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幅減美債後,存在清零可能,美國或成香蕉經濟體,又有新進展

2021-01-08 BWC中文網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美聯儲除外)持有的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的全球份額(美國國債,美國公司債券,美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下降至60.5%。 這是自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過去的六年中,美元所佔的份額以每年約1個百分點的速度下降:

按照過去六年的下跌速度,美元的份額下降到50%可能需要十年時間,不過,可能這個時間會照此提前,因為僅2020年一年間,美聯儲就開啟了空前的美元印鈔機模式,已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如下圖:顯示了M1的絕對值增長方式。

此外,通過各種刺激方式,美國經濟自2020年3月至2020年的年底,創造出在短短的35周內,創紀錄地宣布累計向市場投放總額達超18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流動性和經濟刺激方案。所謂物以稀為貴,當美元印鈔機以各種形式被開啟時,美元喪失美金地位,進而降低在全球儲備的份額則不可避免。

與此同時,一個新進展是,截至1月5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高達27.8萬億美元,如下圖。而在2019年12月時,美國聯邦債務總額約為23.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在一年的時間裡,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增加了約4.5萬億美元。這也將從側面拉低美元的價值段位。

不僅於此,過去四年間,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從19多萬億美元起步,增加了約8萬億美元,相當於此前8年的總和。而目前27.55萬億美元的債務總額水平,已達到1958年只有2800億美元的約100倍。有分析預計,到到2028年時,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可能就會高達4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250%。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新冠病毒在美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流行,按照高盛預測,最多將有大約1.5億美國人會感染新冠病毒,分析認為,美國的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和美國市場損失了四分之一的財富,且我們會不斷看到美國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從未見過的崩潰經濟數據。基於此,美聯儲的印鈔機接下去幾乎一刻也不敢停歇,甚至另一個新進展是,包括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耶倫在內的多位經濟學家前不久表示,美國實行負利率是遲早的事。

這樣一來,美元將會不斷喪失儲備貨幣的地位。這就不難理解,一些擁有敏銳洞察力的全球主要央行開始大幅減少美債等美元類資產的持有,轉而用人民幣和黃金等非美元貨幣儲備,替代美元儲備的空間了。數據顯示,在2018-2020年的兩年間,全球主要央行累計淨拋售了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債,多國在不同月份大幅減持了美債。

其中,俄羅斯就非常明顯,數據顯示,過去數月,俄羅斯已累計減持了較最高點,高達95%的美債份額,目前僅持有約5%的美債份額,並連續多月都是全球最大的黃金買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俄央行數據,俄央行總儲備持有量中近三分之一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這就意味著,俄羅斯正在用人民幣,黃金等多種非美元貨幣的方式,替代美元儲備的地位。

與此同時,德國也正在大幅拋售美債類資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德國已累計拋售了117億美元的美債,較2020年2月時持有的860億美元,減少了14%的份額。而這僅僅是歐洲多國大幅減持美債這一美元核心資產的一個縮影。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法國、義大利的央行,以及歐洲央行已在數月前就宣布將人民幣列為外匯儲備貨幣。而德國央地一位負責人對此稱,這是由世界經濟的客觀情況決定的。而目前來看,這一客觀情況與美元的購買力發生持續下降密不可分。而一旦這樣的景象持續,德國等歐洲國家或也存在類似俄羅斯清零美債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財政部2020年12月中旬公布的最新一期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美債數據延後兩個月慣例),截至2020年10月,中國連續5個月減持美債,5個月累計減持297億美元美債,持倉總量為四年(2017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在截至10月的25個月間,中國已持續累計共拋售約1740億美元的美債。如下圖:

而據俄衛星通訊社援引觀察人士估計,中國有可能拋售規模高達7000億美元的美債。緊接著,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則援引專家分析認為,隨著美債吸引力下降,或也存在清零美債的可能。

那麼,如果全球主要央行持續大幅減持美債,甚至存在清零美債可能時,對美元和美國經濟意味著什麼呢?首先,對美元而言,將會進一步大幅貶值,Zerohedge1月4日援引專家表示,如果繼續摧毀美元,衛生紙最終將比美元更有價值。

這會使美國經濟出現惡性通脹,甚至達到人人都是百萬富翁的紙面經濟時代,專家稱,或有可能成為香蕉共和國 (是一個經濟體系屬於單一經濟,通常是經濟作物如香蕉、咖啡等,並且經濟社會環境不穩定,債務高企經濟體的貶稱,比如一些通脹嚴重,錢不如紙的南美洲國家) 。

不過,這可能是美元的遠景預期,那麼,從近景來看,美債或將面臨無人接盤,美國巨額赤字風險將無處對衝,這對於深陷新冠病毒困境,需要大量資金應對風險的美國經濟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正如美國達拉斯聯儲主席前不久表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近期內是安全的,但不應該認為始終都將如此。這也意味著,美聯儲間接承認美元儲備地位正面臨潛在挑戰。

