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為什麼指責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禍國?

2020-12-15 騰訊網

荔枝,是一種南方特有,味道甘甜、鮮美,且極其不易存儲的水果。圍繞著鮮美的荔枝,楊貴妃與蘇軾,有了一段不得不說的糾紛。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專門寫了首《荔枝嘆》,抨擊楊貴妃吃荔枝是禍國之舉。詩文內容如下:

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

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賤血流千載。 ——《荔枝嘆》

蘇軾的抨擊靈感,仍是源於杜牧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五裡一土堡,十裡一驛站。千裡迢迢跨越山谷溝壑,不知多少人葬身懸崖才帶來了那荔枝、龍眼。像飛車跨越高山,像鶻橫飛大海一般,才能讓新鮮的荔枝帶著露珠到達長安。為了楊貴妃那傾城一笑,多少百姓葬身在了峽谷之中?

喜歡吃荔枝的蘇軾,去指責楊貴妃勞民傷財是因為:荔枝本身並不珍貴,可楊貴妃的奢侈,是三天之內吃到幾千裡外的新鮮荔枝。那麼古代荔枝運輸,有多難呢?

荔枝之難,首在保鮮。白居易《荔枝圖序》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荔枝本名「離支」,是指這種水果離開枝椏,很快就會變質、腐爛,最早出於漢代司馬相如《上林賦》。因此,古人運輸荔枝時,都會帶著枝條一起運輸,延長荔枝保鮮期。

但就算這樣,要在長安吃到鮮美的荔枝,運送時間也不能超過3天。而楊貴妃所吃的荔枝,產地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產自她的故鄉四川,一種是來自嶺南。

《輿地紀勝》寫涪州荔枝:「妃子園在州之西,去城十五裡, 荔枝百餘株,顆肥肉肥,唐楊妃所喜」。

《唐國史補》說:「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

要想知道楊貴妃所吃荔枝的難得程度,首先就要辨別她吃的荔枝,究竟是來自川蜀,還是嶺南。

川蜀荔枝到長安的路程,大概在2000裡上下。而嶺南所指海南島或廣東,到長安路程大概在4000裡上下。這兩處產地,路途相差一半之多。

為了供給楊貴妃新鮮荔枝,專門有驛站、馳道等設施。我們可以簡單估算:白天不斷換乘的馬匹,一小時奔跑40裡,時間10小時,可以行進400裡;夜晚一小時最多30裡,按10個小時,就是300裡。

由此可見,在不斷更換馬匹、人員,一天只留4小時換乘、交接荔枝時間的情況下,最快一天可以行進700裡。而新鮮帶枝的荔枝,也只能保存3天左右。嶺南荔枝運輸,至少要接近6天。

因此,楊貴妃吃的是2000裡左右的川蜀荔枝。而且在極限運輸前提下,荔枝也必須是新鮮採摘,運到後半天內食用的稀罕玩意。

而帶著枝條運輸荔枝,至少需要一個馬隊。再加上各地驛站、輪換的馬匹,都需要常態化配置。可以說,除去損耗送到楊貴妃面前的,每一顆荔枝都是絕品珍稀。

因此,流放到嶺南的蘇軾,一天吃300顆荔枝,還指責楊貴妃吃荔枝禍國。這是由於,在當時運輸、保鮮條件下,數千裡運送荔枝的成本,比荔枝本身價值高了成千上萬倍。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饑寒為上瑞。 ——《荔枝嘆》

我希望老天憐憫一下你的子民吧,不要再生出這樣的尤物了。只要年年風調雨順,生民不再有饑寒之迫,那就是真正的祥瑞之兆啊!

客觀上說,楊貴妃品嘗2000裡外,隨時可能變質的荔枝,是極其奢侈的享受。但吃荔枝一事,是無法引起上千年爭議的,一切針對楊貴妃的指責,根源還是那場毀了盛唐的「安史之亂」。

君不見,武夷溪邊慄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休何陋耶?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荔枝嘆》

蘇軾借楊貴妃寫下《荔枝嘆》,最終針對的是那種:為了尋求升官發財,向皇帝進獻各地特產,而勞民傷財的官僚群體。一個丁謂,一個蔡襄,借著武夷茶葉升官發財。之後又一個錢惟演,首開洛陽牡丹先例,開啟了進貢牡丹的惡習。

