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傑丨香山居士賦

2021-02-19 靈秀師苑風

香山居士賦①

嗟乎!禹鑿龍門兮,青峰中開;闕引伊流兮,浩波南來。艄公泛舟兮,舉楫膜拜;遊魚鼓浪兮,浮鰭徘徊。情系千秋石窟千尊佛②,長戀一脈香山一詩才。椽筆凌風,嘯吟日月三千首;大韻彌空,俯仰天地堪壯懷。香山古寺,佛光悠悠鑑名勝;居士高格,詩文煌煌何佼哉!

美哉,香山!曦光初照,鎏金興嵐;晚風輕拂,引紫蕩煙。喜鵲群聚,枝唱悠閒;白鷺排空,影掠藍天。碧池漾波,瀑落山巖;彎蝦列隊,漫泳清泉。翠竹成林,蔭鋪綠毯;繁花簇擁,園放牡丹。釋家寺裡,晨鐘暮鼓起經韻;擂鼓臺畔,賦詩奪錦寓大觀③。樂天堂中,素衣鳩杖半仙臥;九曲廊內,狂草大篆墨龍旋。聽伊亭下,騷人對酒賦明月;琵琶峰上④,樂師撫琴奏山川。一步一景,曲徑幽通鬥母廟⑤;千手千眼,檀香焚拜觀音龕⑥。夜靜安臥,猶聞莊子戲說蝴蝶夢⑦;日朗遠眺,似傳範公長吟憂樂篇⑧。西望石窟,但見萬佛打坐目凝愛;東仰馬寺,如聆千載鐘鼓音帶禪。南聳九皋,崖立仙鶴一鳴驚天地;北蕩洛水,浪湧宓妃輕歌舞蹁躚。天賜一方聖土好風水,代出幾多詩客會茲山。客中獨有居士白少傅,情寄山水一醉不知還。生為香山士,號尊香山賢。死作香山鬼,魂守香山天!

偉哉,居士!祖居太原府兮,徙棲渭南郡;復遷新鄭地兮,投胎東郭村。少時逢戰亂兮,舉家多顛沛;貞元中進士兮,一朝倍榮身。奉官幾易任兮,政事必躬親;暮年戀洛邑兮,籍貫洛都人。生死本天定,仕途任浮沉。卅載無定處,漂流付煙雲。緣歸河洛地,笑與佛為鄰。幽居香山下,釀酒賦詩文。秋來聚詠,醉對桂月會九老⑨;冬至酬唱,喜向飛雪發豪吟。夏日伴僧,虔奉香火示善意;春夜邀客,暢飲旨酒話良辰。一壺酒,一張琴,霓裳彈奏樂蕩魂;十二載,十卷韻,《洛集》聲中寓鄉音⑩。青絲聊發凌雲志,白首不失瀟灑心。笑賦風流昭日月,大寫人生壯乾坤!

日出日落,草木枯榮千秋過;朝吟暮唱,詩文留傳幾人存?賦成紙貴,婦孺朝廷皆稱道;韻出巷亂,異國他鄉競傳聞!日本詩朋,遙蒞九都總參拜⑾;朝鮮文友,暇臨王城常吊君。功德蓋世,後人泣作《白亭記》(12);憂思撼天,來者感念「賣炭」人。天下皇王將相千權重,不敵關注民生一詩魂!日日忘餐,胸中常念農桑苦;夜夜難眠,口裡時唱《刈麥》吟。感慨人生,《長恨歌》中呼情愛;噓籲不幸,《琵琶行》裡嘆風塵。扶直匡正,折劍「猶勝曲全鉤」 ⒀ ;扶弱濟貧,天下長仰「兼濟」心。願達天子,為詩「唯歌生民病」⒁;祈福黎庶,驅寒但得四海春。防治水患,高築白堤鑿六井;便利舟民,深掘八灘通水門⒂。樂奉酬銀,遂緣修葺香山寺;喜捐俸錢,集經建堂藏典文⒃……

嗚呼!山以人名,人由詩貴。詩因思哲,思緣德尊。人為山伴,魂守永年。詩隨人誦,韻播悠遠。思寓詩靈,啟導後賢。德容思辨,鼎國擎天!長嘆人有齊天之才德,而無齊天之高壽也!

