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152篇》先之勞之

2020-12-14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152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一)

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

本篇綜述:

皇疏:子路孔子弟子也。武為三千之標者也。所以次前者。武劣於文。故子路次顏淵也。

邢疏:此篇論善人君子為邦教民、仁政孝弟、中行常德,皆治國修身之要,大意與前篇相類,且回也入室,由也升堂,故以為次也。

131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譯文】子路問(如何治理)政務。孔子說:「以身作則,吃苦耐勞。」子路請求多講一些。孔子說:「不要懈怠。」

子路

注釋: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今山東省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剛直,好勇尚武,曾陵暴過孔子,孔子對他啟發誘導,設禮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勸導,請為弟子,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做孔子的侍衛。後做衛國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見稱,為人伉直,好勇力,任內開挖溝渠,救窮濟貧,政績突出,轄域大治。」

先之勞之

【集解】孔曰:「先導之以德,使民信之,然後勞之。《易》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

【集注】蘇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則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勞之,則雖勤不怨。」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南懷瑾解讀:「…… 關於「先」,大家都讀過宋儒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其中有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個「先」的觀念,即從《論語》這裡來的。

中國政治哲學解釋「先」字,多半用老子的話「外其身而後身存」。為政作主管的,尤其是作戰帶兵的,都是這樣:自己站在前面,有艱難困苦與辛勞,我領先擔負了;利益方面也是先讓人家,自己不要,這是「外其身」,而實際上最後的成功還是自己,這是領導的「先之」的道理。……」

評析:先難後獲,先事後得,先之勞之!另集解與集註解讀不同,各位自己參悟!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153篇……