皇帝真的缺少這些東西嗎?不缺,但是「上有所好,下必趨之」。這種為了升遷,而費盡心思的進貢,為百姓增加了一層層負擔。這才是喜愛荔枝的蘇軾,卻寫下了《荔枝嘆》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牛的「快遞」廣告詞: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但由於它與最喜歡收「快遞」的最美麗也最有故事的女人楊貴妃的悲喜劇掛上了鉤,就成了古代也有「快遞業務」的「依據」。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活脫脫的寫盡了楊貴妃收到荔枝「快遞」的歡喜模樣,可說是古代「快遞業務」最著名的廣告詞。
  • 一騎紅塵妃子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繡。「繡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繡嶺、西繡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 《惠州一絕》蘇軾 |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注釋】1.羅浮山:又名東樵山,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位於中國廣東省博羅縣的西北部,是中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嶺南第一山」。2.盧橘:橘的一種,因其色黑,故名(盧:黑色)。但在東坡詩中指枇杷。3.啖:吃。
  • 日啖荔枝三百顆?那麼你就危險了!看糖尿病朋友該如何吃荔枝
    又到了吃荔枝的時分,每到這個節令,大老粗的生果店領導也會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滿面笑臉的給你保舉「妃子笑」。 「這個荔枝老甜了,楊貴妃昔時吃得即是這種! 」似乎他即是站在貴妃身旁的高力士。
  • 當「天生尤物」茂名荔枝遇上「人間尤物」楊貴妃
    ——正兒八經的題記荔枝三問為了說清楚古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今有「一騎紅塵美眉笑,人人知是茂荔來」這檔子事兒,讓我們先來科普一段「荔枝三問」——但由於它與喜歡收「快遞」的最美麗也最有故事的女人楊貴妃的悲喜劇掛上了鉤,就成了古代也有「快遞業務」的「依據」。而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活脫脫的寫盡了楊貴妃收到荔枝「快遞」的歡喜模樣,可說是古代「快遞業務」最著名的廣告詞。全世界最好吃的水果是不是荔枝?
  •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你,可識奇芬開遍荔枝花?
    (圖片來源於網絡) 科普的第一期,咱也蹭個流量,刷一刷「花」?那我們就說點兒老本行,隆重派出「嶺南果王」荔枝——的——花花來鎮場。「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好了打住,對荔枝的詩句信口拈來,對荔枝的肉厚清甜、爽脆多汁欲罷不能的你,有沒有好好瞧一眼,這迷人果實之前的花呢?
  • 讓楊貴妃嘴饞的,是哪裡的荔枝?
    在熱浪襲人的盛夏時節中國南方的荔枝季也邁入了高潮被譽為「南國四大果品」之一的荔枝自古就徵服了中原美食家的味蕾唐明皇將千裡之外的荔枝飛驛長安博楊貴妃嫣然一笑的故事是人們啖食荔枝時總會浮想的情節讓貴妃傾心的荔枝究竟產自南國何處
  • 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醫生:不要超過三百克!
    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可痴。鮮嫩多汁、晶瑩剔透,六月天,荔枝上市,紅紅的外殼包裹著晶瑩剔透的果肉,輕輕一咬,汁水甘甜,讓人滿足。最近,市場上隨處可見荔枝的身影。在城區建設街市場,水果攤主張偉介紹,今年的荔枝價格較去年便宜,市民可以實現「荔枝自由」。市民李保兵和家人喜歡吃水果,他兒子尤其喜歡吃荔枝。「因為口感好,很甜,水分充足。但是好像也不能吃太多,容易引起上火,隔幾天適當吃一吃還是可以。」李保兵說。
  • 你以為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蘇軾是在開玩笑?其實字字都是淚
    但要說東坡最愛吃的,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嶺南的荔枝,畢竟當年他曾寫了一首名為《惠州一絕》七言詩:《惠州一絕》北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這首詩,捧紅了嶺南的荔枝,直到現在仍是廣東人的驕傲。詩的首句羅浮山位於廣東東江之濱,是當地的一處名勝。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初讀這一句還以為東坡是要寫篇寫景詩,但第二句他就筆鋒一轉,山上的枇杷和楊梅才是他心系之物。三、四兩句東坡便開始向荔枝「訴衷腸」了,若是能每天吃上三百顆荔枝,讓我永遠做嶺南人我也願意。
  • 荔枝成熟了,嶺南人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嗎?
