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152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一)
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
本篇綜述:
皇疏:子路孔子弟子也。武為三千之標者也。所以次前者。武劣於文。故子路次顏淵也。
邢疏:此篇論善人君子為邦教民、仁政孝弟、中行常德,皆治國修身之要,大意與前篇相類,且回也入室,由也升堂,故以為次也。
131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譯文】子路問(如何治理)政務。孔子說:「以身作則,吃苦耐勞。」子路請求多講一些。孔子說:「不要懈怠。」
注釋: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今山東省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剛直,好勇尚武,曾陵暴過孔子,孔子對他啟發誘導,設禮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勸導,請為弟子,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做孔子的侍衛。後做衛國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任內開挖溝渠,救窮濟貧,政績突出,轄域大治。」
【集解】孔曰:「先導之以德,使民信之,然後勞之。《易》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
【集注】蘇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則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勞之,則雖勤不怨。」
南懷瑾解讀:「…… 關於「先」,大家都讀過宋儒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其中有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個「先」的觀念,即從《論語》這裡來的。
中國政治哲學解釋「先」字,多半用老子的話「外其身而後身存」。為政作主管的,尤其是作戰帶兵的,都是這樣:自己站在前面,有艱難困苦與辛勞,我領先擔負了;利益方面也是先讓人家,自己不要,這是「外其身」,而實際上最後的成功還是自己,這是領導的「先之」的道理。……」
評析:先難後獲,先事後得,先之勞之!另集解與集註解讀不同,各位自己參悟!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1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