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八大開國功臣」:李淵殺三個,李世民殺四個,李治殺一個

2020-12-22 舜網

我們知道,在唐朝時期,可謂是名將如雲,他們都為大唐的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李淵、李世民都是重情重義之人,很少殺死這些為大唐出生入死的戰將,可以說,這些功勳赫赫的開國功臣極大部分都能善始善終,不像歷代統治者,功成名就後就開始大肆屠殺功臣,儘管這樣,大唐的開國功臣中仍有八位大將被李氏父子殺死,也是情非得已。

第一位:劉文靜,此人是李淵太原起兵時最早的參與者和追隨者,是他首先聯絡裴濟與李世民一起協助李淵起兵反隋,在李淵建立唐王朝的徵戰中出謀劃策,立下大功,可以說是大唐的開國大功臣,唐朝建立後被任命為宰相,授魯國公,武德二年,劉文靜與裴濟產生隔閡,於是裴濟就一直想找機會除掉他,一次劉文靜酒後失言被其小妾告發謀反,消息傳到裴濟耳中,裴濟馬上將此事告訴了李淵,李淵大怒,於是下令將劉文靜抓捕下獄,不久即被處決。

第二位:闞稜,此人原是杜伏威的部將,養子,相貌堂堂、武功高強,善使雙刃刀,一揮殺數人,無堅不摧,後來隨杜伏威投靠了李淵,為李淵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官至越州都督,唐朝建立後,杜伏威原來的好兄弟輔公祏起兵造反並成帝,闞稜率兵將其鎮壓,輔公祏由此懷恨在心,在受刑前陷害說杜伏威是主犯,闞稜是共犯,就這樣李淵抱著寧可錯殺也不留後患的宗旨將闞稜也處決了。

第三位:杜伏威,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之一,其後建立起江淮農民政權,是李淵消滅各路反王后最後的勁敵,後來由於形勢所迫,杜伏威最終歸降了李唐,被授予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楚王,後授吳王,賜李姓,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位居齊王李元吉之上,是大唐王朝的第四號人物(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杜伏威、李元吉,起碼是名義上的),他的最終結局和闞稜情況相同,杜伏威也是受輔公祏其害,被李淵下令毒死,李世民即位後才發現杜伏威和闞稜均遭誣陷,遂為二人平反。

第四位:羅藝,原為隋朝大軍閥,生性兇暴狡黠,剛愎固執,不講仁義,但他勇於攻戰,善射,長期鎮守燕山,隋朝滅亡後歸降了李唐,後率軍擊敗另一位大軍閥劉黑闥,因功被封為燕王,因在玄武門之變前依附太子李建成而得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羅藝擔心遭到李世民的清算報復,只好鋌而走險,率部下起兵造反,最終失敗被殺。

第五位:侯君集,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的重要將領,一生立功無數,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後來因為率軍滅掉高昌國後私藏戰利品被發現,遭到李世民的責罰,由此懷恨在心,後來就唆使太子李承乾陰謀奪位,最終失敗被殺。

第六位:張亮,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原本是瓦崗軍的大將,瓦崗軍失敗後,跟隨李勣一同投奔了唐朝,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擔任秦王府車騎將軍,並隨李世民南徵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因功受封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貞觀年間,張亮歷任御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封鄖國公,很得李世民的信任,後期寵信術士,由此逐漸萌生異志,並收有養子五百人,被人舉報陰謀造反,被李世民下令處死。

第七位:李君羨,和張亮一樣,也是瓦崗軍的大將,後來率部投奔大唐,跟隨李世民南徵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唐朝開國後,授其輕車都尉,後跟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於介休,徵討王世充時為馬軍副總管,後又隨軍破竇建德、劉黑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授其為左衛府中郎將,後突厥大軍至渭橋,他與尉遲敬德合力將其擊破,改為左武候中郎將,封武連縣公,駐守在太極宮玄武門,貞觀二十二年,京城因謠傳「武代李興」而遭貶官,不久被羅織罪名遭彈劾,被李世民以「欺君壓民」之罪下令處死。

第八位:薛萬徹,原為隋朝大將,後與兄長薛萬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徵討梁師都有功,授車騎將軍,隨羅藝四處轉戰其他起義軍,後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賞識,玄武門之變時,率東宮兵馬力戰,甚至反撲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太子首級後他才放下武器帶領數十騎逃入南山,後來唐太宗賞識其武勇,屢次遣使招諭才復出拜為將,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徵高句麗時屢立大功,後來,因和房遺愛交惡,被房遺愛指認為謀反案同謀,被唐高宗李治下令處死。

