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心肌蛋白在心肌梗死中起著重要凝血作用

2020-12-23 前瞻網

新研究發現:心肌蛋白在心肌梗死中起著重要凝血作用

 Emma Chou • 2020-04-04 14:00:29 來源:前瞻網 E383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普遍存在的心臟蛋白(稱為心臟肌球蛋白)會導致心臟組織的血液增厚或血凝塊惡化。心臟肌球蛋白在人心臟病發作時被釋放到體內。

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分子醫學系教授約翰·H·格裡芬(John H. Griffin)博士領導的一個團隊,在進行了一系列跨越三年、涉及多個合作機構的實驗後,得出了這一出人意料的發現。

雖然血液凝固是許多危及生命的心臟事件的根本原因,包括心臟病發作和中風,但科學家直到現在才知道心肌肌凝蛋白與這一過程有關。這種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泵血的肌肉運動。

「這項研究的真正突破是我們發現了心臟肌球蛋白的另一種主要生物活性。沒有人懷疑它是一種促凝因子。」格裡芬說。「我們的發現在血液學和心臟病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表明還有另一個潛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影響著心臟病患者的健康狀況。」 

血凝固對於預防受傷後出血是必要的。人體內最豐富的促凝蛋白是膠原蛋白,但它通常不接觸血液。當血管和組織受損時,包括膠原蛋白在內的許多促凝因子會使血液從液體變成凝膠,形成血塊,從而減少失血。然而,促凝劑必須在止血和防止過度凝血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如在深靜脈血栓形成或血凝塊引起中風的情況下。

「就像發炎一樣,少量的凝血是有益的,但過多的凝血就危險了。」 格裡芬說,「雖然少量的心臟肌球蛋白可能有助於減少心臟出血,但過量了可能會促進血液凝塊,切斷氧氣,加劇心臟組織的損傷,從而加重心臟損傷。」

事實上,格裡芬和他的合作者,包括科羅拉多大學的醫學博士Tobias Eckle,發現將過量的心臟肌球蛋白給予受過控制的心臟病發作的小鼠,會使心臟損害加倍。

這項研究發表在2020年4月的美國心臟協會雜誌《動脈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學》上。

格裡芬和他的團隊目前正與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的藥物發現與開發部門合作,研發一種針對心臟肌凝蛋白促凝活性的治療化合物,以減少由心臟病發作引起的組織損傷。

抗凝藥物已經存在,從阿司匹林等非處方藥到華法林等廣泛使用的處方藥。一種被稱為直接口服抗凝劑(通常被稱為DOACs)的新藥物也出現了,以解決對凝血藥物的巨大需求。但是這些現有的藥物中有許多會引起過度出血或其它副作用,因為它們作用於整個身體的凝血系統,而不僅僅是心臟中的血液凝固。

格裡芬設想了一種抗凝藥物,只針對心臟肌球蛋白驅動的凝血。從理論上講,這種藥物可以在發生急性心臟事件後立即用於住院病人。

格裡芬說:「心血管疾病是美國男性、女性和大多數種族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有疾病風險的人需要新的更好的藥物,而心臟肌球蛋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希望的研究途徑。」

