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常規檢測及結果解讀

2020-12-23 騰訊網

1

凝血酶原時間(PT)

正常參考值:

12~16 秒。與正常對照超過 3 s 以上為異常。

臨床應用:

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 Ⅴ、Ⅶ、Ⅹ 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時用於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據報導,在口服抗凝劑的過程中,維持 PT 在正常對照的 1~2 倍最為適宜。

PT 異常的意義:

1. 延長:先天性因子 Ⅱ、Ⅴ、Ⅶ、Ⅹ 缺乏症和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獲得性見於 DIC、原發性纖溶症、維生素 K 缺乏、肝臟疾病;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口服抗凝劑肝素和 FDP 以及抗凝因子 Ⅱ、Ⅴ、Ⅶ、Ⅹ 的抗體。

2. 縮短:先天性因子 Ⅴ 增多症、口服避孕藥、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劑的監測:詳見 INR。

2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正常參考值:

0.8~1.5。

臨床應用:

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時間與正常對照凝血酶原時間之比的 ISI 次方(ISI:國際敏感度指數,試劑出廠時由廠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實驗室,用不同的 ISI 試劑檢測,PT 值結果差異很大,但測的 INR 值相同,這樣,使測得結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國際上強調用 INR 來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一種較好的表達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應用口服抗凝劑時 INR 的允許範圍如下:

非髖部外科手術前:1.5~2.5

髖部外科手術前:2.0~3.0

深靜脈血栓形成:2.0~3.0

治療肺梗塞:2.0~4.0

預防動脈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術:3.0~4.0

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正常參考值:

24~36 秒。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 10 s 以上為異常。

臨床應用: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檢查內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因子 Ⅷ、Ⅸ、Ⅺ 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們相應的抑制物。

同時,APTT 也可用來凝血因子 Ⅻ、激肽釋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釋放酶原是否缺乏,由於 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徑主要是內源性凝血途徑,所以 APTT 成為監測普通肝素的首選指標。

APTT 異常的意義:

1. APTT 延長:

(1)因子 Ⅷ、Ⅸ、和 Ⅺ 血漿水平減低,可見於血友病甲、乙。因子 Ⅷ 減少還見於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嚴重的凝血酶原(因子 Ⅱ)、因子 Ⅴ、Ⅹ 和纖維蛋白原缺乏。如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症、腸道滅菌症候群、吸收不良症候群、口服抗凝劑、應用肝素以及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

(3)纖溶活力增強,如繼發性、原發性纖溶以及血循環中有纖維蛋白(原)降解物( FDP )。

(4)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如抗因子 Ⅷ 或 Ⅸ 抗體、SLE 等。

2. APTT 縮短:

(1)高凝狀態,如 DIC 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質進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和腎病症候群等。

4

纖維蛋白原(FIB)

正常參考值:

2~4 g/L。

臨床應用:

纖維蛋白原即凝血因子 Ⅰ,是凝血過程中的主要蛋白質,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況下的應激反應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現在急性感染、燒傷、動脈粥樣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腎炎、尿毒症等。FIB 減少主要見於 DIC、原發性纖溶亢進、重症肝炎、肝硬化和溶栓治療時。

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三者同時檢測已被臨床用於篩查病人凝血機制是否正常,特別是心胸外科、骨科、婦產科等手術前檢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為重要。

纖維蛋白原異常的意義:

1. 纖維蛋白原減少:(

2. 纖維蛋白原增加:纖維蛋白原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機體的一種非特異反應,常見於下列疾病:

(1)感染:毒血症、肺炎、輕型肝炎、膽囊炎、肺結核及長期的局部炎症。

(2)無菌炎症:腎病症候群、風溼熱、風溼性關節炎、惡性腫瘤等。

(3) 其他:如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月經期及妊娠期也可見輕度增高。

3. 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纖維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範圍。但纖維蛋白原有質的異常,臨床可無症狀或僅有輕度的出血傾向。

5

凝血酶時間測定(TT)

與正常對照相比,超過 3 s 以上為異常。

TT 異常的臨床意義:

1. 凝血酶時間延長:

見於肝素增多或類肝素抗凝物質存在、如 SLE、肝病、腎病等,低(無)纖維蛋白血症、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症、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增多、如 DIC、原發性纖溶等。

2. 凝血酶時間縮短:

見於血標本有微小凝塊或鈣離子存在時。

二、抗凝藥物的應用

抗凝藥物包括香豆素類、凝血因子間接抑制劑(肝素)和凝血因子直接抑制劑(IIa、Xa抑制劑)。

1、香豆素類如華法林:

Vitk使II、VII、IX、X前體R-羧化,抑制其活化,而華法林能阻止VitK由環氧化物型向氫醌型轉化,抑制VitK的循環利用,從而抑制II、VII、IX、X的活化。華法林用於治療和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起效慢,療效受年齡、個體差異、藥物相互作用、日常飲食、自身疾病狀況等影響。INR 2-3,既能很好預防血栓,出血風險也小。

2、肝素(UFH):