相關焦點

  • 唐朝八位開國功臣,李淵殺3個李世民處死4個,還有一個啥結局?
    李淵劇照第一位:劉文靜。他於隋煬帝大業九年聯合輔公祏,佔據了江淮廣大地區,先後投降皇泰主楊侗和唐朝。李淵為了拉攏他,封他為吳王、上柱國,賜姓李氏。因支持秦王李世民平定洛陽,被封為太子太保,地位在齊王李元吉之上。
  • 唐朝八大名將,李淵殺三人,李世民殺四人,最後一人結局怎樣!
    在唐朝的時候,李淵、李世民父子都是重情義的人,他們手下也是名將如雲。他們稱帝後沒有像其他的皇帝那樣功成名就之後就大肆屠殺功臣,多數開國將領都能善始善終。但即便是這樣,唐朝建立後也有八位名將被皇帝下令處死,李淵殺了三個,李世民殺了四個,李治殺了一位,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八人都是因何緣由被殺。
  •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開國功臣,「殺兄奪權」,成就一番千秋霸業
    眾所周知,唐朝最為突出的一位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皇帝,他創造了太平盛世,他謀略,他的眼光,他的策劃都使得唐朝有了質的飛躍。而且大家都知道,他的父親李淵其實之前並沒有爭奪皇位的意思,而是在他的兒子,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建議之下,才開始有了奪權之心。
  • 李世民殺兄娶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老爹李淵,不能殺、也不敢殺
    最早跟隨李淵打天下的除了一些心腹謀士,幾個兒子出力也很大,其中李世民就是最突出的。可以說唐朝的統一戰爭幾乎都有李世民的身影,李世民就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李世民雖然為大唐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但是李世民是李淵的第二子,李淵的長子是李建成。
  • 唐朝開國八大將,李淵殺3個,李世民殺4個,最後一個是什麼下場?
    跟對一個明智的主人為之效力,日後自然飛黃騰達。而稍有不慎,便是家破人亡的結局。這樣的例子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勝枚舉,而在唐朝時的一場宮廷政變,改變了大唐王朝的皇位傳承,成就了一位賢君,也開創了一個盛世唐朝。
  • 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淵為什麼要殺了他?
    在我小的時候,一直有一個問題:「竇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李淵為什麼要殺了他?」據老夫觀察,歐陽天明和我一樣,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電視機還沒有完全普及。我們獲取信息的來源,主要是收音機。那個時候,單田芳老師和田連元老師的評書,可謂是風靡大街小巷。兩位評書老師的人氣,可以秒殺當今的影視明星。單田芳老師的評書,我最喜歡《隋唐演義》。
  • 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李氏父子看準機會,起兵後集齊大軍直接殺向長安,一路高歌猛進,僅4個月就攻入了長安,擁立了12歲的楊侑為隋恭帝,以平叛的名義發兵,徵戰天下。618年農曆3月,隋煬帝在江都被禁軍將領兵變殺死,5月隋恭帝禪位於李淵。自此,李淵建立的大唐帝國,定都長安,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李建成為太子。
  • 李世民殺他10個侄子時,父親李淵講了14個字,沒想到全都應驗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傑出的皇帝,被後世人稱為「千古一帝」,他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的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大步提高。但就是這樣一個被世人稱讚的皇帝卻做出了殺兄逼父的事情,李世民殺了他10個侄子,父親李淵面對如此情形只講了14個字,沒想到全部都應驗了。
  • 李世民朱元璋都大殺功臣,為何趙匡胤不殺一人坐穩天下?
    第一種人以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為代表。唐高祖李淵本是隋朝外戚,李淵的老婆與隋文帝的老婆是兩姊妹,在隋文帝年間李淵就手握重兵,鎮守山西。隋煬帝年間,李淵權柄更重,這就為他起兵自立奠定了根基。不過隋末大亂後,各路諸侯紛紛造反,加上民間又有大大小小的義軍,民間傳說有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在群雄紛起的情況下,李淵建立的唐朝佔據一定優勢,但也不是說李淵一登基天下人就拱手臣服。
  • 此人斬李密、殺王伯當,成大唐開國功臣後,為何被李淵所殺?
