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開國功臣,死後十幾年才被發現一個秘密,李世民氣得要命

2021-01-09 小珏說歷史

在隋末唐初的風雲人物中,許多人獨具魅力,但沒有一個人,能有封德彝那樣會見風使舵,更沒有一個人,能像封德彝那樣人脈廣泛。他甚至將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都玩弄於股掌之中,蒙蔽了他數十年。直到事情敗露後,李世民也拿他沒有多少辦法。

封德彝最開始是效力於隋朝權臣楊素,他對楊素盡心竭力地出謀劃策,而從來不談論自己的私事,這讓楊素非常驚異。最終,楊素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他,並在隋煬帝面前極力推薦封德彝。

楊素不是一般般的人物,他大權在握,很少看得起天下英雄,更不要說地位還低於自己的人。但是對於封德彝,他一直刮目相看。與封德彝談論政事,楊素從來就不覺得累,也不覺得辛苦。他感慨地說道:今後接替我這個位置的,不是我的兒子,而是封德彝。

楊素死後,封德彝便投向了當時總攬政務的內史侍郎虞世基。楊素忠君報國,很有才幹,因此封德彝出的主意都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虞世基是一個沒有多少能力,而又只知道鑽營的小人。封德彝對於這樣的上司,則多為對隋煬帝的諂媚阿諛,並且阻塞賢路,讓有德行的人始終被壓制。

因此,後世認為,隋朝的國政衰亡,隋煬帝有責任,虞世基有責任,幕後出餿點子的封德彝更是有責任。

等到宇文化及發起江都之變,弒君自立之後,他又歸附了宇文化及。但是,宇文化及屢戰屢敗,被李密、竇建德打得走投無路之後,封德彝又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他藉口運糧,逃到濟北。

宇文化及興起得快,衰敗得更快。他雖然殺了人神共憤的隋煬帝,卻反而成為各地義軍的靶子。在江都之變的第二年,宇文化及兵敗被殺,而早已靜待時機的封德彝,則毫不猶豫地投奔了李唐王朝。

一開始,唐高祖也很清楚封德彝的為人,他已經投靠多處,並不可信,還將他斥責遣返。不過,封德彝抓住了一次與唐高祖單獨密探的機會,獻出了密計。史書上沒有說明是什麼計策,但從此之後,唐高祖對他刮目相看,龍心大悅,將他提拔為內史侍郎,並視為自己的心腹。

在唐朝剛剛開創的時候,最耀眼的明星當然是李世民。他雖然是次子,不過卻如同天空中的太陽一樣,光芒四射。這種明主,當然被善識時務的封德彝看在眼裡。他主動向李世民靠攏,並一而再,再而三提出軍事和政治上的建議。

封德彝的計謀非常準,而且他對李世民表現得也是忠心耿耿,很快就被視為親王府的人。對於李世民來說,他要與太子李建成爭奪權力,像封德彝這樣經驗豐富又有名望的人才是越多越好。因此,封德彝不僅在朝中繼續任職,還兼任了天策府司馬。

此後表面上,封德彝盡心盡力對待李世民,並且伴隨他度過了最為困難的時光。玄武門之變時,因為封德彝仍然任職中央朝廷,正在侍奉唐高祖,所以並沒有參與。但事成後,封德彝以往日的表現而被李世民封為尚書右僕射之職。這就已經時擔任宰相了,是許多親身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人都不能企及的。

但是,就在唐太宗剛剛改元貞觀,拉開大唐第一個輝煌盛世帷幕的時候,封德彝卻突然病逝。唐太宗十分悲痛,認為自己又少了一位左膀右臂,追贈司空,賜諡為明,還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不過,封德彝雖然死了,卻遠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又過了十多年之後,有人突然告發封德彝。原來,在李世民和李建成鬥爭最為白熱化的時候,表面上封德彝是兼任天策府的官職,暗地裡早就與李建成通好。唐高祖李淵曾經幾次想廢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都被封德彝勸阻。

也就是說,封德彝要麼首鼠兩端,要麼其實就是李建成的人。這個消息讓李世民大為惱火,他覺得自己仿佛是被玩弄了一樣。可是,此時距離封德彝去世都已經十七年了,距離封德彝玩弄把戲的時候更是有20多年時間。唐太宗並沒有太多懲治方法,只好收回了追贈的司空之職,而將諡號由「明」改為「繆」。