人生不滿百兮,轉眼入荒墳。難得留盛譽兮,千載仰崑崙。大愛撫天下兮,冬寒春暖常撫愛;赤心憂社稷兮,天高地遠總憂心。愛無窮,憂無盡。宿星墜,雲天昏。無常召喚,漫理行裝鶴駕去;詩友相送,香焚靈前吊英魂:餞君西天去,仙界有醴醇。日餐莫相忘,邀月吃三巡。酒酣得雅興,放歌奏瑤琴。開懷賦豪詠,警天泣鬼神!

唏噓!伊洛湯湯兮,歌蕩乾坤;松柏蕭蕭兮,韻貫星辰。風雨柔柔兮,歲沐墳草;日月悠悠兮,長載詩君!

歌曰:   

歲月倥傯又履春,千秋故事付煙雲。

修堤濟世揚中外,諷喻憂國譽古今。

親政盡酬刺史志,佐朝無愧少傅心。

笑聆遺韻傳天下,長慰香山居士魂!

注釋:  

①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祖籍太原,晚年遷居洛陽,涉佛學,常與詩友遊香山寺,並飲酒賦詩,自稱「香山居士」。香山寺,位於龍門東山山腰,其建築古樸渾厚,年代久遠。它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正式更名為「香山寺」,白居易曾出資修繕,去世後葬於寺側琵琶峰上。

② 龍門,位於洛陽城南龍門山處。因伊水中流,兩山對峙,宛若天然石門,故稱「龍門」,亦稱「伊闕」。龍門石窟開鑿在龍門山的壁崖上,它從北魏太和年間開始,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北宋,長達四百多年。據統計,龍門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像100000餘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各種石雕佛塔50餘座。

③  擂鼓臺,位於龍門東山萬佛溝口南側。天授元年武則天巡幸香山寺,曾在此設擂鼓祠。據《唐詩紀事》載:「武后遊龍門,命群臣賦詩,先成者賜錦袍。左史東方虯詩成,拜賜,坐未安,之問詩後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奪錦袍易之。」

④  琵琶峰,位於龍門東山,是埋葬白居易的地方。從高處俯瞰,此處山勢結構頗似琵琶,「琴箱」、「琴弦」、「曲頸」依稀可見,故得此名。白居易通音律,又有《琵琶行》這一千古名篇,所以他特意在這裡選擇了自己的墓地。

⑤  鬥母廟,坐落在洛陽龍門東山的頂峰,道路曲折,松柏掩映。廟內有鬥母石雕,其眼睛微閉,十分安詳。鬥母(鬥姆),傳說為北鬥眾星之母。

⑥  千手觀音(亦稱千手千眼觀音),位於萬佛溝深處北崖。它是一尊高約二米的露天像龕,內雕觀世音菩薩立像。此觀音像額上刻一眼,十二手臂做不同屈伸狀,身後又伸出無數隻手臂,手掌向天,掌心各刻一眼,千臂呈輻射狀,宛若孔雀開屏,美麗多姿。

⑦  莊子(公元前約369——前286),戰國時期哲學家。姓莊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人。他曾為小吏,拒楚威王禮聘,探研老子學說,並著《莊子》一書。傳說,莊子酷愛蝴蝶,一日他夢見自己化為一隻蝴蝶,餐露食粉,與蝶共舞。夢醒後,他依夢中景象追尋之,一直來到蝴蝶山(今伊川縣白元鎮),在這裡過著安閒的生活,去世之後葬於此地。

⑧  範仲淹墓,位於香山寺東南許營村北。範仲淹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的代表作《嶽陽樓記》,光耀千古,對後世影響很大。其陵墓北依萬安山,南臨曲水河,是一塊「眾星拱月」的風水寶地。

