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暈車或恐高是平衡覺失衡,家長不要錯過訓練關鍵期,妙招送你

2020-12-15 豆媽逗娃

小時候,我暈車特別嚴重!有時坐5分鐘的車就吐得稀裡譁啦了。

我一直認為,這是因為我遺傳了老爸的缺點。直到我開始學習心理學,我才知道了我暈車的原因。而這幫助我在養育兩個孩子的過程中,避免了她們變成和我一樣的暈車族。

鄰居家的小孩從小時候就經常摔倒,稍微大一點,一坐車就頭暈。她的媽媽跟我交流時,也以為這只是孩子個體的差異,當我告訴她這一切的原因時,她說真沒想到是因為這個。

今天,豆媽就跟大家談一談平衡覺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家長們。

暈車和恐高的原因

普通心理學裡講到:人的耳朵裡有個半規管,中間是液體,周圍是毛細胞,身體的晃動會刺激毛細胞,將信息傳遞到小腦,再到大腦的前庭。 這就是平衡覺。

如果,刺激比較少,毛細胞的感受性就會很差,孩子的平衡覺就得不到鍛鍊。這就是造成很多孩子平衡覺失衡和較差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在移動時容易跌倒,坐車會頭暈,恐高等等。

同時,前庭平衡覺失調還會給孩子造成其它的危害。

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過於興奮,喜歡滿地打滾。讀書時容易丟字、漏字、跳行。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困難。在跳舞或旋轉時,要麼久轉不暈,要麼一轉就暈。秩序感差,做事無條理。

平衡覺可以鍛鍊

平衡覺是可以通過鍛鍊來提高的,但很多家長卻不知道這個訓練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很容易錯過。

因為,這個關鍵期非常早,是在孩子0~6個月的時候!

有人估計要哀嘆怎麼沒有早點看到豆媽的文章了吧?

家長們也不要太絕望,雖然6個月前是平衡覺訓練最關鍵的時期,但是6個月以後的孩子也可以通過一些感覺統合訓練改善平衡覺。特別是3歲之前,都算是寶寶平衡覺訓練的黃金期。

在家中鍛鍊平衡覺的方法

外面有一些專門做感覺統和訓練的機構其收費也是不低,不論從經濟的角度,還是促進親子關係的角度,豆媽還是建議大家能夠在家中早早開始鍛鍊孩子的平衡覺。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比較簡單實用的方法

0~6個月寶寶

這個階段非常關鍵,而寶寶又太小,只能藉助父母的力量來幫助鍛鍊平衡覺。這裡主要介紹四種方法。

左右搖晃法家長抱著孩子做左右幅度不斷增加的搖晃動作。

順時針旋體法家長豎抱著孩子,注意要護好腰部和頸部,在家長的身體前做順時針旋轉的動作。

上下託舉法家長橫託著孩子,護好頭部和腰部,做上下運動。

床單鞦韆選一個結實的床單,父母各執一頭,寶寶放在床單中間,左右輕輕搖晃。

6個月~1歲

寶寶飛 (飛機抱)父母可以摟著寶寶的胸部,託起腿部,讓孩子做向前和向後飛的動作,仿佛孩子是一隻小鳥在空中飛翔。

轉轉椅已經能夠坐穩的寶寶坐在轉椅上,父母要注意扶好孩子,然後左右轉椅子,轉一會兒停一會兒。

1歲以上

趴龍球選一個大一點的健身球,讓寶寶趴在上面,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去保持在球上的平衡,要求是:在搖晃中,孩子不從球上滑下來。還有進階版的,1.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趴在球上進行投籃遊戲。

小飛毯準備一條比較長的浴巾或者是床單,可以讓孩子坐在床單上,父母拖著床單的一頭向前進,開始時速度可以慢一點,後面可以增快速度。

進階版是讓孩子站在床單上,家長向前移動床單,讓寶寶儘量站住不倒。

2~3歲

玩滑板找一個比較寬敞安全的空間,讓孩子坐在或者趴在滑板上,然後用手在地上往前滑。

前翻滾在床上或者軟墊上讓孩子做前翻滾的動作,家長在前期要注意保護孩子,並教授正確的方法。

金雞獨立可以讓寶寶扶住椅子,一腳站立,一腳抬起,並將腳尖朝下。10秒鐘之後,換另一隻腳。建議持續時間5~10分鐘。

平衡木讓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雙手平伸,抬頭挺胸,雙腳交替向前走。

倒著走在開始時,可以讓孩子隨意地倒走。等孩子掌握要領之後,可以要求他沿直線倒著走。

原地轉圈讓孩子身體站直,在原地向同一個方向轉圈,既可以是順時針,也可以是逆時針。

3歲以上

如果已經錯過了3歲以內的黃金期,那3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們就需要更多一些耐心和方法。不過這個時期的孩子可以玩的平衡遊戲就更多了,比如說跳繩、跳跳球、翹翹板、騎大馬等等。

豆媽逗娃寄語:

家長抓住孩子3歲前平衡覺訓練的黃金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錯過了也不要氣餒,相信有家長的愛與堅持,再配合上正確的方法,即使原來平衡覺不好的孩子也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金芒計劃籤約作者,多平臺原創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

相關焦點

  • 感統訓練之大龍球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觸覺、本體覺、前庭覺訓練之大龍球裝物,它適合於一到六歲的孩子,這項訓練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腰部、背部、頸部力量,促進大腦發育,完善身體的前庭覺、觸覺、本體覺,強化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身體平衡控制力,避免孩子走路絆倒
  • 想用繪本對寶寶進行感覺系統訓練,這幾個感統訓練關鍵期你知道嗎
    經常看各種育兒書籍的她就問我:「是不是我的女兒感覺統合失調啊,我看書中說,剖腹產的孩子就容易感統失調,需要訓練才行」。聽到我這位朋友的困惑,家長朋友們有什麼想法?你有同樣的擔心嗎?剖腹產的孩子會有感統失調的問題嗎?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 新生兒的翻爬訓練切莫順其自然,錯過關鍵期難彌補,規律性要掌握
    是不是每個寶寶都是這樣?面對寶寶這些大動作發育有些家長總是會心存僥倖,想的孩子不就是發育慢了點嗎?過幾個月他們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其實,寶寶的大動作發育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幫助與訓練,他們雖然可以自學,但是如果有「高人」指點一下,他們的技術掌握起來也就更快些。
  • 感統檢測康復類型:視覺訓練,聽覺訓練,觸覺訓練,平衡覺,本體覺訓練
    提示:作為家庭教育,尤其是3歲前的早期教育,父母應著眼於感統訓練。感統訓練,包括視覺、聽覺、本體覺、觸覺、平衡覺。可以說0~3歲是兒童剛剛產生感統能力的時期,錯過了這段時期將是一生的遺憾。在兒童康樂中心或醫院,可能會對大一些的孩子進行器械方面的訓練,但終究不能補救之前遺留的問題。
  • 寶寶暈車、愛摔跤、表達能力差,可能是前庭功能欠佳,怎麼破
    很多家長都回應說太刺激,也有家長認為太危險,萬一疏忽出了事故就不好了。 其實這個遊戲有利於孩子身體平衡能力的培養,與本體感和前庭功能相關。 關於「前庭」功能 你知道嗎?寶寶暈車、愛摔跤、表達能力差,這些表現,都可能是前庭功能欠佳導致的。
  • 寶寶一坐車就容易暈?找對方法,讓他遠離暈車煩惱
    暈車,在醫學上被稱為「暈動證」,主要是因為耳部涉及平衡功能的前庭器官發育不完全或者比較敏感引起的。這個器官一般在寶寶4歲-16歲之間才會逐漸發育完善。所以,很多小朋友比大人還容易暈車。暈車是非常難受的,但並不是沒有辦法緩解,那麼,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寶寶遠離暈車煩惱呢?不妨試試這4個。別讓寶寶吃太飽如果寶寶有暈車的習慣,在上車之前,不要讓他吃太飽或者太油膩,會增加寶寶的不適感。但是也不要不給寶寶吃東西,以免路上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 四個月寶寶還不會翻身,應不應該順其自然?再拖就錯過關鍵期了
    其實,寶寶不會翻身可能是多種原因所致,至於應不應該順其自然,這個問題也並不簡單,關鍵期還是要把握的。02別錯過關鍵期,幫寶寶鍛鍊肌肉力量是正經如果您家寶寶沒有上述的原因影響,仍然學不會翻身,那很有可能是家長沒有及時引導。
  • 寶寶幾個關鍵期|做父母的千萬別錯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個最敏感的時期,而處在這個「關鍵期」的孩子,他們的各種能力發展是最快、最容易的時候,如果在這段期間進行相應的教育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一旦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就需要用幾倍的努力來彌補。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抓住嬰幼兒這個時期的潛能開發。
  • 網絡讓很火的嬰兒內耳前庭訓練到底是什麼?對寶寶有什麼好處呢?
    人的內耳前庭是我們最重要的感官(沒有之一),其涉及視覺、聽覺、平衡覺、空間感等發展。我們日常生活裡的暈車、恐高、幽閉症、方向感差、環境適應力差等都和這個感官相關。它同時也是人體的感覺系統中最早成熟的感官系統。我們24小時都離不開這個感官,如果您睡著了而內耳前庭也去休息了,那您可能就會在睡夢中從床上掉下來。
  • 孩子為什麼會暈車?孩子暈車怎麼辦?這些必備的常識家長要知道
    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所以家長很頭疼,每次出去也會選擇性的帶著寶寶,如果太遠就不帶孩子出行了,但是很多孩子還願意跟著爸媽一起出去玩,如果不帶著他們,孩子就會不開心,這個情況也是令很多家長左右為難。尤其是生理結構上,孩子很多生理機能還不夠完善,而一部分暈車的孩子是因為前庭器官的不平衡所導致的。年齡越小的孩子前庭發育越不完備,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暈車的可能性越高。而且因為前庭平衡導致的暈車在孩子中很常見,慢慢的隨著孩子生理機能的成熟,暈車的情況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 平衡感到底是什麼感?平衡能力有多重要?這裡有一份兒科權威專家的建議指南!
