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翻爬訓練切莫順其自然,錯過關鍵期難彌補,規律性要掌握

2020-12-14 閃電新聞

「文/宋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要知道,寶寶的成長道路上可離不開媽媽的幫助,縱使他們具備與生俱來的超能力可以自學成才,但也不乏有些喜歡偷懶的寶寶,他們總是不按套路出牌。

前幾天收到網友私信:我家孩子5個多月了,可是翻身動作一直都沒有學會,家人的老人說孩子發育慢了點,過幾個月就好了,我想問一下這正常嗎?是不是每個寶寶都是這樣?

面對寶寶這些大動作發育有些家長總是會心存僥倖,想的孩子不就是發育慢了點嗎?過幾個月他們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其實,寶寶的大動作發育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幫助與訓練,他們雖然可以自學,但是如果有「高人」指點一下,他們的技術掌握起來也就更快些。

任由寶寶順其自然的發展,很有可能就會導致這些能力相對滯後,也有的寶寶調皮的會直接跳過這一技能去學習下一技能。當我們一不小心錯過了學習練習的關鍵期,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會大打折扣,對於他們來說就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關於新生兒「翻身」和「爬行」這兩項技能,相對於其它的大動作發育,翻身和爬行似乎是新生兒最容易錯過的技能,我們如何才能掌握它們的發育規律呢?

關於寶寶「翻身」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俗話說的好:「三翻六坐七爬爬」,這就是大動作發育的規律特點,而翻身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三個月,所以我們要抓住這訓練的好時機。

那為什麼有的寶寶學的比較快而有的卻很慢呢?事實上,每個孩子他們的發展規律都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早一些有的晚一點。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85%的寶寶在5個半月的時候才學會麻利的翻身動作,所以如果你家寶寶在3個月的時候還不會翻身,是屬於正常的一個現象。可如果寶寶到7個月的時候依舊沒有翻身的意識,那屬於發育遲緩了,需要及時的診斷、治療。

別小看翻身的這個動作,他需要集聚四肢、背部足夠的力量才能夠完成,為了可以讓寶寶儘早的學習到這一項技能,那就少不了日常的一些練習動作,這樣寶寶才能夠快速的掌握翻身的技巧。

一:寶寶翻身的意義所在?

1)寶寶在不會翻身之前,他們的視線只能延伸到天花板這一片空白的區域,而翻身之後他們的視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60°旋轉視線讓他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2)寶寶學會翻身後,他們可以通過這個動作移動到更多的地方,更能夠接觸更多的事物,與這個世界的互動形式變得豐富起來。

3)寶寶學會翻身後,也就表明寶寶們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更加的強大,而這對以後學習坐立、爬行都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這些寶寶要翻身的信號,你注意到了嗎?

抬頭---抬頭是寶寶想要翻身的第一信號,這說明他們的頸部肌肉力量在逐步增強;俯臥技能體現---當寶寶在俯臥狀態有意撐起自己的前臂,並像蚯蚓似的弓起自己背部,就說明寶寶的上半身集聚一定的力量,在為翻身做準備;仰臥技能體現---當寶寶仰面躺著的時候,他們會把自己的兩條腿不斷的抬起來、放下,有時還會交叉的做一些側身動作,這也說明孩子的下肢力量在增強,為翻身奠定基礎。

三:如何更深入教寶寶翻身?這些動作少不了

1 、翻身的基礎動作要先練習抬頭

如果你發現寶寶還沒有要翻身的跡象,先不要過於著急,這是因為他們身體的力量還不足以支撐翻身的這個動作,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先從寶寶的頭部進行練習,再練習翻身的動作。

每天我們可以讓寶寶練習3-5次的抬頭訓練,每次的時間可以由長到短,每天的總訓練時間不要超過1個小時。

練習抬頭可以讓寶寶的手臂、頸部、肩部的力量進行提升,當寶寶的頭可以抬的高高的,前胸能夠離開了床面,並且還會做出踢腿的動作,這個時候我們的這個訓練就達到了目的,讓寶寶的肌肉力量可以支撐他們來翻身,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練習翻身了。