與抗凝血酶III結合後發揮抗Xa因子和抗IIa因子的作用,分子量15000Da。半衰期較短,藥代動力學性質不穩定,需持續靜脈給藥。有效劑量個體差異大,需檢測APTT調整劑量。過量魚精蛋白解救。可誘發肝素誘導的血小板較少(HIT)。

3、低分子肝素(LMWH):

由肝素解聚而來,分子量4000-6000Da。藥代動力學性質穩定,qd或bid皮下注射。無需檢測APTT,魚精蛋白只部分中和其抗凝作用。抗Xa因子大於抗IIa因子作用。不同低分子肝素間不能相互替換。對PLT功能影響較小,發生HIT風險小(1%),低於肝素。用肝素後發生HIT,也不能再使用LMWH。劑量100U/kg,〉75歲劑量調整為75U/kg。CCr15-30ml/min,減為qd;CCr〈15m/min,禁用。

4、磺達肝葵鈉(安卓):

僅含肝素分子結構中發揮作用的核心結構——戊糖單位,只對Xa因子發揮抑制作用。因不抑制凝血酶(IIa),適用於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半衰期較長,qd皮下注射。低體重、老年患者減量。CCr〈30ml/min禁用。不影響PLT,發生HIT極罕見。

5、比伐盧定:

直接抑制凝血酶(IIa)。半衰期較短(25min),需靜脈持續用藥。在有高出血風險的ACS中,與血小板GPIIb/IIIa聯用,用於緊急或早期侵入性治療。緊急PCI抗凝治療。

6、達比加群:

直接抑制凝血酶(IIa)。口服,固定劑量qd。療效及安全性與依諾肝素相似。無需調整劑量,無需常規監測凝血功能。無食物和藥物相互作用。不足:無特異性拮抗劑,CCR〈30ml/min禁用。

