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暈車特別嚴重!有時坐5分鐘的車就吐得稀裡譁啦了。
我一直認為,這是因為我遺傳了老爸的缺點。直到我開始學習心理學,我才知道了我暈車的原因。而這幫助我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避免了她們變成和我一樣的暈車族。
鄰居家的小孩從小時候就經常摔倒,稍微大一點,一坐車就頭暈。她的媽媽跟我交流時,也以為這只是孩子個體的差異,當我告訴她這一切的原因時,她說真沒想到是因為這個。
今天,豆媽就跟大家談一談平衡覺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家長們。
暈車和恐高的原因
普通心理學裡講到:人的耳朵裡有個半規管,中間是液體,周圍是毛細胞,身體的晃動會刺激毛細胞,將信息傳遞到小腦,再到大腦的前庭。 這就是平衡覺。
如果,刺激比較少,毛細胞的感受性就會很差,孩子的平衡覺就得不到鍛鍊。這就是造成很多孩子平衡覺失衡和較差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在移動時容易跌倒,坐車會頭暈,恐高等等。
同時,前庭平衡覺失調還會給孩子造成其它的危害。
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過於興奮,喜歡滿地打滾。讀書時容易丟字、漏字、跳行。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困難。在跳舞或旋轉時,要麼久轉不暈,要麼一轉就暈。秩序感差,做事無條理。
平衡覺可以鍛鍊
平衡覺是可以通過鍛鍊來提高的,但很多家長卻不知道這個訓練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很容易錯過。
因為,這個關鍵期非常早,是在孩子0~6個月的時候!
有人估計要哀嘆怎麼沒有早點看到豆媽的文章了吧?
家長們也不要太絕望,雖然6個月前是平衡覺訓練最關鍵的時期,但是6個月以後的孩子也可以通過一些感覺統合訓練改善平衡覺。特別是3歲之前,都算是寶寶平衡覺訓練的黃金期。
在家中鍛鍊平衡覺的方法
外面有一些專門做感覺統和訓練的機構其收費也是不低,不論從經濟的角度,還是促進親子關係的角度,豆媽還是建議大家能夠在家中早早開始鍛鍊孩子的平衡覺。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簡單實用的方法。
0~6個月寶寶
這個階段非常關鍵,而寶寶又太小,只能藉助父母的力量來幫助鍛鍊平衡覺。這裡主要介紹四種方法。
左右搖晃法家長抱著孩子做左右幅度不斷增加的搖晃動作。
順時針旋體法家長豎抱著孩子,注意要護好腰部和頸部,在家長的身體前做順時針旋轉的動作。
上下託舉法家長橫託著孩子,護好頭部和腰部,做上下運動。
床單鞦韆選一個結實的床單,父母各執一頭,寶寶放在床單中間,左右輕輕搖晃。
6個月~1歲
寶寶飛 (飛機抱)父母可以摟著寶寶的胸部,託起腿部,讓孩子做向前和向後飛的動作,仿佛孩子是一隻小鳥在空中飛翔。
轉轉椅已經能夠坐穩的寶寶坐在轉椅上,父母要注意扶好孩子,然後左右轉椅子,轉一會兒停一會兒。
1歲以上
趴龍球選一個大一點的健身球,讓寶寶趴在上面,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去保持在球上的平衡,要求是:在搖晃中,孩子不從球上滑下來。還有進階版的,1.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趴在球上進行投籃遊戲。
小飛毯準備一條比較長的浴巾或者是床單,可以讓孩子坐在床單上,父母拖著床單的一頭向前進,開始時速度可以慢一點,後面可以增快速度。
進階版是讓孩子站在床單上,家長向前移動床單,讓寶寶儘量站住不倒。
2~3歲
玩滑板找一個比較寬敞安全的空間,讓孩子坐在或者趴在滑板上,然後用手在地上往前滑。
前翻滾在床上或者軟墊上讓孩子做前翻滾的動作,家長在前期要注意保護孩子,並教授正確的方法。
金雞獨立可以讓寶寶扶住椅子,一腳站立,一腳抬起,並將腳尖朝下。10秒鐘之後,換另一隻腳。建議持續時間5~10分鐘。
平衡木讓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雙手平伸,抬頭挺胸,雙腳交替向前走。
倒著走在開始時,可以讓孩子隨意地倒走。等孩子掌握要領之後,可以要求他沿直線倒著走。
原地轉圈讓孩子身體站直,在原地向同一個方向轉圈,既可以是順時針,也可以是逆時針。
3歲以上
如果已經錯過了3歲以內的黃金期,那3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們就需要更多一些耐心和方法。不過這個時期的孩子可以玩的平衡遊戲就更多了,比如說跳繩、跳跳球、翹翹板、騎大馬等等。
豆媽逗娃寄語:
家長抓住孩子3歲前平衡覺訓練的黃金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錯過了也不要氣餒,相信有家長的愛與堅持,再配合上正確的方法,即使原來平衡覺不好的孩子也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金芒計劃籤約作者,多平臺原創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