2、媽媽要幫助寶寶進行翻身練習

在學習翻身的時候,媽媽可以雙手抓住寶寶的四肢,然後帶動著他們向左向右的運動,讓寶寶先行掌握翻身的技巧,向左翻身就需要將自己的右臂和右腿朝左翻轉,向右翻身則需要左臂和左腿朝右翻轉。

接下來,我們就放開自己的雙手,讓寶寶的有意識的朝一側進行翻轉。與此同時,我們一手扶住寶寶的後背,一手幫助寶寶腿部做出跨域性的動作,慢慢的推動寶寶翻身,從而完成一個整體的翻身動作。

在不斷的練習中,聰明的寶寶就懂得如何利用自己腿部的力量來完成這一華麗的旋轉,當他們的通過不斷的練習,腿部和背部的力量逐步增強,就可以自己完成翻身的動作了。

有些細心的媽媽會發現,當寶寶學會翻身之後另一側的胳膊總是拿不出來,其實這個時候他們還不算完整的學會這個動作,只有學會了自己抽出壓著的胳膊才算學習完畢。

當寶寶掌握了翻身的那些動作後,媽媽會發現,突然有一天他們翻身動作會變得特別麻利,這也和媽媽平時的積極訓練是離不開關係的,所以耐心的教導是必不可少的。

小貼士:

學習翻身的時候儘可能的讓寶寶穿的薄一些,較厚的衣服會阻礙寶寶翻身的意識;太胖的寶寶翻起身來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媽媽更要帶動他們運動,加快他們翻身的速度;大動作的發育離不開家長的訓練,如果經常抱著或者現在在嬰兒床上,會讓寶寶失去翻身的機會,所以要多給他們機會學習,這樣才有助於他們早日掌握技能。「爬行」這個動作可以省略不學嗎?千萬別在關鍵問題上犯錯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15歲了,在小時候就是沒有學會爬行直接學會了走路,當時表姐也沒在意,認為不會爬就不會爬吧,反正又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事實證明,現在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確實差一些,尤其在體育方面表現的較為明顯。

生活中,有很多的寶寶都是直接跳過爬行這個技能直接學習走路。

一:寶寶不會爬對他們日後發育有什麼影響?

1、影響他們的肌肉力量以及平衡力

爬行不僅可以有效的鍛鍊寶寶胸腹部和四肢的肌肉力量,還能夠促進寶寶肺部的發育,讓寶寶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健。

此外爬行還可以鍛鍊寶寶的平衡和協調能力,如果沒有經歷過爬行的寶寶,他們的平衡能力就會弱一些,最簡單的走路的時候會不穩、跑不快還容易摔跤、容易暈車等等。

2、影響他們的感知感覺

沒有經過爬行練習的孩子他們的感知感覺會較差,這也就會導致他們的感統出現問題,所謂感統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簡單的說就是「把感覺信息統一」。如果錯過了感統的敏感期,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好、平衡力較差,而且容易多動。

3、影響他們的性格發展

有研究資料表明:早爬、會爬和多爬的寶寶,他們的舉止動作都比較敏捷,協調能力也會比較好,董事快,求知慾望較強烈。這恰恰是因為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們可以主動探索周邊的世界,讓他們的認知能力變得更強。

而不願意爬直接走的寶寶,他們在性格上多數都較為遲緩、情緒低落,協調性也較差,而且不愛接觸新鮮的事情和人。

二:寶寶不會爬是不是太笨了?

