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2021-01-10 STEAM在線

我中學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她很希望她的兒子能夠喜歡上科學,於是她給兒子買了適齡的科技讀物,可是每次整理兒子房間都發現,書從未被讀過,還被壓在其他書的最下面。於是,她把書放到其他書的最上面,期待兒子能夠翻一翻,可下次再看時,又被壓在了最下面。如此反覆,一學期過去了,書除了在最上面與最下面來回穿梭外,卻從未被拜讀。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

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如有不足之處,也請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會繼續努力和改進。

一、扎克伯格給女兒看《寶寶的量子物理學》

猶太人的聰明,舉世聞名。猶太人的教子方法,非常值得學習。當扎克伯格的女兒才數月大的時候,一張扎克伯格給女兒看《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的照片,就驚呆了所有人。這教育也太太超前了!一時間,《寶寶的量子物理學》一書就衝上了亞馬遜幼兒讀物排行版的前十名,所有人都在爭先恐後地培養孩子量子物理學了,咱也不能落後呀,先來看看這本書是介紹什麼的吧。

《寶寶的量子物理學》的作者,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克裡斯·費利(Chris Ferrie),他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他將數學和物理理論知識和實驗知識做成了簡單易懂的繪本。克裡斯博士認為,儘早地把令人痴狂的物理學世界介紹給孩子們是一件很酷的事。書中描繪的是一位年輕的科學家爸爸對孩子們滿滿的愛與期待。

這本書也受到了中國兩位院士的熱情推薦。很多科普書,都有科學界專業人士審定或推薦,不過兩個中科院院士一起推薦,卻實屬少見。作為嚴謹的科學界人士,相信他們的推薦不是沒有原因的。

朱清時院士(上圖左,前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創建南方科技大學並擔任第一任校長):「量子物理是現代文明的基礎,可是很少人真懂,因為我們受經典物理的觀念影響太深。讓你的寶寶早點熟悉量子物理的觀念吧,未來屬於他們!」

潘建偉院士(上圖右,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因在量子科學上的突出成就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人):「我從事物理研究工作多年,並始終為之著迷,我也一直致力於用清晰、易懂的語言,向所有關心量子物理的人士,講明其中精彩的內容和有趣的進展。而當我看到Chris Ferrie博士的這套繪本時,深深地為之讚嘆:「多麼獨具匠心的構思!」

當然,就小扎女兒的這個年齡,怎麼看得懂?其實不必懂,感興趣就可以了。猶太人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把蜂蜜塗在《聖經》書上,小孩子不懂讀書,但愛吃蜂蜜,要吃蜂蜜,就得翻書頁。猶太人用蜂蜜來培養孩子翻書的樂趣,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真的是很智慧。

猶太人之所以聰明,就是因為智慧從書中來,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從書中汲取智慧,就可以長久地立於不敗之地。

當時讀得懂,讀不懂,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才是真正掌握了必勝的法寶。

同樣,科學本來就有很多未解之謎,不要說孩子,就是成人也未必都能明白,但及早給孩子培養科學的興趣,才是引領孩子一步步走向科學的巔峰的明智抉擇。但如果沒有興趣,什麼都是空談。希望這本讀物,也能引燃您的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二、理察·費曼(Richard Philips Feynmann)的演講《科學是什麼》

「我的目的不是教你們如何應付考試,甚至不是讓你們掌握這些知識,以便更好地為今後的你們面臨的工業或軍事工作服務。我最希望的是,你們能夠像真正的物理學家們一樣,欣賞到這個世界的美妙。」

——《費曼物理學講義

理察·費曼(Richard Philips Feynmann)可以說世界上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物理學家之一。因對量子電動力學的貢獻,費曼於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99年,在英國學術期刊《物理學世界》舉辦並由130位世界頂尖物理學家參與的票選活動中,費曼躋身「十大有史以來最偉大物理學家」之列。

同時,費曼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比爾·蓋茨曾寫過一篇《我從未有過的最好的老師》的文章,熱情洋溢地讚揚了費曼作為老師的卓越才能,並在微軟網站上專門設立了「圖瓦計劃」,以期讓更多人領略費曼的教學風採。