相關焦點

  • 唐朝八位開國功臣,李淵殺3個李世民處死4個,還有一個啥結局?
    李淵劇照第一位:劉文靜。在去世前夕,他拉了一個墊背的,說杜伏威才是主謀。於是李淵將他下了大獄,不久後冤死獄中。李世民繼位後,為其平反。第三位:闞稜。闞稜是杜伏威的養子,相貌雄偉,擅使陌刀,每一舉,輒斃數人。杜伏威佔據江淮時,闞稜頗有軍功,被封為左將軍。後來杜伏威投降唐朝,闞稜也跟了過去。
  • 唐朝「八大開國功臣」:李淵殺三個,李世民殺四個,李治殺一個
    我們知道,在唐朝時期,可謂是名將如雲,他們都為大唐的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李淵、李世民都是重情重義之人,很少殺死這些為大唐出生入死的戰將,可以說,這些功勳赫赫的開國功臣極大部分都能善始善終,不像歷代統治者,功成名就後就開始大肆屠殺功臣,儘管這樣,大唐的開國功臣中仍有八位大將被李氏父子殺死,也是情非得已
  •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開國功臣,「殺兄奪權」,成就一番千秋霸業
    眾所周知,唐朝最為突出的一位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皇帝,他創造了太平盛世,他謀略,他的眼光,他的策劃都使得唐朝有了質的飛躍。而且大家都知道,他的父親李淵其實之前並沒有爭奪皇位的意思,而是在他的兒子,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建議之下,才開始有了奪權之心。
  • 此人足智多謀,也是唐朝開國功臣,為何最後卻慘死在一個女人之手?
    了解唐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李世民繼位之時。創建了凌煙閣,是為了表彰當年對幫助過他的有功之人,一共有二十四人,排行第一的就是長孫無忌。
  • 唐朝開國功臣長孫順德,如何追隨李世民南徵北戰,造福一方百姓
    長孫順德,唐朝時期的開國將領,也是李唐王朝的外戚。他出生在極為顯赫的官宦之家,家族歷史還要追溯到北魏時期,因此他從小便接受了較為良好的教育,思想見識皆不同許常士子,有匡扶天下,造福百姓之志。唐朝建立,得以重用武德元年,李淵正式登基為帝建立了唐朝,歷史上將他稱為唐高祖,長孫順德也因功被任命為左驍衛大將軍。唐建立後,李淵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
  • 論唐朝開國功臣黨仁弘的功績
    黨仁弘在唐朝,歷任南寧州,戎州,廣州都督,為大唐開發南疆建樹了卓越功績。關鍵詞:唐朝,黨仁弘,開國功臣,功績我們要知道:唐朝之所以能夠建立是李淵蓄謀已久的,精心策劃的一場政變並非李世民的主意。至於,李淵晉陽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不過是貞觀君臣的誇大其詞而已。
  • 唐朝最悲催的開國功臣,就連妻子都被人霸佔
    不知道大家對裡面的哪一個角色的印象最為深刻呢?其實我對裡面的一個角色還有挺有印象的。不過不是李世民,而是裡面李世民的弟弟,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第4子,李元霸。不知道大家對他的印象怎麼樣,我對他還是挺有印象的,小說裡說他天生雙膀力氣奇大,武力值也是很高,一般人都不是他的對手。或許好多人都會覺得他是《隋唐演義》這個小說裡杜撰出來的人物,其實不然。
  • 隋唐時期的「雙面間諜」,獲得李世民信任,死後發現是敵人
    唐朝時期,李世民是一個古代的明君,也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但卻是這樣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卻被一個人愚弄了,此人一直潛伏在李世民身邊,可他心中不屬於李世民。而這個人最終被李世民發現是敵人,還是他死後17年,可見這個人的能力是非凡的,所以他成為了唐朝的宰相。 這個人的名字叫封德彝,最初跟著隋朝的楊素,楊素很喜歡封德彝,不僅給了封德彝一份工作,而且楊素的表妹嫁給了封德彝。 而楊素這個人一生很自負,卻經常誇封德彝。
  • 他是唐朝開國功臣,也是武則天的父親,他就是武士彠
    事實上,武則天是典型的權貴之女,他的父親武士彠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正是有了家族的支持,最終才能一步步走向帝王之位。武士彠出生於一個商人世家,那時的朝廷還是隋朝,李淵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員。武士彠是一個不甘平凡的人,但隋朝可不是現在,在那個年代,不是貴族出身的人基本上很難混出頭。
  • 日月當空武則天的父母厲害,媽媽是楊廣族妹,爸爸是唐朝開國功臣
    她的媽媽楊氏榮國夫人是隋朝的皇親國戚,爸爸武士彠(yue)是唐朝的開國功臣,為此廣西欽州靈山縣還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專門研究《武則天她媽在欽州》的歷史故事。小組成員實力雄厚,當地文化主要官員都參與其中,傳播靈山文化。
