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柳纖老師講解荔枝文化
有道是,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沒有吃到茂荔而悔恨,也不會因錯過了茂名的荔紅季節而遺憾,因為5G時代的快遞見「屏」如面,「點」到即至!
——正兒八經的題記
荔枝三問
為了說清楚古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今有「一騎紅塵美眉笑,人人知是茂荔來」這檔子事兒,讓我們先來科普一段「荔枝三問」——
荔枝真有那麼好吃嗎?
爭論了上千年,最後總算有了共識:所有水果中確確實實數荔枝最好吃;沒有吃到荔枝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有南朝《宋書》記載的皇室外戚蕭惠開的話為證:「南方之珍,惟荔枝矣。其味絕美。楊梅、盧橘,自可投諸藩溷。」意思是南方的水果只有荔枝最好,別的楊梅、枇杷這些,都應該丟到廁所裡去。當然,我們也要好心安慰一下沒有荔枝吃的人,大可不必都丟到廁所裡。哪怕是網購到了茂名荔枝,也可以同時吃些楊梅、枇杷之類的水果,這樣有利於您找到「唯有茂荔與愛不可辜負」「沒有吃茂荔的夏天是一個不完整的夏天」的感覺。
楊貴妃吃的究竟是哪兒的荔枝?
答案倒是「非常一致」:楊貴妃吃的是我省的、我縣的、我村或我家那棵古樹上結的!有史為證——《浪齋便錄》:「唐世進荔枝貢自南方。」《楊妃外傳》:「以貢自海南。」杜詩亦云:「南海及炎方」。惟張君房以為忠州,東坡以為涪州,未得其真。近閱《涪州圖經》及詢土人云:「涪州有妃子園荔枝,蓋妃嗜生荔枝,以驛騎傳遞。」故君謨譜曰:「天寶中,妃子尤愛嗜,涪州歲命驛致。」又曰:「洛陽取於嶺南,長安來於巴蜀。」這些記載其實都「未得其真」,最後是清代兩廣總督阮元在《嶺南荔枝詞》中一錘定音:「新歌初譜荔枝香,豈獨楊妃帶笑嘗。應是殿前高力士,最將風味念家鄉。」正是遠在長安的遊子高力士,為了重新品嘗到家鄉茂名的荔枝味道,不惜鼓搗皇帝下令茂名年年上供。
「此實錄也,後人不須置喙矣。」不容質疑、也沒有必要再爭:「楊妃帶笑嘗」的就是茂名荔枝!現在茂名高州根子荔枝貢園裡還有大片樹齡1300多年的古荔,羊角祿段貢園一千年以上的古荔枝樹三百多株,當地人根據傳說還能指認出哪幾棵古荔的果實是唐玄宗時期進過貢的,所以每年荔枝花開時節,就會有眾多外地富商紛至沓來,競相預購。
哪個地方的荔枝最好吃?
自古以來的10多部《荔枝譜》數以千計的詩文中的答案也「非常一致」:是我省的荔枝最好吃、我縣的荔枝最好吃、我村或我家那棵樹結的荔枝最好吃!總之,每一個作者都很認死理:我吃過的荔枝最好吃、我家鄉的荔枝最好吃!誰不同意我就跟他急!然而,如今快遞業發達了,各地的荔枝大家都吃過了,有比較才有鑑別,「剁手黨們」在網購留言中終於形成共識:各地的荔枝確確實實都好吃,但茂名荔枝無疑是最好吃的!