費曼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在快樂中學習,反對呆板的教學方法,不贊成死記硬背的學習、不加思考的記憶,以及其他任何形式化的學習。

費曼曾在巴西裡約大學做過十個月的客座教授。離開之前,費曼應邀發表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演講,這令巴西教育界深受震動。

他坦率地指出,巴西小朋友在用功地學習物理,比美國起步要早,但卻是無用功。他認為,平庸而沉悶的課程難以使學生真正接觸到物理的引人入勝之處,這種機械重複的教育全是白費功夫。

巴西教育部長痛心疾首地說,「費曼先生說的全是些讓我們坐立難安的事情。我早已知道我們的教育體制有病,但我現在才發現我們患了癌!」中國的教育與巴西相比,又是何其相似啊!

發現了疾病,就要醫治。費曼的《科學是什麼》就是醫治此病的一劑良藥,非常值得一讀,並且值得付諸於實踐。

《科學是什麼》是費曼的一次演講,這篇演講發表於1966年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NSTA)第15屆年會。演講中,費曼描述了自己對科學的理解,提出老師要教會孩子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用好奇的眼光、開放的心胸,以及最重要的——懷疑的態度,去觀察世界。

費曼講了自己是如何對科學感興趣的。這也是費曼最早的記憶了,當他還需要坐在高腳的兒童餐椅上吃飯的時候,父親晚飯後總會和他玩一個遊戲。父親從長島市買回來舊的、長方形浴室地板磚,然後把瓷磚一個接一個地立起來,擺成很長的一條。接著,父親讓費曼推倒最後一塊瓷磚,然後看著所有的瓷磚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地倒下去,很好玩。

再後來,遊戲升級了。那些瓷磚有不同的顏色,父親要求費曼按順序放一塊白的,然後兩塊藍的,接著再放一塊白的和兩塊藍的,就這樣把所有的瓷磚擺好——費曼也許想先放一塊藍的,但按父親的要求必須先擺一塊白色的。這其中暗含著教學智慧,其實這並不深奧——先讓孩子喜歡上一個遊戲,然後慢慢往裡面加教學內容!

這篇演講裡還有很多其他的、精彩的遊戲講解,就不一一贅述了。因為費曼覺得很好玩,玩得樂此不疲,從而對遊戲中的知識的也非常的崇拜和著迷,在遊戲中,費曼好奇與探索的心被激發了,費曼迷上了科學,一步一步地探索,最終摘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費曼自己講述自己對科學感興趣的經歷,這篇演講真的很值得教育者們學習。

三、加來道雄與《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就象北京下了一場雨,有一滴是彩色的,我的任務就是把這滴彩色的雨找出來。

——朱棣文博士

我想物理、生物、自然等科學對於我們平凡的人來講,可能就是一滴普通的雨滴,但在科學家的眼裡,就變成了一滴彩色的雨,用他們的眼光去發現科學的迷人之處,將會對教育大有裨益。

加來道雄(MichioKaku)博士,美籍日裔人,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的理論物理學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著名的科學暢銷書作者,超弦理論的奠基人。他的著作都廣受讚譽, 《構想未來》、 《超越愛因斯坦和超空間》、《平行宇宙》,均被《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提名為當年的最佳科學讀物之一。

加來道雄說,他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他對世界的理解力,並且引導他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

其一就是小時候父母會帶小加來道雄去舊金山遊覽著名的日本茶園。小小的加來道雄蹲在一個小池邊,為輕快地暢遊在睡蓮之中的五彩斑斕的鯉魚所陶醉。這也是他最快樂的童年記憶之一。加來道雄對這一切充滿了無限的遐想。不由得問自己,水池中的鯉魚是怎樣觀察它們的世界的呢?它們的世界一定奇妙無比!

