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小路帶你看深圳,今天我們來到了中國最大的電子市場——華強北商業區……」
這是青島市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推出的「打卡」欄目——「小路帶你看深圳」的第七期,考慮到特殊時期無法進行大型集體活動,體悟實訓隊創新採用了「微視頻」的方式,用腳步丈量深圳,將「打卡」的過程用鏡頭畫面展現出來。前海公園、白石洲、沙井古墟、深圳書城中心城、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深圳這座城市的褶皺在一次次「打卡」中被徐徐展開,展現出豐富的生活側面。
像這樣充滿創意的體悟過程還有很多,比如「『印象·深圳』隨手拍」,小到一塊印上「待修復」字樣的地磚、廣場上的一處微型消防站,大到創新創造的搖籃——深圳虛擬大學園,都被隊員們用照片與文字記錄下。而到實踐中學、在場景中悟,正是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
學習能力其實也是開放素質的體現,青島要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城市能級的提升過程中,有很多需要升級的地方,有的是老城區的改造,有的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打造;同時擺在眼前的是,如果用老方法、老套路是跟不上這座城市的發展速度的。派幹部去深圳體悟實訓,也正是對幹部學習能力的鍛鍊與考驗,青島則是這些「學員」們實踐的舞臺。
比如到深圳大學、騰訊總部周邊的粵海街道城中村——桂廟新村考察的時候,實訓隊員馬萬就體悟到,生活成本低、管理有序的城中村,為深圳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提供了安頓之所,這份對創意創造的尊重與成全,是一個城市重要的競爭力,青島現在也需要更多的夢想落地開花,不一定是要照搬城中村,但也要有類似的功能載體,讓人能夠在這裡紮根,讓奔生活的熱情,有機會轉化為城市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
實訓隊員李登軍和李威克二人到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打卡的時候,也對工業舊廠房的改造上了心。經過改造後的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在形態上保留了舊廠房的痕跡,但在產業上向以創意產業為主體的新空間形式轉換,如今園區擁有深圳市最大規模的LOFT群,年產值近百億元,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創意設計、文化藝術高地之一。現在青島頂格協調推進老城區全面復興,國際郵輪母港區、中山路、廣興裡、館陶路等改造項目都已經有了重生圖譜,要打造活力、時尚、方便、溫馨的歷史街區,產業是重要支點,因此如何用好深圳經驗,打造青島樣板,就尤為重要。
有了在場景中的體悟實訓,怎樣才能更好地想透、說清、幹實?這就需要專業精神。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以「三述」為抓手,不斷增強解碼深圳、對標比學的思想力,連續推出8期「『三述』講堂」欄目,從商協會、放管服、土地規劃、交通設施、引才育才、綠色發展、平臺思維、工業網際網路等方面,深度分享深圳體悟實訓經驗。
把大咖請上講臺,把教室設在網上,把講義傳到雲端,「青深學堂」則是體悟實訓隊充電學習的平臺。
來到講堂的,有青深企業家聯誼會秘書長高宏亮、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呂令廣、前海創投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餘登魁、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行長兼執行長馬蔚華、騰訊工業雲總經理李向前、雲天勵飛董事長陳寧、北科瑞聲董事長劉軼、深圳市委大灣區辦副主任曹賽先等企業家、政府官員,他們都是深圳各領域最專業的人;在臺下、在屏幕前聽課的,不僅有青島的實訓幹部,還有與課題相關的青島部門,幹部們像研究學問一樣研究業務,深學細研基礎知識、前沿理論。
因而,第三批體悟實訓隊搭建的「青深學堂」, 聚焦新技術、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場、新投資、新消費等前沿領域,與專家學者、企業家深入交流,便不僅僅是為了在深體悟實訓,也是為青島幹部提升專業化層次提供了最專業的平臺。
體悟實訓隊還成立了專題研究小組,啟動了「青問·深答」解析調研工作。針對青島電視臺「今日聚焦」、青島日報「曝光臺」等輿論監督欄目反映的突出問題,以小分隊的形式,利用業餘時間到一線調研深圳做法,為青島找到「答案」;同時承擔並完成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市委政法委有關課題在深情況的調查研究,並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