古代的快遞業務
言歸正傳。「快遞」並非今天網際網路時代才有的新鮮事兒,而是古已有之。驛站即是古代供「快遞」從業人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在我國有長達3000 多年的歷史。本來,驛站就是驛站,和今天的汽車站、火車站、碼頭、飛機場並無不同。但由於它與喜歡收「快遞」的最美麗也最有故事的女人楊貴妃的悲喜劇掛上了鉤,就成了古代也有「快遞業務」的「依據」。而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活脫脫的寫盡了楊貴妃收到荔枝「快遞」的歡喜模樣,可說是古代「快遞業務」最著名的廣告詞。
全世界最好吃的水果是不是荔枝?作為「大唐荔鄉」、當今世界「荔枝之都」的茂名人,即使我可以低調地裝著不知道,古人也是不會裝的,他們說:「南方之珍,惟荔枝矣。其味絕美。楊梅、盧橘,自可投諸藩溷。」(南方的珍貴水果只有荔枝,相比之下,完全可以把楊梅、枇杷扔到籬笆之外廁所之中);「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桔得霜。」(荔枝奇美的味道哪是人間所有?潤滑勝過出水的芙蓉,鮮甜超出染霜的蜜桔);「紫瓊膚孕碧瑤漿,色味雙佳更帶香;若援牡丹花史例,荔枝原是果中王。
蘇軾說荔枝是「天生尤物」
臺灣抗倭名將丘逢甲自謂「平生嗜荔如嗜色」,讚譽荔枝是「天生尤物本銷魂」
宋代釋寶曇在《和史魏公荔枝韻》中說,荔枝「尤物自是生海壖」
明代生活家張潮說:「筍為蔬中尤物;荔枝為果中尤物;蟹為水族中尤物;酒為飲食中尤物;月為天文中尤物;西湖為山水中尤物;詞曲為文字中尤物。」
所謂尤物,食色兼備,欲罷不能。
不到南方荔枝產地,是絕對吃不到真正的「荔枝味」的。魯迅南下廣東之前,在江浙吃過幹荔枝、罐頭荔枝、陳年荔枝,但沒吃過新鮮的。來廣東後,吃了第一顆剛從樹上摘下的新鮮荔枝,從此就上了癮。日啖荔枝三百顆還不夠,魯迅還要跟朋友寫信炫耀:「確比運到上海者好,以其新鮮也。」可惜,他沒來過茂名,錯過了茂名的輕紅,沒嘗到人間至味。
正因為黃金時間極短,才會有「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日色香味盡去」的迷之倒計時。從古至今,為了一嘗荔枝令人銷魂的鮮美,人們窮盡了一切手段,爭取最短時間將新採摘的荔枝送進吃貨的嘴裡。早在漢代就有記載:「舊南海獻龍眼、荔枝,十裡一置,五裡一堠,奔騰險阻,死者相繼。」真是折騰死人了。可見在古代搞荔枝「快遞」,雖然確實不合時宜,但並不是唐明皇、楊貴妃、高力士們的首創。
不過,當「天生尤物」荔枝遇上「人間尤物」楊貴妃,事情就鬧得更大了——這怪只怪她是交通不便時代的女人,還長得那麼傾國傾城,而且後來又當了真的差點兒把大唐給「傾」了的「替罪羊」。話說從小吃著茂名荔枝、聽著荔枝故事長大的高力士,肯定是忘不了。他在隨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時候,免不了情不自禁地講起茂名荔枝的滋味和故事,引得楊貴妃饞蟲滿身爬。憑著唐玄宗對她的千寵百愛,不能摘下月亮、星星供她賞玩,從茂名運點鮮荔讓她大快朵頤的辦法還是有的。
於是令人從數千裡以外的茂名以快騎驛送。杜牧最著名的詩句寫的就是這個事兒。實際上,從漢武帝以來歷朝歷代皇帝「嗜荔如嗜色」的德行看,多半還是玄宗自己更想吃。只不過,他雖然曾經創造了歷史上最偉大的「開元盛世」,後來卻在治理江山上犯了許多重大錯誤(搞荔枝「快遞」只是其中最無足輕重的一個錯誤),引發「安史之亂」,被迫賜死了楊貴妃、丟掉了皇位不說,還差點葬送了大唐江山。
來自古代的荔痴
