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蘇軾是在開玩笑?其實字字都是淚

2020-12-17 美詩美文

蘇軾的好吃是出了名的,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而且人家不是隨便吃吃,人家是帶著研究精神在吃。在黃州,他專門寫了首《豬肉賦》,「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這小火慢燉,一看廚藝就不一般!

除了紅燒肉,東坡還愛吃東坡餅、東坡二紅飯、東坡魚、東坡羹,以及海南的牡蠣。但要說東坡最愛吃的,很多人自然會想到嶺南的荔枝,畢竟當年他曾寫了一首名為《惠州一絕》七言詩:

《惠州一絕》北宋.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首詩有多出名不用筆者多說,不只是詩詞迷們喜歡,不少不怎麼讀詩的吃貨們也愛得不行,畢竟它妥妥的一曲吃貨宣言。也正是這首詩,捧紅了嶺南的荔枝,直到現在仍是廣東人的驕傲。

詩的首句羅浮山位於廣東東江之濱,是當地的一處名勝。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初讀這一句還以為東坡是要寫篇寫景詩,但第二句他就筆鋒一轉,山上的枇杷和楊梅才是他心系之物。三、四兩句東坡便開始向荔枝「訴衷腸」了,若是能每天吃上三百顆荔枝,讓我永遠做嶺南人我也願意。

總有不少人認為「日啖荔枝三百顆」是東坡在開玩笑。首先荔枝在很多地方被認為過甜,吃來容易上火,若真的一天吃上三百顆,一般人的身體肯定是受不了的。其次當年東坡是被貶到廣東惠州的,北宋時的嶺南可不像現在這麼繁榮,那時這兒是屬於南方「荒蠻」之地。所以就這兩點來看,很多人都認為這首詩是東坡吃著荔枝心情大好時,寫下的開玩笑之作,並不是認真的。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首看似風趣、詼諧的作品,其實字字都是淚。在寫完這首詩一年不到,60多歲的蘇軾就離開了嶺南,遠赴海南儋州。不是他不愛荔枝了,也不是他不想再在嶺南了,他是因讒言再次被貶。當時年紀不輕的蘇軾被貶至海南,結束的不只是一生的仕途,還極有可能因水土不服而有性命之憂。與遠在「天涯海角」的儋州相比,嶺南已經是天堂了。

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看《惠州一絕》,就會發現其實在寫這首詩時,東坡內心並不輕鬆,這首詩也並不簡單。東坡半生在出仕和隱居山木中糾結,當年被貶至黃州時,他心中還抱有希望,還能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但在經歷了半生被貶後,在嶺南惠州他其實真的累了,他真的有意在此安老。

蘇軾離開惠州時,眾多百姓出城相送,這一幕被記錄在史書上。當時很多京官不理解,東坡只在惠州待了900多天而已,惠州百姓何至如此。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到底做了什麼:

1. 整治羅浮山,建造水堆水磨,讓荒山成了名山,讓羅陽溪變成了世人眼中的香溪,讓山間百姓能靠山吃山,如今的羅浮山香積寺中仍有蘇軾的不少詩詞作品。

2. 傳播中原插秧技術。從中原來的京官不少,但沒有人關心過百姓吃什麼,蘇軾親下田間查訪,並花大力氣從中原請人來教惠州人插秧技術。

3. 修建書院,大興禮儀之教,惠州的學子數量自東坡到來後,大幅增加。

因為這些,惠州人對東坡的喜愛從北宋至今,都不曾改變過。自己如此用心守護的惠州,吸引東坡的又豈只是羅浮山上的那些荔枝,他是真的想結束一生的漂泊,好好地做個嶺南人,這首《惠州一絕》一字一句都是發自肺腑。但他也知道,朝中有一幫人是不肯放過他的,他的「不辭長作嶺南人」終究是痴心妄想。