    唐朝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王朝,不過,也是從別人手裡奪回來的,李淵跟楊廣還有一點親戚關係,但是因為隋煬帝楊廣的步子邁的太大,最終導致民怨沸騰,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
  • 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都有一個共同點,全部都是千古一帝
    中國歷史上,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只有三位,這三位無一例外都是千古一帝,他們的事跡被後世歌頌千年,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是一個不殺功臣的人。
  • 唐朝開國功臣劉文靜的真正死因?或許是有人想殺人滅口,他是誰?
    唐朝武德二年,剛剛稱帝沒多久的唐高祖李淵就開始殺功臣了,殺的還是唐朝開國功臣中,功勞排在前三,有著「恕二死」特權的劉文靜。劉文靜被殺時,唐朝建國才兩年,李唐僅佔有關中、河東、隴西諸郡,天下未平,這個時候就殺功臣,還是李淵欽定的「太原元謀功臣」之一,這其實很不尋常。
  • 李世民為什麼不殺功臣?因為他做過一件事後,已經不用殺了
    但李世民似乎是個例外一般認為,李淵不是開國皇帝,李世民才是皇帝),他當皇帝時也不是這樣做的。並專門修築了一座凌煙閣,將功臣的畫像供奉於內,以供後人參考。那為什麼李世民會有這種表現呢?我認為李世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原因如下。先來給開國功臣下個定義。在這裡,開國功臣,主要是那些掌握兵權的人。其實即使殺了功臣,對於文臣也不必過于謹慎。
  • 唐朝最悲催的開國功臣,就連妻子都被人霸佔
    不知道大家對裡面的哪一個角色的印象最為深刻呢?其實我對裡面的一個角色還有挺有印象的。不過不是李世民,而是裡面李世民的弟弟,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第4子,李元霸。不知道大家對他的印象怎麼樣,我對他還是挺有印象的,小說裡說他天生雙膀力氣奇大,武力值也是很高,一般人都不是他的對手。或許好多人都會覺得他是《隋唐演義》這個小說裡杜撰出來的人物,其實不然。
  • 李世民殺他10個侄子時,父親李淵說了14個字,結果一一應驗
    雖然李世民創造了輝煌的功績,但有一件極為不光彩的事情,那就是殺兄逼父。眾所周知,他並不是李淵選擇的接班人,李淵選擇的接班人是嫡長子李建成。但李世民功勞太大,野心也很大,也想當皇帝。
  • 李淵給李世民獨創一個官職,這註定他必定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
    李淵給李世民獨創一個官職,這註定他必定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 很多人的眼裡,唐朝極其強盛,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高峰,不論從社會、經濟還是文化,都取得了十分高的成就,現今流傳千古的詩詞,唐詩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 大唐開國功臣劉文靜,擁有免死特權,可為什麼結果還是被殺了呢?
    尤其是朱元璋幾乎把開國功臣誅殺殆盡。恐怕很多少有人對唐朝的開國功臣有什麼印象,也並沒有聽過李淵誅殺功臣,倒是知道李淵這個人比較低調而已。其實任何一個朝代自開創時,肯定都會有開國功臣,不會只靠著皇帝一人就拿下了天下。李淵在隋末大起義中,從晉陽起兵,一路過關斬將,建立了唐朝。這中間除了他的兒子外,還有裴寂、劉文靜等人。
  • 論唐朝開國功臣黨仁弘的功績
    摘要:黨仁弘,原來是隋朝的武將,當他看到隋煬帝暴政,天下大亂的時侯,果斷的投奔時任太原留守的唐國公李淵,幫助李淵奪取天下,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黨仁弘在唐朝,歷任南寧州,戎州,廣州都督,為大唐開發南疆建樹了卓越功績。
  • 李世民不好殺唯獨誅殺了這位開國功臣,他是誰?
    明太祖朱元璋曾借著「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前前後後誅殺了不少功勳卓絕的開國文臣武將,受牽連者更是多達五六萬,後人為批判他誅殺功臣的不光彩之事,還專門杜撰了一部戲劇《火燒慶功樓》。這裡邊都是些響噹噹的人物,既有像長孫無忌、李孝恭、魏徵等出謀劃策、治國安邦的文臣,也有像尉遲敬德、李靖、侯君集等徵戰沙場、開疆拓土的武將,但他們都是功勳卓絕、可以彪炳唐史的赫赫人物。
  • 斬李密、射殺王伯當,他是唐朝開國功臣,為何被李淵處死?
    唐朝武德二年十一月,唐高祖李淵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讓原瓦崗軍首領李密、王伯當去山東招撫昔日瓦崗軍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