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以蘇東坡的工資,能買幾顆?

2020-12-18 西奇博物館

蘇東坡(蘇軾),是一位隱藏屬性的「餐飲界大咖」。比如他發明了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羹、東坡餅等等叫好又叫座的家常菜。他以一人之力,開創了一個叫做「東坡」的菜系。

如果單以數量來講,西奇妹覺得蘇東坡吃的最多的食物,當屬「荔枝」了。有詩為證:

《惠州一絕 / 食荔枝》,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軾的這首詩寫於嶺南。

蘇東坡於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舉報,結局就是他被貶嶺南。這樂呵呵的蘇老爺子一到嶺南(廣東惠州),可高興壞了。因為他發現這裡的荔枝實在是太好吃了,所以寫了一首詩,說自己一天吃三百顆荔枝,在嶺南過得快活似神仙。可是問題亦隨之而來,以蘇東坡的工資,一天能買幾顆荔枝?而且吃這麼多,不會上火?

蘇東坡的工資有多高?

西奇妹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計算蘇東坡的工資。

▲蘇軾一生屢遭貶謫,足跡遍布神州大地。

《宋史.蘇軾傳》:「紹聖初,御史論軾掌內外製日,所作詞命,以為譏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尋降一官,未至,貶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

從這段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被貶廣東惠州時,蘇東坡已經不是「知州」官銜了。他留在身上的,僅有一個「清遠軍節度副使」的閒散官職。

「某某節度副使」,在宋代一般是專門設立給宰執以及侍從等高級官僚的貶降,也就是個虛職。「節度副使」的工資,是可以在正史中明確查到的:

《職官十一.奉祿制上》:節度副使,三十千。

但是蘇軾當時是被貶,對於被貶期間的官員,按照規定,工資對半砍。也就是說紹聖三年蘇軾在惠州的工資為十五千(十五貫)

嶺南荔枝的價格有多高?

搞明白了工資,那麼我們接著分析北宋時期荔枝的價格。

史料中對於惠州荔枝的價格,很遺憾找不到記錄。但我們可以找到同一時期四川荔枝的價格。來看:

《與王觀復書.又》:「大如雞卵,味極美,每斤八錢」。

這一段話摘錄自黃庭堅被貶四川黔州時給友人的書信。說這一年荔枝大豐收,每斤才八錢。他可高興壞了,四捨五入等於不要錢。

考慮到當時四川黔州與廣東惠州的物價應該不會相差太多。這一年雖然因為大豐收,內陸荔枝價格必跌,但蘇軾在嶺南荔枝的原產地,價格想來也不會貴到哪裡去。如果我們按照一斤8文,蘇東坡一個月工資十五貫(北宋的一貫大約等於770文)計算一下。

如果蘇東坡一個月光吃荔枝不幹別的,他可以買上1443斤,折算下來每天48斤。但宋代的一斤,相當於現在的640克。我們再計算一下,約等於61斤

一般一顆正常體重的荔枝大約20克,也就是蘇東坡每天可以吃到1500餘顆!所以詩中所說的「日啖荔枝三百顆」,蘇軾是買得起的!

假如吃了300顆荔枝,會上火嗎?

現在最後一個問題來了,如果真的吃了300顆荔枝,會上火嗎?

會!還很嚴重!

事實上蘇東坡(疑似)因為太愛吃荔枝而上火,長了「痔瘡」,有信為證:

北宋· 蘇軾《與程正輔書》某舊苦痔疾,蓋二十一年矣。近日忽大作,百藥不效,雖知不能為甚害,然痛楚無聊兩月餘,頗亦難當。出於無計,遂欲休糧以清淨勝之,則又未能遽爾。但擇其近似者,斷酒斷肉,斷鹽酢醬菜,凡有味物,皆斷,又斷粳米飯,惟食淡面一味。

西奇妹來解釋一下:這一段是蘇軾在惠州期間,給友人程正輔寫信,聊到困擾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痔瘡最近又發作了,雖然知道是舊疾,痔瘡也要不了自己的命,但痛苦了兩個多月了,實在受不了。只好戒了「重口味」的美食,改吃些清淡麵食。想必這段時間,連他最愛的荔枝也是不能夠吃了吧。

同一封信,我們接著往下看:

北宋· 蘇軾《與程正輔書》其間更食胡麻、面少許取飽。胡麻,是也。去皮,九蒸曝白,去皮,擣羅入少白蜜,為面,雜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已多日,氣力不衰,而痔漸退。

這一段是接著上一段的。寫到這裡蘇軾話鋒一轉,他高興地跟好友分享說自己的痔瘡已經治癒了。因為他又發明了一道叫「茯苓餅」的藥食同源美食。他一邊吃著上火的荔枝,一邊又猛吃降火的茯苓餅。邊吃邊治,美哉美哉!

