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毫無根基的皇子胤祹,為何雍正不敢惹?其後臺連康熙都要敬著

2020-12-22 小小旭講歷史

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后妃最多的一位皇帝,擁有那麼多的后妃,他的子女當然也很多。但是在當時那個醫學落後的年代,康熙的大多數子女還沒活幾年就死掉了。他35個孩子的年齡之和是1094歲,平均年齡才31歲多一點,可以說是非常短了。

康熙皇帝畫像

但是在康熙的眾多兒子中,皇十二子胤祹卻是個例外。九子奪嫡之後,大部分皇子都受到了雍正的清算,而他卻安然無恙,一直活到79歲,才離開人世。與此同時,胤祹的母親更是活到了97歲,成為康熙最長壽的妃子。這母子究竟有什麼樣的長壽秘訣?又是什麼原因讓胤祹在九子奪子中安然無恙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影視劇中的胤祹

胤祹母子與世無爭、逍遙自在,所以活得長久

胤祹的母親定妃萬琉哈氏,一個不在乎權力的女人,從來都沒有參加過爭寵之類的活動,安分守己活得逍遙自在。心態這麼好的人當然很容易有一個好的身體,活得長久也在情理之中。當然這樣一個與世無爭、沒有心機的女人,想要在風雲變幻的後宮中得到很高的地位是不可能的。

影視劇中的定妃

直到胤祹33歲,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之後,萬琉哈氏才母憑子貴得到一個「定嬪」的封號。但是直到康熙死去,她也沒有再得到晉升。還是雍正繼位後,為了嘉獎沒有跟自己作對的胤祹,萬琉哈氏才再次母憑子貴成了「定妃」。有這樣一位安貧樂道的母親,胤祹從小受到她的影響,對權力地位也沒有什麼興趣,所以沒有參加九子奪嫡。

正因如此,胤祹跟雍正皇帝沒有不可化解的矛盾,所以雍正沒有對他下手。胤祹之所以沒有參加九子奪嫡,除了因為母親安貧樂道外,更是因為他有一位連康熙都要尊敬的強大後臺,這樣他就能在不參與皇室爭鬥,沒有任何權勢的情況下,依然安然無恙。

影視劇中的定妃

胤祹養母雖為宮女,但是康熙皇帝都要恭敬地對待,雍正更是不敢惹

胤祹的養母正是康熙皇帝的啟蒙老師——蘇麻喇姑。她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女人。雖然只是一位宮女,但是她伺候的人卻不一般,正是康熙最敬重的奶奶孝莊太后。如果僅僅如此,蘇麻喇姑也只是一個有點權力的宮女而已。

蘇麻喇姑

但是蘇麻喇姑因為幫助孝莊太后對抗多爾袞,受到孝莊的重視,被孝莊派到康熙皇帝的身邊,成為了康熙的啟蒙老師。雖然說是老師,但是康熙自幼跟隨蘇麻喇姑一起長大,受到細心的照顧,其實與母親沒有兩樣。

正是因為康熙皇帝對蘇麻喇姑的敬重,所以才把自己的兒子胤祹送到她的身邊,讓老人家不至於那麼孤獨。也正是因為有著蘇麻喇姑這樣的強大後臺,胤祹才能過上那麼悠閒的日子,不用參加那些爾虞我詐的爭鬥。因為即使他毫無根基,雍正那些皇子也不敢隨意招惹他。

影視劇中的蘇麻喇姑

總的來說,正是因為胤祹有著一位無心權位的母親作為榜樣,還有這一位康熙都要尊敬的養母作為後臺,他才沒有參加九子奪嫡,最後才能躲過雍正皇帝的清算,在九子奪嫡後,成為少有的受益者。正是因為胤祹和他的母親有著良好的心態,過得逍遙自在,他們才能獲得如此長的壽命。

參考文獻:《清史稿》、《紀連海講九子奪嫡》

作者推薦:

