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唐初的風雲人物中,許多人獨具魅力,但沒有一個人,能有封德彝那樣會見風使舵,更沒有一個人,能像封德彝那樣人脈廣泛。他甚至將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都玩弄於股掌之中,蒙蔽了他數十年。直到事情敗露後,李世民也拿他沒有多少辦法。
封德彝最開始是效力於隋朝權臣楊素,他對楊素盡心竭力地出謀劃策,而從來不談論自己的私事,這讓楊素非常驚異。最終,楊素將自己的堂妹嫁給了他,並在隋煬帝面前極力推薦封德彝。
楊素不是一般般的人物,他大權在握,很少看得起天下英雄,更不要說地位還低於自己的人。但是對於封德彝,他一直刮目相看。與封德彝談論政事,楊素從來就不覺得累,也不覺得辛苦。他感慨地說道:今後接替我這個位置的,不是我的兒子,而是封德彝。
楊素死後,封德彝便投向了當時總攬政務的內史侍郎虞世基。楊素忠君報國,很有才幹,因此封德彝出的主意都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虞世基是一個沒有多少能力,而又只知道鑽營的小人。封德彝對於這樣的上司,則多為對隋煬帝的諂媚阿諛,並且阻塞賢路,讓有德行的人始終被壓制。
因此,後世認為,隋朝的國政衰亡,隋煬帝有責任,虞世基有責任,幕後出餿點子的封德彝更是有責任。
等到宇文化及發起江都之變,弒君自立之後,他又歸附了宇文化及。但是,宇文化及屢戰屢敗,被李密、竇建德打得走投無路之後,封德彝又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他藉口運糧,逃到濟北。
宇文化及興起得快,衰敗得更快。他雖然殺了人神共憤的隋煬帝,卻反而成為各地義軍的靶子。在江都之變的第二年,宇文化及兵敗被殺,而早已靜待時機的封德彝,則毫不猶豫地投奔了李唐王朝。
一開始,唐高祖也很清楚封德彝的為人,他已經投靠多處,並不可信,還將他斥責遣返。不過,封德彝抓住了一次與唐高祖單獨密探的機會,獻出了密計。史書上沒有說明是什麼計策,但從此之後,唐高祖對他刮目相看,龍心大悅,將他提拔為內史侍郎,並視為自己的心腹。
在唐朝剛剛開創的時候,最耀眼的明星當然是李世民。他雖然是次子,不過卻如同天空中的太陽一樣,光芒四射。這種明主,當然被善識時務的封德彝看在眼裡。他主動向李世民靠攏,並一而再,再而三提出軍事和政治上的建議。
封德彝的計謀非常準,而且他對李世民表現得也是忠心耿耿,很快就被視為親王府的人。對於李世民來說,他要與太子李建成爭奪權力,像封德彝這樣經驗豐富又有名望的人才是越多越好。因此,封德彝不僅在朝中繼續任職,還兼任了天策府司馬。
此後表面上,封德彝盡心盡力對待李世民,並且伴隨他度過了最為困難的時光。玄武門之變時,因為封德彝仍然任職中央朝廷,正在侍奉唐高祖,所以並沒有參與。但事成後,封德彝以往日的表現而被李世民封為尚書右僕射之職。這就已經時擔任宰相了,是許多親身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人都不能企及的。
但是,就在唐太宗剛剛改元貞觀,拉開大唐第一個輝煌盛世帷幕的時候,封德彝卻突然病逝。唐太宗十分悲痛,認為自己又少了一位左膀右臂,追贈司空,賜諡為明,還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不過,封德彝雖然死了,卻遠沒有到蓋棺定論的時候。又過了十多年之後,有人突然告發封德彝。原來,在李世民和李建成鬥爭最為白熱化的時候,表面上封德彝是兼任天策府的官職,暗地裡早就與李建成通好。唐高祖李淵曾經幾次想廢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都被封德彝勸阻。
也就是說,封德彝要麼首鼠兩端,要麼其實就是李建成的人。這個消息讓李世民大為惱火,他覺得自己仿佛是被玩弄了一樣。可是,此時距離封德彝去世都已經十七年了,距離封德彝玩弄把戲的時候更是有20多年時間。唐太宗並沒有太多懲治方法,只好收回了追贈的司空之職,而將諡號由「明」改為「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