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
要協助訓練,而不是強迫訓練。
所謂協助訓練,就是多提供稍微超出寶寶現階段能力水平的刺激,這就符合了Vygotsky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認知小講堂:最近發展區理論(Vogotsky)
兒童在幫助下能達到的水平與現有水平之間的距離是學習的過渡階段,這個過渡階段內的幫助是有效的,超過此水平的幫助都不會讓孩子有任何獲益。
比如,給會轉頭/側身的寶寶一臂開外的地方放置玩具,引起寶寶興趣,寶寶只需稍稍拉伸胳膊就可以夠到;但如果放置再遠一點,寶寶多次嘗試都無法夠取,就會失去興趣轉向其他。所以,協助訓練是在寶寶硬體發育達到一定水平後,提供稍微超出寶寶現階段水平的刺激,利用好奇心的驅使,使他自我發現大動作訣竅。
千萬不要以愛的名義拖累寶寶:
寶寶太冷,多穿些!➡穿太厚會束縛寶寶,妨礙寶寶開發運動技巧。
寶寶太小,多抱著!➡除了情感需求以為的過多抱抱會妨礙寶寶自我探索對肌肉的控制。
寶寶還餓,多吃點!➡太胖的寶寶不愛動。嗯…別說寶寶了,你見過那個胖子愛動的?
所以,想訓練寶寶下載新技能?
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提供安全的娛樂環境,讓寶寶自由發揮。
還有些寶寶6個多月已經會坐了,還不會翻身,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上網搜一搜:缺鈣!微量元素!發育遲緩!
嚇死老母親了!
其實都不是!
寶寶大運動習得= 硬體發育到位+技巧習得
寶寶完成一個大運動需要硬體發育到位(肌肉、骨骼等),也就是我們說的到達一定月齡。其次,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技巧習得。有些寶寶可能一直沒有找到翻身的技巧,所以和翻身完美擦肩而過,但是並不妨礙他到達月齡後繼續學習其他技能,比如坐、爬、站。
認知小講堂:兒童學習的大過程
兒童並不滿足於他們已經知道的東西,而是不斷的尋找新的東西。——好奇心是兒童發展的內在動力。
兒童一旦好奇心大發,正在學習或剛學會某種技能時,會反覆練習,直至熟練掌握,繼而興趣衰減,不再反覆重複,只在需要的時候使用技能。
所以針對那些跳過翻身,直接習得坐和爬的寶寶們,無需擔心,等寶寶興趣來了,自然會學會他跳過的大運動。成人能做的就是,激發寶寶的翻身興趣。
所以,怎麼激發興趣、輔助訓練寶寶翻身和坐呢?
開始時間:3個月左右,當你發現寶寶已經出現翻身跡象的時候。比如側躺、仰臥舉腿、側身撅屁股等。
訓練方法:在寶寶平躺時,將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搖鈴最佳)放在寶寶一側搖動發出聲音吸引注意力。有時,需要先放在寶寶正上方,吸引注意力後,慢慢移動至一側,當寶寶有意識的去抓時,可能會彎曲軀幹、下肢用力,這時候可能推一下後背,寶寶就能翻身了。或者加個薄靠墊製造一個小斜坡,降低翻身難度。有些寶寶是先學會從仰臥翻成俯臥(躺著到趴),有些寶寶是先學會從俯臥翻成仰臥(趴著到躺),父母要善於觀察,抓住寶寶翻身的時機,幫他一下,這樣才有作用,一定不要在寶寶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強行拉胳膊進行翻身。
訓練場所:在床上或者鋪有毯子的爬行墊上進行練習,有時,我也會讓九寶在貴妃榻上練習,不軟不硬,地方大。但無論在哪裡,父母都需密切保護,謹防意外(墜落、窒息)。
開始時間:4-6個月的時候,當你發現寶寶一直在做類似仰臥起坐(當然,只有卷腹,並不會真的坐起來)的時候,就說明寶寶在練習坐了。
訓練方法:
自主仰臥卷腹:由於寶寶無法控制後頸肌肉,所以當他以平躺姿勢抬身堅持不住時,頭會重重的落下去。當時九寶經歷這個頭磕地的階段真是讓我哭笑不得,看她很努力的要抬起上半身吧,結果肩部剛離開地面,頭就咚的栽了下去,就好像故意用頭撞地面一樣,這時候不要用手扶寶寶的頭,如果擔心寶寶頭摔壞,可以在爬行墊上鋪層褥子,起緩衝作用。
扶坐/靠坐:當寶寶已經有練習「卷腹運動」的時候,大人可以找到沙發的一角,讓寶寶進行扶坐。
拉坐:在寶寶卷腹抬起上身時,輕拉寶寶手臂,進行拉坐,不同於練習抬頭時的45度拉坐,而是完全拉起,直至坐起。寶寶此時已經能支撐自己頭部,當寶寶坐起後,可以給身後放個靠墊,讓寶寶試著獨坐一會兒,若寶寶歪倒,就休息一會兒,再做一個回合(自己卷腹抬起頭和上半身-拉坐-支撐後背獨坐)。這個練習每天也可以進行多次,依據寶寶體力而行。
訓練場所:同上。
劃重點:
寶寶不是機器,需要根據寶寶身體情況和當天的狀態隨時調整鍛鍊計劃。
大動作出現時間的月齡跨度很大,有些寶寶可能跳過一個大運動,先出現下一個大運動,爸爸媽媽不要擔心。可以根據訓練方法,激發寶寶興趣,進行訓練。
有些運動積極性高的寶寶,大運動自然進行的多些,相對應的,肌肉也更早的做好準備進行下一個大運動的學習。要多提供寶寶自我玩耍的時間,相信寶寶在自己的大運動探索之路上會找出自己的方法和節奏。
不要過多幹預寶寶、不要強行糾正寶寶的姿勢,即使剛開始看起來笨笨的很好笑,還不協調,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相信,寶寶大運動最終都會向著正確的方式進行下去。
《新生兒餵養指南系列》更新預告
1.《大運動發展系列》
2.《精細運動發展系列》
3.《母乳餵養系列》:涵蓋母乳餵養的誤區及困擾,多個小故事生動講述出母乳餵養的艱辛(嗯,經歷過的都知道,這種艱辛不僅是生理上的還有心理上的)。
4.《輔食添加系列》:輔食添加規則及案例講述。輕鬆了解6個月後寶寶餵養方法。
小編:惟小一,法國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及認知心理學,本土化歐洲心理學,用腦科學思維幫助爸媽輕鬆科學育兒。公眾號特色:本公眾號由兒童認知發展研究者波科西和惟小一共同發起,我們意圖用象牙皂的方式帶您走進腦科學的象牙塔,開啟一場孩子的大腦科學探索之路,用腦科學理念詮釋科學育兒。內容涉及:生理髮育、心理髮育、養育方式等,不定期開展讀書電影推薦和相關講座。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