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霸是怎樣練成的
一場疫情的意外侵襲,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超長的假期。有人說,這場假期,將拉開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誰說不是呢?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其實拉開這個距離的關鍵因素,是父母。
近日,在北京衛視的《老師請回答》節目中,現場連線了第60屆國際數學競賽金牌獲得者鄧明揚和他的媽媽。
當被問到如何去做每天的學習規劃時,學霸鄧明揚說,自己要列一個大的目標,然後再把這這些目標細分到每一周,每一天。
鄧明揚公開了自己的一日學習作息表。這張表制定了從起床、學習、體育鍛鍊、閱讀,再到自由時間、吃飯時間和休息時間。時間分配具體合理、內容勞逸結合,讓人眼前一亮。
然而,現實中,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大多都是計劃一時爽,執行火葬場。列計劃不是終點,能堅持完成計劃的才是勝者。
鄧明揚的媽媽從二年級就開始引導孩子做各種計劃了。直到現在孩子上高二,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鄧媽媽到底如何把孩子培養的如此自律又好學呢?我想,每個父母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媽媽在現場分享了她培養學霸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位旁聽的老師一語道破了真相。媽媽所有的方法都結合了教育學和心理學去做了。所以,在引導孩子這件事上才如此有成效。
有智慧的家長就是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學習。這值得所有父母去借鑑。
對於孩子學習這件事,我們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去強迫。唯有用對方法和長久的堅持,才能守得雲開見日出。鄧明揚的媽媽到底用了什麼神奇的方法呢?
二、用對激勵機制,讓孩子長久的堅持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學習時不要和物質獎勵在一起掛鈎,會造成一種消極後果——孩子有獎勵時才學習。
而鄧明揚媽媽不僅用了獎勵,還用得非常成功。
她說,孩子小時候用了一個積分計劃表,每天要做的事情列一個計劃寫下來,完成一件事情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積分,全部完成有額外的積分。
鄧明揚想在畢業時買電腦。所以,媽媽決定積分可以換成錢。
有了這個積分兌換制表,小明揚每天都認認真真完成任務,也很有成就感。
這和直接告訴孩子,你這次考一百分就給你買個禮物是完全不同的。給孩子設定了大目標,沒有細化到每一天的每一個任務,孩子看到大目標遙不可及,就很容易放棄。
人們在生理上有一種模式,即自我和感受之間的矛盾。在一條開滿鮮花的路上,遠處有一顆結滿果實的樹,「自我」想去摘遠方的果實(長遠目標),而「感受」總是想摘路邊的小花,獲得眼前的快樂。
只有「自我」和「感受」一起攜手,才能實現目標。達成目標的路上,「感受」會充滿懊惱、愧疚和焦躁的情緒,甚至會放棄。合理的激勵可以讓「感受」感覺好起來而願意和「自我」一起上路。
獎勵不是滿足家長的期待就馬上去給孩子買東西,而是需要有努力和等待的過程,讓物質的刺激,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和內在驅動力。
獎勵是短暫的,獎勵背後激發的成就感才能讓孩子更長久的堅持。
三、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好的記憶力,能讓孩子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所以很多父母不惜重金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鄧明揚媽媽對小明揚記憶的訓練方法,不僅省錢,關鍵是有用。她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一科學理論,與孩子的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達到了提高記憶的效果。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用實驗的方法對記憶進行數學量化的研究,發現了記憶(遺忘)曲線。從這幅曲線圖可以看出,縱向是記憶的數量,橫向是時間。人們的記憶在剛結束的時候,遺忘速度很快,然後趨於平緩。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段時間間隔後,記憶量還剩多少。可見,孩子的學習知識如果不定期複習,很快就會遺忘殆盡。
掌握了記憶的規律,就能讓它為我所用。在記憶的臨界點去反覆複習。
比如,每天定時,對孩子今天所學的內容進行複習,降低遺忘率。每天、每周、每月定期自測,看看孩子哪些內容已經熟記、哪些記憶模糊、哪些完全遺忘,對這些不同的情況進行針對性地複習。
學習沒有捷徑,要想孩子能提升記憶力,就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反覆練習,才能達成目標。
四、時間計劃表,提升孩子對時間的掌控感
美國著名教育家託馬斯.亨利.赫胥黎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想提高對時間的利用率,首先要提升對時間的掌控感。
鄧明揚說:「製作時間表對於這個假期,首先你可以知道每天你該有多少時間可以用。」
時間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鄧明揚對時間表的制定,把時間量化,就能合理利用。
7歲的果果是一個二年級的學生。最讓媽媽頭大的是她沒有時間觀念。回來一放書包就玩,一直玩到晚上才寫作業。把她強迫到書桌前,滿臉不高興,效率還低下。媽媽為此很是傷神。
有一次,媽媽無意中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個方法決定嘗試一下。一天,果果回到家,媽媽把她拉到書房問道,「果果,你知道每天從放學回家到上床睡覺,一共有多長時間嗎?」果果搖搖頭。
「那我們一起來算一下吧?四點半放學回家,十點睡覺,一共是5小時30分鐘。」媽媽邊在紙上寫邊說。
「有五個小時這麼多?每天一放學,一轉眼就該上床了,總覺得時間很短,過得很快。」果果驚呼到。
「如果我們把這些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你不僅玩的開心,寫作業還不用總聽媽媽嘮叨,你願意嘗試一下嗎?」媽媽說完,果果用力地點點頭。
於是,媽媽和果果把晚上需要做的所有事情,一一列出來,然後給它們安排好時間,寫在紙上,並開始執行。果果每天做完一件事就畫個勾,很有滿足感,她的行為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時間是可以去掌控的。沒有規劃,就沒法度量時間,任憑時間從指縫中溜走,當看到別人的成績,才後悔自己不該虛度年華。
父母應引導孩子製作時間計劃表,量化和規劃時間,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對時間的掌控力,同樣的時間能做更多的事,人生才更精彩。
每個孩子的成績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父母用科學的方法、耐心的引導,和孩子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