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永仁縣補強蠶桑產業鏈短板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雲南省永仁縣補強蠶桑產業鏈短板

  今年以來,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多措並舉補強蠶桑產業鏈,春季蠶繭生產實現「開門紅」,鮮繭產量和產值同比增長36.14%和23.3%。蠶桑已成為該縣脫貧群眾穩增收的優勢產業

  雲南賽麗繭絲綢有限責任公司是永仁縣蠶桑龍頭企業,主要從事指導農戶栽桑養蠶、蠶繭收購、絲綢製品加工和銷售。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貧困戶與企業實現利益連接,企業出資提供生產物資,在每個鄉鎮派遣技術人員指導農戶栽桑養蠶,實行「隨行就市」和「最低保護價」相結合的蠶繭收購政策,最大程度降低了貧困戶面臨的市場風險。在蠶桑企業工作的貧困戶除每年約3萬元的工資外,自己還從事栽桑養蠶,1畝桑園的收入就達1萬多元。猛虎鄉格租村委會大河邊村民小組有70多戶村民,三分之二以上栽桑養蠶。據了解,今年永仁縣按照每栽1畝桑給予3000元蠶桑款、縣級財政給予2年貼息的方式對農戶進行扶持,同時加大技術幫扶、科技興農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貧困戶科技養蠶水平,將蠶桑產業打造成群眾穩定增收的綠色銀行