加來道雄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這個鯉魚「科學家」會會不會對那些提出在睡蓮之外還存在有另外一個世界的魚冷嘲熱諷?或許有的魚兒就會想,唯一真實存在的事物就是魚兒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

於是,面對眼前的金魚世界,加來道雄展開了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把金魚們想像成另外一個世界的精靈,他們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樂趣,有自己的煩惱和困惑。加來道雄在不知不覺間,把自己學到的知識,也加進對金魚世界的想像中去。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簡直可以演繹一場金魚世界的科幻大片,這令加來道雄對未知的世界越來越著迷。看金魚的樂趣也激發了加來道雄探索和尋求的心。

第二件事,就是在中學階段,他聽到老師講解愛因斯坦的故事的時候,對愛因斯坦那些未完成的科學領域非常地著迷。出於好奇,加來道雄去學習他能學到的關於愛因斯坦的一切書籍以及他未完成的理論。他在讀完當地圖書館的書之後,又開始在全市搜尋圖書館和書店,急切地查找相關的知識。

科學的魅力變得比任何神秘謀殺故事更加激動人心,也比加來道雄想像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於是,加來道雄決定要對這一秘密刨根究底,縱然因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

就是這這樣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引領下,加來道雄成為了一名理論物理學家。

四、讓興趣和好奇心引領孩子走向科學的道路

以上的三個介紹,只是滄海之一粟,關於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的知識,相信還有很多,但無論何種方法,引起孩子的興趣都會讓教育事半功倍。如果您有什麼建議也歡迎留言談論互動,讓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們打開一個七彩的科學天堂,那裡充滿了孩子的歡笑,飄下的都是彩色的雨。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她們是最讓人佩服的中國女科學家,如何培養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
    讓孩子多了解中國的科技發展現狀,有助於培養他們養成愛科學、愛祖國的思想。從小培養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豐富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的粗淺知識,培養幼兒對自然與社會的興趣和求知慾,開發幼兒的智力,形成幼兒對人對事物的正確態度等。如何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即將召開
    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即將召開。大會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聯盟、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共同主辦,大會得到國際國內十餘家官方單位及權威機構的支持。
  • 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記者11月23日從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大會組委會獲悉,以「科學無邊界、科技共同體」為宗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世界大會」將在北京召開。
  • 談方琳:15歲成為「最年輕科學家」,孩子的興趣可以創造奇蹟
    怎樣培養孩子才能讓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方法雖然有很多,但是一個受到多數人認可的方法是找到孩子的興趣,加以引導和培養,孩子就會成為某一學科或者領域的特殊人才。在這方面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是被稱為「最年輕科學家」的談方琳。
  • 諾貝爾獎獲得者建議: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應該做到「小學化」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色列科學家Dan Shechtman也發表了演講,他在演講中談到:其實科學教育應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這項教育應該做到「小學化」。他還列舉了以色列教育孩子學習科學的方式,他們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就會開始接受真正的「科學教育」。
  • 如何培養優秀孩子?科學家在三亞說的這些很重要
    這句話源於很多孩子小時候的夢想,也是眾多父母的期許。但是,養育孩子最大的困難就在於它的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標準答案是什麼。近日,前來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暨三亞市院士聯合會成立大會的數位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獲得者,針對科技日報記者提出的「一個科學家的養成」問題的解答,或許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發。
  • 如何保護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學習到底要不要「刻苦努力」?
    >所以想讓孩子學習好,解決的邏輯應該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後拼的才是勤奮今天我們先來講講如何保護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接下來我們一起愉快的找出了試卷上所有的錯題,甚至連數字寫的不夠工整,她都找出來了然後我們一起討論如何訂正,下次如何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看看,孩子就像個小老鼠,咱們希望她做什麼,就得用方法和策略來引誘她,可不是一味的要求她刻苦學習2.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輕鬆的事