  • 李世民不好殺唯獨誅殺了這位開國功臣,他是誰?
    ▲張良拜師圖。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明太祖朱元璋曾借著「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前前後後誅殺了不少功勳卓絕的開國文臣武將,受牽連者更是多達五六萬,後人為批判他誅殺功臣的不光彩之事,還專門杜撰了一部戲劇《火燒慶功樓》。
  • 李世民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給他連升三級並重用
    李世民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給他連升三級並重用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唐朝一名開國功臣,李世民在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便給他連升三級,而且還重用他。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麼李世民為何要在臨終前將一名開國功臣貶出京城呢?
  • 唐朝開國功臣——李大亮
    李大亮(586年-644年),京兆涇陽人,唐朝開國功臣。原為隋將龐玉部下行軍兵曹,與瓦崗軍作戰被俘,隨即獲釋。
  • 李世民死了才35年,他手下大將的兒子帶兵殺入皇宮,廢掉唐朝皇帝
    ,一個是大名鼎鼎的程咬金,還有一個知名度較低,名叫程名振,河北洺州人。武德四年,程名振改換門庭,投奔唐朝。竇建德覆滅後,他的舊部劉黑闥起兵反唐,劉黑闥悍勇善戰,智謀過人,連續擊敗唐朝淮安王李神通、斬殺淮陽王李道玄,唐朝為之震動。
  • 唐朝開國功臣——程名振
    ―662年),洺州平恩(今邯鄲曲周)人,唐朝將領。早年在竇建德麾下,後投李淵,經略河北。程名振曾帶兵襲擊鄴縣,俘獲百姓一千多人,當他看到婦女中有給嬰兒哺乳的,便下令放她們回去,因此鄴縣人都非常感謝他的恩德。武德五年(622年),跟隨秦王李世民攻打劉黑闥。武德六年(623年),跟隨太子李建成打敗劉黑闥,升任營州都督府長史,封東平郡公,後改任洺州刺史。貞觀十八年(644年)以後,多次率軍攻打高麗。
  • 唐太宗臨死前最忌憚的功臣,夥同武則天禍害唐朝,死後被掘墓砍棺
    文/格瓦拉同志跟魏武帝曹操一樣,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個外寬內忌的帝王,雖然表面上跟功臣們推心置腹
  •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的謊言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和他的戰功一樣,是一個天大的謊言。擁戴他的,只是少數幾個,級別較低、想要亡命搏一把的親信部下,例如房玄齡、程咬金、尉遲恭等,在唐朝創業時期只是三流的人物。(作者李永航)你不要被凌煙閣給騙了。李世民搞的凌煙閣24個功臣,主要是紀念幫助他篡位的。對唐朝創業有大功,但不服從他的,就是他的敵人,都沒有寫上去。
  • 李世民一生求賢若渴,卻為何殺了單雄信?5年後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公元621年,對於大唐來言,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李世民率軍,一舉幹掉了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大強悍的競爭對手。「隋失其鹿,群雄並逐」的格局,在這一年變成了唐朝的獨執牛耳。但高興了沒多久的李世民,很快就遇到了件麻煩事,如何處置王世充手下頭號名將單雄信。
  • 唐朝開國功臣劉文靜的真正死因?或許是有人想殺人滅口,他是誰?
    唐朝武德二年,剛剛稱帝沒多久的唐高祖李淵就開始殺功臣了,殺的還是唐朝開國功臣中,功勞排在前三,有著「恕二死」特權的劉文靜。劉文靜被殺時,唐朝建國才兩年,李唐僅佔有關中、河東、隴西諸郡,天下未平,這個時候就殺功臣,還是李淵欽定的「太原元謀功臣」之一,這其實很不尋常。
  • 唐朝開國功臣,一門三傑,為兄弟犧牲自我利益,死後被封為宰相
    唐朝有許多有名的能臣,尤其是唐朝建立之初、貞觀朝等,這些能臣為大家所熟知,其事跡更是耳熟能詳,諸如杜如晦、房玄齡、魏徵、徐世績、李靖、秦瓊等等,他們或為一朝大將,或為一代賢相,名垂青史,享譽後世。隋朝大臣,著名詩人薛道衡見到青年的三兄弟時曾如此誇讚道:「三人者,皆卿相才也。」入隋時,溫大雅任東宮學士、長安尉等官職,溫大雅是個非常孝順的人,其父親過世,溫大雅便辭官歸故裡為其父奔喪。時恰逢隋末天下大亂,溫大雅又覺得隋末政治腐敗,於是決定隱居,不再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