其實,每一個寶寶他們都非常的聰明,他們不會爬並不能說明寶寶笨,可能是因為缺少鍛鍊而讓他們沒有要爬行的衝動。試想一下,如果寶寶穿的比較厚或者身體比較胖,四肢動起來就比較費勁,在寶寶肯定懶得爬了。

按照寶寶們發育規律而言,寶寶一般情況下在7、8個月的時候就應該學會爬行這個動作了,所以從寶寶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逐步鍛鍊寶寶學習爬行這個動作。可如果寶寶到十個月以上還不會爬,而其它的大動作也都會跟著遲緩,媽媽們就要提高警惕了,畢竟錯過了爬行期,對寶寶日後的生長發育影響還是很大的。

寶寶不會爬有可能是患有運動協調障礙,也有可能是神經系統發育障礙,這些都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檢查判斷。所以當寶寶發育異常,媽媽們不要一等再等,要及時了解寶寶發育上的缺陷。

三:鍛鍊寶寶爬行「四要素」不能少

1、學習爬行之前我們要先給寶寶做一些肢體動作的練習,我們可以讓寶寶趴在床上,然後雙手分別握住寶寶的雙腳,教他們做蹬自行車的動作,他們爬行增加腿部的力量。

2、學習爬行的首要條件就是寶寶設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他喜歡的玩具,可以是顏色鮮豔的有聲玩具,這樣可以加大寶寶爬行的興趣。

3、學習爬行的環境也很重要,較軟的床上並不利於寶寶爬行,可以在地板上鋪設爬行墊讓寶寶進行練習,這樣的環境更適合寶寶加快掌握爬行的技巧。

4、學習爬行的時候離不開媽媽的助力,在寶寶還沒有爬行意識的時候,除了要用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促動寶寶爬行的欲望,媽媽們還要在寶寶爬行的時候推動他們腿部運動,這樣才能夠讓寶寶找到爬行的樂趣所在。

在寶寶的成長路上爸爸媽媽總是會迷茫,其實我們不必焦慮,只要按照寶寶的發育規律來適時適量的對寶寶進行鍛鍊,我相信每一位寶寶在父母的幫助下,都可以早早的學會那些動作技能。

寶媽們,你家寶寶的大動作發育情況好嗎?你有幫助寶寶儘快掌握麼?如何幫助的?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宋媽說育兒

