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方式踢小股東都反轉,股權退出機制、股東會、董事會不能搞錯

2020-12-14 股權道

北京公司註冊資本1200萬元,2004年7月共有9個股東(後減少為8人),其中張某持股5%。

到2005年公司沒錢經營、快要倒閉了,就想讓股東給公司再投錢續命。

但有的股東願意出錢,有的股東不願意出錢,怎麼辦呢?能把不出錢的股東踢掉嗎?

現在疫情之下,是不是也有公司遇到這樣的情況呢?

北京公司還真把不出錢的股東張某踢掉了,還辦了工商登記,把張某從股東名單去掉了。

但是,踢股東的紛爭從2005年持續到2018年,13年間打了多場官司,已經被踢掉了股東最後卻反轉了,為什麼呢?

一、股東為給公司投錢續命發生矛盾

2005年5月,公司董事會會議決定:

股東追加投資800萬元,各股東按股權比例出錢,在5月底前把錢轉到公司帳號,如股東沒有按時付錢的,視為他自動放棄股權。

當時包括張某在內的全部董事都在董事會決議籤字了。

按股權比例,張某應付40萬,但時間到了他並沒有付錢,能按董事會決議把張某踢掉嗎?

2005年9月,公司開股東會會議決定:

因張某沒按時付錢,按5月份的董事會決議他已經放棄股權,所以同意把張某的股權轉給陳某。

這次會議7個股東都籤字同意了,只有張某自己不同意。

股東會決議獲得95%的票數通過了,能有效嗎?

大師們是不是說:持股67%就有絕對控制權呢?是不是這樣就能把張某踢掉呢?

二、踢股東的多次操作

雖然股東會決定把張某踢出局,但並沒辦理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六年過去了,到2011年的工商登記顯示張某還是股東。

北京公司說,曾多次想給張某退錢退股,但他一直不配合,張某還去法院起訴凍結了公司的股權,後來就一直辦不了減資手續。

2011年張某去法院起訴,要求以股東身份查閱公司的資料。

北京公司回復,張某已經不是股東,所以不能查閱。

這單官司經歷一審、二審,法院都支持張某的請求,因為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張某還是北京公司的股東,而張某也不同意把股權賣給陳某,所以不能強迫股東賣股權哦。

這場官司結束後其他自然股東不服,但既然法院說不能強迫賣股權,他們就改用減資的方式,2012年6月又召開股東會會議決定:

落實執行2005年5月的董事會決議,公司註冊資本從1200萬減少至1140萬,就是直接減少張某的60萬出資。

這次會議張某沒有參加,其他股東全部同意,獲得95%的票數通過了,能有效嗎?

大師可能告訴你有效吧,但法院告訴你無效哦。

2014年10月再開股東會會議,決議內容和2012年6月會議是一樣的,就是取消張某的股東資格,公司減資60萬元。

這時股權凍結已經解封,開完股東會議後他們就去辦了工商變更登記,把張某從股東名單去掉了,這樣是不是就能真的把張某踢出局呢?

三、為踢掉股東打多輪官司

張某自然不同意被出局,所以又打官司了。

這次官司還挺曲折的,一審、二審法院都確認張某被踢出局了,但張某不服去檢察院申訴,獲得檢察院的支持,檢察院向北京高院提出抗訴,由北京高院提審後推翻了一二審判決,就是踢掉張某的決定被確認無效了。

為什麼呢?不是獲得持股95%的股東同意了嗎?

一、二審法院認為:

相關焦點

  • 持股20%的小股東,把持股80%的大股東踢出局,三種股權退出機制
    拆夥說的就是退出機制,那麼應該怎麼設計股權的退出機制呢?竹子是專門做股權設計的律師,根據我們的經驗,並研究了100多個案例後,歸納出三種股權退出機制,這些都是經過法院判決書確認有效,並不是那些講起來讓人激動、用起來沒用的雞湯。
  • 持股20%的小股東,竟然把持股80%的大股東給踢出局了!
    把他踢了。下面介紹兩個案例:北京公司的股權結構是6:4,持股60%的大股東遇到賴帳的小股東,想把持股40%的小股東踢掉,但打了多場官司竟然踢不走。但在另一家四川公司,股權結構是8:2,這次是持股20%的小股東遇到賴帳的大股東,小股東就成功把持股80%的大股東踢出局了。
  • 小股東如何維護自己權益——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問題二:有股權,但公司都不讓進門,怎麼辦?問題三:公司經營決策,小股東完全插不上話,大股東我行我素,怎麼辦?問題四:大股東通過增資擴股方式稀釋小股東股權,怎麼辦?問題五:想退股,公司不回收也大股東也不收購,怎麼辦?
  • 中山證券董事會換血後,小股東「硬剛」大股東錦龍股份,高層動蕩幾...
    見習記者丨劉晨光中山證券被小股東起訴了,背後直指控股股東錦龍股份。9月10日晚,錦龍股份稱收到控股子公司中山證券轉來的《民事起訴狀》,小股東上海致開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致開)以錦龍股份因在整改期不具備控股股東等資質等為由,請求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下稱南山法院)撤銷今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關於罷免相關4位高管的決議。錦龍股份表示反對,並提出了三點意見,同時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要求賠償的權利。
  • 無錫企業法律顧問:股東、公司如何「分手」?
    No.1股權轉讓股權轉讓是股東退出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有【對內轉讓】&【對外轉讓】兩種。採用股權轉讓方式退股,是最為直接有效,也是最常見的股權退出方式。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異議股東股權回購請求權的啟動前提在於股東擬退出時,公司滿足以上三個條件之一,且股東對其投反對票。但以上三種情形都是公司的客觀情形,擬退出股東需充分評估公司狀況並且進行舉證。
  • 小股東起訴中山證券:反對董事會換血 錦龍股份被捲入
    來源:中國證券報鑑於子公司中山證券存在諸多問題,錦龍股份日前召開中山證券臨時股東會會議,審議通過罷免中山證券董事長林炳城、總裁胡映璐等4名董事職務,但遭到了部分小股東強烈反對。9月10日晚間錦龍股份披露了一份《民事起訴狀》,持有中山證券1.18%股權的小股東上海致開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致開」) 以中山證券為被告,向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下稱「南山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中山證券於2020年8月21日形成的第二次臨時股東會全部決議,並以其持股申請行為保全。
  • 股東以減資方式退股是否有效?
    法律知識要點:公司註冊資本對公司債務起到擔保作用,是公司正常運營的財產基礎,資本維持是公司法的重要原則,正常情況下不能隨意減少註冊資本,如果股東想退出股東身份的,一般要通過股權轉讓實現。但是,如果沒有股東願意接受股權轉讓的,該股東能否通過讓公司定向減資的方式退出股東資格?
  • 股東應該怎樣才能退出?
    今天江西心者律師事務所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出股東應該怎麼樣才能退股?一、股東是否可以退股?不能。在公司成立後,股東是不能退股只能依法轉讓。但是在幾種法定的情況下,股東可以請求公司回購股權。但這不屬於退股,這屬於特定意義的股權轉讓。二、股東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退股?
  • 銀保監會梁濤:加強股權管理、規範股東行為,從根源上整治中小銀行...
    譬如,股東股權和關聯交易亂象叢生現象,部分大股東將機構作為自身「提款機」,董事不敢、不能或不願履職現象,財務會計信息質量不足,治理法制框架不夠完善等。針對這些漏洞,梁濤指出下一步治理重點將放在督促銀行保險機構規範股東行為,加強董事會建設,提升會計信息和其他非財務信息的質量等方面。
  • 「小」股東掌控董事會 大連聖亞控制權紛爭疑雲待解
    在6月29日股東大會的相關表決中,有六千餘萬股在多項表決中步調一致,該部分股權已佔到公司總股本的47.61%。誰是真正的「小」股東,誰是真正的「大」股東,紛爭之下,讓人迷亂。旅行團在大連聖亞遊覽「山雨欲來風滿樓」 股東之爭早現端倪。
  • 一文讀懂股權架構怎麼做?專業的股權結構是怎樣的?
    (3)設置一個持股實體來持有小股東所持有的股權: 小股東都是通過持股實體間接地區持有公司的股權,同時持股實體所對應的表決權是由創始股東來控制的,創始股東除了能行使他自己所持有的股權所對應的表決權之外,還可以行使持股實體有的公司股權所代表的表決權。
  • 《中國金融》|優化金融企業控股股東和董事會關係