離開惠州去了海南後,蘇軾先後被任為廉州安置、永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直到4年後才遇大赦,最後病死於回京途中。上下5000年,我們才得了這樣一個蘇軾,有人說若是沒有半生漂泊,他寫不出那麼多精妙絕倫的作品,這話確實是沒錯的!畢竟朝堂可以沒有一個蘇大學士,但千年文壇卻不能少了東坡先生。「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再讀此句,你還覺得東坡是在開玩笑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蘇軾:日啖荔枝三百顆?醫生:不要超過三百克!
    紅顆珍珠誠可愛,白須太守亦可痴。鮮嫩多汁、晶瑩剔透,六月天,荔枝上市,紅紅的外殼包裹著晶瑩剔透的果肉,輕輕一咬,汁水甘甜,讓人滿足。最近,市場上隨處可見荔枝的身影。荔枝味美,連蘇軾都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但如果蘇軾真的每天吃三百顆荔枝,尤其是空腹吃,不僅會像李保兵所說的要上火,嚴重者可能還會得「荔枝病」。「因為荔枝中含有比較豐富的果糖,大量進食荔枝會刺激人體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但胰島素不能直接利用果糖,而是分解血液內的葡萄糖,導致血糖下降。
  • 日啖荔枝三百顆,以蘇東坡的工資,能買幾顆?
    有詩為證:《惠州一絕 / 食荔枝》,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蘇軾的這首詩寫於嶺南。因為他發現這裡的荔枝實在是太好吃了,所以寫了一首詩,說自己一天吃三百顆荔枝,在嶺南過得快活似神仙。可是問題亦隨之而來,以蘇東坡的工資,一天能買幾顆荔枝?而且吃這麼多,不會上火?蘇東坡的工資有多高?西奇妹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計算蘇東坡的工資。
  • 《惠州一絕》蘇軾 |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注釋】1.羅浮山:又名東樵山,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位於中國廣東省博羅縣的西北部,是中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嶺南第一山」。2.盧橘:橘的一種,因其色黑,故名(盧:黑色)。但在東坡詩中指枇杷。3.啖:吃。
  • 荔枝成熟了,嶺南人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嗎?
    現在走進菜市場,翻開朋友圈,全部都是賣荔枝的。新鮮採摘的荔枝,個頭飽滿,色澤紅豔,剝皮後露出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咬一口滿嘴都被香甜的汁水所圍繞。這樣的荔枝,你能不喜歡嗎?今天我也買了3斤荔枝,今年的荔枝大豐收,我們這裡現在剛出來的荔枝也不過6-9元一斤。看著滿滿一水果盆的荔枝,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那著名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然而,作為嶺南人,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嗎?答案是否定的。這裡先不談一個人能不能吃得下三百顆荔枝的問題,而是作為嶺南人,根本不敢多吃荔枝好不好!
  • 蘇軾是個大騙紙,「日啖荔枝三百顆」當心休剋死亡
    現在正值荔枝上市的季節,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吃荔枝所帶來的衝擊感嗎:清甜、爆汁、彈牙、嫩滑……蘇軾不愧是美食家啊,難怪要「日啖荔枝三百顆」!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楊任華、廣東省東莞市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黃淑玲均表示:沒聽說過吃荔枝死亡的病例。但兩位醫生也都認為,低血糖嚴重確實可致死亡,所以不建議空腹吃荔枝。
  •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為什麼指責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禍國?
    荔枝,是一種南方特有,味道甘甜、鮮美,且極其不易存儲的水果。圍繞著鮮美的荔枝,楊貴妃與蘇軾,有了一段不得不說的糾紛。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專門寫了首《荔枝嘆》,抨擊楊貴妃吃荔枝是禍國之舉。詩文內容如下: 十裡一置飛塵灰,五裡一堠兵火催。
  •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最近荔枝上市,很多人打著東坡先生的名號,「惡補」荔枝過嘴癮,家人勸阻少吃點,還「引經據典」的來句「蘇軾都說了,三百顆,我還沒夠數呢......這種時令水果可是要吃個夠的!」
  • 吃荔枝得腦病是咋回事?日啖荔枝三百顆,還能信嗎?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子,是大文豪蘇老先生留下的,但是,隨著新鮮荔枝上市,傳言也在播散,據說,吃荔枝會引起腦病,甚至奪命。為此,有抬槓精神的閒人開始爭論,說蘇老先生的話被誤傳了,原話是,一啖荔枝三把火。信誰呢?美味的荔枝還可以安心享用嗎?咱們來看看事情的來龍去脈。