原文來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muscle-protein-abundant-heart-key.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簡單3 步,教你讀懂凝血化驗單!|化驗單|凝血|凝血功能|華法林
    在口服抗凝劑(如華法林)的過程中,維持 PT 在正常對照的 1~2 倍最為適宜。PT%(PT 活動度):70~150%。與凝血酶原時間的意義相同,且更能準確地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肝臟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因此 PT% 的高低能夠反映肝細胞損傷的程度。如果 PT% 持續下降而無上升趨勢,則提示預後極差。
  • 凝血五項不會看?一圖幫你搞定
    (無)纖維蛋白血症等; 3)纖維蛋白溶解活力增強:如繼發性、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等; 4)血液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抗因子 Ⅷ 或因子 Ⅸ 抗體等; 5)系統性紅斑狼瘡及一些免疫性疾病。
  • B肝生命周期新發現,HBc泛素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針對B肝病毒生命周期的理解,有助於開發新靶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治療藥物。那麼,到底是什麼在HBV生命周期中起著重要作用呢?2020年11月26日,Hana Langer、Barbora Luby等研究人員闡述了這一研究,那就是HBV的核心蛋白(HBc)。
  • 「凝血功能」常規檢測及結果解讀
    臨床應用: 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 Ⅴ、Ⅶ、Ⅹ 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時用於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據報導,在口服抗凝劑的過程中,維持 PT 在正常對照的 1~2 倍最為適宜。
  • 科學家揭示RNA結合蛋白Quaking在心臟肌纖維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心臟作為胚胎發育過程中第一個形成並發揮作用的組織器官,在其複雜的發育成熟過程中,心臟肌纖維肌節形成相關基因的pre-mRNA的選擇性剪接調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NA結合蛋白作為pre-mRNA選擇性剪接的調控因子,其中STAR家族成員Quaking(QKI)可通過結合特定序列ACUAAC,參與調控包括肌肉祖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單核細胞、神經幹細胞等很多組織細胞的選擇性剪接,但其對心臟發育成熟的作用尚未有報導。
  • 心肌梗死奪命無數,背後竟有著這樣的原因!
    2003年6月27日,喀麥隆國腳維維安·福在聯合會杯比賽中突發心肌梗死猝死,享年28歲。2005年8月18日,我國著名小品演員高秀敏因心肌梗死去世,享年46歲。2008年7月22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生瑜因心肌梗死去世,享年39歲。
  • Cell|治療心肌梗死,膠原蛋白V或是救星!
    心肌梗死(MI)是患者冠狀動脈發生缺血缺氧導致心肌壞死的疾病,具有發病迅速、病情兇險的特點,嚴重時常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心肌細胞的血氧不足,缺血心肌的多種炎症因子被大量釋放,促進心室重構。心肌重構將導致心臟肥大,其過程中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過度激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 心肌梗死這種疾病的未來治療趨勢如何?
    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多能幹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抗纖維化、促進血管形成、抗心肌細胞凋亡、促進心肌再生等特性。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療法可以通過分化成心肌或旁分泌的作用促進梗死區心肌的存活,從而改善心功能[4]。並且,間充質幹細胞來源豐富,增殖能力強,低免疫原性,在臨床上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 羅氏高敏肌鈣蛋白T檢測 1小時即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
    核心提示:TRAPID-AMI臨床研究結果已在《急診醫學年鑑》線上發表,該研究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對擬診NSTE-ACS的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診斷可行性方案。該方案基於羅氏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檢測,證實了將納入或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觀察時間從3至6小時縮短到1小時這一快速診斷的準確性。
  • 心肌及炎症標誌物,快速識別新冠肺炎「細胞因子風暴」的利器
    「SARS-CoV-2」是第一次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1]。 因此,無論在新冠肺炎的診斷環節,還是患者治療過程中必須高度監測心血管的變化,特別是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以預防「細胞因子風暴症候群」的發生。面對疑似和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期進行心肌及炎症標誌物的檢測必不可少!
  • 【匯總】特定蛋白的常見項目、臨床應用和臨床意義|CRP|ASO|關節炎...
    在IVD試劑廠家的市場宣傳菜單中不難發現「特定蛋白」套餐或者檢測系列,看似自成一派,卻又跟其他檢測套餐有交錯。RF是抗變性IgG的抗體,常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血清和滑膜液中,其定量測定是判斷患者免疫應答和觀察療效的一個重要指標。CRP對類風溼炎症反應具有輔助的診斷作用。ASO可用於風溼熱和風溼性關節炎的鑑別診斷。
  • 治療心衰新策略:激活心臟肌球蛋白
    這種叫做omecamtiv mercabil的分子過去被發現可激活心臟的肌球蛋白,即心肌中主要的產生動力的蛋白。 如今,美國的研究人員說,它是通過加快肌球蛋白向產力狀態的轉換來實現這一作用的,這一過程可增加能夠結合肌動蛋白的肌球蛋白數目,並提高心肌的收縮能力。研究論文3月18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上。
  • 心肌梗死後5大併發症,每個都可致命,及時發現和處理很重要
    多由於心肌缺血或心功能損害造成房壓增高,交感神經系統的刺激也是重要原因。治療原則是改善缺血、改善心功能,適當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控制。 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都是比較嚴重的情況。醫生會根據情況及時給予用藥處理。
  • 心肌梗死、心肌損傷定義太過複雜,快來看看簡化版!
    首個心肌梗死的共識定義發表於20年前,且被廣泛認為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2018年,最新的《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發布,其根據臨床背景和病理生理機制將心梗分為更多個亞型。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新型口服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劑在中國獲批臨床
    CK-274是新一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劑,箕星藥業與Cytokinetics公司於今年7月就CK-274在大中華區的研發和商業化籤訂了獨家許可協議。    截圖來源: CDE官網  CK-274是一種新型口服小分子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劑,由Cytokinetics科學家研發。
  •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技術可量產心臟「創可貼」
    日研究發現新技術可量產心臟「創可貼」新華社東京10月8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明了一種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大批量培養心肌細胞的技術。這種人工誘導的心肌細胞可以像「創可貼」一樣,幫助修復受損心臟,未來有望用於心臟疾病治療。
  • 關於心肌梗死的知識,醫生為你解答
    心肌梗死這種病通常在高齡老人的身上出現,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逐漸開始「低齡化」,換句話說,心肌梗死已經開始盯上年輕人群體。因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在強壓力(由於緊張或劇烈運動)的作用下,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增加,特別是當壓力大於身體一般適應的壓力時。健康人在劇烈運動和隨後的恢復過程中發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放鬆時的6倍。
  • 從病生理機制理解炎症風暴導致心肌細胞損傷
    JAMA)上發表的最新研究中對新冠肺炎所導致的 6 例死亡患者的數據分析後得出結論[5]:直到患者死亡前,中性粒細胞、D-Dimer、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呈持續升高,而淋巴細胞計數成持續降低。並進一步指出:中性粒細胞升高可能與病毒入侵所致細胞因子風暴相關,凝血激活可能與持續炎症狀態相關,急性腎損傷可能與病毒的直接作用、缺氧及休克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