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一片綠色的淨土,農家小院詩情畫意,花卉苗木千姿百態;這裡,是一方富庶的家園,石油巖鹽礦產豐足,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這裡,是一部和諧的交響,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社會事業朝氣蓬勃……
這裡——就是擁有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中國綠色名鎮、中國鹽化工產業基地、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基地、省級文明鄉鎮、山東省旅遊強鄉鎮、山東省重點示範鎮等諸多榮譽和光環的莘縣古雲鎮。這裡迅速崛起的一個個工業項目,把古雲的追趕跨越藍圖點綴得光彩奪目;這裡快速興起的一個個新興產業,把古雲的改革開放浪潮激蕩得此起彼伏。今年1——6月份,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6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66.6億元,工商稅收完成9913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8億元。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規劃是建設的靈魂,決定著城鎮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大規劃、大發展、大投入觀念,著眼當前,謀劃長遠。」古雲鎮黨委書記王傳傑如是說。他們按照百年不落後的要求,先後投資500多萬元,編制完成了《古雲鎮總體發展規劃》《古雲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古雲化工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等總體規劃和交通、綠地系統、給水、排水、供熱、燃氣、電力、電信、消防等9個專項規劃。把超前意識、審美意識、精品意識、生態意識和文化意識貫徹於規劃修編和執行的全過程,統籌考慮相關配套產業和基礎設施框架,提出了建設莘縣南部新城和冀魯豫橋頭堡名片城市的目標。
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該鎮按照「優增量、盤存量」的原則,大力推進集約化用地。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增加存量用地指標,倒逼用地方式和發展方式轉變。科學劃定耕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嚴格控制違法建設。努力打造「一城、兩核、兩帶、兩區」。「一城」即以古雲鎮為中心的中心城區,「兩核」即古雲東部核心生活區和採油三廠核心生活區, 「兩帶」即以沉沙池為依託的仙鶴湖溼地風景帶和以金堤河為依託的金堤河自然風景帶,「兩區」為北部石油化工產業區和南部鹽化工產業區。
城因業而興。新型城鎮化,產業是支撐。
日前,位於古雲鎮的莘縣化工產業園完成了認定公示,古雲鎮作為全市唯一申報的省級經濟發達鎮即將獲得批覆。歷史的機遇再次向古雲展開懷抱;古雲,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坐標點上。機遇難得、稍縱即逝,如何在發展中搶佔先機?該鎮鎮長高劍宇介紹說,古雲將始終把新型工業化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引擎,以省級化工園區為載體,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以「四新」促「四化」,推進園區產業集約集聚、高端高效、安全綠色發展。
翻開古雲鎮2018年重點工作調度表,一組數字令人振奮:今年招商引資指導性計劃4億元,目前已完成6億元;省外國內籤約項目3個15億元,已完成5個20億元;民營工業固定資產投入17.2億元,已完成11.8億元;新建、續建過億元大項目8個。今年以來,他們搶抓全省開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歷史機遇,立足古雲實際,著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一是做大做強精細化工產業。以華祥鹽化、華祥石化、森源實業為龍頭,積極更新技術裝備,提升質量效益,發展精細化工、綠色化工,重點實施好10萬噸氯乙酸、10萬噸氯化聚乙烯、30萬噸油漆生產、5萬噸酚醛樹脂、5萬噸不飽和聚酯樹脂、2萬噸DCPD石油樹脂、100萬噸真空鹽、200萬噸汽柴油產品質量升級等項目,形成上下遊配套的全產業鏈條,打造全國重要的精細化工產業基地。二是培植壯大新材料產業。以九鼎新材、陽光巖棉為龍頭,加快推進新產品研發,延伸產業鏈條,形成集群效應。重點實施好5萬噸高模量纖維、4萬噸短切氈、5萬噸離心玻璃棉、5萬噸纖維布等項目,打造全國知名的特種纖維材料生產基地。三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牢固樹立「以畝產論英雄」「以效益為導向」的思維,建立以畝均稅收、畝均銷售收入為主要內容的評價體系,通過規劃引導、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殭屍企業的騰籠換鳥。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作風決定興衰成敗。
按照省委出臺的激勵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要求,古雲鎮大力倡導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沒有創新就沒有活力、沒有管理就沒有效率、沒有膽識就沒有跨越的理念,秉承圍繞發展用幹部、通過發展選幹部、選好幹部促發展的原則,大力選拔任用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強化職務就是責任、責任重於泰山、責任比能力更重要的意識,聚焦「狀態不佳、擔當不夠、工作不實、服務不優、自律不嚴」五大頑疾,結合「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活動的開展,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建立服務群眾工作完善包村聯戶長效機制,落實「一次辦好」放管服改革,對所有辦理事項實行「三全服務」,即全天候辦理、全過程跟蹤、全方位協調。目前,安營紮寨,吃住現場,盯靠一線,已經成為古雲鎮推進工作的規定動作和統一行動。前一段時間,山東穎泰化工有限公司的劉總找到政府,說要擴大生產規模,想用其西南角的一宗土地,老百姓阻攔不讓佔。得知這一情況後,政府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挨家挨戶做工作,吃住在工地,半個月時間,就把這塊土地上墳、樹木、雞棚等全部清理完了。
為有效加強幹部管理,該鎮實行一人一卷建檔制度,將全體幹部的基本信息、日常業務工作、完成急難險重任務及獎懲情況,一月一評、一季度一匯總、半年一考核,計入幹部個人實績檔案。激勵全鎮幹部對事業充滿責任、對發展充滿壓力、對工作充滿激情,讓幹事的人揚眉吐氣,讓不幹事的沒有市場,真正把那些肯幹事、幹成事的「帥才」、「良將」委以重任。在全鎮逐步形成「敢幹不爭論、敢放不設礙、敢闖不言敗、敢爭不滿足、敢搶不猶豫」的幹事風格和「幹部在一線工作、決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創新在一線體現、成效在一線檢驗」的工作作風。
歷史如河,滋養新生土地;歲月如歌,孕育魯西明珠。帶著時代的烙印,坐擁魯豫兩省四縣獨特地理位置的古雲鎮,正激揚鍾靈毓秀的優勢資源和人文稟賦,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展現出蒸蒸日上的新姿,演繹著風生水起的厚重篇章。
雄心勃勃,也生機勃勃……
(嶽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