  • 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名句是在哪裡創作的?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而使羅浮山聞名於世。羅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飛瀑名泉和洞天奇景。羅浮山共有432座山峰,較有名的有飛雲峰、鐵橋峰、玉女峰、駱駝峰和上界峰等。其中飛雲峰是主峰,海撥1296米,因為高聳入雲而得名。
  • 日啖荔枝三百顆?那麼你就危險了!看糖尿病朋友該如何吃荔枝
    又到了吃荔枝的時分,每到這個節令,大老粗的生果店領導也會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滿面笑臉的給你保舉「妃子笑」。 「這個荔枝老甜了,楊貴妃昔時吃得即是這種! 」似乎他即是站在貴妃身旁的高力士。
  • 日啖荔枝三百顆的你,可識奇芬開遍荔枝花?
    那我們就說點兒老本行,隆重派出「嶺南果王」荔枝——的——花花來鎮場。「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好了打住,對荔枝的詩句信口拈來,對荔枝的肉厚清甜、爽脆多汁欲罷不能的你,有沒有好好瞧一眼,這迷人果實之前的花呢? 荔枝花長啥樣?
  • 解決三百顆荔枝一日啖不完的情況,我們這樣做
    農曆四月已過大半,正是「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的孟夏時節,滿樹荔枝熟透,清甜的香氣四溢。荔枝從古代就是許多人摯愛的水果,比如「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軾。但眾所周知,一天吃三百顆荔枝會上火,那如果一次買多了又沒有冰箱儲存,該怎麼辦?
  • 蘇軾:這種水果比荔枝還好吃,我一口氣為它寫了三首詩詞!
    蘇軾是個「吃貨」,被貶到哪裡,就吃到哪裡。在黃州,蘇軾寫下了《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蘇軾被貶的嶺南是什麼樣的
    縱觀大文豪蘇軾一生,被貶的地方主要有黃州、穎州、惠州等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 人,每當讀到這句詩時就不禁被古老荔枝的美味吸引得垂涎欲滴,更是被古老華夏大地上的嶺南這 塊神秘獨特的土地充滿了獨特的好奇之心。
  • 《蟬鳴聲中啖荔枝》
    蟬鳴聲中啖荔枝淡水泉福州夏天的味道,除了茉莉香、芒果酸,就是荔枝甜了。當你那酣沉的午覺被知了喚醒時,荔枝譜中,那名聲最大也相對早熟的妃子笑。桂味荔枝的殼是脆的,皮刺尖銳會扎痛手指。不像糯米荔的果皮,看著起粒其實平滑柔軟。所以,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完美,喜歡它的滋味,就不必太介意它外表的尖刻了。 廣東的荔枝雖好,可我還是掛念福州的本土荔枝。早些年福州的荔枝是很有名氣的。因為多,街店皆有,夏暑都是,也就不覺得稀奇。倒是陳紫、丁香、十八娘等本土的珍品上市不易。
  • 蘇軾的24字絕筆詩,總結自己一生悲慘遭遇,讓人讀一次哭一次
    他是文豪中的吃貨,是吃貨中最樂觀的一個,被貶南方,不但不悲,反而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做嶺南人」的樂觀心態。他就是——蘇軾。就這樣,一代大文豪寫完這首詩之後又被貶了,這次什麼也沒有,蘇軾也最終在辛酸當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超級大吃貨蘇軾的那些美食情緣,詩人裡的美食家蘇東坡
    我們吃荔枝,就會想起他的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到黃州吃肉,到惠州吃荔枝。到儋州吃蠔。 煙火氣中慰平生,不斷搜索美食的生活方式也給蘇軾顛沛流離的流放生活帶來了精神支柱。他豪邁灑脫的胸懷和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世人忽略了他的苦難,而愛上了他的達觀。
  • 想要「日啖荔枝三百顆」?那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炎炎夏日,怎麼能少了香甜多汁的荔枝?這不,又到了荔枝上市的季節,這種披著紅色硬殼外衣的果實汁多味美,營養價值也很高,因而受到了許多朋友的喜愛,連楊貴妃都是它的忠實粉絲。
  • 蘇軾: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一系列的打擊也許會讓你毫無鬥志。但蘇軾告訴你,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蘇東坡在宋哲宗紹聖元年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不得籤書公事」。於是,東坡先生流連風景,體察風物。蘇軾苦中作樂,對嶺南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連在嶺南地區極為平常的荔枝都愛得那樣執著。
  • 我還有沒有機會約你爬山吃荔枝
    秦昊新劇《隱秘的角落》都看了吧!深夜瑟瑟發抖地點開第一集追到天亮,演員演技在線,豆瓣9.0真不是虛的。 劇中許多名場面都發生在六峰山,尤其是男主角以拍照為由把嶽父嶽母推下山那一幕,令人驚出一身冷汗。「一起爬山嗎?」這個梗立馬火了起來,連同劇中的真實場景六峰山也衝上了微博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