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課後體質下降
個別孩子成小胖
「有幾個孩子胖得我都認不出來了。」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長凝小學校長範妹鎖說,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得多,在家體育鍛鍊少,很容易長胖。返校複課後,發現不少同學都長胖了。
正在上體育課的小偉在同學中較為顯眼,1.5米的個頭,體重卻達到160斤。「這還是開學後已經減了5斤。」小偉說,疫情期間在家待了約4個月,胖了20斤。一旁老師問:「不是每天讓你們跳繩嗎?」小偉憨笑著低頭不說話了。
貴州省貴陽市第十六中學七年級班主任王海霞說,放眼望去,不少孩子明顯長胖了。學校雖然通過網課指導學生們居家鍛鍊,但由於缺少有效監督,孩子們的居家鍛鍊「打折扣了」。
北京小學豐臺萬年花城分校體育老師周會說,我們對學校5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居家鍛鍊主要以羽毛球、騎自行車等休閒體育為主,運動強度和運動量與在校期間差別很大。
山西省太原市通寶育傑學校初中部校長李新告訴記者,儘管上網課期間,體育老師堅持帶領同學每天進行兩次半小時的運動,但不少孩子到校後還是變胖了,身體素質也明顯下降,有的同學甚至從體育滿分(滿分50分)降到了35分。
體育課上不戴口罩
暫不開展對抗運動
在複課初期,有些學生出現體力不支,甚至在太陽下暈倒等情況。各地針對學生體能情況摸底後,紛紛開展循序漸進的恢復訓練,並明確低風險地區學生在校參加體育活動時不需戴口罩。
——系統開展恢復性鍛鍊。「開學後,我們第一課將進行室內體育衛生課,詳細講解防護、人員距離、運動強度自我控制,口罩的摘放和保存,課後衛生等知識。」周會說,初期以遊戲和身體適應性練習為主,跑步距離控制在600米以內,根據學生體能的恢復情況逐漸提高強度。
貴陽市第十六中學體育教研組組長塗棟軍說,較早開學的初三學生,很多孩子返校後剛開始恢復訓練時比較吃力,經過一個月左右系統訓練,體能逐漸恢復。目前已經參加中考體育考試,整體成績還不錯。
——暫不開展對抗運動、體育比賽等。「往年的5月底,是應該進行球類運動、開展籃球聯賽的時候了,孩子們訓練會很多。」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學體育老師王喆說,今年情況特殊,居家學習對孩子的身體素質影響比較明顯,因此學校不會安排1000米測試、比賽等項目,以免孩子因為爭強好勝而體力透支。
——在安全距離摘口罩,做好監測記錄。北京市東城區教委副主任尤娜說:「進行恢復性體能訓練時,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孩子是可以摘口罩的。我們也特別囑咐孩子,要注意運動安全,不要佩戴N95口罩進行體育運動。」
北京光明小學體育教研組組長呂棣說,學校通過數據監測引導家庭培養孩子的鍛鍊意識。「從2014年起,我們倡導學生堅持每日家庭鍛鍊,每月自主測試、自主上報,並針對數據進行分析。習慣養成後,在疫情期間,1分鐘跳繩、坐位體前屈、1分鐘仰臥起坐三個項目成績與往年相比差別不大。」
做好複課後體育銜接
讓體育課安全又有趣
教育部近日發布《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切實落實每天鍛鍊一小時要求,在確保師生安全和身體健康前提下,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課。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體育老師馬珞建議,在恢復學生體能上要多安排非身體接觸性的體能練習和以發展心肺功能為主的單人項目,如跳繩、踢毽、健身操等運動,活動強度適中,危險係數小,可以增加學生運動量。
貴州大學新聞社會學教授翁澤仁說,學生體質提升是一個長期工作,當前針對學生體質健康有很多考核注重訓練成績,針對學生體質訓練,還應探索多元的方式,將更多娛樂化、趣味性的活動融入體育鍛鍊,從而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山西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陳安平說,在青少年時期,體育具有很強的教育作用,在磨礪意志、塑造人格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在遵守疫情防控總體要求下,建議學校要開齊開足體育課,豐富鍛鍊項目,讓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