  • 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老師和家長經常花很多時間,考慮如何激勵學生,並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但通常,最簡單的方法被忽略了,在培養優秀學生方面,老師和父母可能犯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將學習限制在課堂上。通常,學校被認為是主要的教學資源。
  • 日本拿出一億,計劃培養30個諾貝爾獎,聽著像笑話,如今怎樣了
    2001年,日本政府拿出一個億,提出「第二次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宣稱「50年內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並且集中投資在生命科學、信息通訊、環保和納米材料四個領域,以競爭性的研究資金吸引和培養年輕的研究人員等。這個「計劃」一出臺,許多人都覺得是天方夜譚,想要坐等日本被打臉,卻沒有料到被打臉的是自己。超額完成計劃?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其入選理由一是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二是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三是她的成績跨越東西。 於是有論者說,屠呦呦落選兩院院士評委給出的理由很奇葩,而第三條尤其讓人大跌眼鏡,屠呦呦入選「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似乎又打了讓屠呦落選兩院院士的評委們的臉。 而且據說,屠呦呦此次落選兩院院士,她自己並沒有申報。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3.日本媽媽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而我們的孩子在玩手機。 4.日本媽媽更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我們越來越多的媽寶出現了。 5.日本媽媽讓孩子保持著好奇心,喜歡科學,而我們一切與考試無關的事情都是「沒用的」事情。
  • 德國人憑什麼承包50%的諾貝爾獎?看了德國教育方式,網友:服氣
    說到「諾貝爾獎」,就不得不提起德國這個國家,德國的人口雖然不多,但是至今為止已經獲得了108個諾貝爾獎,相比之下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只有兩名,可見德國的教育水平有多高。
  • 德國孩子幼兒園最大任務就是玩,卻包攬世界一半諾貝爾獎,為什麼
    有個小故事說,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獲獎者:"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呢?" 那位年逾八十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
  • 諾貝爾獎人數全球第八!加拿大是如何做到的?
    與此同時,這也是加拿大大學繼97年後再次等來的諾貝爾獎第二位獲得者。 其實追究加拿大在諾貝爾獎的歷史上,始終有著一席之位的。或許你根本就想不到,這個建國剛剛150周年且人口不到4000萬的國家,竟然拿到過這麼多諾貝爾獎!
  • 歷年來,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排名,前30強大學名單
    歷年來,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排名,前30強大學名單】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公認一個權威獎項,甚至已經儼然成為某種象徵,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一看,之前的一個諾貝爾獎項,世界各大學獲得者人數的排名情況: 一、諾貝爾獎獲獎人數排名前6的世界大學 1、哈佛大學,以15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穩居第一;
  • cetv1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視頻回放入口
    中國公開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教育專題節目  ▶主講人:鄭日昌(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播出時間:2020年8月1日(周六)早上7:01  ▶播出平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CETV1)  ▶節目時長:40分鐘  ▶本期播出主要內容:  一、孩子的學習與哪些因素有關;  二、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 諾貝爾獎獲得者排名,美國的大學絕對領先,清華北大也需要加油!
    今天看到了世界大學諾貝爾獎獲獎排名,首先不用懷疑,沒有咱們的學校。我把前20名給截圖了,大家可以發現:在前20名裡,美國的高校佔了13所、德國3所、英國2所,丹麥和法國各1所。我計算了一下,美國學校佔比高達65%。
  • 歷經上百年,清華大學還沒有出現諾貝爾獎獲得者,到底是為什麼?
    清華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頂級學府,很多人學子都紛紛爭先恐後的想去清華北大讀書,可以說清華大學裡面真的是人才濟濟,但是清華大學建校也一百多年了,那麼建校上百年的名校清華,為啥就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家長這樣做
    正確培養孩子喜歡的事情,幫助孩子找到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也是家長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喜歡跳舞的小男孩琳琳的兒子七歲了,孩子不止一次地跟她說,媽媽我想學跳舞。但是琳琳總覺得,男孩子學跳舞好像有點不適合,所以沒有理會孩子的要求,而是把孩子送去學畫畫學小提琴。
  • 老馬談學生學習和教育:第二篇要培養學習的興趣
    01前言:興趣是一種積極地學習情感,它是發展人的智力的重要心理條件,它影響著一個人的學習效率。因此我們作為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02正文: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主要從以下兩點著手:1、家庭成員的直接影響。每一個孩子從小都是由家庭成員中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對孩子的影響力是非常顯著,特別是學習的興趣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