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色素辣椒、巨菌草、藁本
……
各「訪惠聚」駐村工作隊
為拓寬村民增收門路獻妙招
大力培育特色產業
不斷推出新「花」樣
今天
小編帶你一起看看
村裡的那些致富「金疙瘩」
板慄薯
紅薯的一個品種
色澤金黃、口感細膩、入口即化
味道如板慄一樣香甜粉糯
走進庫車縣烏尊鎮色根蘇蓋特一村的紅薯地,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有限責任公司駐村工作隊員和村民們正忙著拉秧、採挖、分類、搬運,一派繁忙景象。
色根蘇蓋特一村以棉花為主要種植作物,產業結構單一。工作隊駐村以來,通過調研,了解到村裡的土地土壤肥沃,土質疏鬆,透氣性好,特別適合板慄薯的生長。工作隊和村「兩委」商議後,決定調整種植結構,鼓勵動員5戶村民試種50餘畝板慄薯,通過特色種植帶動村民增收。
今年3月,工作隊從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引進板慄薯種子,同時邀請技術人員,手把手給種植戶傳授育苗、田間管理等種植技術。因板慄薯是旱地塊根作物,需肥量大,工作隊又邀請庫車縣農業農村局的專業技術人員根據紅薯的生長特點,在提高產量等方面進行一對一培訓。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培育,板慄薯喜獲豐收。眼下正是採挖板慄薯的最佳時機,工作隊組織10餘名村民進行採挖,同時按照每人每天120元的報酬幫助村民實現短期務工增收。
為拓寬銷售渠道,工作隊聯繫派出單位,在銷售到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食堂的同時,利用QQ、微信等平臺打通「線上」平臺。成功將板慄薯銷售到喀什、烏魯木齊、杭州等地,幫助村民銷售20餘噸,戶均增收4萬餘元。
「今年是我第一次試種板慄薯,在工作隊的精心指導下,非常成功。這種品種產量好,明年我打算多種一些。」種植戶侯四強高興地說。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鼓勵更多村民種植板慄薯,並加大技術培訓和指導,將板慄薯打造成村裡的一項特色產業,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李飛說。(阿克蘇地區「訪惠聚」辦公室 魏霞、張瑩瑩、尚俊林 供稿 )
色素辣椒
辣椒的一個品種
是制幹辣椒、辣椒醬
加工紅色素的上好原料
「我家有2畝石榴地,都套種了色素辣椒,去年第一次種,沒有經驗,收成比較少。今年工作隊請來了自治區的專家,指導我們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種植色素辣椒,今年色素辣椒讓我每畝地增收了近2000元。」策勒縣策勒鄉巴什玉吉買村村民努爾尼沙汗·依明高興地說。
巴什玉吉買村地處沙漠腹地,人均耕地較少,給農業生產帶來難題。國網新疆電力公司、伊犁職業技術學院、策勒縣人社局工作隊入駐後,與村「兩委」從農業提質增效上做文章、下功夫,充分挖掘巴什玉吉買村土地潛力,通過走特色種植業的路子,實現村民穩步增收。
「去年試種色素辣椒成功後,我們今年把套種色素辣椒的規模擴大到了300畝。通過與石榴套種,實現了每畝地增收約1500元。」看著村民晾曬紅紅的辣椒,村黨支部書記麥麥提明熱依木·買買提明心裡甜滋滋的。
色素辣椒採用與石榴套種的種植技術,既保持了該村現有石榴產業優勢,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通過引進山東企業籤訂合作種植辣椒協議,採用訂單式收購方式,企業無償向村民提供辣椒種子和種植技術指導,在辣椒收穫後統一集中收購,解決了辣椒的銷售問題,讓村民免除後顧之憂。
「今年,我們重點延伸石榴和特色種植產業鏈,形成色素辣椒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產業鏈條,增加村民的收入,真正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為確保全村如期脫貧奠定堅實基礎。」第一書記李路民說。(和田地區「訪惠聚」辦公室 申金和、喬飛、王輝 供稿)
生薑
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
別名姜根、百辣雲、勾裝指、因地辛
根莖、栓皮、葉均可入藥
有芳香及辛辣味
「在工作隊的科學指導和幫助下,生薑收成特別好,今後我們打算擴大種植面積。」和靜縣巴潤哈爾莫敦鎮阿日勒村村民劉京成高興地說。
阿日勒村是一個農業村,村裡的土質主要為砂土地,小麥、玉米等常規農作物收益普遍不高。
和靜縣林業和草原局駐村工作隊從自身優勢上尋找突破口,與村「兩委」深入討論後,借鑑其他地區農村增收致富成功經驗,逐一比對,最終決定引入易管理、銷路好、效益高的生薑種植項目。
2018年4月,工作隊瞅準本村希望種植合作社,將合作社一個溫室大棚定為生薑種植「試驗田」。工作隊帶領合作社負責人魯楊多次外出考察學習,協調農業技術員全方位監測,從置換土壤、選種、育苗、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入手,開展技術指導。