歷朝歷代的大文豪們是不會去管真實的歷史和正史的真實的。他們圍繞楊貴妃的「荔痴」故事,寫出了成千上萬的詠荔名句佳作,活生生地把荔枝打造成了古今中外最有故事、最有文化、最有「譜」的水果。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蔡襄編成《荔枝譜》一書,進呈仁宗御覽後刻印成書。據世界最權威的古代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先生考證,蔡《譜》是現存的問世時間最早、內容最全面的水果專著,堪稱世界上第一部果品分類學著作。此書被譯成英文、法文、日文、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出版,並流傳於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蔡《譜》的帶動下,此後人們陸續編成十三部44卷(篇)《荔枝譜》。當代學者彭世獎、黃淑美先生據此編成的《歷代荔枝譜校注》,達50多萬字。
歷代文豪在反覆編排「一騎紅塵妃子笑」這段美麗浪漫而又悽婉悲涼的故事過程中,自己也個個毫無例外地成了比楊貴妃更「荔痴」的吃貨。比如,從京城貶官至嶺南的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荔痴」堪稱極品。
他生平得意事無數,文學修為登峰造極,寫得一手好書法,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唯獨美食上,無人可與他匹敵,傳下數道無雙美味,堪稱千古第一吃貨。之前被貶常州時,得嘗美味河豚,一氣猛吃,風捲殘雲後留下一句話:就算吃完了立即死掉也值得了!等到他被貶嶺南,初嘗荔枝,瞬間驚豔:「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讚嘆荔枝美麗如仙人,既有如此冰肌玉骨,無須等待妃子笑就已傾國傾城了。
跟著又想起了那頓河豚美味,自注說:「予嘗謂荔枝厚味高格兩絕,果中無比,惟江鰩柱、河豚魚近之耳。」感嘆荔枝的美味只有江鰩柱和河豚才能與之相近,也就是說,他寧願吃了就死也要吃的河豚,美味程度也是比不上荔枝的。可見他的「荔痴」等級之高!好吃的荔枝不僅緩解了詩人回家的渴望,而且還改變了他做官的態度:「我生涉世本為口,一官久已輕蓴鱸。
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裡真良圖。」詩人為了能「日啖荔枝三百顆」,寧願不回老家也不做官,而願長作嶺南人。別人是「嗜荔如嗜色」,他不僅不惦記「色」了,連親人和工作崗位也不惦記了,很有「飽食荔枝即神仙」的意味,惹得朝廷上的政敵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羨慕嫉妒恨,又馬上把他調離了廣東。
一騎紅塵美眉笑 人人知是茂荔來
楊貴妃的「荔痴」故事中的是非曲直,已是過眼雲煙。但歷代文豪圍繞楊貴妃的「荔痴」故事喋喋不休地評說了1300年,已形成一筆絕無僅有的巨大文化財富和廣告效應。我們現在要關心的是,繼續發揮好這一巨大無比的廣告效應,藉助當代更快的「快遞」業務,讓全中國、全世界的「荔痴」們都能吃到茂名鮮荔,讓他們的舌尖上獲得滿滿的幸福感。「一騎紅塵美眉笑 人人知是茂荔來」,這是「好心茂名」必須傾力做好的一樁大好事兒。說起來,近些年茂名為做好這事兒也確實夠拼的,連市領導和各區(縣級市)長們也化身熱情的「店小二」,通過雲直播、雲發布、雲籤約、雲互動、雲消費、雲旅遊模式「帶貨」,讓天生荔質、後天給荔的茂名荔枝插翅飛入尋常百姓家。吃荔枝,已從「一騎紅塵」華麗轉身為「一鍵下單」!
有道是,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因沒有吃到茂荔而悔恨,也不會因錯過了茂名的荔紅季節而遺憾,因為5G時代的快遞以「雲」為媒,見「屏」如面,「點」到即至!
(作者系茂名市行政學院行政學教研室主任,廣東省嶺南文化遺產研究院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