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性變化規律是教師招聘考試的常考考點,也是在心理學知識中較為難以區分的部分,通常以客觀題的形式結合例子進行考察 。所以大家在複習這一部分的內容時,除了對定義需要做到基本的識記以外,還要能夠將之與生活實際結合,結合例子進行記憶,這樣在能夠在考試時精準定位選出正確選項。讓我們看向接下來的知識點。
感受性變化的規律中,常考的主要有一下幾種:
(一)感覺適應
1.概念釋義
由於刺激物持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從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感覺適應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況下,持續作用的強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續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讓我們來看一下接下來的視覺適應。
2.經典例證
視覺的適應可分為暗適應和明適應。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內走到室外時,開始時我們的眼前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清楚,一段時間後,眼睛就能分辨出黑暗中物體的輪廓了。這種現象叫暗適應。而暗適應則相反,由漆黑的室外走進明亮的室內時,開初感到耀眼炫目,什麼都看不清楚,只要稍過幾秒鐘,就能清楚地看到室內物體了。這兩種適應在考試中出現的頻次相對而言比較高,需要重點理解記憶。
所有感覺都有適應,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甚至痛覺都有感覺適應,但是痛覺是相對而言最難適應的,因為它屬於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
(二)感覺對比
1.概念釋義
感覺對比:不同刺激作用於同一感覺器官,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分為兩種: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這兩種對比是從時間上來分的。
2.概念卻別
同時對比是指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比如說:月明星稀、鶴立雞群、用紅筆劃重點、萬綠叢中一點紅等,都是幾個刺激物,同時呈現在面前,使得他們彼此更加醒目了。體現了同時對比。
而繼時對比是指幾個刺激物先後作用於同一感受器而產生的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變化。例如我們先吃了藥,趕緊吃一顆糖,就會覺得糖格外的甜。在這裡的描述中,糖和藥兩種刺激物是相繼呈現在面前的。大家做題注意抓關鍵詞就不會出錯。
(三)感覺後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後暫時保留的感覺現象稱之為感覺後效,也叫感覺後像。在各種感覺中,視覺的後效最顯著,又稱視覺後像。比如我們盯著太陽看幾秒,會有黑色的小點點。或者盯著很耀眼的白熾燈,投影儀的燈一小會兒,即使我們轉移了視線,眼前仍然會有感覺後效。
但是感覺後效也不僅僅出現在視覺中。比如說聽覺,我之前一直在一個比較嘈雜的環境中,突然間旁邊安靜下來,但是我感覺到耳邊還有聲音在環繞,這其實就是一種聽覺後效。
(四)感覺的補償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覺的補償作用:當某些感覺失卻以後,可以由其他感覺來彌補。比如說盲人的聽覺觸覺等更靈敏。這實際上就是利用感覺的補償作用,以其他更加靈敏的感官輔助他進行正常的生活。
②感覺的相互作用——聯覺:一個刺激不僅引起一種感覺,同時還引起另一種感覺的現象就叫聯覺。聯覺用修辭的語言來說,又叫「通感」。比如:「甜蜜的聲音」。聲音引起的是聽覺,但是這裡的修飾詞「甜蜜」,是味覺方面的。所以說這裡就體現了聯覺。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多這樣的現象。例如有的人特別討厭指甲刮過黑板的聲音,這個聲音不僅引起聽覺還引起他其他的感覺,雞皮疙瘩全都起來了。
【課後習題】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這是( )
A.感覺對比 B.感覺適應 C.感覺相互作用 D.聯覺現象
【答案】B 。解析:因為進入的時間比較久了所以已經習慣了這種氣味,屬於感覺適應裡的嗅覺適應。所以答案選擇B。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