(文章來源:雲南日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雲南省永仁縣第一中學2020年緊缺人才招聘公告
    雲南省永仁縣第一中學2020年緊缺人才公開招聘公告根據《楚雄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印發<
  • 雲南省永仁縣第一中學2020年 緊缺人才公開招聘公告
    雲南省永仁縣第一中學2020年緊缺人才公開招聘公告根據《楚雄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印發<楚雄州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意見>的通知》(楚人社發〔2013〕16號)文件精神,經永仁縣人民政府同意,並報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准,雲南省永仁縣第一中學擬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 雲南永仁縣:緊盯問題整改 在「實」上下功夫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永仁縣以「改」為關鍵,以「實」為重點,以「問題」為導向,以「見效」為目的,將整改落實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縣委常委班子深入鄉鎮、部門、企業調研,指導謀劃明年發展思路,推動解決制約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難題。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每個縣級領導至少確定一個調研主題,深入各領域聽取意見。
  • 雲南永仁:幹部「轉戰場」 群眾「轉方向」
    為桑溝覆蓋黑色地膜,移栽桑苗,給桑苗澆灌定根水…….春回大地,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永定鎮良田村村民不誤農時,緊抓時節栽種蠶桑,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正在田裡和村民規劃蠶桑種植地塊事宜的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姜海說:「考慮到部分務工人員因疫情影響不再外出務工,我們計劃通過組織剩餘勞力發展烤菸和商品蔬菜、蠶桑、經濟林果種植,來保證他們的收入。」在應對疫情工作中,永定鎮充分發揮好鎮村組幹部、駐村工作隊員、掛聯幹部的作用,做到疫情防控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兩不誤、雙推進。
  • 雲南楚雄永仁縣:團結之花向黨開
    「永仁縣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基礎好,亮點多,作風實,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一定會有更好成效!」楚雄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楊洪雨對永仁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作專題輔導時如是評價。早在2013年,永仁縣就在楚雄州第一家率先創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永仁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張麗梅說:「永仁縣始終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對標創建標準,緊跟全州創建步伐,保證創建工作順利推進。
  • 雲南省一個縣,人口僅11萬,名字取「永遠施行仁義」之意!
    ,對永仁縣來說,人口只有11萬人,屬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四川兩省交界處, 1929年,永仁縣正式成立, 相對於永仁縣這個縣名,名字的意思是「永遠實行仁義」。一首先,永仁縣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直轄縣, 在地理位置上,永仁縣位於雲南省北部,位於滁川要衝,與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山水相連,自古以來就是「楚蜀往來的大街」,橫跨東經101°14′~ 101°49′,北緯25°51′~ 26°, 永仁縣東臨金沙江與四川省會理縣隔河相望,南與元謀縣相鄰,西南與大姚縣接壤,西北與華坪縣隔河相望
  • 楚雄州永仁縣第一中學招聘 事業單位編制
    根據《楚雄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印發<楚雄州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實施意見>的通知》(楚人社發〔2013〕16號)文件精神,經永仁縣人民政府同意,並報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准,雲南省永仁縣第一中學擬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 雲南永仁:奏響科技強農「新樂章」
    哲林晚熟芒果產業園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劉暢 通訊員 鄧天新 熊順雲)「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永仁縣充分發揮科技「粘合」與「催化」作用,整合科技資源,大力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推進科學技術推廣應用,為科技興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 永仁林業「十三五」成績斐然
    「十三五」期間,永仁縣以「生態立縣」為總體目標,創新工作思路,制定科學措施,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森林防火等重大生態保護和國土綠化工程,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富民林業,不斷推進綠色發展,為永仁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很好的保障。
  • 探訪西北蠶桑大縣石泉:小蠶桑「織」出致富路
    探訪西北蠶桑大縣石泉:小蠶桑「織」出致富路
  • 【領導調研】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李雪松副院長一行到永仁法院調研...
    【領導調研】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李雪松副院長一行到永仁法院調研指導工作 2020-10-13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到楚雄州永仁縣開展SDGs示範村項目考察
    ,到楚雄州永仁縣宜就鎮外普拉村開展考察工作。剛到永仁縣,考察組就馬不停蹄地到彝繡一條街和彝繡展示中心進行實地參觀考察,了解永仁縣彝繡產業發展情況。在永仁縣宜就鎮外普拉村,調研組領導和媒體記者們深入「一院一品」示範點、外普拉書院(含青年旅社)、樸門永續農場進行實地考察,並走進農戶家中進行面對面交流訪談,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對SDGs示範村建設情況、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女性參與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了解和挖掘,並就項目實施以來促進女性創業、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各級婦聯對女性的引導幫扶、生態旅遊合作社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度採訪
  • 雲南永仁換擋提速讓松露「走出去」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依託金沙江畔的特有地貌和氣候優勢,積極探索人工種植、松露促繁保育技術,目前該縣年產松露逾50噸,已基本形成一條集「種產研銷」的松露全產業鏈。在精深加工領域,永仁野森達菌業有限公司通過自主創新,生產出凍幹松露、松露酒、松露含片、松露罐頭等系列產品,通過線上與線下、內貿與外貿多渠道拓展國內外市場,產品銷往「北上廣深」等城市,同時出口日本、韓國、義大利等國家和地區。
  • 楚雄州永仁縣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今年初以來,楚雄州永仁縣認真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穩就業、保居民就業的一項重要舉措,落實落細「八個一批」轉移就業措施取得實效。【來源:雲南省民宗委】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雲南永仁縣:教育扶貧成效顯著
    根據《雲南省幼兒園辦園水平綜合評價方案》(試行)的評價程序,定期組織縣教育體育局專家評審組,對各幼兒園辦園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和綜合評價。目前,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9%,適齡兒童就讀幼兒園需求逐步滿足。2016年12月永仁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國務院督導委員會督導團的督導檢查驗收,被認定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目前,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91%。「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發展成果更加鞏固。
  • 永仁縣抓實冬季農業開發促增收
    永仁縣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在依靠科技進步,主動調整結構,強化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迅速在全縣興起冬季農業開發熱潮,為全縣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夯實基礎。為確保各項生產任務落到實處,縣農業農村局及時下發冬季農業開發工作相關通知,積極開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大比拼;突出打好「反季牌」,充分發揮縣內光熱優勢,大力種植反季作物,以永定鎮為重點,在永定、蓮池、維的、猛虎重點發展高品蔬菜1.73萬畝;以猛虎等鄉鎮為重點,在猛虎、永定、永興等鄉鎮發展油菜2萬畝;以永興等鄉鎮為重點,在永興、永定等鄉鎮發展早青豌豆、馬鈴薯2萬畝;以永興為重點,在永興、蓮池發展冬玉米
  • 雲南永仁縣:五個舉措圓群眾「安居夢」
    2016年開始,為順利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確保整縣脫貧,永仁縣高位推動,加強統籌協調,嚴格執行聯合辦公機制並形成多年的長效機制,每月組織住建、扶貧、民政、殘聯、審計、財政、發改、國土、監察等部門和各鄉鎮相關人員召開農危改調度會,及時掌握工作進度,解決部門之間和各鄉鎮推進過程中存在問題,切實提高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效率。
  • 雲南省S35永金高速永仁至大姚段公路工程樁基檢測招標公告
    當前位置:首頁 > 招標投放 > 雲南省S35永金高速永仁至大姚段公路工程樁基檢測招標公告 2020-06-11 09:07:10 來源:中國檢測網 網絡轉載 閱讀: 次 摘要:本公告受楚雄大永高速公路投資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委託發布,發布日期:2020-06-10
  • 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走進楚雄永仁 感受「四季果飄香」的...
    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走進楚雄永仁 截圖10月7日,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途徑永仁縣,在萬畝芒果基地中,記者親身感受空氣中芒果的香甜氣息,品味永仁縣發展綠色產業結出的累累碩果。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走進楚雄永仁 截圖永仁縣素有中國陽光城、雲南北大門、綠色生態縣、彝族賽裝源的美譽,古稱苴卻,是南方絲綢古道的重要一站。國土面積2189平方公裡,總人口11.19萬人,有漢、彝、傣、回、傈僳等23種民族,年均日照2836小時,交通便捷、區位優越、物產豐富、民族風情濃鬱,歷史文化濃厚。
  • 楚雄州永仁縣彝繡產業成為群眾增收致富新渠道
    近年來,楚雄州永仁縣將民族文化旅遊業作為全縣建設的六大重點產業之一,打造「諸葛方山、直苴賽裝、彝族刺繡、苴卻古硯」四大文化旅遊品牌,把提升彝族文化內涵作為發展彝繡的「生命工程」來抓,依託永仁縣中和鎮直苴原生態彝族服裝優勢,吸引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深入調查研究,挖掘整理出《中國直苴彝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