    2019年《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暫行規定》提到,「各級財政部門根據本級政府授權,集中統一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探索有效的國有金融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及實現方式」。那麼,要實現國有股權管理由「管資產」向「管資本」的轉變,就要進一步推進政監資分離的改革。首先,是「監」與「資」相分離。
  • 一文了解股權轉讓!|股權轉讓協議|股權|股東
    股權內容比較豐富,主要包括:(1)股東身份權;(2)參與決策權;(3)選擇、監督管理者權;(4)資產收益權;(5)知情權;(6)提議、召集、主持股東會臨時會議權;(7)優先受讓和認購新股權;(8)轉讓出資或股份的權利;(9)股東訴權。二、股權的內容都一樣嗎?
  • 中證報頭版評論:健全國企治理機制重在引入積極股東
    下一步,應引入積極股東,通過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優化股權結構、轉化經營機制、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等一整套市場化體制機制,促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健康運作,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首先,引入積極股東,應注重高匹配度、高認同感、高協同性。一方面,應結合企業發展需要,選擇理念一致、目標趨同的投資者開展戰略合作。
  • 元年指南|一文解析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退出
    ;協議退出轉讓的退出收益一般,只要雙方協商後就可以交割,沒有限售期,退出比較快速,無需支付保薦、承銷費用,風險主要集中在信息不對稱上,價格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實際價值;清算退出會面臨虧損風險。設置鎖定期的目的在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預防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監高等利用信息優勢獲得不當利益,或者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快速套現。鎖定期結束後,股份上市轉讓還需遵循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和規則,我們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機制主要包括競價交易、大宗交易、要約收購和協議轉讓四種基本模式。 競價交易又稱為委託驅動制度,主要包括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兩種基本方式。
  • 董事會剛踢走第一大股東新希望,旗下華創證券電話...
    2020年初,華創陽安(600155,股吧)受到投資者關注事件不斷,第一大股東劉永好通過「新希望系」公司拿下的唯一一塊券商牌照,如今要「被」退出?
  • 康宏三開股東會 郭曉群投票再遭禁與糾紛的51.2%股權
    雙方上一次爆發衝突是於2020年11月26日,康宏環球聲稱因郭曉群委任代表打斷會議程序,並「試圖奪取大會的控制權」而終止股東會。雖無實際結果,但這樣的收場利於康宏,管理層成功守住董事會,號稱擁有51.2%投票權的郭氏無功而返。在最新股東會召開前,康宏針對上述51.2%投票權主動發難。
  • 張印富律師|公司股東能否退股?如何退出公司?
    特別是有限責任公司本身具有人合性特徵,不願意繼續經營公司的股東退出公司較為困難。但這並不是說公司股東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退出公司。2019年4月29日起施行《公司法規定(五)》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涉及有限責任公司股東重大分歧案件時,應當注重調解。
  • 股東請求解散公司的必要前置性條件是什麼呢?
    若股東可通過股權轉讓,或請求公司回購股權,行使股東知情權,召開股東會董事會,提起侵權訴訟等途徑予以救濟時,請求解散公司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四、2019年4月24日,司威世以黃富強、杜甫中飽私囊,侵佔公司財產,股東間長期矛盾,其作為董事長無法正常履行職,公司任何事務均不能形成有效決議,公司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為由,訴至法院請求解散建材公司。 五、但是,司威世並未通過召集股東會或董事會的方式,解決股東間爭議,也未通過行使股東知情權之訴或侵權之訴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股權架構設計,創始人、合伙人、核心員工、投資人分別有哪些側重點?
    10%有權申請公司解散(超過公司10%的股東有權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6.5%股東變動會影響上市(超過5%的股權所有權就要舉牌) 7.3%擁有提案權(持有超過3%的股東有權向股東大會提交臨時提案 2 董事會 董事會的決策機制區別於股東會,按照【一人一票制】 1.三分之二以上,依據董事會議事規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