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該被網絡暴力。
今天文章的一開始,想問,在這個填空裡,到底可以填上什麼人?
是腦殘粉、明星、犯罪分子、渣男浪女、新冠病人…
還是任何人都不應該出現在這道填空題?
01
這兩天,一個成都20歲姓趙的姑娘,多次被罵上了熱搜。原因是她和家人一同被感染了新冠病毒。
罵她,是因為很多人覺得她到處亂跑,不做好防護,甚至一夜趕場三四個酒吧,行動軌跡之複雜。
她這一感染,沒招來同情,等來的的卻是鋪天蓋地的人肉。
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隱私被網絡公布,還將她12月2日至7日間所有詳細行蹤曝光。
網友們似乎很牛掰,把這女孩在酒吧發的朋友圈也被網友扒了出來。
更牛的是,連她跟朋友的聊天記錄都有。
還有更可笑的嗎?有,有人自稱扒出了她的照片和視頻:
有人說,她奶奶 6 號就確診了,她還到處浪,有良心麼?
還有人說,一晚上去了三四個酒吧,能是什麼好女孩?
於是網友給女孩送外號「轉場女王」。
但實際上,在去酒吧前,女孩的奶奶根本沒有確診新冠,至於微信在內其他信息都是假的,甚至連照片都是假,這女孩一晚去多個酒吧,只是想面試一份工作而已。
澎湃新聞報導,女孩曾在playhouse酒吧凌晨停留約30分,知情人稱,趙和三四人共同到PH,趙是來面試氣氛部。
當然,網友又說了,正經女孩,誰會去酒吧面試?說到底,對於噁心的人來說,只有他們想,什麼事情都可以跟噁心搭上。
說到這裡,浪蕩的其實不是這個女孩,而是所有造謠信謠傳謠的網友,因為他們願意這麼想,想完還有更多「浪蕩」的魔幻騷操作,群魔亂舞。
有人找來其他女孩的照片,冒充她的實拍照,博人眼球,卻硬生生把照片主人也拉進這場輿論旋渦。
被意外捲入風波的照片主人是在三亞的湖南女孩小瑤。8日上午,一張身穿白裙、坐在車內的女性照片被傳言系趙某,在多個視頻平臺傳開。
8日下午,照片當事人小瑤發微博澄清,
「什麼鬼啊,我都不是成都人,隨便拿別人照片亂傳播說我新冠,這玩笑能隨便開嗎?」
有人直接編撰出了個4號和5號病人李澤帥和陳智亮,然後按在女孩身上,以此證明她濫交,凸顯「浪女」人設。
更多的網友不分青紅皂白,充當了吃瓜群眾看熱鬧,滿屏「外圍女」、「浪」、「雞」等字眼,言辭刻薄,戳人脊骨。
甚至還有人說,一晚上轉場這麼多酒吧,都沒有沒男人帶走。是成都的小夥子太沒有酒量了,還是這個小姐姐長得實在看不下去?
what????
想說:國家把疫情控制的滴水不漏,就是為了讓國民想聚餐聚餐,想蹦迪蹦迪,酒吧、KTV這些娛樂場所之所以能正常營業,一來說明該場所是正規的娛樂場所,而來疫情目前控制到一個很好的階段,大家就是可以來消費的。20歲女生轉場去酒吧就是不檢點?什麼鬼邏輯。
疫情都這麼久了,怎麼還有人不明白,我們進入各種公共場合,出示健康碼,最後公布確診者的行動軌跡,是為了讓你對照看看自己需不需要做核酸檢測的,是為了讓你看看自己有沒有和確診病人同時間出現在同一地點的,而不是讓你去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的。
也是真想問問這些鍵盤俠,你可以質問她是不是沒有做好防護,沒戴口罩,但是沒有人有資格因為她去酒吧就罵人家是雞,是賣,是蕩婦,你們沒有資格對別人進行人身侮辱,這個信息公開的時代,難道不怕哪一天網絡暴力就輪到你們了???
我是真的不知道發動人肉和引導輿論的是些什麼人?企圖通過炒作這些個人隱私來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對自己有啥好處?