⑨  九老,指白居易在香山寺結交的詩友,即「香山九老公」。有胡果、吉皎、鄭據、劉真、盧負、張渾、李元爽、僧如滿等。

⑩  白居易將自己在洛陽期間寫的800首詩合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存放在香山寺藏經堂內。

⑾  白居易的詩在唐代流傳很廣,聲名遠播新疆、朝鮮和日本,而且對後世影響很大。他的陵園裡有專門由日本書法家書寫的「日本書法廊」。時至今日,每年都有日本文人雅士到此賦詩吟唱,進行弔唁。

⑿ 《白亭記》,是清代王先謙於宣統三年為白居易陵墓所建「白亭」作的記。

⒀  折劍猶勝曲全鉤,取白居易《折劍頭》詩意,詩中有「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

⒁  白居易認為: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詩,以上達天聽。《寄唐生》中有「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句;《傷唐衢二首》中有「但傷民病痛,不知時忌諱」句。

⒂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間,曾疏浚李泌所鑿的六井,在西湖築長堤(即白堤),蓄水灌溉,解決人民的飲水問題。他在73歲時,又出資疏通伊河河道,鑿修龍門八節灘,改變了此處過去舟行不暢,常需船夫赤腳裸體下水推船的現象,使得「夜舟過此無傾覆,朝脛從今免苦辛」(白居易句)。

⒃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將自己為元稹撰寫墓誌的潤筆銀錢,捐修香山寺,並撰寫了《修香山寺記》,其後,又出俸錢為香山寺新修藏經堂。晚年,他樂隨佛緣,自我齋戒,常與寺僧如滿一起研釋論詩。

己丑清明於翠竹廬 

作者簡介

譚 傑,字崤石,號翠竹廬主。洛陽大學原副校長兼洛陽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洛陽理工學院關工委副主任。現任中國辭賦家協會副主席,中華辭賦聯合會副總顧問,世界漢詩協會副會長,中國詩聯學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學會副主席,中國藝術家交流協會名譽主席,河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洛陽詩詞研究會會長等職。創作詩詞3000餘首,出版《翠竹廬拾韻》、《古今二十四孝》等小說、詩詞、辭賦、評論專著15部。《洛陽賦》由《光明日報》「百城賦」欄目發表,《老君山賦》鐫刻於21米照壁,並有多篇辭賦勒石銘鼎。主行草,兼隸篆,書法作品散見於多處石刻,並被日本、法國、美國、臺灣多國(地)收藏。多次參加和舉辦全國、省市書展和個人書展,作品併入選《中國國禮藝術名家》(與範曾合集)和《國際藝術大師》(與畢卡索合集)。

朗讀者簡介

山那邊,喜歡自然簡約,喜歡文字,喜歡音樂,偶爾朗讀。


大賽詳情,請打開連結:

第二屆「靈秀杯」原創文學大賽徵稿啟事 

相關焦點

  • 香山居士、賀梅子、淮海居士……詩人的別號和雅稱,了解一下~
    香山居士、賀梅子、淮海居士……這些詩人的別號和別稱,你都能對上號嗎?
  • 知道書畫|李良東行草書 香山居士詩二首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 俞瑩:香山居士石為友
    龍門石窟對岸就是香山白園是一個新建的紀念性園林建築,分為青谷、墓體、詩廊三區,依山而建,景色幽靜。其中的樂天堂,有詩人生平事跡介紹以及出土文物展示。山頂琵琶峰,便是詩人的墓園。白園香山之巔琵琶峰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後來白居易又再次出資修復藏經堂,並收集綴補5000多卷佛經藏入其中,香山寺再次聲名大振。當時,詩人常住寺內,齋戒素食,自號「香山居士」,並遺囑家人將其葬於香山。當時,他和遺老胡杲、吉旼、劉貞、鄭據、盧貞、張渾、李元爽、禪師如滿等結成了「香山九老會」,其中最壽者李元爽136歲,禪師如滿95歲。他們吟詠於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寫下了許多歌詠詩篇。
  • 香山慈幼院百年記憶
    熊希齡(1870—1937 年),字秉三,別號明志閣主人,雙清居士,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教育家、實業家。1870年7月23日,出生於湖南湘西鳳凰縣一個三代從軍的軍人家庭。他自幼稟賦聰穎,15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25歲中進士,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人稱湘西神童。1897年,湖南維新運動興起。
  • 【復州文苑】總334期沉痛悼念詩友譚業祥先生
    2021.02.19正月初八輓詩友譚業祥撰聯/胡少彬(仙桃居士)曲苑缺才俊,濤濤漢水流悲淚文壇失業祥,陣陣春風寄念思【中呂•賣花聲】痛悼詩友譚業祥文/胡少彬(仙桃居士)   傳來噩訊吟壇泣,失去英才曲苑悲,音容猶在淚花飛。詞清賦雅,詩佳曲麗,德才留、讓人追憶。
  • 虹川舊事丨民國鄉紳胡奉塵與居士林
    精通道、釋、儒三教,對詩詞歌賦和書法深有研究,造詣頗深。他才高八鬥,劍膽琴心,胸中有丘壑,筆下生雲煙。他以慈悲為懷,救助棄嬰孤兒。熱愛國學,撒播文明種子。造福桑梓,熱心公益事業。一生中做了許多好事善事,被民間廣泛傳頌。      1923年,胡奉塵與張雲雷、吳莉賓、胡奉佛、胡壽彭等鄉紳同建虹橋居士林,(俗名淨土堂),張雲雷和吳莉賓共捐田產31畝為居士林林址,弘揚佛法,提倡淨土法門。
  • 大香山廟會看什麼?小編帶你去
    大香山寺傳聞觀世音妙善菩薩肉身成佛之地。寺院山勢東西走向,分東峰、中峰和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個巨型筆架。地勢的獨特,充滿了諸多的詩情畫意,籠罩著無限神秘色彩。相傳,香山菩薩是妙莊王之女妙善公主捨棄自己雙手雙眼做藥引救父而坐化於香山,後人為紀念妙善救父美德建香山寺神而供之,由此有了香山廟會。 香山廟會沿革年深久遠。
  • 走近香山居士:白居易
    少年時代的白居易,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憑藉《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傳世佳作在都城長安立足,其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成了家喻戶曉的絕妙成語。通過莫礪鋒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祖先的尊貴與否與一個人的成功並沒有直接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卻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實上,白居易的少年成名與他家庭環境的薰陶是分不開的。
  • 廣東香山遊學丨同雷頤重走洋務改革到辛亥革命之路(11.15—11.17)
    在晚清留美幼童中,來自香山地區的留學生人數眾多,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諸多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如民國首任總理的唐紹儀;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著名的買辦世家莫氏家族……說起買辦,香山唐家可謂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買辦之鄉」,例如中國買辦第一人、上海輪船招商局總辦的唐廷樞就是唐家人。
  • 香山專輯丨廟會習俗 歷久不衰
    廟會習俗 歷久不衰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誕辰日,香山會舉辦盛大廟會香山廟會為翔安區民俗文化節,承續著千年留下的民俗傳統:最有民俗特色的是童乩五營陣。每逢正月初六,茂林、馬巷、東園、蓮前、黃厝的宋江陣或賽馬隊等也必前來香山比拼。宋江陣鑼鼓點場,龍虎旗開道,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亮相,手持十八般武器的一百零八將走陣,鑼鼓喧天,旌旗漫捲,舞刀弄劍。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29《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賞析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後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傳誦千古。