生薑試種成功後,為了保障銷路,解除村民後顧之憂,工作隊多方聯繫、調研、考察市場,與商家多次溝通,最後與庫爾勒市蔬菜批發市場達成協議,按照每公斤10元的價格長期供貨。
為調動村民種植生薑的積極性,工作隊通過周一升國旗儀式、入戶走訪等時機,廣泛宣傳種植生薑的優勢,尤其針對困難群眾逐戶動員。目前,該村有4戶村民種植生薑,種植面積20餘畝。
眼下生薑陸續進入收穫期,經過和靜縣農業農村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測產,畝均產量5噸左右,除去種苗及人工費用,畝均利潤約4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利用農牧民夜校,邀請生薑種植示範戶現身說法,引導村民擴大種植面積,在全村範圍內推動生薑規模化種植,帶動村民共同增收。」第一書記、工作隊長烏蘭巴圖說。(巴州「訪惠聚」辦公室 苗美鬱、唐玉、李斌 供稿)
巨菌草
多年生禾本科直立叢生型植物
具有較強的分櫱能力
植株高大,抗逆性強,產量高
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
近日,昌吉市榆樹溝鎮牧業村試種的1000畝巨菌草開始收割。高達4米的巨菌草鬱鬱蔥蔥,現場收割粉碎的巨菌草很快被運到了青貯加工廠,經過一系列打捆、包膜、打包等加工程序,短短幾分鐘,一塊重達500公斤的巨菌草青貯草料就新鮮「出爐」了。
巨菌草是一種適應性極強的禾本科植物,生長快,產量高,對炎熱、寒冷、乾旱、鹽鹼等環境都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一畝地產量可達15噸,而且粗蛋白含量達15%左右,主要用於牛、羊、馬鹿等牲畜的優質飼料。
今年,昌吉市榆樹溝鎮黨委、昌吉國家高新區駐榆樹溝鎮牧業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針對牧業村從事養殖業村民多、飼草需求量大,並且青貯玉米的儲量不能滿足冬季飼草需求,多方打聽聯繫,尋找解題「妙方」。在得知福建省科技援疆、產業扶貧重點項目的巨菌草技術後,通過積極爭取,確定在牧業村試種新型牧草巨菌草。
工作隊和村「兩委」以低價將1000畝村集體土地流轉給種植戶,並免費提供巨菌草草籽。為確保巨菌草產量,解答種植難題,工作隊還定期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到村進行實地指導,使巨菌草從「水土不服」到「入鄉隨俗」。
「我第一次種巨菌草,工作隊找專家指導,現在豐收了,總產量能達到8000噸左右,工作隊又幫我聯繫銷路,烏蘇的客戶要500噸,五家渠的客戶要2000噸。按今年市場價,這一畝地產值有1600元呢!」村民陶建波開心地說。
巨菌草試種成功為農牧民增收增加了新品種,拓寬了渠道。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馮福元說:「巨菌草產量高、投入少,都是機械收割,節省勞動力,還能滿足牲畜過冬所需飼料,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廣,擴大種植面積,讓農牧民取得更大的收益。」(昌吉市「訪惠聚」辦公室 徐奕、牛國華、馬尚書 供稿)
藁本
中藥名
傘形科植物藁本的乾燥根莖
秋季莖葉枯萎或次春出苗時採挖
除去泥沙,曬乾或烘乾
「真沒想到這不起眼的草根成為我們增收致富的『金餑餑』。一畝地的藁本純收入達到9000元,以前想都不敢想!」新源縣坎蘇鎮哈薩克買裡村種植戶蔣元德高興地說。
哈薩克買裡村多年來以種植傳統作物為主,因氣溫低、作物成熟時間長等原因,農作物產量低,收益少。為解決這一難題,新源縣農業農村局駐村工作隊發揮職能優勢,研究適合種植的特色農作物。
工作隊了解到,當地很多患有風溼病的村民採摘後山上的野藁本,與高純度酒精浸泡治療風溼,效果不錯。工作隊經過幾番調研考察、分析測試,發現藁本很適宜當地的氣候土壤,並且前景可觀,決定將藁本從後山請進農田,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小面積試種展示、入戶宣傳種植藁本的好處、邀請藥材收購商講課等行動,一步步打消村民種植藁本的疑慮。
為確保村民科學種植,工作隊聘請專家在農田裡講授種植技巧。並聯繫到江蘇一家公司,按照每公斤30-36元的價格,達成長期收購協議。目前,全村18戶村民種植的1000餘畝藁本畝均產量300公斤,共收入900餘萬元。
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別克木汗·木合木說:「種植藁本為我們提供了增收的新方向,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探索中草藥種植,進一步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促進村民增收致富。」(新源縣農業農村局駐坎蘇鎮哈薩克買裡村工作隊 袁姣、沙力塔那提·吾拉孜拜 供稿)
未完待續!
這期沒看夠?
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