成都日報的點評,深刻和警醒:
連央視主播海霞都看不下去了,鄭重提醒: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並不是感染者。
如果把焦點放在個人生活上,最終傷害的是防疫。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感染之後,因為去過某些地方就遭「網暴」,那以後碰到類似情況,還有多少人會第一時間如實坦白?
02
病毒再毒,卻毒不過人心。
人肉搜索這種網絡暴力是不是更讓人害怕?
許多人嗤之以鼻,表示網絡是虛擬的,隨便公布一點個人信息,並不會對別人的現實生活有多大影響。
可現實告訴我們,和「人肉搜索」如影隨形的會是網絡暴力,這才是最可怕的。
趙某的遭遇並不是個例。
之前,上海一位新冠肺炎治癒者嚴先生,收到朋友的消息,說在他住的小區,有鄰居把他所有的信息都掛在微博上,鄰居還聲稱自己是「正義」行為。
還有人說,他們一家是妖怪,要把他們趕出小區。
甚至,各種謠言都憑空捏造出來了……
看這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嚴先生是個十惡不赦的罪犯。
事實上,自從嚴先生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後,他母親第一時間就在小區業主群告知,並且主動在家隔離。
可是,他們一家怎麼也沒料到,隨之而來的,卻是各種攻擊和辱罵。
後來,嚴先生治癒出院,他母親最擔心的不是嚴先生的身體狀況,而是希望小區裡千萬不要有人身體發熱,否則,自己一家又要成了眾矢之的。
就因為有這樣的顧慮,嚴先生一家整天都睡不著,生活在恐慌之下……
好不容易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卻又要被唾沫星子淹死。
2003年,襄樊一位民工從疫情較重地區返鄉,沒想到卻遭親友歧視,引發自殺悲劇。
2013年,紀錄片《非典十年·被遺忘的時光》對非典治癒者再次進行了採訪,結果,讓人心寒。
一個十六七歲的男孩,父母因為感染非典雙雙去世。
一位攝影師想給男孩拍張照片。
他對男孩說:
「孩子,把口罩戴上吧,社會太複雜了。染上這病,有的人會同情,有的人害怕,會離你很遠。」
一位治癒患者說,出院後,自己就像弼馬溫似的,走到哪,別人都躲著。
去小賣鋪買東西,老闆都擺手不讓他進。
還有一位治癒患者說,生病前,親戚經常來她家吃飯。生病後,再沒人敢來了。
還有一個細節特別扎心,在記者去採訪的這些家庭裡,每位採訪對象都會戰戰兢兢地問:
「你們要不要喝水,介不介意用他們自家的杯子,怕不怕非典?」
即便在那時,非典疫情已經過去了10年,可是,那場疫情對患者的影響,從未消失……
03
剛剛,成都確診新冠的女孩趙某在今日頭條發聲了,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
「向成都市民致歉,希望大家都能配合防疫,早日戰勝疫情」。
此外,她還澄清,自己的工作就是在酒吧負責氣氛和營銷,發現確診後她也第一時間配合調查。
有些網友已經清醒過來,一時間鼓勵的留言刷屏,紛紛祝她早日康復。
網友為她加油:不要被打倒,無論是病毒還是網暴!
雪崩過後,沒有一片雪花的無辜的。
我們的生活中,人肉搜索、網絡暴力時刻都在,韓國明星雪莉、具荷拉相繼自殺,熱扎伊遭網民群體攻擊,網絡暴力造成的悲劇為何一直不停地發生?
許多人認為,在某些惡事件面前,人肉搜索是正義的,即披露事件人的種種「劣行」、個人隱私,在搜索人看來是實現正義。但實際上,這些都是偽正義。
如果將這種追求與需求寄託於簡單的以暴易暴、同態復仇,我們只能與正義漸行漸遠,網絡秩序也將越來越糟。
如果要說這個20歲的趙某有錯嗎?有,錯就錯在她沒有做好防護戴口罩。
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但也要尊重別人的權利。當負面事件被瘋狂傳播時,我們要認清分寸、守住底線。
別忘記了,疫情不會因為你的網暴而結束,我們真正的敵人,是病毒,不是那個20歲去酒吧面試的小女孩。
2020還沒結束,對抗疫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沒有人願意被感染,更沒有人願意被公開隱私。
在事實還未清楚之前,我們無權去評判孰是孰非。