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185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十一)
悟學.十八子 20200415 亥-子
1412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譯文】子路問(什麼樣的人算是)完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廉潔,卞莊子的勇敢,冉求那樣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加以文飾,也就可以算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完人了。」
孔子又說:「現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這樣呢?見到利能想到義,遇見危難能置個人性命於不顧,挺身而出,相隔很久不忘記過去的諾言,這樣也可以算是完人了。」
注釋:(1)臧武仲,即臧孫紇,也是魯國的貴族。他本是臧宣叔繼室所生幼子,宣叔廢長立幼,臧武仲即位後又參與季氏廢立,得罪了孟氏,遭到誣陷和圍攻,而在魯國國內無法立足,就逃奔到齊國避難。夫子稱讚他有智慧,主要基於兩點:
第一,他很清楚季氏雖然喜歡他但只會害他,孟莊子死後,必然給他帶來殺身之禍,有先見之明;
第二,他出逃以後,將自己被廢的兄長請回來繼承臧氏,又把自己的私人封地作為交換條件來請魯襄公答應這件事,處事很有謀略。
以上事跡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在傳文末尾,夫子評價說:「知之難也。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於魯國,抑有由也。作不順而施不恕也。《夏書》曰:『念茲在茲』,順事、恕施也。」
(2)孟公綽,也是魯國的貴族,以廉靜寡慾聞名。夫子稱其「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因為像他這種寡慾而少才的人,在趙、魏這樣的大國去做統籌、組織的工作會比較輕鬆,也足夠勝任,但是到小國去直接面對浩繁的事務,就怕他難以承受。
(3)卞莊子,魯國大夫,也是孟氏的貴族,名仲孫速。因其採邑在卞,故也稱卞莊子。卞莊刺虎,是近人熟知的典故,他勇武過人,傳說也很多。
《新序卷第八·義勇第八》:「卞莊子好勇,養母,戰而三北,交遊非之,國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齊與魯戰,卞莊子請從。
見於魯將軍曰:「初與母處,是以三北。今母死,請塞責而神有所歸。」遂赴敵,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一北。」
又入,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再北。」又入,獲一甲首而獻之,曰:「此塞三北。」將軍曰:「毋沒爾家,宜止之,請為兄弟!」
莊子曰:「三北以養母也,是子道也。今士節小具而責塞矣。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遂返敵,殺十人而死。」
《荀子·大略》:「齊人慾伐魯,忌卞莊子,不敢過卞。」
(4)冉求,字子有,擅長於政務和理財,多才多藝,曾任季氏宰。(論語中有多篇談及)。
【集解】馬曰:「思義,義然後取,不苟得也。」孔曰:「久要,舊約也。平生,猶少時。」
【唐以前古注】皇疏引顏特進云:「見利思義,雖不及公綽之不欲,猶顧義也。見危授命。雖不及卞莊子之勇。猶顧義不苟免也。」
有感:世有完人乎?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18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