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與血常規以及糞便常規被稱為臨床檢驗的三大常規,經常作為常規項目進行檢測,在尿常規檢測中又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外觀(顏色、透明度)、幹化學檢測結果和顯微鏡鏡檢結果,通常三者的結果能夠很好的吻合,但是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經常能夠遇到幹化學和鏡檢不符的狀況,這往往會給臨床醫生與患者造成一定的困擾,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因為幹化學檢測和顯微鏡鏡檢是兩種原理不同的檢測技術,而且兩者因外源性物質、人為因素等對尿液標本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幹化學與鏡檢白細胞不符
△幹化學陽性,鏡檢沒有發現白細胞
首先應該排除幹化學的假陽性,尿液如果被甲醛或者其他氧化劑汙染,或者尿液中存在毛滴蟲以及高濃度的膽紅素,或者用呋喃妥因等藥物時會使幹化學出現假陽性。如果排除假陽性的情況,則有可能是由於尿液在膀胱中貯存時間過久或者尿液標本沒有及時送檢,從而導致白細胞裂解破壞,中性粒細胞酯酶釋放到尿液中所致。
△幹化學陰性,鏡檢有白細胞
首先要排除幹化學的假陰性。尿液中的蛋白質、維生素C、葡萄糖以及服用頭孢氨苄等都易造成幹化學假陰性的結果。幹化學法測定白細胞是檢測白細胞酯酶,而單核細胞、淋巴細胞中是不含這種酶的,因此幹化學法測定白細胞只對粒細胞比較敏感,而尿液中出現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時(見於腎移植)會出現幹化學陰性,而鏡檢有白細胞。
幹化學與鏡檢紅細胞不符
△幹化學陽性,鏡檢沒有發現紅細胞
當尿中有肌紅蛋白、氧化劑、易熱性觸酶或大量細菌時,可使幹化學出現假陽性。如果排除假陽性,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尿中紅細胞破壞釋放Hb造成的。
△幹化學陰性,鏡檢有紅細胞
這種情況較少見,多見於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100mg/L)或者尿試紙條失效等情況。
幹化學亞硝酸鹽陽性但患者並無泌尿系統感染表現
如果尿液留取後沒有及時送檢,會導致尿中的細菌大量繁殖,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導致亞硝酸鹽陽性。或者尿液標本被亞硝酸鹽及偶氮劑汙染,也會導致亞硝酸鹽假陽性。大量食用含硝酸鹽的食物時也會造成亞硝酸鹽假陽性的結果。
從上述情況分析可知,尿液標本留取時,儘量不要留取在膀胱中貯存時間過長的尿液,最好是晨尿之後的二次晨尿,所謂的二次晨尿就是第一次晨尿之後適度飲水後再次留取的尿液標本。並在留取後及時送檢。
來源:456檢驗之窗
本文來源網絡,本平臺致力於信息分享,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