相關焦點

  • 《悟學.第146篇》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悟學.第146篇》論語. 顏淵第十二.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210 亥-子1214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集解】王曰:「言為政之道,居之於身,無得解倦,行之於民,必以忠信。」
  • 《悟學.第129篇》升堂入室
    《悟學.第129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13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王曰:「言必有中者,善其不欲勞民改作。」南懷瑾解讀:「……孔子認為閔子騫「誾誾如也」,平常老老實實,不大說話的,但是這次他為了國家的利益,大眾的利益,他說話了,而且,說得很有意義,很對!他一說話,就把握住重點。這是讚賞閔子騫。但是,我們不要僅看作是孔子稱讚閔子騫的話,而把「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悟學.第268篇》色厲內荏
    《悟學.第268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2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 yú)之盜也與?」為人如此,猶小人之有盜心。穿,穿壁。窬,窬牆。」【唐以前古注】皇疏:「言其譬如小人為偷盜之時也。小人為盜,或穿人屋壁,或踰人垣牆,當此之時,外形恆欲進為取物,而心恆畏人,常懷退走之路,是形進心退,內外相乖,如色外矜正而心內柔佞者也。」
  • 《悟學.第185篇》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悟學.第185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15 亥-子1412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 《悟學.第169篇》和而不同
    《悟學.第169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十八)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和諧而不結黨,小人結黨而不和諧。」【集注】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尹氏曰:「君子尚義,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 悟學.第一篇.悟學三心法之覺心
    悟學.第一篇悟學.十八子20191215醜-寅什麼是悟學?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悟?悟:理解,明白,覺醒,如,醒悟、領悟、參悟、感悟、覺悟、大徹大悟等。學:指國學經典。悟學就是:領悟、參悟、感悟國學經典。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如何開啟悟學之門?
  • 《悟學.第121篇》君命召,不俟駕行
    《悟學.第121篇》論語. 鄉黨第十.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04 亥-子1018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 《悟學.第245篇》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悟學.第245篇》論語. 季氏第十六.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0501163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此以前章之說推之,而知其當然也。此章專論魯事,疑與前章皆定公時語。
  • 《悟學.第244篇》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悟學.第244篇》論語. 季氏第十六.新解讀(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1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徵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徵伐自諸侯出。天下有道之時,政權不會在大夫們手裡。天下有道之時,庶人也不議論政治了。」」
  • 《悟學.第197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悟學.第197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二十三)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思不出其位【唐以前古注】皇疏:「誡人各專己職,不得濫謀圖他人之政也。君子思慮當己分內,不得出己之外而思他人事;思於分外,徒勞不可得。袁氏曰:不求分外。」
  • 《悟學.第259篇》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悟學.第259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3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夫降聖以還,賢愚萬品,若大而言之,且分為三,上分是聖,下分是愚,愚人以上聖人以下,其中階品不同而共為一,此之共一則有推移。今雲上智謂聖人,下愚愚人也。夫人不生則已,若有生之始,便稟天地陰陽氛氳之氣。氣有清濁,若稟的淳清者則為聖人,若得淳濁者則為愚人。愚人淳濁,雖澄亦不清。聖人淳清,攪之不濁。故上聖遇昏亂之世,不能撓其眞。下愚値重堯迭舜,不能變其惡。
  • 《悟學.第82篇》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悟學.第82篇》論語. 述而第七.新解讀(十七)悟學.十八子 20200302 亥-子73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孔曰:「身為君子,己未能也。」《論語講要》:文是文章典故,莫是勉強之義。孔子謙曰,論及文章典故,吾勉強猶如他人,若言所為之事皆合君子之道,則吾未能也。格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見己不是,萬善之門。
  • 《悟學.第102篇》吾不試,故藝
    《悟學.第102篇》論語. 子罕第九.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322 亥-子97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在當時來說,是開倒車,沒有人理的古董,但是我喜歡,有興趣,愛學什麼就學什麼。若是讓我學政治、銀行或經濟,恐怕打死我也學不好,說不定圈圈都會畫錯,一萬元多一個圈就是十萬元。誰知道當年所走的冷門,幾十年後的今天都變成這麼熱門,真是我想不到的。那當年為什麼求這個學問?為自己做,沒人要求,只是自己興趣所在,非做不可。
  • 《悟學.第298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悟學.第298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50619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集解】孔曰:「博學而篤志,廣學而厚識之也。」何曰:「切問者,切問於已所學而未悟之事也。近思者,近思於已所能及之事也。
  • 《悟學.第261篇》生不逢時,賢主難覓
    《悟學.第261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5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唐以前古注】皇疏:「孔子答子路所以欲往之意也。徒,空也。
  • 《悟學.第217篇》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悟學.第217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三)悟學.十八子 2020042515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譯文】孔子說:「整天聚在一塊,言談不涉及正理,喜歡耍小聰明,這就難以造就了。」
  • 《悟學.第173篇》切切偲偲,怡怡如也
    《悟學.第173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二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28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切磋共勉【唐以前古注】鄭註:「切切,勸競貌。怡怡,謙順貌。」
  • 《悟學.第286篇》楚狂接輿
    《悟學.第286篇》論語. 微子第十八.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85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再言之者,傷之深也。」【集注】「接輿,楚人,佯狂闢世。夫子時將適楚,故接輿歌而過其車前也。鳳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接輿以比孔子,而譏其不能隱為德衰也。來者可追,言及今尚可隱去。已,止也。而,語助辭。殆,危也。接輿蓋知尊孔子而趨不同者也。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闢,去聲。孔子下車,蓋欲告之以出處之意。接輿自以為是,故不欲聞而避之也。」
  • 《悟學.第303篇》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悟學.第303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5081911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上德之人,常不踰越於法則也。小德,中賢以下也。其立德不能恆全,有時暫至,有時不及,故曰出入也。不責其備,故曰可也。」
  • 不怕苦於累,敢為天下先——先之勞之用幾何?
    「先之,勞之」出自《論語.子路篇》中的第一則。這裡的第三則是節選,是子路問孔子打算從何做起的部分答語。 這裡子路,孔子名弟子之一。史載:「仲由,字子路,卞人,少孔子九歲。」,「好勇力」。問政,向孔子請教如何去為官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