    一個從小宅女,信奉生命在於靜止的姑娘,梨型身材,最明顯的對比是我倆體重基本一致,穿衣尺碼完全不同哈(希望她不要看到這個HOHO~),出門穿著平跟鞋走路也能崴腳,結果就是Go姐一個人背了一個體重和自己相當的面袋爬了5樓送她回家,且此類事件不止一次;另外一個呢,從小就在外面瘋跑瘋玩,算得上勻稱健康的身材,我們第一次滑雪的時候,從來沒玩過的她第一次滑就從初級道上晃晃悠悠下去了,調整幾下之後竟然平穩的滑到了終點
  • 寶寶4個「小動作」,暗示長高高峰期到來,家長注意別錯過
    寶寶4個「小動作」,暗示長高高峰期到來,家長注意別錯過其實,除去孩子的4個長高關鍵期,孩子在12歲之前,還有生長的小高峰期。這個長高高峰期,主要表現為在大概10天內,寶寶生長得十分迅速,甚至在一天中,寶寶就能長接近1cm !
  • 孩子前庭覺失調,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親測有效!
    一.什麼是前庭覺?我在前面發布了很多關於感統訓練的內容,那麼前庭覺是感統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很多家長問我,希望提供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那麼今天就講一下,前庭覺失調的幾種行為症狀和遊戲活動方法!我們不論走路、站立、坐下、躺下、吃飯、洗澡、讀書、寫字等都依賴前庭覺的協調。前庭覺感覺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對孩子的姿勢動作與平衡能力發展、視覺與聽覺學習及情緒控制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 寶寶「塑頭型」的關鍵期,是這幾個月,頭睡扁了還能變圓
    如果寶寶頭型真的睡扁了怎麼辦?可能有的家長會選擇給寶寶買定型枕或者直接按揉孩子的頭部,希望把孩子的頭型變回來。這裡不妨告訴你,以上兩種常見的塑頭型的方法,對寶寶來說有風險,關鍵是還沒什麼用。如果,你家寶寶頭真的睡扁了,先別病急亂投醫,抓住「塑頭型」的關鍵期,寶寶的頭型睡扁了,也還是能變圓的,別錯過了。
  • 寶寶翻身的關鍵期,媽媽別錯過了
    寶寶四個月了還不會翻身,急壞寶媽了:小芳有一個四個月大的寶寶,這是她的頭胎,在寶寶出生到四個月以來,她一直都嚴格"照書養"的,生怕因為自己的經驗不足而讓寶寶有什麼損失。一般來說寶寶到了4個多月應該學會翻身了,但是小芳一直注意到自己的寶寶,依舊沒有學會翻身的情況,這對於翻身關鍵期來說已經是屬於比較晚的了。
  •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娃,這五個方面有明顯區別
    目前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爬行或不爬行的寶寶在智力發育上存在什麼區別,但是爬行確實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 因為爬行需要加強大腦與小腦之間的配合,因此可以豐富它們之間的神經接觸,而每一次爬行都可以提高大腦的積極性,所以千萬不要錯過這樣一個促進大腦發育的大好機會。
  • 以下年齡段,是男生身高增長的「關鍵期」,家長可別錯過
    有的家長很開心,兒子超過標準身高了。有的家長滿臉愁容,自己家孩子拖後腿了。而且,還拖了不少。一般來說,影響身高的因素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遺傳,一部分是後天。根據上面這個數據顯示,我國的基因還是不錯的,畢竟,是平均增高了8釐米。但想要不拖後腿,那多半還要靠後天養成。
  • 寶寶拒絕「刺激」動作怎麼辦?四種遊戲訓練寶寶的「前庭覺」
    您家寶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但專家告訴您:前庭覺失調的孩子可能會有這樣的表現。前庭是大腦的門檻,身體各部位的感覺信息都需要大腦來處理,所以,在觸覺系統為我們鋪設好神經通路之後,我們大部分的腦功能都需要依靠前庭覺的刺激來進一步分化和成熟。前庭覺訓練也是感統訓練的一部分。
  • 家玥月嫂推薦:4個感統訓練小遊戲,提升寶寶的整體協調能力!
    ……如果你遇到過這樣的孩子,且確認孩子沒有任何疾病的症狀,那麼你就要注意了,這很可能是「感統失調」的結果,一定要提醒寶爸寶媽注意。感統是「感覺統合」簡稱,是指大腦和身體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
  • 三歲前這2個能力訓練很關鍵,家長鬚要掌握,錯過難再補
    你可能會說:嬰幼兒懂什麼?其實不然,比如他在哭鬧,你嚴厲訓斥他,他哭的更厲害。母親抱過來,輕柔的撫慰他,他就不哭鬧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國內外專家研究也表明,3歲前正是孩子大腦、語言、感官發展和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教育、培養這一時期的嬰幼兒,會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那麼如何做好0~3歲嬰幼兒的能力訓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