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競賽金牌得主鄧明揚的媽媽現場教學:該如何科學地培養孩子

2020-12-23 文小文育兒記

一、學霸是怎樣練成的

一場疫情的意外侵襲,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超長的假期。有人說,這場假期,將拉開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誰說不是呢?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其實拉開這個距離的關鍵因素,是父母。

近日,在北京衛視的《老師請回答》節目中,現場連線了第60屆國際數學競賽金牌獲得者鄧明揚和他的媽媽。

當被問到如何去做每天的學習規劃時,學霸鄧明揚說,自己要列一個大的目標,然後再把這這些目標細分到每一周,每一天。

鄧明揚作息表

鄧明揚公開了自己的一日學習作息表。這張表制定了從起床、學習、體育鍛鍊、閱讀,再到自由時間、吃飯時間和休息時間。時間分配具體合理、內容勞逸結合,讓人眼前一亮。

然而,現實中,不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大多都是計劃一時爽,執行火葬場列計劃不是終點,能堅持完成計劃的才是勝者。

鄧明揚的媽媽從二年級就開始引導孩子做各種計劃了。直到現在孩子上高二,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鄧媽媽到底如何把孩子培養的如此自律又好學呢?我想,每個父母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鄧明揚媽媽

媽媽在現場分享了她培養學霸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位旁聽的老師一語道破了真相。媽媽所有的方法都結合了教育學和心理學去做了。所以,在引導孩子這件事上才如此有成效。

有智慧的家長就是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學習。這值得所有父母去借鑑。

對於孩子學習這件事,我們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去強迫。唯有用對方法和長久的堅持,才能守得雲開見日出。鄧明揚的媽媽到底用了什麼神奇的方法呢?

二、用對激勵機制,讓孩子長久的堅持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學習時不要和物質獎勵在一起掛鈎,會造成一種消極後果——孩子有獎勵時才學習。

而鄧明揚媽媽不僅用了獎勵,還用得非常成功。

她說,孩子小時候用了一個積分計劃表,每天要做的事情列一個計劃寫下來,完成一件事情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積分,全部完成有額外的積分。

鄧明揚想在畢業時買電腦。所以,媽媽決定積分可以換成錢。

有了這個積分兌換制表,小明揚每天都認認真真完成任務,也很有成就感。

這和直接告訴孩子,你這次考一百分就給你買個禮物是完全不同的。給孩子設定了大目標,沒有細化到每一天的每一個任務,孩子看到大目標遙不可及,就很容易放棄。

人們在生理上有一種模式,即自我和感受之間的矛盾。在一條開滿鮮花的路上,遠處有一顆結滿果實的樹,「自我」想去摘遠方的果實(長遠目標),而「感受」總是想摘路邊的小花,獲得眼前的快樂。

只有「自我」和「感受」一起攜手,才能實現目標。達成目標的路上,「感受」會充滿懊惱、愧疚和焦躁的情緒,甚至會放棄。合理的激勵可以讓「感受」感覺好起來而願意和「自我」一起上路。

獎勵不是滿足家長的期待就馬上去給孩子買東西,而是需要有努力和等待的過程,讓物質的刺激,激發孩子的成就感和內在驅動力。

獎勵是短暫的,獎勵背後激發的成就感才能讓孩子更長久的堅持。

三、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好的記憶力,能讓孩子的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所以很多父母不惜重金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鄧明揚媽媽對小明揚記憶的訓練方法,不僅省錢,關鍵是有用。她是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一科學理論,與孩子的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達到了提高記憶的效果。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用實驗的方法對記憶進行數學量化的研究,發現了記憶(遺忘)曲線。從這幅曲線圖可以看出,縱向是記憶的數量,橫向是時間。人們的記憶在剛結束的時候,遺忘速度很快,然後趨於平緩。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段時間間隔後,記憶量還剩多少。可見,孩子的學習知識如果不定期複習,很快就會遺忘殆盡。

掌握了記憶的規律,就能讓它為我所用。在記憶的臨界點去反覆複習。

比如,每天定時,對孩子今天所學的內容進行複習,降低遺忘率。每天、每周、每月定期自測,看看孩子哪些內容已經熟記、哪些記憶模糊、哪些完全遺忘,對這些不同的情況進行針對性地複習。

學習沒有捷徑,要想孩子能提升記憶力,就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反覆練習,才能達成目標。

四、時間計劃表,提升孩子對時間的掌控感

美國著名教育家託馬斯.亨利.赫胥黎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想提高對時間的利用率,首先要提升對時間的掌控感。