  • 吳中香山:山水之間精琢「小康樣板」
    香山是太湖度假區的「門戶」,在逐夢小康的道路上,香山始終堅持把綠色發展當作最大追求,不斷為太湖山水增添新的魅力。五年來,香山先後投入500萬元完成了舟山、香山整村提升工程;投入5300萬元完成了轄區15個自然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因「村」制宜對轄區21個保留村莊進行統籌規劃,挖掘村莊特色,大力發展農家樂、核雕等特色產業,打造風格鮮明、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 40年·見證丨我們結緣於香山論壇→
    ◆ 本期文章來自軍事科學院特聘首席專家、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將何雷登高瞭望察大勢文丨何雷作者為軍事科學院特聘首席專家,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將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瞭望》。  2015年10月,第六屆香山論壇召開期間,我作為論壇秘書長,接受了《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的專訪,就外界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了闡釋。  當時我指出,香山論壇是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和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共同搭建起來的,是亞太地區國家防務部門官員、軍隊高官和防務專家學者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是目前我國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多邊安全與防務論壇,在亞太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
  •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約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人。他常與元稹吟詩作賦,唱和往來,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亦有詩作相酬詠,世稱「劉白」。鑑賞:這是白居易傳唱極廣的一首作品,約作於貞元三年(787),這首詩也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關於此詩,還有一個故事。白居易十六歲時來到長安,準備應考。當時,長安有一位著名詩人叫顧況,很多人都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訪他,但受到他稱讚的卻寥寥無幾。後來,白居易也帶著自己的作品慕名而來。
  • 老特攝《快傑獅子丸》,超越傳統,一部發生在日本戰國時代的特攝
    前面我們介紹了《電子分光人》而今天的主角是它的接檔作《快傑獅子丸》,這部特攝既不是圓谷的也不是東映的,而是由P Productions製作的特攝。1972年開始播出,一共54話。時間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在喜瑪拉雅山會妖術的大魔王古臣看到日本處於戰亂想乘虛而入好徵服日本,但他在實行計劃時想起在西藏學習妖術現住在日本飛驒山的忍者果心居士。果心居士照顧獅子丸、沙織和小助三位徒弟,三人學會功夫和獲得果心居士的神兵利器,居士在命令三人對付大魔王古臣後就被古臣的手下殺死,獅子丸運用神器變成獅子面的劍客獅子丸。
  • 鑑賞義烏詩詞書畫/雲山窈兮香山緣
    其中與香山郎官裡(今城西街道香山澤口村)的喻叔厚交誼最深。喻叔厚是南宋「烏傷四君子」之一的喻良能次子,名與之,又名恩欽,字叔厚,號燕堂居士。曾官儒林郎,淮東總領所幹辦公事。徐僑與叔厚交往甚密,有著深厚情誼。叔厚居在離五雲山南十裡的香山,他們有過幾次會晤,並成立詩社,吟詩聯句。以至於分別後喻叔厚還經常寫詩寄給徐僑,兩人互相酬答,使徐僑在罷官後幽居五雲山這段時間生活充實了許多,對理學的研究深化了許多。
  • 冷門特攝《快傑獅子丸》,超越傳統,一部發生在日本戰國時代的特攝劇
    前面我們介紹了《電子分光人》而今天的主角是它的接檔作《快傑獅子丸》,這部特攝既不是圓谷的也不是東映的,而是由P Productions製作的特攝。1972年開始播出,一共54話。
  • 【嘉德秋拍】「清乾隆黃楊雕香山九老圖大畫筒」賞析
    暮節惑浮屠道尤甚,至經月不食葷,稱香山居士。嘗與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2】又據宋代尤袤《全唐詩話》載:「樂天退居洛中,作尚齒九老之會,其序曰:『胡、吉、劉、鄭、盧、張等六賢皆多壽,餘亦次焉。於東都履道坊敝居合齒之會。七老相顧,既醉且歡。靜而思之,此會希有,因各賦七言詩一章以記之,或傳諸好事者。時會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 鴻合助力西藏林芝市第一小學與深圳市南山區香山裡小學共享優質...
    地理位置偏遠,師資力量薄弱,制約學校發展,亟需像深圳市香山區香山裡小學這樣具備優質師資與資源的學校幫扶帶動。深圳市香山區香山裡小學將結對幫扶西藏林芝市第一小學,定期開展教學、科研、信息化、文化等全方位交流。
  • 吳縣香山草庵香光蓮社創修西方三聖殿碑記
    吳縣香山草庵香光蓮社創修西方三聖殿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