相關焦點

  • 四個月寶寶還不會翻身,應不應該順其自然?再拖就錯過關鍵期了
    俗話說三翻六坐七爬,大部分情況下,三個月寶寶就掌握了。然而,有些寶寶四五個月了,還沒有學會翻身,家長們就擔心會不會影響後續一些大動作的學習?昨天就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說寶寶四個月了還不會翻身,但老公說要順其自然,應該聽他的嗎?
  • 錯過關鍵期難彌補,規律要掌握
    在某一時期當孩子沒有掌握一些基本動作,很有可能就會導致這些能力相對滯後,後期學習掌握與此相關動作會很吃力。而新生兒的「翻身」這項技能似乎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的技能之一,如果爸爸媽媽可以科學幫助新生兒學習翻身,對寶寶來說有可是有不少好處。「翻身」作為小寶寶人生中最早的「大型」自主運動。
  • 孩子一旦錯過,就終身難以彌補的教育「關鍵期」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關鍵期」這個詞:1935年,奧地利動物學家、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洛倫茲發現:在動物早期發展過程中,動物的某一反應或某一組反應在某一特定時期或階段中最容易獲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錯過這個時期或階段,就不容易再出現這樣好的時機,這個關鍵的時機就叫
  • 寶寶翻身的關鍵期,媽媽別錯過了
    醫生解釋道翻身的動作對於不同的寶寶來說有不同的情況,有的寶寶比較慢,可能會到四五個月大的時候,不同的寶寶的發育情況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寶寶已經在翻身關鍵期還學不會翻身的話,可能寶媽媽就需要作出一些措施來幫助寶寶學會翻身。孩子到了翻身關鍵期還不會翻身的原因?其實孩子到了一個翻身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大概在寶寶三個月左右就開始,這個時候寶寶開始會有想要翻身的動作和行為。
  •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點亮,教你抓住學齡前兒童的關鍵期,點亮成長路
    錯過這個時間,可就沒有了。教育孩子也是一樣,錯過關鍵期,就錯失了最好的時機。在關鍵期內,越早訓練,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就更好。二、7—10個月是爬的關鍵期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不會爬,直接就會走了。這就是錯過了關鍵期,再去學就學不會了。沒錯!「關鍵期」就是這麼任性,錯過了就沒有了。
  • 寶寶暈車或恐高是平衡覺失衡,家長不要錯過訓練關鍵期,妙招送你
    平衡覺可以鍛鍊平衡覺是可以通過鍛鍊來提高的,但很多家長卻不知道這個訓練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很容易錯過。因為,這個關鍵期非常早,是在孩子0~6個月的時候!有人估計要哀嘆怎麼沒有早點看到豆媽的文章了吧?家長們也不要太絕望,雖然6個月前是平衡覺訓練最關鍵的時期,但是6個月以後的孩子也可以通過一些感覺統合訓練改善平衡覺。特別是3歲之前,都算是寶寶平衡覺訓練的黃金期。
  • 寶寶幾個關鍵期|做父母的千萬別錯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個最敏感的時期,而處在這個「關鍵期」的孩子,他們的各種能力發展是最快、最容易的時候,如果在這段期間進行相應的教育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一旦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就需要用幾倍的努力來彌補。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抓住嬰幼兒這個時期的潛能開發。
  • 關鍵期一詞的由來
    說起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得不提不平衡性,但是不平衡性中的「關鍵期」一詞,卻一直是考試的一個難點,那關鍵期一詞到底是怎麼提出的呢,其實它是來自勞倫茲的印刻效應的實驗,今天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一、關鍵期(一)定義關鍵期指對特定技能或行為模式的發展最敏感的時期或者做準備的時期,其實也就是身體或者心理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發展的時期。
  • 再述「關鍵期」概念,找到特點才能助力孩子
    關鍵期的概念,應該伴隨孩子一生。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的某種行為和技能、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如果在這個時期施加正確的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這個時期,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或者將永遠無法彌補。教育的「關鍵期」也叫教育的關鍵年齡、最佳年齡、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個年齡段發展各種智力、能力、成效最大。
