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肌損傷定義太過複雜,快來看看簡化版!

2020-12-23 騰訊網

首個心肌梗死的共識定義發表於20年前,且被廣泛認為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2018年,最新的《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發布,其根據臨床背景和病理生理機制將心梗分為更多個亞型。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然而,《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非常複雜,其定義了7個不同的心梗亞型(1型、2型、3型、4a型、4b型、4c型和5型),以及心肌損傷(無心肌缺血證據,心臟生物標誌物水平升高)的相關類型。由於該定義的複雜性,臨床醫生和專家均致力於正確應用心梗的普遍定義。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正確診斷2型心梗以及區分2型心梗和急性心肌損傷。

簡化定義的提出

芝加哥大學的Peter Nagele博士認為心梗的普遍定義太過複雜,不適合日常臨床實踐。那麼,在不犧牲潛在生物學概念的前提下,心肌梗死的診斷可否簡化?Nagele博士認為是可行的,其表示我們只需要一個單純的急性心梗的定義,即從概念和機制上來講,與急性心肌損傷明顯不同,表1。

根據擬議的定義,急性心梗包括急性冠狀動脈閉塞所致心肌壞死的所有情況,無論其根本原因為何。冠狀動脈閉塞或為急性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冠狀動脈栓塞、血管痙攣或急性冠脈夾層的結果。該定義的核心要點是冠狀動脈血流急性中斷,診斷和治療的目的則為恢復冠脈血流。

急性心肌損傷則為非冠脈原因所致的急性心肌壞死,如房顫伴快速心室反應、肺栓塞、膿毒血症、劇烈運動,或有效的血管活性藥物暴露,導致心肌肌鈣蛋白的急性升高。急性心肌損傷診斷的核心為冠狀動脈外原因所致的心肌壞死。因此,急性心肌損傷的診斷和治療需識別和治療潛在的非冠脈原因。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同時符合這兩種標準,即心肌壞死可能同時因冠狀動脈和冠狀動脈外原因所致,如冠脈狹窄嚴重的患者發生房顫、急性貧血或膿毒血症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在臨床實踐中,若遇到冠狀動脈和冠狀動脈外原因的病理性重疊,臨床醫生可自行判定患者為急性心梗還是急性心肌損傷。

簡化定義不預示診斷或治療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擬議的簡化定義僅限於兩種情況(心梗或心肌損傷),且不預示特定的診斷或治療標準。另外,該定義只關注分類,而非描述如何進行診斷或治療。對於心梗和心肌損傷的診斷而言,心電圖表現(ST段抬高或非ST段抬高)、心肌肌鈣蛋白升高的確切水平或高敏肌鈣蛋白值的變化是基本的,但對心梗簡化定義卻並不重要。擬定的定義也並未指出病情的嚴重程度。

同樣,急性心梗簡化定義也不預示著任何治療方式。由於在心梗的診斷標準中涉及對冠狀動脈事件的懷疑,因此大多數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定義的患者或可接受冠脈造影或影像學檢查。然而,這些患者並非均需進行冠脈介入治療。

相反,在有穩定的梗阻性冠脈疾病的情況下,若急性冠脈外事件導致急性心肌缺血時,疑似急性心肌損傷患者或需進行冠脈介入治療。

當然,還需要針對急性心梗和急性心肌損傷制定不同的治療指南。因斑塊破裂所致急性冠脈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心梗的指導原則需有別於冠脈痙攣或冠脈夾層的指導原則。在房顫伴快速心室反應的情況下,急性心肌損傷治療的指南建議也將明顯不同於因膿毒血症或貧血所致的心肌損傷。

簡化定義的優點

簡化定義有以下幾個優點:

首先,其將心肌壞死的潛在機制(冠狀動脈 vs 非冠狀動脈)與心梗或心肌損傷的定義保持一致;

其次,幫助那些懷疑自己是否真正患有心臟病的患者。將口語化的「心臟病發作」與急性心梗相聯繫,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更清晰地認識,並避免目前存在的許多困惑。

第三,通過心梗的簡化定義重新聚焦心梗分類(什麼是急性心梗?),而非將其與診斷標準(例如,心肌肌鈣蛋白升高或降低、特定的心電圖改變、臨床症狀)相結合,這將使臨床醫生更加明確心梗的定義,以利於正確應用。

簡化定義的缺點

急性心梗簡化定義還有如下幾個缺點:

