光說:"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閃光點。"不論是業界大佬,還是導師和同學 ,都是她學習的對象。她總是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總感覺身邊臥虎藏龍",她懷著一顆謙卑的心前行,也正是這份謙遜,讓她在大學中收穫了不少摯友。
就像吉韻光多次強調的那樣,她的確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有歡笑,也有焦慮,有堅守,也會有迷茫。她在平凡中守望成長,有一顆想要紀錄平凡的心,也願意用自己的經歷傳播平凡人生活的力量。"幀紀流年,文鑄英華"是她對自己的定義,而"講好中國故事,做新時代媒體人"是她對自己的要求。以專業綜合第一名身份推免至北師大繼續學習的吉韻光,在未來將和"拾光"一起為師大記錄,為中國記錄,為時代記錄。
延伸閱讀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科積累近百年歷史,地位獨具、歷史悠久、學術之風優長。2002年成立藝術與傳媒學院,是中國高校第一個全藝術學科匯聚、藝術與傳媒結合的學術與創作並進的獨特學院。
學院設有國家首批"藝術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首批藝術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新的藝術門類成立後設有"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音樂與舞蹈、美術學等四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電影學為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學院本科專業包括:戲劇與影視學、音樂學、美術學、舞蹈學、數字媒體藝術、書法學等。
素材來源:北京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