鄧明揚說:「製作時間表對於這個假期,首先你可以知道每天你該有多少時間可以用。」

時間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鄧明揚對時間表的制定,把時間量化,就能合理利用。

7歲的果果是一個二年級的學生。最讓媽媽頭大的是她沒有時間觀念。回來一放書包就玩,一直玩到晚上才寫作業。把她強迫到書桌前,滿臉不高興,效率還低下。媽媽為此很是傷神。

有一次,媽媽無意中在一本書上,看到了一個方法決定嘗試一下。一天,果果回到家,媽媽把她拉到書房問道,「果果,你知道每天從放學回家到上床睡覺,一共有多長時間嗎?」果果搖搖頭。

「那我們一起來算一下吧?四點半放學回家,十點睡覺,一共是5小時30分鐘。」媽媽邊在紙上寫邊說。

「有五個小時這麼多?每天一放學,一轉眼就該上床了,總覺得時間很短,過得很快。」果果驚呼到。

「如果我們把這些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你不僅玩的開心,寫作業還不用總聽媽媽嘮叨,你願意嘗試一下嗎?」媽媽說完,果果用力地點點頭。

於是,媽媽和果果把晚上需要做的所有事情,一一列出來,然後給它們安排好時間,寫在紙上,並開始執行。果果每天做完一件事就畫個勾,很有滿足感,她的行為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時間是可以去掌控的。沒有規劃,就沒法度量時間,任憑時間從指縫中溜走,當看到別人的成績,才後悔自己不該虛度年華。

父母應引導孩子製作時間計劃表,量化和規劃時間,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對時間的掌控力,同樣的時間能做更多的事,人生才更精彩。

每個孩子的成績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父母用科學的方法、耐心的引導,和孩子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相關焦點