首先,對《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的進一步修訂會使臨床醫生產生更多困惑,至少在最初修訂時如此;

其次,該建議要求對大多數患者進行冠脈成像,以診斷心梗,然而這在世界範圍內的許多地區是不可行的。該要求將使臨床試驗的判定更具挑戰性,且或影響藥物開發。此外,患者仍需要一些診斷分層來指導治療(如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冠狀動脈痙攣)。

第三,該簡化定義或存在一種潛在風險,即與2型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即使急性心肌損傷患者的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更高,也更不易接受徹底的檢查和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如何進行分類,患者均需進行仔細的臨床評估,以了解心肌損傷的機制,以便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和護理方案。

此外,擬議簡化定義的提出並不是對《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的批判,相反通用定義為簡化和解決目前臨床醫生關於急性心梗的困惑提供了建議。

醫脈通編譯自:Peter Nagele. A Simplified Proposal to Redefin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rsus Acute Myocardial Injury. Circulation. 2020; 41: 1431–1433. 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4996.

相關焦點

  • 心肌梗死奪命無數,背後竟有著這樣的原因!
    2003年6月27日,喀麥隆國腳維維安·福在聯合會杯比賽中突發心肌梗死猝死,享年28歲。2005年8月18日,我國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因心肌梗死去世,享年46歲。2008年7月22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生瑜因心肌梗死去世,享年39歲。
  • 心肌梗死後心跳每分鐘控制在多少最好?快來看心血管醫生怎麼說!
    37歲的林先生,1周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這幾天病情平穩,上午查房後,建議患者再加點降心率的藥物,把心率從80次降到60次。林先生問:心跳80次,不是正常的嗎?為啥還降,會不會出事?王醫生:放心吧,80次還是太快。
  • 心臟:重視sepsis患者的心肌損傷
    1.小議膿毒症膿毒症定義已經更新,被認為是由感染導致的異常的炎症反應,隨後引起器官損傷。不適當的免疫反應會加重病情,誘發MDOS和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學機制複雜,涉及到病原體與宿主免疫系統。膿毒症分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表明,宿主免疫系統通過識別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來識別感染,比如細菌中的脂多糖(LPS)、真菌中的葡聚糖、病毒中的單鏈或雙鏈RNA。這些介體與模式識別受體(PRR)結合來發揮作用。機體在識別、處理病原體的過程中,也會引起機體自身的損傷。
  • Circulation:不同心肌梗死定義對發病率、治療和預後的影響
    在ISCHEMIA試驗中,與保守治療方案相比,對於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和中度/重度心肌缺血的患者,一開始就給予侵入性治療並不能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或全因死亡率。
  • 冠脈造影結果正常,為啥還診斷為心肌梗死?
    說到心肌梗死的發病機制,我想大家都能脫口而出:是冠狀動脈斑塊內出血或表面糜爛、潰瘍、破裂,繼發血栓形成,引起冠脈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閉塞,最終導致心肌缺血、壞死。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有一小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就是不走尋常路,其冠脈完全正常或僅僅輕度狹窄。面對這類特殊的心肌梗死,我們應該如何處理?今天還是從一個病例講起。
  • 25張圖表,吃透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常有明顯的變化,包括ST段抬高或壓低、Q波形成、新發的左束支傳導阻滯等。我們來通過25張圖表,複習心肌梗死的心電圖診斷標準、圖形演變、梗死定位以及病變血管等內容。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要點解讀
    2019.10.2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全文發表在中華心血管病學雜誌2019年第10期, 並配發了沈衛峰教授撰寫的「遵循指南,優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管理」的專家述評。該指南是目前中國心血管界在冠心病,STEMI診斷和治療領域中的權威專家們共同努力的結晶。
  • 關於心肌梗死的知識,醫生為你解答