事實上,全球儲備貨幣的頭把交椅從未停留在一種貨幣身上。如上圖,足以說明,全球儲備貨幣的變遷。無獨有偶,美國億萬富翁投資人,華爾街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多次表示,美元貨幣有著超級大的瑕疵,美元通用貨幣的地位並不會長存。而英國前央行行長馬克.卡尼數周前表示,我認為我們最終可能會擁有美元以外的儲備貨幣。(完)

相關焦點

  • 中國開始連續大幅減美債後,中國是否也需要將存美國的黃金運回?
    據美國財政部6月16日公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美債持倉數據會有兩個月延遲),雖然,市場投資者對美債需求反彈,主要以私人投資者避險需求為主,但以國家背景的央行機構總體上卻呈現出淨賣出狀態,比如,4月,央行機構投資者共拋售了3723億美元,而在此之前,在截止3月的23個月中已經連續22個月淨減持美債,總出售額達7493億美元,這也意味著全球央行機構在二年內總共淨出售達
  • 中國或清零美債,美聯儲或「彈盡糧絕」,美國沒能力賴掉美債,有進展
    過去四年間,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從19多萬億美元起步,增加了約8萬億美元,相當於此前8年的總和。而目前27.8萬億美元的債務總額水平,已達到1958年只有2800億美元的約100倍。有分析預計,到到2028年時,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可能就會高達4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250%。
  • 俄羅斯拋95%美債,中國減1663億美債,外媒:或清零,事情又有新變化
    有分析預計,如果照此趨勢增長,預計到2024年,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將達到約45萬億美元的水平。而就在這個時候,事情又有了新變化。 其中,一個新變化是,發行美國國債的美國財政部或在兩個月之後,面臨團隊的更換。而這一團隊的掌管者,根據多方的分析報導,美聯儲前主席耶倫被認為是目前為止最為合適的人選。這就為美國經濟未來可能發行更多美債,提供了想像空間。
  • 美聯儲或「彈盡糧絕」,美國需要中國購買美債,不敢賴帳,有新進展
    截至12月18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高達創紀錄的27.45萬億美元,為1958年剛有赤字時的約100倍。而美國財政部今年以來,就開始暗示或將考慮發行50年期及100年期的美國國債,這意味著美國將向全球借更多的債。而這個時候,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美國經濟或將欠債進行到底的信號再次出現。
  • 中國持續減美債後,日本也減持,美聯儲或彈盡糧絕,美債或無人接盤
    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主任菲利普·斯威格爾(Phillip Swagel)最新表示:「沒有一個確定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上(美國)可能發生或即將發生財政危機,也沒有一個可確定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上,利息成本佔GDP的比重變得不可持續。」 「但是隨著債務的增加,風險會更大。」不僅如此,彭博社稍前分析報導稱,大流行或加劇美國債務危機的進程。
  • 美國不敢阻止中國運回黃金,美媒:中國或將清零美債,事情有新變化
    因為,黃金自古以來一直是世界金融舞臺上的經濟權利籌碼和財富價值儲存手段,這也是為何40多年前美元需要和黃金掛靠的根本原因所在,自1971年美國宣布布雷頓森林體系解散以來,在全球經濟化快速擴張期,黃金作為頂級商品是向各地流動的,但當經濟體間共同增長的風險增加和人為的設置壁壘後,這種流動方式會逆轉,此時的黃金更多可能是作為經濟戰略資源向強經濟體和新興市場流動。
  • 中國或清零美債,數千噸黃金或已運抵中國,美聯儲不敢阻止,有進展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以及即將於不久後擔任美財長的美聯儲前主席耶倫前不久紛紛表示,負利率在美國不是不要能,或是遲早的事。這就為美元購買力再度下降提供了更多想像空間。事實上,全球儲備貨幣的頭把交椅從未停留在一種貨幣身上。如下圖,足以說明,相反的是,黃金作為世界經濟恆定貨幣的價值已在歷史時空中得以檢驗。而多年以來,為了維繫美元儲備貨幣的地位,美聯儲則對全世界的黃金緊緊「管控」著。
  • 美聯儲正式服軟,中國開始持續拋售1700億美債,外媒:有清零可能
    800億的十年期和五年期美債拍賣上已經出現滯銷趨勢,德銀認為,世界經濟從新冠病毒危機中恢復後,是否還會有大量投資者購買美債?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全球至少13個美債的海外持有國不同程度拋售了美國國債,其中,10月日本連續三個月減持,累計減235億美元美債。
  • 美媒:大買家持美債的時代變了,美國不敢賴掉美債,事情有新進展
    BWC中文網百家號三周前獨家分析提及,隨著美元價值不斷減弱,美債或面臨無人接盤的困境。不出所料,事情果然又有了最新進展。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當地時間12月1日報導,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聯邦已舉債超過4.2萬億美元。