譬如針對青島市民反映的「新能源汽車自用充電樁安裝」的難題,實訓隊員組建了專題調研小分隊,提出制定安全檢查導則、建立糾紛處理機制;針對公交「最後一公裡」——公交場站總數不足、道路基礎設施滯後、線網功能層次不清等問題,實訓隊員在走訪交通規劃研究機構和公交、地鐵運營企業,實地體驗深圳公交都市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提供了深圳「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發展模式、「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發展模式等經驗。
「落實河長制」、「充電樁建設利用」、「文明養犬」、「城市『殭屍車』治理」、「破解『限塑令』難題」……這些問題都關係到城市的精細化治理,關係到城市的品質。青島找不到合適的辦法,就到深圳去找思路,這正是探索勇氣的體現,而幹部隊伍的探索勇氣,深刻影響著城市未來發展的潛能和層級。
緊跟深圳,更跟緊青島,體悟實訓隊把解決問題、解碼深圳,貫穿體悟實訓始終,聚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深入開展「青島改革攻堅、我來建言獻策」活動,圍繞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精準施策穩外貿、加快5G基站建設、發展夜經濟等領域,組成專題小分隊,解析深圳做法,形成專題報告建議,部分建議已經進入青島市委、市政府決策程序。
同時,配合青島的「三我」活動,體悟實訓隊組織在深的青島籍企業家,曾經在青島工作、學習過的企業家和校友代表,開展「我愛青島·我念家鄉·我來獻策」主題訪談活動,共收集意見建議94條,打通了與青島籍深圳企業家交流的新通道。
也正是在這樣的深入交流過程中,青島幹部與深圳企業家的互動更加緊密,青島與深圳雙城之間的互動也越來越頻繁:
6月12日上午,以「跨境青深,通商世界」為主題的青島西海岸新區跨境電商推介會在深圳舉行;
6月17日,青島市2020首場「雙灣計劃」活動在深啟動,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與深圳高端產業運營商中城新產業籤訂合作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戰略協議,共同合作打造青島企業在深圳的異地協同創新中心;
在6月18日至19日舉行的「中國私募·向新而生·向好而行」第十四屆中國(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論壇上,首次加入了鮮明的青島元素——青島市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作為論壇的協辦單位,深青財富管理及基金業按下深度合作鍵……
而且,在實地對接了深圳市家具協會、潮汕商會、人工智慧行業協會、物聯網產業協會、深圳市科技創業促進會等18家商協會後,體悟實訓隊促成青深兩地商協會結對13家。實訓單位也進一步擴容,拓展比亞迪、光峰科技、金溢科技、人工智慧協會等新實訓單位36家,其中上市企業7家,國企央企和頭部企業4家,科技類企業10家,投資類企業3家,商協會及研究院6家,高端製造、物流、園區開發企業6家。
青島要完成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不是坐在家裡算帳算出來的,而是邁開步子走出去、幹出來的;青島的領導幹部要出徵、出招、出手,主動走出去開拓信息源、項目源。據了解,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已參訪重點企業、商協會110餘家,推動青深企業合作項目50餘個,成功承辦創投風投網絡大會深圳分會場會議,達成工業網際網路場景對接需求50餘項。
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走訪中建科工集團
為什麼要自我突破、創新打法?為什麼要只爭朝夕、衝鋒在前?這其實是青島當下的大勢要求,面對國家戰略與城市定位,青島肩負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使命,需要有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擔當;面對疫情衝擊與區域競爭,青島也已然退無可退。在青島發展最需要青島人出力、出智、出成果的關鍵時期,青島幹部必須要能拼能打能拿下戰果,這不僅是個人作風上的擔當問題,更是關係青島未來的發展問題,每個關鍵少數都是關鍵所在。
這也是為什麼青島要在這樣的時間節點,在全市幹部隊伍集中開展「燃燒激情、建功青島」主題實踐活動,哪怕是在特殊時期,也毅然決然派第三批體悟實訓隊赴深圳探索取經。
對於這些在深圳的「取經」的先鋒隊來說,在深圳的日子更是特殊的,不僅在於特殊的疫情時期,更在於深圳有著太多的經驗需要「拿來」,因此,在這段時間裡,「加速奔跑」成了實訓隊員最具代表的行動表現。
「非常之時要有非常之舉,非常之舉要有非常之策,非常之策要有非常之人」。奔跑吧,體悟實訓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