  • IMO金牌選手與奧運冠軍齊聚 共話愛上學習,收穫成長
    【天極網IT新聞頻道】2020年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隊6名選手斬獲5金1銀,蟬聯團體第一,來自巴蜀中學的李金珉更是本屆IMO唯一滿分(42分)金牌得主。10月19日,深度參與培養李金珉、依嘉等5名國家隊選手的愛學習教育集團,在北京舉行「盛開吧,花兒與少年」主題活動,為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賽場為國爭光的小將喝彩。
  • 家輝培優:競賽達人的成長之路,從培養孩子的系統性思維開始!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及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全國性中學生競賽,其地位遠高於各省自行組織的競賽,不僅為國家培養數理優秀人才,更是為國際奧林匹克選拔中國代表隊選手。在本賽季中,家輝培優參與培養數理獲獎選手共421位,較去年339位選手,增加了82位,總體提升了24.2%。
  • 7歲學代數,10歲解微積分,競賽輕鬆奪牌,孩子數學天賦如何激發?
    奕博媽媽是上海一所知名大學的副教授,做材料科學方面的研究。  當她每周末坐在數學教室最後一排陪讀,看到機構的教學方法時五味雜陳,痛苦又無奈。    這些高知爸媽希望給孩子找到一套心目中更加理想的精英數學課程,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康的學霸,而不是應試體系中的做題機器。  就像著名教育學家詹姆斯·吉所說:「到最後,我們會有兩套教學系統。一套屬於富人,一套屬於窮人。」  窮人的教學系統,教學生如何應試,保證獲得基本知識。
  • 好老師 | 邊紅平:他是國際數學奧賽著名金牌教練,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他說,這些孩子充滿自信,熱愛數學、科學,常常與老師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表現出極為鮮明的個性特點:丁琦熱愛科學,如痴如醉,思維活躍,敢於創新;週遊是農村孩子,穩重內斂,解題素養非常突出;付雷,其父母是鄉村小學教師,家境較為優越,他性格開朗,素質全面。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教你5種方法,幫孩子學透數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對數學啟蒙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啟蒙就是認識數字、學習算數。其實,真正的數學啟蒙重點應該在於培養數學思維。只有有了數學思維的孩子,在面對稍微複雜一點的數學問題時才不容易落入圈套。
  • 兩獲阿里數學競賽金牌,24歲的張鉞夢想成為數學家,為國培養人才
    在第一屆會議上,中美大學獲得的金牌數量相等。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也在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分析和微分方程組中獲勝。銀牌。張悅兩次獲得金牌有趣的是,今年的金牌得主張悅在第一屆比賽中獲得了形狀和拓撲組的金牌。在本年度的第二場比賽中,他再次獲勝,不得不稱讚他傑出的數學思維能力。我很遺憾他兩次代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91金109銀,2020年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愛學習滿載而歸!
    91金109銀,2020年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愛學習滿載而歸!在這30位獲獎選手中,有22人是愛學習教育集團旗下北京知名教育品牌——高思教育的長線課學員,而在20位北京金牌選手中,高思學員佔16席。  優異成績的取得,是學員們長期努力學習、日積月累的結果,也是家長、教練多方付出的共同成果,同時也再一次驗證愛學習教育集團教學體系的科學和有效性,集團將對數學學科建設持續投入、深度探索,並聯合行業夥伴為祖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 國際奧數競賽中國隊蟬聯第一 華附牛娃饒睿拿下金牌
    ,這是華附自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以來獲得的第11枚國際奧數金牌。11枚國際奧數金牌,也是近四年來第4枚國際奧數競賽金牌。談到此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經歷,饒睿表示先把目標定小,那樣參賽心態就會很輕鬆。「比如說我這次定的目標就是做出第1、2、4、5題,然後第3、6題看發揮情況。完成目標後狀態會非常好,可以極大提高做出難題的概率。」被保送北京大學的饒睿不出人們所料地選擇了數學專業,他希望在基礎數學的道路上儘量走遠。
  • 怎麼培養孩子的「數感」?
    7月2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落下帷幕,一場大神之間的決戰,頭腦風暴,最終8個國家的73位選手成為最終獲獎者。「最強73人」包括4名金獎選手、6名銀獎選手、12名銅獎選手和51名優秀獎選手,他們來自8個國家,就讀或畢業於33所高校。
  • 創辦美國最大在線數學社區,他一針見血指出了數學學習的關鍵所在
    創始人Richard Rusczyk致力於通過這一方式打通孩子的數學思維,他指出正是由於缺乏對逆向思維與數學能力的訓練,孩子們在大學的學習中遭遇了不少痛苦和障礙。這次,外灘教育專訪Richard,請他介紹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創建AoPS的初衷,並與讀者分享該如何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
  • 數學競賽丨金牌數競教練推薦高中數學競賽學習最全攻略!
    現為北京愛培優數學教研組骨幹教師,多次受邀參加CMO省隊培訓工作,累計輔導十餘人獲得國家金牌,上百人通過清北、華五等名校自主選拔。 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從功利的角度上看,數學競賽的獎項名次與升學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最開始我們需要先搞明白「學競賽上好大學」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流程,目標明確才好統一思想,努力學習。
  • 如何培養孩子在數學方面的興趣,克服數學恐懼
    張女士最直接的想法是給孩子報個補習班,但補習班的老師說,這是因為孩子做數學時很難有難題迎刃而解的快感,「像這樣的孩子,比提高分數更加重要的,是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起碼要降低他們對數學的排斥心理」。 的確,「讓學生產生恐懼的不是數學本身,而是應試教育和以往的數學教學模式」。
  • 2020年五大學科競賽收官,實力最強6省市瓜分金牌,湖南PK浙江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是全國五大競賽科目,各省市都會培養有天賦的人才去參加全國科技競賽,獲得金牌的選手會被選進國家隊,然後無需參加高考開啟開掛人生。」湖南省獲得數學競賽金牌的人數最多,從而也能知道湖南五所最強高中的實力,從培養競賽人才方面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五大學科競賽獲獎後將有哪些出路?
  • 數學競賽趣談:IMO 的這 5 個「之最」,你知道嗎?
    想出如何證明了嗎?下面是本題的答案,供大家參考。數學課上總愛坐在第一排的宋卓群,在中學時曾連續 5 次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IMO) 中獲得金牌,並且還拿過 1 次銅牌——無愧為該賽事的歷史戰績第一人。他 6 次參賽的戰績如下: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如有不足之處,也請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會繼續努力和改進。
  • 兩學子奪得全國數學奧賽金牌!福州市今年學科競賽金牌和獎牌數均居...
    兩學子奪得全國數學奧賽金牌!福州市今年學科競賽金牌和獎牌數均居全省第一!今年4月,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中,還是初三學生的林星羽就成功晉級決賽,而他是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該項賽事有世界70多個國家的5萬多名選手報名,包括哈佛、劍橋、麻省理工、清華、北大、中科大等名校同學,林星羽也因此被稱為「最牛初三生」。福州一中高三學生陳雨昕:此前在今年的信息學國賽中,他獲金牌併入選國家集訓隊,並已籤約保送清華大學。
  • 希望杯數學競賽賽試題難度如何?獲獎比例怎樣?
    問:希望杯數學競賽賽試題難度怎麼樣?獲獎難嗎?   答:「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的 試題內容不超出現行數學教學大綱,不超出教學進度,貼近現行的數學課本,源於課本,高於課本。題目活而不難,巧而不偏;既大眾化又富於思考性和啟發性。試題力求體現科學思維之美,寓科學於趣味之中,將知識、能力的考察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