清朝最慘太后:不受丈夫寵愛,兒子視其為仇人,世人也指責她不貞

清朝最榮光的宮女,孝莊太后視其為閨蜜,康熙皇帝與她感情深厚

唐怡瑩為何勾搭了皇帝,卻嫁給王爺?張學良指出因她「性情淫蕩」

相關焦點

  • 他是康熙的兒子,從小殘疾,身後毫無背景,但雍正也要敬他三分
    他是康熙皇帝的兒子,運氣比較背,一出生就是個殘疾,更要命的是他身後毫無背景,但是就這樣一個看似運氣最差的皇子,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完成了人生逆襲,而且最後成為了康熙皇帝眾多皇子中結局最好的一個,連雍正皇帝即位後,也要敬他三分。
  • 康熙死後九子奪嫡,而笑到最後的其實並非雍正,而是低調的胤祹
    如此看來,似乎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是眾皇子裡面笑到最後的贏家。然而,其實從某種方面來講,真正的"超級大贏家"是一直以來不顯山不露水,結果一直能夠得到優待的十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祹。胤祹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6),是康熙帝的第二十二個兒子,而如果按照序齒,他則是皇十二子。作為眾多皇子中平凡無奇的一個,胤祹不是皇后或寵妃所生,也沒有從小展現出某方面的才華,也正因如此,在四哥胤禛二十一歲就受封多羅貝勒、八哥胤禩更是十七歲就被封為貝勒的情況下,他卻直到二十五歲才得到了比多羅貝勒低一檔的固山貝子爵位。
  • 他在九子奪嫡時避其鋒芒,成功躲過雍正清算,一直活到乾隆年間
    康熙的皇子們在雍正時期,除了胤祥獲得重用,其他的幾乎全軍覆沒,唯獨有一個皇子其實很有才幹,卻在最危險的時候掩其鋒芒,一直活到了乾隆時期,高壽77歲,那麼這個皇子是誰呢?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清朝時期,特別是清朝初年,想要被封為王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被晉封為親王爵位,那更是難上加難。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 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佛系性格讓他在皇位之爭中獨善其身,得享天年
    不過在蘇麻喇姑死的時候胤祹所作所為倒是讓父親康熙對他很是欣賞,蘇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93歲高齡去世時,胤祹以皇子身份堅持要為一生只是孝莊太后陪嫁丫頭的蘇麻喇姑披麻戴孝守靈,胤祹如此重情義的行為得到了康熙的許可,康熙由此認為胤祹是至誠至孝之人,對他這種行為大加讚賞。
  • 老十二未奪嫡對雍正也沒威脅,雍正為何欺負他?胤陶:看我老實?
    因為在皇家為了那張皇位甚至連親情什麼都可以不講,最終只有爾虞我詐和爭權奪利。最終在這場大亂鬥之中,四阿哥胤禛贏得了勝利走向了那張至尊皇位,四阿哥登基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是好事,因為康熙晚年的爛攤子實在是太亂了,急需像雍正這樣的鐵腕君王,可是對於他的兄弟來說實在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 九子奪嫡:十三阿哥胤祥,到底因何得罪了康熙?或許,雍正能回答
    作為清朝第一位「守成」時期的「鐵帽子親王」,康熙帝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在清朝歷史上的地位絕對非同尋常。這個被康熙皇帝冷遇了十幾年的皇子,在康熙皇帝駕崩第二天就被繼位之雍正皇帝給予了無可復加的恩遇:命為總理事務大臣、加封親王爵位。
  • 康熙的九位皇子為何要拼了命爭奪皇位,卻不願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
    所謂「成王敗寇」,這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們不是不知道參與皇位爭奪的風險,也不是不知道一旦奪嫡失敗而將要面臨的嚴重後果和悲慘結局,可他們卻依舊選擇置身其中。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兩點就是,能夠獲封被封以親王、郡王爵位的宗室數量上非常的少,甚至不及明朝時期獲封王爵的宗室數目的零頭;並且除了極少數的幾位有著卓越功勳的「鐵帽子王」家族世系可以享受爵位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的待遇外,其他的爵位都是要隔代降爵,而即便是如此,這樣的爵位世襲家族中也僅僅只有一支能夠如此,其他的家族支脈爵位直接會被「一擼到底」,幾乎就成為了級別很低的閒散宗室。
  • 雍正登基清理掉所有競爭的對手,為何唯獨放過十二阿哥胤祹呢?
    雍正對於參與其他兄弟都是圈禁,限制人身自由,導致鬱鬱寡歡而終,沒有直接除掉。而對沒有參與爭奪皇位的幾個兄弟都不錯。至於十二阿哥胤祹置身事外,不參與奪嫡之爭,並不是因為他沒有這個實力,而是與他的養母有關,這個人就是蘇麻喇姑。一個對皇位無欲無求的人,雍正不至於對他清算。
  • 他非嫡非長,卻是清朝唯一葬入皇陵的皇子,康熙因他廢太子
    不過,王氏就算生下三位皇子,也並不怎麼得寵,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封為密嬪。而她的密妃,則是雍正即位後尊封的。乾隆元年,王氏又被尊為皇祖順懿太妃。最終於乾隆九年去世,享年70餘歲。雖說王氏並不是很得寵,而且胤祄本身非嫡非長,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康熙對於這個兒子十分偏愛。
  • 康熙和乾隆都在位60餘年且兒子都不少,為何乾隆朝沒有皇子爭位?