  • 什麼是好的鍛鍊習慣 適度 順其自然
    3.鍛鍊得好,也要吃得好4.鍛鍊安排應順其自然。人們應把鍛鍊融入日常生活中,就像安排其他日程活動一樣,它也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如果因為忙而錯過一兩次鍛鍊,沒關係。採用其他積極的體力活動(散步、爬樓等)進行彌補即可。
  • 錯過練字的關鍵期,如何練就一手好字?掌握5種方法,你也能成功
    常言道:字如其人。記得小時候班裡老師為了督促我們好好寫字,還會故意說字寫得不好看,長大必然難以成才。這話多少有些誇張,但是其中也有一定道理。雖然寫字好不好看,和成材並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字寫得好看,的確會給人留下較好的印象。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多數人幾個月都不提筆寫字,偶爾提筆,寫出的字也只是勉強能看。
  • 新手媽媽必知|新生兒寶寶怎樣才能睡出「漂亮」的頭型!
    新生兒寶寶怎樣才能睡出「漂亮」頭型?新生兒寶寶需要枕枕頭嗎?寶寶喝完奶就睡、平躺溢奶怎麼辦?側著睡會不會睡偏頭?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很多新媽媽特別的困惑,很想給寶寶睡出一個漂亮的頭型,抓住塑頭型的關鍵期。接下來,小恩來為大家答疑解惑吧!
  • 新生兒大運動之寶寶翻身&獨坐訓練(3-6個月)
    查一查「大運動發展時間表」,驚喜的發現寶寶該翻身了,太棒了,快抓緊訓練起來! 錯!要協助訓練,而不是強迫訓練。兒童一旦好奇心大發,正在學習或剛學會某種技能時,會反覆練習,直至熟練掌握,繼而興趣衰減,不再反覆重複,只在需要的時候使用技能。  所以針對那些跳過翻身,直接習得坐和爬的寶寶們,無需擔心,等寶寶興趣來了,自然會學會他跳過的大運動。成人能做的就是,激發寶寶的翻身興趣。所以,怎麼激發興趣、輔助訓練寶寶翻身和坐呢?
  • 培養孩子專注力和耐心,李玫瑾:這個年齡段很關鍵,錯過了難彌補
    就拿筆者同事來說,她家小孩今年剛上一年級,但是每天晚上寫作業要寫到十一二點,所以讓同事非常犯愁,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她家小孩寫作業非常拖拉,通常半個小時的作業,需要花上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所以同事一家因為這個事情,沒少批評孩子。
  •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娃,這五個方面有明顯區別
    而沒有經過爬行訓練,或者訓練很少的孩子,在身體協調性上恐怕要弱一些,有的還會發生「順拐」。 1、父母不給機會 許多父母過分呵護,擔心孩子爬的時候弄髒了或碰傷了,總是放在學步車裡,他不用爬就會邁步走路,這樣沒有給寶寶創造條件讓他有機會訓練爬,自然就不會爬。 爬是人類個體發育過程要經歷的重要環節,尤其對嬰兒的身體和智力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 「最著急的新生兒」走紅,臍帶沒剪就想「跑路」,網友:笑翻了
    前不久,某醫院就迎來了"最著急新生兒",收到了很多網友的祝福。原來視頻中的寶寶順利出生了,不過要剪臍帶了,但是正當接生的護士準備抱寶寶去剪臍帶時,寶寶掙扎著起身,想要往前走,連醫生都差點沒抓住這個孩子,硬是把護士逗樂了。為了保護寶寶,護士只好將他放在自己的手臂上,不料寶寶卻自己又爬起來。
  • 想讓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好,在0-6歲關鍵期抓住這三點,事半功倍
    0-6歲是孩子學習言語的關鍵期,錯過這個時期,語言裝置系統將完全卸載。」 婆婆欣喜地說:"你倆快來!這150張卡片,咱們寶寶都認識了!"我和先生半信半疑,畢竟孩子才一歲三個月。婆婆看出了我倆的小心思,說:"嘿,你倆甭不信,現在就讓你倆開開眼!"
  • 三歲前這2個能力訓練很關鍵,家長鬚要掌握,錯過難再補
    從國內外專家研究也表明,3歲前正是孩子大腦、語言、感官發展和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教育、培養這一時期的嬰幼兒,會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那麼如何做好0~3歲嬰幼兒的能力訓練呢?一、感統訓練孩子3歲前,主要是通過視、聽、觸、味、嗅這五個感覺,來觀察和判斷事物,這個時期,儘量讓孩子自己去看、去聽、去摸、去操作獲得實際經驗,而不是刻意灌輸。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區別在哪裡?李玫瑾:差距很大
    從寶寶逐漸到了六、七月齡的時候,他們會慢慢地「坐」、「爬」、「站」再到「直立行走」,每隔一段時間,寶寶都會掌握了他們應該掌握的技能。比如他們在行走方面,大寶在八個月就開始爬,然後到九個月的時候,他就慢慢地學著直立行走了。然後現在的二寶呢?他竟然在六個半月的時候就學會了坐,到了八個月還沒有發現要爬的跡象,這也是讓她感到非常著急的,但到了11個月的時候,她就看到了二寶慢慢地學著走路了。
  • 翻、爬、走、跑,娃什麼時候掌握各項大動作最好?媽媽耐心等一等
    寶寶八個月了還不會爬?媽媽請耐心等一等玲玲自從抱孩子去參加遊泳課回來之後,就一直愁眉不展,往日裡孩子都是交由婆婆照顧,最近玲玲卻對孩子極為上心。她一邊擺弄孩子一邊問老公:「你說咱家孩子都八個月了,怎麼一點爬的意思都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