此心安處是吾鄉:

西奇妹一直覺得「美食」是一種非常治癒的東西。對於蘇東坡來說,它或許是一碗鄉愁、一碗人間煙火。

在所有孤獨的遠方,唯有美食,方是故鄉。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給西奇妹,發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本文由西奇博物館原創發布。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名句是在哪裡創作的?
    北宋蘇東坡曾在這裡作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而使羅浮山聞名於世。羅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飛瀑名泉和洞天奇景。羅浮山共有432座山峰,較有名的有飛雲峰、鐵橋峰、玉女峰、駱駝峰和上界峰等。其中飛雲峰是主峰,海撥1296米,因為高聳入雲而得名。
  • 《惠州一絕》蘇軾 |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注釋】1.羅浮山:又名東樵山,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位於中國廣東省博羅縣的西北部,是中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嶺南第一山」。2.盧橘:橘的一種,因其色黑,故名(盧:黑色)。但在東坡詩中指枇杷。3.啖:吃。
  • 荔枝成熟了,嶺南人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嗎?
    現在走進菜市場,翻開朋友圈,全部都是賣荔枝的。新鮮採摘的荔枝,個頭飽滿,色澤紅豔,剝皮後露出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咬一口滿嘴都被香甜的汁水所圍繞。這樣的荔枝,你能不喜歡嗎?今天我也買了3斤荔枝,今年的荔枝大豐收,我們這裡現在剛出來的荔枝也不過6-9元一斤。看著滿滿一水果盆的荔枝,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那著名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然而,作為嶺南人,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嗎?答案是否定的。這裡先不談一個人能不能吃得下三百顆荔枝的問題,而是作為嶺南人,根本不敢多吃荔枝好不好!
  •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啖荔枝三百顆
  • 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醫生:不要超過三百克!
    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可痴。鮮嫩多汁、晶瑩剔透,六月天,荔枝上市,紅紅的外殼包裹著晶瑩剔透的果肉,輕輕一咬,汁水甘甜,讓人滿足。最近,市場上隨處可見荔枝的身影。荔枝味美,連蘇軾都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但如果蘇軾真的每天吃三百顆荔枝,尤其是空腹吃,不僅會像李保兵所說的要上火,嚴重者可能還會得「荔枝病」。「因為荔枝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果糖,大量進食荔枝會刺激人體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但胰島素不能直接利用果糖,而是分解血液內的葡萄糖,導致血糖下降。
  • 吃荔枝得腦病是咋回事?日啖荔枝三百顆,還能信嗎?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子,是大文豪蘇老先生留下的,但是,隨著新鮮荔枝上市,傳言也在播散,據說,吃荔枝會引起腦病,甚至奪命。為此,有抬槓精神的閒人開始爭論,說蘇老先生的話被誤傳了,原話是,一啖荔枝三把火。信誰呢?美味的荔枝還可以安心享用嗎?咱們來看看事情的來龍去脈。
  • 你以為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蘇軾是在開玩笑?其實字字都是淚
    但要說東坡最愛吃的,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嶺南的荔枝,畢竟當年他曾寫了一首名為《惠州一絕》七言詩:《惠州一絕》北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這首詩,捧紅了嶺南的荔枝,直到現在仍是廣東人的驕傲。詩的首句羅浮山位於廣東東江之濱,是當地的一處名勝。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初讀這一句還以為東坡是要寫篇寫景詩,但第二句他就筆鋒一轉,山上的枇杷和楊梅才是他心系之物。三、四兩句東坡便開始向荔枝「訴衷腸」了,若是能每天吃上三百顆荔枝,讓我永遠做嶺南人我也願意。
  • 蘇軾是個大騙紙,「日啖荔枝三百顆」當心休剋死亡
    現在正值荔枝上市的季節,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吃荔枝所帶來的衝擊感嗎:清甜、爆汁、彈牙、嫩滑……蘇軾不愧是美食家啊,難怪要「日啖荔枝三百顆」!但每年這個季節,有關「荔枝病」的新聞就會刷屏,比如孩子空腹吃荔枝死亡等,引起家長們的恐慌。「荔枝病」是指吃荔枝導致的低血糖症,會出現頭暈、噁心、乏力,甚至高熱、昏迷、抽搐等情況。
  • 日啖荔枝三百顆?那麼你就危險了!看糖尿病朋友該如何吃荔枝
    又到了吃荔枝的時分,每到這個節令,大老粗的生果店領導也會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滿面笑臉的給你保舉「妃子笑」。 「這個荔枝老甜了,楊貴妃昔時吃得即是這種! 」似乎他即是站在貴妃身旁的高力士。