    乾隆與康熙雖然都在位長達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卻沒有像康熙晚年那樣出現諸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激烈爭鬥,這又是為何呢?下面就來說一說這個問題。老八胤禩是雍正的政敵,在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人望最高,而且才能也很卓越,雍正繼位後都曾經多次說過老八才能不在自己之下,「胤禩較諸弟頗有辦事之材,朕甚愛惜之」;「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老九胤禟聰明過人,精通多種語言,而且老九與歐洲傳教士關係極好,對於西方歐洲的文化和科技十分熱愛。
  • 《雍正王朝》老十七為什麼敢在康熙駕崩時為四哥仗義執言?
    很簡單,因為這時候要站隊,老十七敢為老四雍正出頭就說明了他已經選擇站在了雍正這一頭,所以電視劇中老十七敢不顧一起的與老十硬鋼,為雍正仗義執言。這就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老十七為什麼敢在康熙駕崩時,替雍正出頭仗義執言,其實原著小說中和電視劇不太一樣,下面說一說原著小說中老十七在這時期是什麼立場。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廢太子?
    曾經看過一個統計:歷史上真正順利登基的太子(被立為儲君不少於一年)不超過60%,被廢黜的太子佔比超過10%,而且有意思的是:越是雄武的君主,越是喜歡廢太子,比如漢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當然還千古一帝的康熙。
  • 康熙的兒子,因一女人未參與九子奪嫡,結果活到77歲
    在古代歷史上,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從而手足相殘的事情時常發生。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清朝的九子奪嫡了。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了爭奪繼承權,私下拉幫結派,暗地陷害兄弟,明面瞞天過海,呈現了好一出大戲。在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中,年紀最小的是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是雍正的同母弟。這是因為胤禵之後的皇子年紀還小,所以無法參與爭奪。那麼胤祹比胤禵年長,為何卻沒有參與奪嫡呢?胤祹之所以沒參與,全和一個女人有關,這個女人在宮中極具影響力,她就是蘇麻喇姑。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但是就有康熙的皇子,認為自己當王爺很好,不需要成為九五之尊,康熙的十二阿哥胤祹就是這樣一位王爺。 胤祹,他的生母是定嬪萬琉哈氏,滿洲鑲黃旗五品郎中的女兒。對比宮中那些出生王宮貝勒家的女子,定嬪的出身很低,因此在宮中沒有多高的地位。定嬪一生勤懇的侍奉康熙皇帝,從不想爭名奪利,直到康熙皇帝去世,依舊只是個嬪位。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二是康熙帝晚年不只是重用了老四胤禛一個皇子,對於老十四胤禵更是重用,封其為大將軍王,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拉布坦。當然還有其他疑點很多的地方,但簡單來說,關鍵的兩個原因就是以上兩點,所以綜合之下,有著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康熙朝時期,張廷玉雖然身處上書房第三位,但因始終奉行「不結黨、不站位」的為官原則;再加上其深通上意、忠心耿耿;而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倚重。注意,此時的張廷玉還只是排位第三的上書房大臣,而排位第二的上書房大臣——馬齊,此時也在康熙皇帝的病榻前。就算是聖躬有恙,隨侍身旁的上書房大臣要承擔責任,也應該是馬齊承擔主要責任才是;更何況,康熙皇帝昏倒的主要原因乃係諸位皇子所致,說到底也只是皇家內部矛盾,和張廷玉乃至上書房的關係都不大。
  • 康熙駕崩後,留下58歲的愛妃宜妃,其為何會遭到雍正多次當眾羞辱
    按理來說,宜妃作為康熙的妃子,若按照輩分來說算是雍正帝這個後繼之君的長輩。再加上她生育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這三個兒子(雖然後來只有胤祺、胤禟長大成人),也算是給皇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於公於私雍正都應該對她善加安置才對,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 康熙時期的奏摺專用來「告密」,雍正改變其用途,目的是銷毀證據
    奏摺是清朝特有,君臣之間對話的工具;雍正時期存在一個「奏摺政治」。雍正規定,大臣對皇帝說話都要「上奏摺」;同時它還是一種殊榮的象徵,表示有權力跟皇帝說上話;比如有地方官被雍正賜予「上奏摺」的權力;然而在這之前,奏摺是很神秘的文件,它專用於大臣向皇帝「告密」,特別是舉報某人某事;每當看到皇帝硃批奏摺,就知道有人要倒黴了;雍正上位之後,為了掩飾康熙說過的一些「秘密」,曾下令收回康熙年間的奏摺,這也暗示了他得位不正;事情經過如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雍正繼位之謎:那天一定發生了詭異的事
    整理一下此時官方的說法,大致情形如下:當日醜刻(凌晨1-3點),康熙下令招胤禛回暢春園。寅時(凌晨3-5點),康熙招胤祉、胤佑、胤禩、胤禟、胤礻我 、胤祹、胤祥等皇子,以及理藩院尚書九門提督隆科多。值得注意的是,除隆科多外,其他滿漢大臣都不在場。康熙對著他們宣布死後將皇位傳給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