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這樣發展下去,李廣可能會被史海淹沒。可是到了唐朝,轉機出現了,有關李廣的詩歌,如同井噴一般出現:
有描寫李廣武藝高強,箭法出神入化的: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盧綸·《塞下曲》
有描寫李廣戰功卓著,讓匈奴聞風喪膽的: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這首詩尚有爭議,另一種說法為稱讚衛青)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嚴武·《軍城早秋》
有描寫李廣愛兵如子,深得士兵愛戴的: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高適·《燕歌行》
銀鞍玉勒繡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廣從來先將士,衛青未肯學孫吳!——高適·《送渾將軍出塞》
有描寫李廣勞苦功高,卻終身未封侯的:
每憤胡兵入,常為漢國羞。何知七十戰,白首未封侯!——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
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貴。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李白·《《古風五十九首》》
吳門別後蹈滄州,帝裡相逢俱白頭。自嘆馬卿常帶病,還嗟李廣未封侯!——李嘉祐·《送李庶子致仕還洛》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杜甫·《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有描寫李廣時運不濟,不被蒼天眷顧的: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不封緣數奇!——王維·《老將行》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王勃·《滕王閣序》
……
這些廣為流傳的唐詩,使李廣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從鮮為人知的冷門將領一躍成為婦孺皆知的「名將」,名聲和風頭完全蓋過戰功赫赫的衛青、霍去病,成為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將領之一!
所以,完全可以這樣說:李廣出名,唐詩功不可沒!
那麼,為什麼到了唐朝,詩人們突然就開始熱衷於謳歌和讚美李廣了呢?
原因很簡單,唐朝皇帝自稱為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李氏後人(此說法尚有爭議),如此一來,李廣就成了唐朝皇帝的祖先,唐朝詩人們既想討好皇帝,又怕直接寫詩猛誇會被當做佞臣,於是,變著法寫詩稱讚皇帝祖先英明神武、戰功卓著,也不失為討好當今皇帝的巧妙方式。
隴西成紀李氏名人輩出,比如秦國名將李信、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李牧、建立西涼政權的李暠、隋朝太師李穆等等。
李氏名人雖多,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被寫進詩裡,比如投降匈奴的李陵,鮮有人寫,畢竟是變節投敵,拿他做詩歌主角,很容易被人當作暗諷唐朝皇帝曾向突厥稱臣一事,就算沒有招來殺身之禍,仕途恐怕也要走到盡頭了!
而李廣與匈奴交戰數十年,雖無衛、霍之奇功,但保境安民有功,且終身未能封侯,這樣的悲情人物,容易與鬱郁不得志的詩人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