  • 解決三百顆荔枝一日啖不完的情況,我們這樣做
    農曆四月已過大半,正是「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的孟夏時節,滿樹荔枝熟透,清甜的香氣四溢。荔枝從古代就是許多人摯愛的水果,比如「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但眾所周知,一天吃三百顆荔枝會上火,那如果一次買多了又沒有冰箱儲存,該怎麼辦?
  •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你,可識奇芬開遍荔枝花?
    那我們就說點兒老本行,隆重派出「嶺南果王」荔枝——的——花花來鎮場。「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好了打住,對荔枝的詩句信口拈來,對荔枝的肉厚清甜、爽脆多汁欲罷不能的你,有沒有好好瞧一眼,這迷人果實之前的花呢? 荔枝花長啥樣?
  •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為什麼指責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禍國?
    荔枝,是一種南方特有,味道甘甜、鮮美,且極其不易存儲的水果。圍繞著鮮美的荔枝,楊貴妃與蘇軾,有了一段不得不說的糾紛。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專門寫了首《荔枝嘆》,抨擊楊貴妃吃荔枝是禍國之舉。詩文內容如下: 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蘇東坡的荔枝情結
    ……蘇東坡晚年寫了不少詠荔枝的詩,這首詩是他在惠州初次食用荔枝後寫的。這首詩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荔枝描寫的可謂生動形象,栩栩如生。詩雖然寫的很好,但背後的故事卻不見得美好。蘇東坡去惠州是「烏臺詩案」後以罪官身份被朝廷貶謫去的,並且這次貶謫還是霹靂手段。
  • 《蟬鳴聲中啖荔枝》
    怡山的荔枝會,我自是無緣參加,但1987年因消防工作的需要,與西禪寺管委會多有交集。夏日炎炎,管委會曾數次相邀到寺中啖荔,他人皆以暑熱婉辭,唯我應約,那日天剛蒙蒙亮,早起洗漱後,喝了杯淡鹽水,便騎著摩託車興匆匆地來到西禪寺,走進庭院,滿眼綠蔭荔紅,始見「庭滿荔枝三百樹,碑傳蘭若一千年」一語的不虛。值班的管理員說其實大可不必來得這麼早,其它時間也沒有什麼不方便。
  • 想要「日啖荔枝三百顆」?那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炎炎夏日,怎麼能少了香甜多汁的荔枝?這不,又到了荔枝上市的季節,這種披著紅色硬殼外衣的果實汁多味美,營養價值也很高,因而受到了許多朋友的喜愛,連楊貴妃都是它的忠實粉絲。
  • 超級大吃貨蘇軾的那些美食情緣,詩人裡的美食家蘇東坡
    我們吃荔枝,就會想起他的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到黃州吃肉,到惠州吃荔枝。到儋州吃蠔。 煙火氣中慰平生,不斷搜索美食的生活方式也給蘇軾顛沛流離的流放生活帶來了精神支柱。他豪邁灑脫的胸懷和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世人忽略了他的苦難,而愛上了他的達觀。
  • 《今日廣東·鄉音》——故鄉荔枝情
    □曾廣志又到荔枝成熟時。荔枝生南國,我的故鄉低村便有荔園,有荔樹百多棵。它們就生在村西邊的一條天然河畔兩岸邊。排排荔樹,枝繁葉茂,河兩岸常年是鬱鬱蔥蔥一片。每棵樹的枝葉都生得粗獷奔放,以至於樹與樹都互相緊密交接在一起,人只要爬上一棵樹,便可以從這棵樹枝攀到另一棵樹枝上。所以樹下的地面最是陰涼。
  • 楊貴妃和蘇東坡至愛,嶺南佳果荔枝你又知道多少?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唐)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宋)以上兩首是我們朗朗上口的古詩,都是描寫古代名人對嶺南佳果荔枝的喜愛,第一首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描寫唐代絕世美人楊貴妃為了吃到新鮮採摘下來的荔枝,不惜動用傳送緊急公文的快馬送達荔枝到長安的場景。而另外一首是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被貶到嶺南惠州時,被嶺南佳果荔枝美味所折服,並由感而嘆寫下的絕世佳作。
  • 讚美荔枝的3首詩詞,言語之間全是愛,言語之外惹人饞
    夏天到了,荔枝美了,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荔枝吧?想當年,楊貴妃偏愛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留下一段佳話。而如今,荔枝已經成為家常水果啦。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關注我,一起來讚美荔枝的3首詩詞,言語之間全是愛,言語之外惹人饞。
  • 日啖楊梅三百顆,憑什麼!
    楊梅顆大、色豔、汁多、味重,頗受包括我在內的消費者喜歡。對於很多浙江人民來說,東魁楊梅是夏天不可缺少的時令水果,如果沒有吃過楊梅,好像整個夏天都不那麼完整。楊梅雖然好吃,但是它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嬌貴,它對運輸儲存的要求非常高,「新鮮」是楊梅的生命和價值所在。楊梅在採摘及儲運過程中極易被損壞,很難較長久地保持其新鮮度,且成熟度越高的楊梅越不耐儲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