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時間多麼貪婪地吞噬一切,我們都應該在還能呼吸的時候盡最大努力來贏得聲譽,這樣時間的鐮刀就不會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歷史上重超300斤的武器,且還被人使用過的,目前找不到明確的史書記載,而最接近這個說法的記載,出現在《說唐》、《興唐傳》等演義小說中。
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宇文成都,就曾用過一把鳳翅鎦金钂,其重量在書中的描繪重達三百二十斤,切合標題「武器重超300斤」的說法。
而宇文成都個人,在小說中是隋朝權臣宇文化及的次子,自幼天生神力,學武天賦極高。幼年師從隋朝開國名將、開隋九老之一的魚俱羅,從那裡得到了鳳翅鎦金钂。
憑藉這件神器,加上自己的神力以及名將傳授的高超武藝,宇文成都一招打敗了大鬧燈會的秦瓊,這位日後唐朝的頂級武將。
同時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面對天下十三傑中的雄闊海、伍雲召和伍天錫三人攻擊,也絲毫不落下風,用傷軀打出了自己得王霸之氣,至此揚名於天下。
且還受到了當時得天下之主楊廣的讚許,授予其「天下第一橫勇無敵」的金牌和天寶大將軍的稱號。可見走上人生巔峰得宇文成都完美匹配「猛將」二字。
然而從已有考古挖掘得事實上說,除了小說中,這種重達幾百斤的钂是不存在的,揮著這麼重的武器打鬥實在不現實,且不論使用者的力量,必須媲美現代小型卡車才能揮舞得動。
就算能拿起來揮舞,用著想必也極其笨重。對戰中,一個笨重往往意味著遲緩,遲緩得直接結果就是丟了命,所以在保命為第一要義的戰鬥,真實出現這類武器的情況極其的低。
真正的钂是一類長重槍型武器,雖然有個「重」字,但也不會上100斤。外形近似於叉。一般由熟鐵打造而成,故而中間不容易被折斷。
中間的槍尖像利刃一般,叫做「正峰」或者「中叉鋒」,其長度約為一尺半;兩側有彎曲的月牙形刀刃,能夠在穿刺敵人之後抽出造成二次傷害;下面連著長度為六至七尺的钂柄。
從大種類上說,可以細分為九鳳钂、九曲钂、夜戰钂 、牛頭月钂、雁尾钂、雁翅钂、雁嘴钂、十字钂八類,其中十字钂、牛頭月钂流傳到日本,多用於日本武士之中。
至於钂從何而來,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是長槍改良後的產物,清代時軍隊普遍裝備起來,但是到現代後練習者已經特別少了,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黃鐘村的黃家練钂已四百多年,他們練的钂,是一種叫飛钂的表演性質「钂」,最初它是大戰之餘,士兵們自娛自樂的一种放松形式,後隨著士兵們解甲歸田而流入民間。
但由於黃家祖先立下免費表演的規矩,沒有利益可以賺取,學習飛钂的人越來越少,面臨失傳危險。
如今,像钂這樣即將面臨失傳、已經失傳的武器還有許多。如陌刀、槊、諸葛連弩這些古代中國人民優秀的作品已經失傳多年,如果不加以保護和傳承,這些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終將消亡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