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豪中的吃貨,是吃貨中最樂觀的一個,被貶南方,不但不悲,反而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做嶺南人」的樂觀心態。
他就是——蘇軾。
就這樣,一代大文豪寫完這首詩之後又被貶了,這次什麼也沒有,蘇軾也最終在辛酸當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蘇東坡劇照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此詩是蘇軾在途徑南昌、當塗、金陵一帶時,得知有一個寺院,名叫「金山龍遊寺」、
這可吸引了佛學愛好者蘇軾的注意,於是帶病進寺內拜佛燒香。
並且留下了人生中的最後這一首詩《自題金山畫像》
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而難能有二的。
蘇軾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嘲而又自豪的「戲言」對自己的一生作出了中肯的評價: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之所以視貶謫為「功業」,是因為黃、惠、儋三貶所雖為其政治生涯之窪地,
仕途經濟之低谷,卻為其思想人格之高標,詩詞文章之巔峰,故而說是「平生功業」所在。
兩個月後,7月28日,蘇軾病逝於常州,《自題金山畫像》便成了他的自挽之詞。
赤壁磯下,他高唱大江東去,細數風流人物,感慨人生如夢。
唯取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濡養品性,壯闊襟懷;西塞山前,他吟詠桃花流水,尋覓白鷺鱖魚,嚮往自由生活。
好一個山窮水惡的黃州!好一個如椽之筆的蘇東坡!正如餘秋雨所說的那樣: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一個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他們褪色的青衫裡,究竟藏著什麼法術呢?」
信然!黃州成全了蘇東坡,蘇東坡也成全了黃州,種種因緣際會不得不使人們將二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離開黃州,我又把視線轉移到惠州。紹聖元年,反對新法的蘇東坡便以「譏訕先朝」的罪名被貶到惠州。
原來他以為粵東的惠州是蠻荒瘴癘之地,誰知下車伊始,一看山川風物,美不勝收,不禁高聲讚美
「海山蔥蘢氣佳哉」。
於是消除了政治上的失意之感,表示「不辭長作嶺南人」。
是什麼支撐著多次貶謫的蘇軾度過人生的低谷
有人說,愛做飯的人,脾性一定不會太差。
因為他可以從煙火氣中,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好。蘇東坡對美食和下廚,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即便是生活艱苦,也能玩出花樣來。
他創造的種種著名菜色——東坡肉、東坡魚,其實都是在匱乏的原材料和極其便宜的食材之下做出的美味。
彼時在黃州,他實在吃不起肉,又發現當地沒人吃豬肉,豬肉便宜得就像泥土一樣。他索性買了許多豬
肉回家,反覆燒制,研究怎麼煮豬肉才好吃。反覆嘗試之下,才有了他樂呵呵地向世人傳授的「東坡肉」秘訣: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甚至到他後來被貶到偏遠的惠州,實在沒東西吃時,他還能向屠戶買到沒人要的羊脊骨。
將它們煮熟,用熱酒淋一下,撒上鹽,放在火上燒烤。這大概是最早的羊蠍子吃法。
同是在惠州,他發現了荔枝這種中土罕有,豐腴甜美的水果。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還在書信裡跟兒子開玩笑說,說千萬別讓那些陷害他的人知道嶺南有荔枝,否則,他們會跑過來跟他搶荔枝吃。
詩詞之震撼、美食之味使我們深深的愛上了蘇軾
讀詩,能增強我們的文化修養,提升自信心,提高志氣。
本書一共6冊,每一本都是精挑細選的名士大家的著作,讓你在浪漫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外觀大氣,無論是外在裝飾還是字體設計都非常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精美排版,讓你在讀詩的時候不在枯燥!
現在購買一冊不到12塊錢的價格!內還有貼心的注釋,保證你的閱讀質量!
本書在參考了大量史料的基礎之上,再次對於名士大家的一生和不同經歷進行了情感化的解讀。
千年後的今天,史書中的那一頁已經泛黃,而在詩詞的字句中卻越來越清晰。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