  • 中國持續剝離超千億美債,美媒:中國或清零美債,羅傑斯:付出代價
    從路透社上周監測數據顯示,一些往常的海外大型買家正在遠離美國公債,對此,德銀在最新發表的全球經濟風險報告中預測認為,在美國持續蔓延新冠肺炎後,2021年美債是否還會有大量投資者買單?這可能是市場的重大風險之一,事實上,最新的二次總額達1200億美元的10年期和2年期美債拍賣上已經出現認購滯銷趨勢。
  • 數千噸黃金或抵中國,或清零美債,叫停「黃金美元」?美聯儲無權阻止
    俄羅斯財政部部長數周前向美聯儲發出警告,「我們的黃金儲備若被查沒,哪怕是有這樣的想法存在,都會被視作金融恐怖主義和金融宣戰」。這就意味著,俄已公開警告,美聯儲不要挪用或私吞黃金,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也不要阻止寄存者拿回屬於自己的黃金。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際金融報幾年前 發表的一篇《美國私吞了多少黃金》的報導,中國可能有600噸黃金存在美聯儲。
  • 中國開始持續拋千億美債,外媒:有清零可能,數千噸黃金流入中國
    簡單換算表明,美國每1美元的增長則需要17.58美元的債務,這也意味著美國支付的債務利息正在快速上升,使得美聯儲的金融資產在美國經濟中的價值佔GDP的比例已經達到創紀錄水平620%以上。最新消息顯示,12月4日,美國的另一項提議的9080億美元的經濟救助計劃也已經在國會取得新進展,這也使得眾多華爾街投資機構在很多投資組合中開始低配美元資產。
  • 394億口罩抵美,中國或清零美債,美聯儲或「彈盡糧絕」,不敢賴掉美債
    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1月14日報導,在美國,拖欠房租的現象日益嚴重,僅紐約市的房客欠付的租金債就高達逾20億美元。該美媒援引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根據房東的回應,居住在紐約市公寓中的多達185,000個家庭的租金滯後兩個多月,平均債務超過6,000美元。與此同時,一些人正在面臨被從住房中驅逐,導致無家可歸。
  • 中國減持千億美元美債,美聯儲不敢阻止運回黃金後,事情有新進展
    與此同時,不少央行(特別是歐元區)也想起來儲存在美國的黃金,緊接著,據RT數周前稱,今年初,美聯儲以意圖不明和威脅金融安全為由數次拒絕了德國、中國、委內瑞拉和土耳其等多國運回或審查存在美聯儲黃金的請求後,更是觸發多國加速囤積黃金或計劃把黃金從紐約運回的進程。據國際金融報報導,目前中國也可能有600噸黃金儲備在美國。
  • 美國不敢賴掉美債,第15國宣布從美國運黃金後,事情又有新變化
    因為,自1971年美國宣布布雷頓森林體系解散以來,在全球經濟化快速擴張期,黃金作為頂級商品是向各地流動的,但當經濟體間共同增長的風險增加和人為的設置壁壘後,這種流動方式會逆轉,此時的黃金更多可能是作為經濟戰略資源向強經濟體和新興市場流動。
  • 美聯儲「彈盡糧絕」,美媒:中國或將清零美債,羅傑斯:付出代價
    他們往往擁有敏銳的投資嗅覺,無獨有偶,近期多位猶太人對美國經濟做出了悲觀的預判,例如,喬治·索羅斯數周前發出警告說,由於美國當局努力提高美國風險資產和債務,美國市場可能會走進蕭條雷區。
  • 美國或將嗅到能源危機,436家美油商破產,外媒:中國或將清零美債
    美國戰略能源與經濟研究公司總裁表示,如果OPEC+在2021年繼續大幅增產的話(目前從明年1月起每月增產50萬桶),那麼,美國頁巖油價格可能至少下滑每桶10美元。 據WSJ的數據顯示,自3月原油價格暴跌以來,美國會計行業機構Haynes和Boone共記錄了436起美國能源企業的破產案申請。
  • 美國嗅到最大能源危機,436家美油商破產,外媒:中國或將清零美債
    據路透測算的數據來看,如果美國油價跌至45美元以下,那麼美國的頁巖油氣商就會出現債務和利潤問題。美國戰略能源與經濟研究公司總裁表示,如果OPEC+在2021年繼續大幅增產的話(目前從明年1月起每月增產50萬桶),那麼,美國頁巖油價格可能至少下滑每桶10美元。
  • 越南經濟或倒退20年,成美債接盤俠後,美向越舉貨幣屠刀,推手出現
    BWC中文網前不久獨家分析提及,在美國經濟難以復甦的背景下,包括美聯儲,美國經貿部門,美國財政部在內的多個部門或將相關風險轉嫁給一些高外債、低外儲,又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和財政支持的經濟體,其中越南經濟或難以倖免。不出所料,事情果然有了新進展。12月16日,美國財政部正式宣布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
  • 美聯儲一周憑空創造2281億美元後,或「彈盡糧絕」,美國不敢賴掉美債
    有分析預計,到到2028年時,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可能就會高達4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250%。 而事情的另一個進展是,隨著新冠病毒在美國大流行進一步擴散,按照高盛預測,最多將有大約1.5億美國人會感染新冠病毒,多方分析認為,美國經濟會不斷重演上世紀三十年代大蕭條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