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217篇》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2021-01-16 悟學十八子

《悟學.第217篇》論語. 衛靈公第十五.新解讀(十三)

悟學.十八子 20200425

15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譯文】孔子說:「整天聚在一塊,言談不涉及正理,喜歡耍小聰明,這就難以造就了。」

毛子水譯:孔子說:「一群人整天在一起,沒有一句正經的話,好賣弄小聰明,這種人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

言不及義

【集解】鄭曰:「小慧,謂小小之才知。難矣哉,言終無成。」

【唐以前古注】皇疏:「三人以上為群居,群居共聚,有所談說,終於日月,而未曾有及義之事也。小惠,小小才智也。若安陵調謔屬也,以此處世,亦難為成人也。」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南懷瑾解讀:「大家在一起,講起話來,沒什麼內容,無正事可談,談閒話,講些不相干的話,沒有真正的人生觀,現今社會上這一類的人不少,娛樂場所更多了。大家如此,社會精神已經癱瘓,沒有文化精神了。

耍小聰明

可是更嚴重的是「好行小慧」,喜歡使用小聰明,厲害得很,目前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全世界到處都是「好行小慧」,盛行使用小聰明,孔子只有搖頭了:「難矣哉!」嘆口氣,到了這個樣子,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挽救?」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218篇……

相關焦點

  • 拙讀《論語》第四百零七篇: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原文: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主流譯文:孔子說:「和大家整天在一起,說話從不涉及義理,只喜歡耍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拙的譯文:略。特別是工作穩定且不太繁忙的人,居於一定的安穩的環境,三五同學朋友同處一地,就會隔三差五聚在一起,喝喝小酒,談談人生,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社會現象,甚至治國平天下等等,都會談,都會侃,而且學是主要內容。談的時候呢,各自都有高論,都有主張,而且借著興頭,還可能會窮盡畢生所學群雄舌戰個幾百回合。拙認為這也是大家在工作生活當中一種適當的情感的釋放與渲瀉,是人生的一種必要的調節。
  • 《悟學.第146篇》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悟學.第146篇》論語. 顏淵第十二.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210 亥-子1214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集解】王曰:「言為政之道,居之於身,無得解倦,行之於民,必以忠信。」
  • 《論語》晨讀15·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晨讀內容】15·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
  • 《悟學.第183篇》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悟學.第183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九)悟學.十八子 20200418 亥-子1410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解決了生活的溫飽問題,再讓人追求禮義廉恥是相對容易的;如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終日為生計而奔波,面對世事艱辛、命運多舛的人生繼續保持平和的心態,何其難也!《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268篇》色厲內荏
    《悟學.第268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十二)悟學.十八子 202005041712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 yú)之盜也與?」《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93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悟學.第93篇》論語.泰伯第八.新解讀(九)悟學.十八子 20200313 亥-子8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169篇》和而不同
    《悟學.第169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十八)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和諧而不結黨,小人結黨而不和諧。」梅蘭竹菊《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121篇》君命召,不俟駕行
    《悟學.第121篇》論語. 鄉黨第十.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04 亥-子1018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君命召,不俟駕行矣。
  • 《悟學.第263篇》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悟學.第263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七)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泛示無系,以觀門人之情,如欲居九夷、乘桴浮於海耳。子路見形而不及道,故聞乘桴而喜,聞之公山而不悅,升堂而未入室,安測聖人之趣哉!」
  • 《悟學.第197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悟學.第197篇》論語. 憲問第十四.新解讀(二十三)悟學.十八子 20200419 亥-子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102篇》吾不試,故藝
    《悟學.第102篇》論語. 子罕第九.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322 亥-子97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在當時來說,是開倒車,沒有人理的古董,但是我喜歡,有興趣,愛學什麼就學什麼。若是讓我學政治、銀行或經濟,恐怕打死我也學不好,說不定圈圈都會畫錯,一萬元多一個圈就是十萬元。誰知道當年所走的冷門,幾十年後的今天都變成這麼熱門,真是我想不到的。那當年為什麼求這個學問?為自己做,沒人要求,只是自己興趣所在,非做不可。
  • 《悟學.第129篇》升堂入室
    《悟學.第129篇》論語. 先進第十一.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406 亥-子1113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這八個字輕易放過,這也是我們要學的,當處大事的時候,不要亂說,要說就「言必有中」,像射箭打靶一樣,一箭出去就中紅心,說到要點上去。」1115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 《悟學.第298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悟學.第298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六)悟學.十八子 2020050619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集解】孔曰:「博學而篤志,廣學而厚識之也。」何曰:「切問者,切問於已所學而未悟之事也。近思者,近思於已所能及之事也。
  • 《悟學.第259篇》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悟學.第259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3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清與濁《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261篇》生不逢時,賢主難覓
    《悟學.第261篇》論語.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五)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5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303篇》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悟學.第303篇》論語.子張第十九.新解讀(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5081911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 《悟學.第173篇》切切偲偲,怡怡如也
    《悟學.第173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二十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1328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
  • 《悟學.第152篇》先之勞之
    《悟學.第152篇》論語. 子路第十三.新解讀(一)悟學.十八子 20200412 亥-子本篇綜述:皇疏:子路孔子弟子也。武為三千之標者也。所以次前者。邢疏:此篇論善人君子為邦教民、仁政孝弟、中行常德,皆治國修身之要,大意與前篇相類,且回也入室,由也升堂,故以為次也。131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譯文】子路問(如何治理)政務。
  • 《悟學.第384篇》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帛書老子.67
    《悟學.第384篇》帛書老子.67悟學十八子 202006013《德經》第67章【原文】「小邦,寡民。也是對第3章、第12章、第19章等的歸集總結。老子看到當時社會現狀,禮崩樂壞,享樂主義盛行;(社會上層人士)縱情於聲色物慾,沉溺於『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田獵』、『貪財求利』等,給社會帶來嚴重惡果,導致徵伐無度,盜劫四起,民不聊生。故而提出『均貧富』的治世思想,讓人人只求溫飽,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等級,無為,無欲,回歸原始社會,則天下清平寧靜。
  • 《悟學.第355篇》上德不德.帛書老子.38
    《悟學.第355篇》無為而無以為.帛書老子.38悟學十八子 20200530《德經》 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禮最後老子回歸主題:「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就是告訴大家要捨棄淺薄與浮華,而選擇敦厚和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