    現在走進菜市場,翻開朋友圈,全部都是賣荔枝的。新鮮採摘的荔枝,個頭飽滿,色澤紅豔,剝皮後露出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咬一口滿嘴都被香甜的汁水所圍繞。這樣的荔枝,你能不喜歡嗎?今天我也買了3斤荔枝,今年的荔枝大豐收,我們這裡現在剛出來的荔枝也不過6-9元一斤。看著滿滿一水果盆的荔枝,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那著名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然而,作為嶺南人,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嗎?答案是否定的。這裡先不談一個人能不能吃得下三百顆荔枝的問題,而是作為嶺南人,根本不敢多吃荔枝好不好!
  • 日啖荔枝三百顆,以蘇東坡的工資,能買幾顆?
    有詩為證:《惠州一絕 / 食荔枝》,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軾的這首詩寫於嶺南。這樂呵呵的蘇老爺子一到嶺南(廣東惠州),可高興壞了。因為他發現這裡的荔枝實在是太好吃了,所以寫了一首詩,說自己一天吃三百顆荔枝,在嶺南過得快活似神仙。可是問題亦隨之而來,以蘇東坡的工資,一天能買幾顆荔枝?而且吃這麼多,不會上火?蘇東坡的工資有多高?
  • 蘇軾是個大騙紙,「日啖荔枝三百顆」當心休剋死亡
    現在正值荔枝上市的季節,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吃荔枝所帶來的衝擊感嗎:清甜、爆汁、彈牙、嫩滑……蘇軾不愧是美食家啊,難怪要「日啖荔枝三百顆」!但每年這個季節,有關「荔枝病」的新聞就會刷屏,比如孩子空腹吃荔枝死亡等,引起家長們的恐慌。「荔枝病」是指吃荔枝導致的低血糖症,會出現頭暈、噁心、乏力,甚至高熱、昏迷、抽搐等情況。
  •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啖荔枝三百顆
  •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
    古詩裡的「衰、斜、騎」要改讀音了,網友:太不負責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到底是讀「jì」還是「qí」?1/古詩裡的聲音要變調?漢語言是種活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字詞的含義、甚至讀音都在改變,這是規律。但是,最近卻有人發現,新版教材中的古詩的原有讀音也被改動了。
  •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旁邊的高力士知道皇上為難,但又清楚楊貴妃今天肯定躲不過去。於是,他湊到玄宗耳邊說:「陛下,我也相信貴妃不知情,但是將士們殺了楊國忠,如果貴妃不死,他們哪會心安?他們心不安,您的安全就……希望陛下慎重考慮。」玄宗看出來了,今天無論如何都無法保住楊貴妃的性命了,於是流著淚擺擺手:「賜她自盡吧。」
  • 楊貴妃和蘇東坡至愛,嶺南佳果荔枝你又知道多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唐)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的另外一個特點是極不耐儲藏,一般採摘後最好當天食用,所以才有了剛才所說的八百裡加急從嶺南運送荔枝到長安給楊貴妃的典故。
  • 荔枝紅 「妃子笑」 誰人識
    不僅如此,荔枝還是一種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水果,從漢代開始,各類文學作品中就經常出現「荔枝」的名字,而杜牧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更是婦孺皆知。吟誦著古人留下的詩句,不由對這能博貴妃一笑的荔枝的出生地產生無限的好奇。貴妃荔枝產自何方?
  • 她是唐代的美人,被玄宗寵愛,才有了「一騎紅塵妃子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本名楊玉環,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女人,長相非常好看,與西施、貂蟬、王昭君合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情,可想而知長相有多麼的精緻。楊玉環的一生其實是比較坎坷的,不像別的妃子那樣,一直在後宮之中,大家只知道楊玉環受盡唐玄宗的寵愛,卻不知她本是唐壽王李瑁的妃子。
  • 三伏天將至,一杯荔枝桂花釀,清熱解暑、滿口芳香
    荔枝美味,古人們將對荔枝的喜愛留在了詩句裡,唐宋時期更是誕生了「詠荔文學」 系列,把荔枝推上神壇。唐代杜牧有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明皇為博愛吃荔枝的楊貴妃一笑,快馬送荔枝上長安,一騎絕塵,留下千古佳話。
  • 我還有沒有機會約你爬山吃荔枝
    想笑中帶著一絲心疼 各品種的荔枝相繼上市,靈山的妃子笑和桂味最為出彩。 妃子笑 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而得名,古老文化與傳說,都在這顆荔枝上交融。妃子笑外皮紅綠相間,看似還未成熟,其實果肉早已香甜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