    心肌梗死後常可見受損心肌組織的Q波(長度大於QRS波群的三分之一或寬度大於小網格)。如果ST段不升高,心肌梗死應根據心肌酶的水平來判斷。直到20世紀80年代,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和乳酸脫氫酶(LDH)被用來檢測心臟損傷。結果發現,心肌損傷後肌酸激酶(CK-MB)MB亞群異常升高是非常典型的。今天的指南通常推薦肌鈣蛋白。這些蛋白質在永久性損傷發生前增加。
  • 急性心肌梗死合併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處理
    何奔 教授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常見的併發症,按起源可分為室性和室上性,其中室性心動過速是急性心肌梗死時最易發生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 新研究發現:心肌蛋白在心肌梗死中起著重要凝血作用
    新研究發現:心肌蛋白在心肌梗死中起著重要凝血作用  Emma Chou • 2020-04-04 14:00:29
  • 脖子發緊沒重視,結果心肌梗死
    >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凌晨0點剛過,急性心肌梗死傳圖群就發來信息:女性,65歲,急性心肌梗死,請準備!
  • 44歲男子,脖子不舒服,沒想到是心肌梗死,導致猝死!
    小孟是一名廚師,最近一周總是脖子發緊,經常感覺好像突然被別人掐住脖子一樣,尤其走路走快了,或者上樓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或者加重。每次幾分鐘就能緩解,發作時小孟想著不行趕緊去醫院看看,可是幾分鐘就好了,好了跟沒事人似的,也就不願意去醫院了。
  • 進展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見心肌損傷,如何識別與處理?
    有心肌損傷的患者,體徵往往不特異,竇性心動過速特別是夜間心動過速,且心率的加快程度與體溫的升高程度不相稱(>10次/℃),可作為診斷的重要線索。 2.診斷 疑似或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出現心肌損傷標誌物(肌鈣蛋白cTNI/cTNT升高和/或降低超過第99百分位上限),並排除急性冠脈症候群(ACS)後,診斷新冠肺炎相關心肌損傷。
  • 從病生理機制理解炎症風暴導致心肌細胞損傷
    其中炎症風暴導致的心肌損傷情況不容小覷。 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指出[6],部分患者可出現乳酸脫氫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部分危重者可見肌鈣蛋白增高。黃朝林的研究中[4],新冠肺炎發生急性心肌損傷併發症的比例可達 12%,其中重症患者會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休克、呼吸窘迫症候群 [ARDS]、急性心臟損傷、急性腎損傷), 甚至死亡。 那麼從病理生理學機制上,炎症風暴是如何導致心肌細胞損傷的呢?
  • 高血壓、糖尿病朋友如果出現這3 大症狀,一定警惕心肌梗死
    昨晚夜班,胸痛中心來了一小夥,我們就叫他小李吧,32歲,吸菸史12年,每天1包,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家族中也沒有冠心病史,昨日朋友聚會飲酒後突然出現胸痛、大汗淋漓,接著就暈倒了,朋友趕緊呼120來到醫院,此時已經清醒,測血壓80/60mmHg,做心電圖檢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心肌梗死引起了心源性休克,血壓低於正常值
  • 心肌梗死的急救視頻
    整理:gcplive來源:藥評中心心肌梗死,又名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生局部壞死
  • 脖子發緊沒重視,結果心肌梗死!醫生說:還有哪些心梗欺騙我們?
    凌晨0點剛過,急性心肌梗死傳圖群就發來信息:女性,65歲,急性心肌梗死,請準備!我們馬上啟動導管室,在急診等待患者,整個搶救過程非常及時,一秒鐘也沒有耽誤,也在第一時間開通了血壓,送患者回了監護室。統計顯示有25%的心肌梗死沒有典型的胸痛或心前區疼痛;有10%的心肌梗死自行前往醫院途中去世;有50%的心肌梗死患者,發病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可能發生了心肌梗死。一、脖子發緊怎麼會是心肌梗死?
  • 發生心肌梗死,搶救的黃金1小時內,應該做什麼?早了解或可救命
    突發性的心肌梗死,在短時間內,不能做好應對措施,就可能讓生命停止,或者是給心臟帶來比較大的損傷,壽命也會因此縮短,也會給親人帶來負擔。在發生心梗時,多數人都會措手不及,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害怕做錯方式,讓情況更加嚴重。為了降低危害,對於心肌梗死的正確搶救方式,還真應該了解一下。
  • 胸口疼了九小時心肌損傷不可逆
    原標題:胸口疼了九小時心肌損傷不可逆   近日,65歲的張國傑(化名)感到胸部持續疼痛,在苦熬9個小時後,他被家人送至市中醫醫院。
  • 心肌缺血分5種,不同心肌缺血治療方法不同!心血管專家說清楚
    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最高,導致猝死最多的就是心肌缺血!嚴格說心肌缺血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種病理生理狀態。心肌缺血最主要是由於心臟動脈血管,也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血管給心臟不能充分供血供氧從而導致的病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