本文來源網絡,本平臺致力於信息分享,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簡單3 步,教你讀懂凝血化驗單!|化驗單|凝血|凝血功能|華法林
    凝血功能檢查是臨床工作中很常見的一種實驗室檢查,其中涉及多個指標,每個指標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你都會解讀嗎?今天就給大家梳理一下~第一步:明確凝血機制生理性凝血機制如下圖所示:第二步:牢記各項指標含義PT(凝血酶原時間):11~17 s。
  • 凝血功能異常,原因竟是?|紅細胞|抗凝|血細胞|血漿_網易訂閱
    作者 | 朱紫衣  單位 | 簡陽市人民醫院  凝血功能檢測是術前篩選凝血系統疾病、檢測凝血系統病理變化、指導出血性疾病等多種情況臨床用藥的重要指標。實驗室檢測凝血功能的影響因素很多,如標本的採集、運送、保存以及抗凝劑和全血的比例等。
  •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檢測和診斷
    在大多數的病例中發現嚴重的出血和/或消耗性凝血障礙,在確定DIC這一診斷之前,存在出血的DIC患者有必要在應用肝素之前檢測出微血栓。雖然幾個組織已經提出了有關DIC的各種診斷標準,但在由於某種潛在的疾病而被認為存在凝血障礙的患者中,關於DIC的病理狀態的治療不包括抗血栓形成或抗纖溶蛋白溶解治療。此外,儘管先前的標準已應用於研究,但在臨床實踐中實用性較差。
  • 凝血五項不會看?一圖幫你搞定
    凝血酶原時間(PT) PT 是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 Ⅰ、Ⅱ、Ⅴ、Ⅶ、Ⅹ 活性的指標,是檢測機體外源性凝血系統功能有無障礙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抗凝治療的重要監測指標。
  • 1歲男童誤食家中老鼠藥 出現凝血功能異常
    紅網永州3月2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王詩穎 實習生 唐瀟珺)1歲4個月的永州男童軒軒,因誤食老鼠藥出現凝血功能異常,被送往省兒童醫院救治。醫生提醒,有孩子的家庭應把毒鼠劑或者其他藥物放置在孩子觸摸不到的地方,謹防孩子誤食。
  • 賽科希德:通過凝血檢測可以用於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篩查...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9月14日訊,有投資者向賽科希德提問, 董秘您好,我的理解不知對不對,人喝酒吃肉醬油用多了,容易血液粘稠,容易患血栓疾病,通過我們的體外新血栓篩查,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到了做手術的地步,術前必查凝血指標,所以說貴司的該項檢測只要喝酒吃肉喝醬油就會必用到
  • 微流控凝血企業普施康完成由元生創投領投的數千萬B輪融資
    公司利用國際領先的離心微流控盤式晶片平臺技術,結合獨創的微量全血分離功能,能夠實現PCOT產品全自動化、多樣本多指標檢測、高準確性和低成本的統一。普施康致力於滿足中國各級醫療服務機構的快速診斷需求,研發適用國情的凝血、免疫、生化試劑盒及新型配套檢測系統,可全方位應用於大醫院急診、中小醫院、社區基層醫院、臨床科室和移動醫療的新型診斷系統,服務於快速增長的中國醫療市場。
  • 腫瘤患者APTT低於檢測下限,提示高凝?
    血常規: Hb: 61 g/L HCT: 20.4 RBC: 1.98 *10^12/L WBC、PLT計數基本正常 凝血常規:
  • 36氪首發|探索微流控凝血的藍海市場,「普施康」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
    普施康成立於2014年,它專注於微流控凝血領域,此前36氪對其有過詳細報導——其核心定位主要體現在以離心微流控作為技術平臺,結合微量全血分離功能,探索凝血(即血栓與止血)、化學發光免疫等領域的醫療應用,包括POCT檢測儀器、微流控盤式晶片和配套的診斷試劑,並將其應用於大醫院急診、中小醫院、社區基層醫院、臨床科室和移動醫療新型診斷系統等場景
  • 除了PLT和FIB,血栓彈力圖MA值還可以篩查這種凝血物質缺陷
    1凝血常規PT、APTT、FIB均正常,D-二聚體2.0 ug/mL升高。2血常規RBC計數3.32*10^12/L、Hb107g/L偏低。PLT、WBC計數均正常。由於患者PLT計數、FIB水平均正常,那麼MA降低是否考慮顯著的PLT功能障礙?4進一步檢查PLT聚集試驗結果ADP、膠原、花生四烯酸、腎上腺素、瑞斯託黴素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正常,不提示顯著PLT功能障礙。
  • 孕婦需要進行的十項產檢,唯一一項需要夫妻共同檢測的檢查
    第三項,孕婦身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常規檢查,血尿常規。 第四項,生化檢查——評估肝腎功能狀態的法寶,血液生化檢查又稱為肝腎功能檢查,是較為簡單而全面地了解肝臟和腎臟功能狀態的方法。
  • 很可能是凝血障礙或癌症
    去看醫生時,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一些檢測和檢查: 健康史。醫生會詢問患者之前是否出現過瘀青。他還會問: 患者有哪些疾病; 服用的藥物; 除了瘀青以外的其他症狀; 近親的病史。
  • 「真假」CK-MB——不同檢測方法的實驗室解讀
    2020年8月17日早採血檢測心肌標誌物,CK-MB結果為0.23ug/L(參考值:0-3.7ug/L)。同日同一時間採血檢測心肌酶譜,CK-MB結果為70U/L(參考值:0-25U/L)。因此主管醫生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表示質疑,致電檢驗科,尋求解釋。
  • 老人摔跤危及生命 等不及核酸檢測結果醫生這樣做手術
    出血兇猛,明顯影響循環功能,需要馬上進行手術止血清血腫。」手術刻不容緩。但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期間,劉老伯的新冠核酸檢測結果尚未出來。特殊時期,王文林主任立即將情況匯報院感科及院領導,啟動疫情期間急危重症急診手術應急預案,採用專門的手術室,按疑似患者做好二級防護進行緊急手術。
  • 愛寶來解讀試管嬰兒前白帶常規檢查的相關知識
    據俄羅斯誕生醫院的生殖專家介紹,白帶常規檢查是了解女性婦科健康最常見的一種方法,可以通過白帶常規檢查的報告來判斷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態。那麼,什麼是白帶常規檢查?白帶常規檢查的相關知識有哪些?下面就由愛寶來的寶妹為大家做介紹。 一、什麼是白帶常規檢查?
  • IgM和IgG檢測結果應當如何解讀?一篇文章全講透了
    IgM與IgG同屬於免疫球蛋白,有何區別,我們從含量、產生時間及對臨床診斷作用等方面對二者區別做如表1所示歸納:IgM和IgG檢測結果解讀如上文所述,抗原進入機體需經過一定的潛伏期才會產生IgM與IgG。在這一期間,血清無法檢出IgM與IgG,這時就體現了核酸檢測的優勢:能檢測處於窗口期的患者是否受到感染。
  • 「血、尿、便」三大常規史上最全解讀
    那麼,你是否會看、會解讀這些檢查單呢?不會?別慌,小編先手把手教你解讀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01 血常規檢查1 血紅蛋白濃度(Hb)血紅蛋白濃度指單位體積(L)血液內所含的血紅蛋白的量,血紅蛋白又稱血色素,是紅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能與氧結合,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 血清胃功能檢測及原理
    血清胃功能檢測簡介1.項目:血清胃功能檢測技術,由芬蘭必歐瀚集團發明,擁有中國及國際發明專利,填補了胃功能檢測的空白;是一項無創、無痛、安全、經濟的胃病檢查方法。2.—早期胃癌篩查—提示胃部炎症及程度—胃食管反流病風險提示,優化診療方案—胃酸高低的輔助判斷,指導藥物(如PPI類等)合理使用—判斷胃萎縮存在部位及程度,輔助判斷胃吸收障礙的原因血清胃功能檢測解讀原理
  • 尿常規幹化學與鏡檢結果不符?原因在這
    尿常規與血常規以及糞便常規被稱為臨床檢驗的三大常規,經常作為常規項目進行檢測,在尿常規檢測中又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外觀(顏色、透明度)、幹化學檢測結果和顯微鏡鏡檢結果,通常三者的結果能夠很好的吻合,但是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經常能夠遇到幹化學和鏡檢不符的狀況,這往往會給臨床醫生與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擾,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